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六度修行也是如此,我们学习布施、持、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布施只是知道一个知识和正知见,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到。一个菩萨有没有真正努力去布施,努力去护持正法?他有没有真正努力去持守五修十善,乃至受菩萨和努力不违反,或不小心犯轻了努力忏悔,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忍辱也是,不只是外表不生气,内心也不生气才是重点!我们都知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布施时,应该也要持不犯众生,让众生对我们无所畏惧。如果一个人一只手常常布施救济众生,另外一只手却同时在作伤害众生的事,譬如杀害众生、偷盗乃至常常侵犯他人的眷属;那这个布施的人也不是真正的善人,因为他身口意行不一致,很可能他的布施只是心血来潮,或是另有动机。而佛经上也曾开示:如果有人常行大布施但却于行轻忽乃至犯,则未来世就难受生为人,堕落畜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经》里面,佛陀说实义菩萨,要怎么样来教导在家菩萨这些不放逸法的内容,我们就一项一项地来为大家解说。首先在中佛陀说要供养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施于安乐。对于这一个内容就是在家菩萨要修习布施,也就是说,对于在家菩萨而言,有恩于自己的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应当在生活中能够给予尊重、恭敬、供养、承事其所需,也就是要知恩报恩。因为在报恩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再来接续前面,《优婆塞经》中的,佛陀又怎么样开示:至心教诏犹如一子,不求恩报,不为名称,不为利养,不求自乐。善男子!菩萨若无如是等事畜者,名弊恶人、假名菩萨、非义菩萨;名旃陀罗,臭秽不净,破坏佛法,是人不为十方诸佛之所怜念。这一段里面佛陀的开示是说,菩萨要教导、教化,好像自己唯一的儿子一样至诚亲切,而不会求说众要来报恩、要来报答;也不是为了名 三摩地

2018-07-23

的确!对于生活很苦的人来说,你跟他说要看破、放下,对他来说只是风凉话!因为这根本帮助不了他什么,他现在就是需要一块面包,需要钱,才能去缴房贷,小孩的奶粉钱、尿布钱才缴得出来,才能有生活费继续生活下去!因此要解决众生的烦恼,还是要先给他们次法,次法不只是施论、论、生天之论,更基本的次法是让众生能够生存在这世间,要先能找到稳定的工作,能够安居乐业,接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经讲记》中亦有关于百福的介绍,我们接下来就引用这些资料来为大家说明如何修百福,如何在行十善的时候配合运用十种思惟,让我们的福德能够飙涨而迅速。《优婆塞经》卷1〈修三十二相业品第6〉: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平实导师在《优婆塞经讲记》第二辑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 三摩地

2018-07-23

盘特的哥哥也在僧团中出家,有一次哥哥就骂盘特,你再这样子愚昧,连的内容都背不起来,不如还俗回家去吧!盘特听到以后非常的难过,就靠在只园精舍的门口哭泣。刚好佛经过了就问:你为什么要哭啊?盘特说:哥哥讲我再不进步的话就要我还俗,佛就安慰他说:你跟着我出家,是依靠我——佛而得到成就,不是依靠哥哥。所以呢,佛就带他到一个安静的房间,拿了一支扫把 三摩地

2018-07-23

关于布施的因果相,《优婆塞经》中有很详细的说明,这部经的详解可能会在年底出版第一辑,请您自行阅读,应该会有更深入的了知。另,政府依法课遗产税,是世间法律所定;政府依法保护人民,人民依法纳税;这是相对的义务,应算是交易的一种,并不是布施,与来世福报无关。-----《正觉电子报(第27期)》般若信箱问八(原标题:财产交税或分给子孙,算不算布施种福田) 三摩地

2018-07-23

)如:持五不犯及修十善业道,来世受生于欲界天,获得欲界天之广大天身,成就欲界天身之异熟果报;修禅定证量而成就色界天身之异熟果报;布施钱财济世救贫,来生得布施的果报,所以饶富资财、眷属和乐,培植修集这些善业是名福德。学佛者行善之目的,乃在于修集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之福德资粮;学人若欲求开悟明心,入七住位菩萨数,首重于累积福德资粮──孝顺父母、尊 三摩地

2018-07-23

修持法,也是有福的喔!不用讲得太复杂,单单说五之中的不杀、不盗。某甲过去世持不杀之法,今世感得身体健康、寿命长久;过去世持不盗之法,今世感得所有的财物能够自在受用,不为他人之所侵夺,这当然也是一种福报。除了自我受用之外,假如这一分的威德是够大的,可以为人化解偷盗乃至伤害的因果的话,那这也有一分他受用的。若就其性质而言,这个部分,与前面所说的 三摩地

2018-07-23

复次,菩萨行布施、持、忍辱,是三事名为福德门;于无量世中作天王、释提桓因、转轮圣王、阎浮提王,常施众生七宝、衣服、五情所欲,今世后世皆令具足,如经中说。转轮圣王以十善教民,后世皆生天上;世世利益众生,令得快乐。此乐无常,还复受苦,菩萨因此发大悲心,欲以常乐涅槃利益众生。此常乐涅槃从实智慧生,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譬如然灯,灯虽能照,在大风中不能为用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在能够断除三界烦恼之前,必须要先能够见道,见道就是断三缚结,要断我见、疑见、禁取见,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就是断我见。一般人一定会认为五蕴十八界里面有一个真实的法,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是不坏的本体。通常大部分的众生都会去认定自己的意识心,把意识心的种种相貌当作是真实的自我,譬如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的心。所以又把我见叫作身见,因为这个意识心, 三摩地

2018-07-23

六度就是布施、持、忍辱、精进、禅定(静虑)和智慧(般若)这六度波罗蜜,乃至入地后也有十度。在菩萨道中就是不停地利乐众生、摄受众生迈向佛道,而在利乐众生的同时自己顺便得到解脱,因此解脱道在菩萨道中也是副产品,可以顺便得到的!所以学佛当菩萨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快乐、解脱自在,福德也会越来越好!在行菩萨道中累积福德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布施、持,和十善、修定等 三摩地

2018-07-23

修持法,也是有福的喔!不用讲得太复杂,单单说五之中的不杀、不盗。某甲过去世持不杀之法,今世感得身体健康、寿命长久;过去世持不盗之法,今世感得所有的财物能够自在受用,不为他人之所侵夺,这当然也是一种福报。除了自我受用之外,假如这一分的威德是够大的,可以为人化解偷盗乃至伤害的因果的话,那这也有一分他受用的。若就其性质而言,这个部分,与前面所说的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每个众生都活在自己的业力与业种当中,因为我们每个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其实都是生活在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出生了我们的五阴十八界,也就是身心的总和,那我们的色身会长什么样子?也是依照自己往世所累积的业种,或者自己的发愿,来成为是男生还是女生?长得高还是矮,高矮胖瘦、相貌是如何?这都是每个人的基因不同,也就是业种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优婆塞经》卷一〈修三十二相业品〉云:【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绕。……菩萨常于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菩萨优婆塞经》卷一)这段里面所说的摩诃萨,是指大菩萨的意思。但是到底哪一阶位的菩萨才能称为摩诃萨呢?这在经典中会因时、因地的不同而有 三摩地

2018-07-23

二、福田种类福田分为几类呢?佛陀在《优婆塞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云: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CBETA,T24,no.1488,p.1051,c5-6)。(一)报恩田什么是报恩田呢?报恩田是说这个福田对你有恩,你应当要报恩,所以这个福田叫作报恩田。佛陀云: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优婆塞经》卷3〈17供养三宝品〉,CBETA,T24,no.1488,p.1051,c6-7)。也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不否定法义的前提下,大乘僧宝有两个层次:第一身、口、意行清净,持不犯,不贪钱财名声;第二是已经证悟实相而生起般若智慧了,这两种都是真正的僧宝,都是大福田。大众把福德种子在这二种福田种下去,来世的果报将会很大,后面中立刻就会说到。若是为了增长无上妙智能而种的,种下去以后真的能增长无上妙智慧的道场,就是福田。若想得到无上妙智慧,当然要在三宝种福田, 三摩地

2018-07-23

举一个例,在《优婆塞经》里面佛有说:【外道断欲所得福德,胜于欲界一切众生所有福德。须陀洹人胜于一切外道异见,斯陀含人胜于一切须陀洹果,阿那含人胜于一切斯陀含果,阿罗汉人胜于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胜于一切阿罗汉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优婆塞经》卷一)中所说的说,外道他断欲而且发起禅定,证得禅定以后,他所得的这种天福,胜于在欲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经》卷1〈6修三十二相业品〉:「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CBETA,T24,no.1488,p.1039,a4-6)平实导师在《优婆塞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