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要能够年轻证悟的困难点会比较多,那需要往世多劫就努力修行累积福德,以及往世就有发愿要年轻证悟,那最关键的其实是佛菩萨的加持!佛菩萨要我们证悟那就一定悟的了!觉得我们因缘还没到,那就会让我们慢慢磨!平实导师在《随缘》第54页中提到:「........同样的道理,你如果常常想着佛、常常求佛,佛若护念你的话,那么你的感应将会很快,你要悟得如来藏也不会有很大的困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能善巧发起行愿,不为善知识之所摄护,不为如来之所忆念。」同修们应随时生起感恩善知识之心,生起无法报恩于万一之惭愧心,以有惭有愧之白净法增长自身之信根与信力,以知恩感恩之心消除增上慢之恶业烦恼,期能于异生性障未消除之前,借由修持白净法之功德力,增益于佛菩提道之进分并对治退分。今以正觉电子报初刊之因缘,于此与诸位同行善知识共勉之。阿弥陀佛!—&mda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能现观离念灵知心是缘起法者,即是未断我见之凡夫;不愿断除离念灵知心常住不坏之见解者,即是恐惧解脱无我境界者,当知即是凡夫。一切误计意识心为常者,皆是佛门中之常见外道,皆是凡夫之属。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子们为了求法,希望早日能找到生命的实相、证悟明心的境界,也求见性分明,以求心安,可是为什么一直都找不到入处?难道入门真的那么难吗?问题出在哪里?末学认为有二:一是学人自己,由于未建立起正确的佛法正知正见,对于追随之名师所说的法是对是错,无能力来作拣择,一心一意的迷信名师,心中执着名师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只是如此的依人而不依法,认为只要学得很法喜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故,我虽不敏,又无威德,且无师承,敢发大愿:愿于此生助108人见性。故先说念佛法门,度念佛人入实相念佛门。今以因缘成熟,复说禅法。所谓禅法,即是莲宗所谓参禅念佛三昧究竟法门。修学佛法应有目标。订下目标后,即应依所订次第目标,全力以赴。不应漫无目标、到处凑热闹,浪费宝贵生命。精进学佛者,目标大约有二:一为求生诸佛净土。二为求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若不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透过二乘或大乘的见道,把自我的执着消除,认同无我,到临终时,末那识承认自我的虚假性,并心甘情愿的让自己消失,只剩下第八识独自存在,这就是阿罗汉的无余涅盘。《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卷80中说:问诸阿罗汉住有余依涅盘界中,住何等心?于无余依般涅盘界,当般涅盘?答于一切相不复思维,唯正思维真无相界,渐入灭定灭转识等,次异熟识舍所依止。由异熟识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后来在稽亭塘下网鱼时,遇一梵僧,僧对他说:往昔在毗婆尸佛前,我和你同时发愿渡生,现今兜率天宫中你所享用的东西都在,你什么时候回去呢?大士闻之瞪目而已。其僧又道:汝试临水观影!大士低头见水中圆光宝盖,顿悟前因,于是抛弃渔具,携僧归家,请求修道之地。僧指松山下双梼树曰:此可栖也。遂结茅庵而居,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开垦土地,种植蔬果。或为人帮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元翁信禅师教他看南泉普愿禅师三不是之话头。于是法枢禅师便谨遵师教,专心参究此公案。三年后的某一天,法枢禅师忽然有省。海印禅师知道法枢禅师已悟,遂留他在自己的座下,充当净头(负责厕所卫生)。后又潜众修行十五年之久,才出世接众。36、杭州天目断崖了义禅师。原妙禅师知是法器,令他以童子的身份,执侍左右,教他看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个话头。了义禅师非常虔诚,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三,须是作得主定,但是久远不悟,都不要起第二念,任是生与同生,死与同死,有此真实志愿,把得定,管取心空及第有日矣。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第一要念得生死无常大事真切,毕其形命不肯放过;第二要识破一切世间憎爱是非缘境,不使一尘为障为惑;第三要办取一片长远决定身心,岁月愈久,而志愿益精。正当疑话头时。也莫求方便。即个话头便是方便。决定要就此话头上打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愿公只向疑情不参。行住坐卧不得放舍。不愁无疑情:久久淹浸得熟,不愁不成一片。但办取长远心。与狗子无佛性话。厮崖崖来崖去。心无所之。到恁么时自然成一片矣。但日用七颠八倒处。只看个无字。莫管悟不悟彻不彻。但于日用应缘处不昧,则日月浸久,自然打成一片。终不堕恶道:愿公坚此志。般若上无虚弃底工夫。若存心在上面。纵今生未了。亦种得种子深。临命终时亦不被业识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大乘正宗分第三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妙行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唯愿天中尊说示,何因何缘而显现?唯愿世利作哀愍,为除一切诸疑惑。尔时世尊告金刚慧等上首菩萨,及一切众菩萨言:诸善男子!有《大方广如来藏经》甚深法要,如来欲说,是故先现如是色相。汝等善听!极善听!作意思惟。尔时金刚慧菩萨等一切菩萨摩诃萨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佛言:诸善男子!如此如来变化莲花,忽然之间成恶色相,臭秽可恶令不爱乐,如是花中而现佛形,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偈颂曰我昔未曾睹神变若今日见佛百千亿坐彼莲花藏各放无数光弥覆一切刹离垢诸导师庄严诸世界莲花忽萎变莫不生恶餍今以何因缘而现此神化我睹恒沙佛及无量神变未曾见如今愿为分别说尔时世尊。告金刚慧及诸菩萨言。善男子。有大方等经名如来藏。将欲演说故现斯瑞。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咸言善哉愿乐欲闻。佛言善男子。如佛所化无数莲花忽然萎变。无量化佛在莲花内。相好庄严结加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我们有很多人修净土法门,执持佛的名号,希望能够往生佛的净土,然而却是事与愿违!有很多人刚开始念佛很精进,可是到后来退心不再念佛了。因此,在佛门中有这样的说法出现:念佛一年,佛在心中;念佛两年,佛在眼前;念佛三年,佛在天边。会有这样的结果发生,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没有事先听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第二个原因,没有念佛的善巧方便,不知道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说法集名数经》云: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日常早晚功课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稱三拜)供佛偈: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慧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忏悔文佛前胡跪,至诚发露,开口向佛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三,五种方法作事令果报确定:常作不悔、专心作、乐喜作、立誓愿作、作后欢喜。第四,七种方法好供养不会损失现有财物:用好眼、用好面、柔软语、躬身起迎礼拜、好心调柔、床坐、房舍整理干净。第五,七种最上供养:恭敬礼拜、供养、随喜赞叹、惭愧忏悔、劝请、发愿、回向。】请详见这篇: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优婆塞戒经》卷7〈24业品〉:何因缘故名果报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如果是念阿弥陀佛的话,阿弥陀佛的慈悲就可以让他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只要他有信心、有愿力,发愿往生,并且要真实的去念,这样的话就一定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去。那么大家想想看,犯了五逆重罪的都能够往生了,何况我们不造作恶业的人,而且我们学佛人在世的时候又不断的布施行善,不断的念佛,那么我们更可以去嘛。另外念佛人还有一个利益,就是说念佛人容易修除慢心。因为念佛人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这样的人他不但已经知道诸佛国土的依正庄严,就好比他信受《阿弥陀经》里面所说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也深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佛四愿绝对真实,相信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然后在深心里面就发起了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誓愿。所以他开始去探索念佛法门,希望能够一心深入,希望能够时时忆念思惟。渐渐的去探究之后,他就能够了解:口字边的唸佛跟没有口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它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常会因为无明所罩,不知慎修身口意行,因而造作了种种未来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当临命终时,这恶报的业风吹起,落入中阴阶段,依着原有的贪欲执著,就会对未来世的父母生起颠倒想,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入胎,犹如睡着了一样;那等到醒来的时候,哇哇落地,已经堕在畜生道中,纵使说牠曾经有愿想要求生诸佛净土,还是难以成办。因此释迦牟尼佛开示,如果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底忧郁CD歌词作词作曲:平实导师1、菩萨底忧郁佛地难思议,我今在遥;心爱底您,多劫伴我;而今去我诚辽,祈愿路未迢。遥亿吾释尊,大慈大悲;愚鲁如我,亦取无生;多情无欲无悔,愿您常相随。佛法虽易证,无明成障;千年血脉,脚步跄踉;不免神伤,何时返靖康?救护无明众,十万火急;每思髪白,时不我予;诸师犹自顽愚,赤氛何时弭?菩萨道讴歌,盼除沉疴;我常思念,转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