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怜愍汝等,愿:‘我之等为法之继承者,勿为财之继承者。’佛陀要求应该成为祂所传法的继承者,而不应该只是作为寺院财产或获得饮食的继承者,也以法嗣祝愿。由此可见,佛教的传承在于佛法正脉的传承,而不是寺院财物的继承,或者穿上僧服承接住持之位而代表传承。这种以法为重的法脉传承精神,在禅宗更是表露无遗。上举福州覆舡荐禅师说:很会哮吼的才是狮子真正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真见道者位在第七住;相见道位始从第七住位之住心开始,终于第十回向位满心;通达位则是相见道位智慧与福德后,进修大乘慧解脱果,再依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而,名为初地入地心菩萨。众生对佛、法、僧等三宝修习信心,十信位满心后进入初住位中,始修菩萨六度万行,皆属外门六度之行;逮至开悟明心证真如时,方入真见道位中;次第进修相见道位诸法以后,直到通达而得入地时,历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敬愿。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坠,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坠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阿罗汉呢?他只是愿意自我消失,愿意将自己的蕴处界诸法灭尽,所以不在三界里面现行了,所以说他只有解脱德。菩萨有三德,阿罗汉只有一德,所以说阿罗汉在菩萨的面前怎么会有说话的余地呢?既然二乘人在菩萨面前没有说话的余地,更不用说外道跟凡夫了,当然更不知道菩萨所证的内涵了。由此可知:第八识才是佛讲的真心,八识论才是佛所讲的。那我们今天做一个总结:我们已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是住如来家,著如来衣,食如来食,藉其弘扬如来法之表相,极力推广相似像法而取代声闻解脱道正法,最后终究不免推翻如来正法;如斯之辈至今依然寄身佛门破坏佛法,而佛教界诸方大师仍多心存乡愿,不愿面对如是破坏佛教正法之严重事实,仍多托词高唱和谐,而欲继续与诸多破坏佛教正法者和平共存,以互相标榜而维护名闻利养。吾人若继续坐令如是现象存在,则中国佛教复兴 | admin 2018-07-23 |
![]() |
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妙法莲华经》卷四) 就是以能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能以花、香等种种的物品,合掌恭敬供养《法华经》经卷的人,未来世将会作佛。而这样的人都是大菩萨,已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却因哀愍众生的缘故,愿意生到这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为众生广 | admin 2018-07-23 |
![]() |
于是他就对法师说:我愿意成为您的,并且希望能有布施的因缘,来成就这场。罽那于是敲起了铜钟,准备举行供养所有的出家僧众。在之后,罽那便满心欢喜地返回故乡。回到久违的家乡,进了家门,妻子问他说:你在外面工作了三年,应该赚了不少银两吧!银子放在哪里呢?罽那回答说:我赚得的钱财,现在已经存在一个最可靠的地方。妻子又问:你所说最可靠的地方在哪里呢?罽那说: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意思是说,菩萨要劝导众生常行布施,即使用很少又很微劣的东西来作布施,甚至只以一小块面团那么少的东西来布施,而且又是布施给很下劣的福田象是蚂蚁之类的畜生;这么少劣物品的布施作完之后,只要把功德回向求愿成就无上正等菩提,也就是回向求愿自己能够早日成就佛道;布施的物品还有布施的对象虽然都很下劣,可是透过回向的力量却可以使自己未来世获得无量的果报。也许有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因此,发愿当菩萨的学佛人,若要破除对财宝的悭贪之心,就得先从财布施下手。而财布施不只限于金钱施,举凡各种财物,包括各种生活必需品,不论是食、衣、住、行、育、乐之物品,或是各种金、银、铜钱乃至各种珍宝,都是可布施之物。依于布施物品的不同,未来世所获得的果报也会有所不同。譬如《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中说:【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得上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我们要以至诚心来布施,如果心不甘情不愿的,那果报就无法殊胜;若能以至诚心布施,那果报就会很大。第二、要亲手施。布施不要透过别人;透过别人布施,那将来这个福报的实现也要经由他人之手,无法随意自在地使用;譬如有的人很有钱,可是没办法随意使用,必须经过第三者例如父母或另一半同意,他才可以使用。这就是过去世没有自手施的缘故。因此我们如果是大老板或高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自己广有资财,也乐于布施给外面的众生,但却不愿意照顾身边最亲近的人;克扣应当给眷属的钱财用于布施,那就是属于不正确的观念与行为。譬如在《瑜伽师地论》卷39中的开示:【又诸菩萨终不侵夺父母妻子、奴婢仆使、亲戚眷属所有财物持用布施;亦不逼恼父母妻子、奴婢仆使、亲戚眷属。】如果布施给外面的众生,而却不愿意照顾身边的眷属,或者克扣给眷属的钱财,拿来布施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因为这件事情,他就悲喜交集发起了誓愿:希望地狱、饿鬼、各类的众生,当然包括畜生道,如果有受人系缚,或者遭受牢狱之灾者,能够早日免除这种灾难,色身能够安泰,性命得以保全;就像今天我放生的这只鳖一样,让它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接著就向十方稽首作礼,叉手祝愿祷告说:世间的众生纷乱不安,所受的这些苦难真的是无量无边,我应该能够让他们有所庇荫、庇护,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上天有好生之德而爱惜生命,不嗜杀戮,祈求大王不要再狩猎了!我们愿意各自安排日子,来到皇宫供太官发落。鹿王接著说:我们想要知道,大王每天所需鹿肉的数量,绝对不敢欺瞒大王。国王听了非常惊讶地说:太官每天需要的鹿肉不会超过一只,没想到竟然造成你们这么大的伤亡;如果真的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发誓从今天开始不再狩猎了。鹿王回到草原后召集群鹿,详细地向它们解释祸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前面为大家说明这一段的的时候,相信一定也有人会想到,既然法布施可以兼而有财、法二施的果报,当然就一定是法布施比财布施更殊胜了,所以就发愿将来也要能够如法地作法布施。法布施比财布施更加殊胜的原因,除了前面所说的一些道理以外,再来跟大家谈谈其他的一些理由。首先来复习,财布施的果报不能出于三界,而且更具体来说,是只在欲界之中。而法布施的果报,因其所布施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一方面,在布施的时候,这个人不会因为曾经愧对于某一个人,为了想弥补那一分过失而对某人布施,而这个人也不会是为了借着布施的机会去亲近对方,而套取一些自己想要知道的讯息;这个人更不会自己认为是富贵,为了要显示自己的财富,乃至是为了要胜过他人因而才布施;这个人也不会是因为曾经发了誓愿,为了履行誓愿而布施。如同上述所举的种种的例子而言,在那一些心态下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当然一定是有一个过程,而不是立即就可以成办的,得要从往昔的因地的小布施,一直到某一世因为自己从布施法中得到了利益,所以其间对于布施法的信愿行辗转增长,才会有从若好若丑、若多若少的种种财物的布施,包括身外之物的牛羊象马、房舍卧具,自己所拥有的树林泉井,乃至是奴婢仆使,一直到草木水石等等,如同之中世尊所开示的种种财物;凡是有人需要的话,就随其意愿而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要发起精进心来修集应该修集的善品,包括广行布施来饶益有情,以及持戒来饶益有情,同时对治自己的贪嗔痴等烦恼!还有发起大誓愿,依照佛的教导,为了安乐利乐一切有情,对于菩萨应该修学的一切善品,应该修集的一切功德,都能够誓愿修学!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所以这样精进修学一切应该修集的法。那么在从布施到持戒、到忍辱,这样来精进修学以后呢,心性调柔了,就能够让心静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上面所说的一切施和不思议施,都是非常难作到的,因为一般人都是要再三盘算之后,才愿意把自己一部分的财物施舍出去,更别说是要把身上的器官,或是心爱珍贵的财宝,只是随着众生的需要,就平等心不计较地布施出去。但是这却是断除我见、我所见的实修,如果愿意听从佛语,这样子去布施的话,就会很容易和佛法的解脱道、佛菩提道相应了。所以说一切施和不思议施,除了有大福德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这样的用餐环境,是很容易让人生病的,也不符合佛陀的教导,相信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来用餐吧!像这样的作法其实并不正确。佛陀又说:施人如意摘抓、耳钩。(《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我们还要布施如意或者是耳钩给这些修行人,以方便他们抓痒。如意又叫作痒和子,当冬天衣服穿得很多,或是年纪大一点的人手脚不伶俐,有时候会抓不到痒处,有些单独的修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尊者接受以后,就为她祝愿,并且教她要持斋吃素,还教她念佛的种种功德。老妇人听了,回去就按照尊者的教导来念佛,在那天半夜的时候,她就命终,而往生到忉利天去享天福了,后来还由于某个因缘,而成为了法眼净的初果人。从这个佛典故事,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即使是身无分文,也还是可以布施的。只要是诚心诚意的依佛陀的教导而行,那么未来的命运,都是会逐渐改善的。又像是正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