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以下摘自《优婆塞经》:"善男子,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或有生因、了因。汝今当知,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发心,是故悲心为生因也。""世尊,云何而得修于悲心。""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未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我当云何令彼具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虽多怨毒,亦作亲想,是故生悲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还有很多人仍然还在二乘菩提之中:受了菩萨,却不以菩萨为主要依止,反而把声闻比丘、比丘尼作为第一依止,菩萨只是作为方便用的。法上也一样,总是把二乘解脱道当作佛菩提道的行门。因为他们熏习佛菩提不久,刚发心时又只学到声闻菩提的解脱道,而且是被印顺以错误的声闻菩提说成的佛菩提熏习成功了,所以还没有菩萨性的发起;你若一开始就对他说很胜妙的大乘佛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明心见道乃是资粮与加行的果,乃是了因,而菩萨种性的具足乃是生因,所以菩萨种性更是重要;因为有了菩萨种性,明心见道只是迟早的事情;若没有具足见道应有的菩萨性,想要开悟明心是不可能的,纵使悟了还是会退失而谤法的;这个部分的法义,平实导师在《优婆塞经讲记》有多处开示,无尽灯网站那位善知识的说法是符合正理的。故在此劝请大心的菩萨,欲自己道业所需的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就像是我们忏悔的人,会说「永不复作」,可是还是会一直作,可是你愿意这样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终于那个不良的劣行,它会减低它的势力,如果你还能作观行,然后呢,这样最后你会,慢慢地你的行。虽然没办法达到二地,但是你也自己可以终究无愧于所学,无愧于善知识所教,因为呢,善知识只能把《优婆塞经》,这样的经告诉你,只能够传你菩萨,可是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真正能够被称誉的人,以行来说,叫做二地满心的菩萨。真正能够从解脱有一点所得的,然后可以不再生生世世迷惑中流转的,叫做远离整个胎昧,那是三地满心位菩萨。于世间法的智慧能够多修学而了知者,是五地满心位的菩萨。然后能够远离末那的种种不善性,那个叫八地菩萨。真正于法界中受职法王子位子的,是十地菩萨,所以以这样来看的话,真的没有什么好去衡量,好去接受他人的 三摩地

2018-07-23

修上品五十善的人生天,中品五十善的人生人,然后把五十善综合合起来叫作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闻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而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合称为解脱道。而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那我偏偏要说这样的说法是:口说三乘,又说五乘,然后有时候又加说大乘不共 三摩地

2018-07-23

倘若你还是执意这样作呢,是违背菩萨道的道行,这个就叫作坏行。(原标题:菩萨的本分事) 三摩地

2018-07-23

比如说,常跟随在你身边的神,从你受佛法的皈依开始,就有36位;乃至受五,每一有5位神,这样总共36+25就61。因此除非你不是真的想学佛,不然这些神就会跟着你,就61位。何况你今天受的是菩萨,这个是「不共二乘」,唯有大乘佛子真正能发、能持的殊胜,那这样的话,你已经没有办法数出到底有多少的神在你旁边了。因此在成就你皈依的功德的时候,他们大家就都已经知 三摩地

2018-07-23

你想,奇怪,这样看起来都很像行,因为有的菩萨不是那么敏锐,所以如来可以一口气说一百多个,讲到一个地方的时候,说菩萨一定在这个地方有十个法,这时候他会怎么样。接下来又讲,菩萨这时一定会有十个法。如来意思就是说,这第一义谛的法,这出世间的智慧之法,如来一定会告诉你,一定会在各种因缘下告诉你的;只要你福德够,一定会告诉你的。但是,其他是你自己应该要做的 三摩地

2018-07-23

在许多的层面上,你也会去注意到:觉得哪些是法律允许的,可是有可能是在律边缘的,这个你就要去拣择。我的意思是说,就算这辈子你过得很苦,很糟糕啦!但是你在佛法的持,那每一分功德,都像是金砖宝块一样,那东西是在这个世界永不磨灭的,因为祂可以体现你未来世成佛的庄严。我们每一行都可以体现未来世的成佛的庄严,因为如来在经典有说过:在《法华经》说,当你一举手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即使从悟后的心境历程来看,还是有诸多不善,你还是没有办法在身口意你的行,所以对于过去所造的不善业,让众生受到了许多的苦楚,我们现在就把这些不善业,以对众生的四摄法、以担负起整个时代的工作来偿还。那行什么时候会呢?我们现在都知道,你会在二地的时候成就,那能不能提前呢?在佛道的进程中,这不是很容易的。可能呢,有人可以慧直往。,是说他的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我们过去世持五、修十善业,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人身或者天身给我们;如果我们过去造恶业,现在实现的因缘到了,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畜生身或饿鬼身乃至地狱身给我们,不是每一世都一直当人的。因为佛陀有大神通力,能够观察并且了知一切众生的善恶果报,所以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首先要修集布施的功德;远离了穷困,才能避免一生都只能为生存来奔忙,无暇修行或自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论、生天之论》(原标题:做功德不能偷懒、请人代劳)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要用什么心态来看待受这件事情呢?有些人在听到了说学佛以后要受菩萨,他就吓了一跳,想说:如果我受了菩萨以后,那岂不是被一条大绳子绑住了?从此我就不得自在了嘛!所以他就不想再学佛了。对于这样的一个心态,其实他的想法是有问题的;菩萨其实就是菩萨的身口意行的准绳。如果一个人他的心行是合乎标准的,他就不会觉得这一条绳子的存在;就是因为身口意行不能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可以在阿含诸经当中看到,当佛陀要接引众生进入到二乘解脱道之前,一定要先观察众生的根器,并且一定先说施论、论、生天之论,也就是佛法中的基础次法,或者称为世间福德、人天善法。一般世间人我见、我执深重,总是不断地为自己在盘算,怎么样多得到一些财富;当听到别人要他布施就会生起烦恼,对于布施会有大福德也都狐疑不信,所以当听到佛陀说先要学布 三摩地

2018-07-23

盘特的哥哥也在僧团中出家,有一次哥哥就骂盘特,你再这样子愚昧,连的内容都背不起来,不如还俗回家去吧!盘特听到以后非常的难过,就靠在祇园精舍的门口哭泣。刚好佛经过了就问:你为什么要哭啊?盘特说:哥哥讲我再不进步的话就要我还俗,佛就安慰他说:你跟着我出家,是依靠我——佛而得到成就,不是依靠哥哥。所以佛就带他到一个安静的房间,拿了一支扫把给他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在《优婆塞经》当中说:「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优婆塞经》卷三)报恩田是指父母、世间师长,以及佛法的归依师,以及教授师。功德田则是指帮助自己实证二乘以及大乘四种解脱果,乃至无上正等正觉胜妙佛法果证的诸佛菩萨以及实义菩萨。贫穷田则是指一切穷苦困厄之人。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特别提醒说,除了报恩田、功德田以及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讲息恶品,为什么要讲息恶呢?就是我们虽然知道学很好,我们也想办法要把持清净,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件事情:我很想把持好,但是我还是有很多的因缘,让我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妄想杂念。所以在《阿含经》当中,讲到一件事情,就是许多的比丘们,他们想要打坐、想要修定,但是他们发现:当他们要打坐、要修定的时候,妄想杂念一大堆,而且还有一些恶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人无相忆佛念佛的定力生起以后,日常生活中对五尘攀缘就会越来越少,所以自然就能够越来越摄心,种种的烦恼就能够有伏除的成果,自然就能够成就摄心为的功德。平实导师又交待,不必和别人说起自己有什么禅定的证量,也不要去说什么人有什么禅定的证量,因为这都是自修自得的自受用境界;说这些话,就落在异生习气的我所中。正觉教团在平实导师的教授下,同修们相互之间都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同修们如果能够有这样的正知见,又能够依着平实导师实修、实证的论书中的教示,如《禅——悟前与悟后》,建立具足的参禅所需的定力和正知见,有了定力以后,对于色、声以及触这三尘就不会开始攀缘,如此就已经能够压伏较粗重的贪欲盖;压伏了贪欲盖以后,很多瞋都是因为贪而起,没有贪就不会有瞋,那就能够压伏了瞋恚盖;也因为没有贪、瞋,再加上无相念佛的基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