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这则典故在说明,大乘菩萨说法的胜妙,以及能够摄受众生,善于举出更方便的一些譬喻来说服大众。经中这个外道弊宿,他不能够信受法界当中,确实存在有善恶业因果报,因此堕入断灭见这样的错误想法。这种想法其实普遍存在于一般世间人跟外道修学者当中,乃至一些附佛法外道修学者,或是表相修学者,也常常堕入这种断灭见而不自知。 我们前文一直谈到“外道& | admin 2020-02-19 |
![]() |
’”也就是说,自己往昔无量劫以前所培植的种种福德,不是在求生死有为的福业,而是求证三乘菩提;因为二乘菩提可以让人断除分段生死解脱于三界,佛菩提乃是成佛之道,可以摄受无量无边众生,然后以此度众的功德,回向于无上正等正觉,未来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如果能够这样作,才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不这样作,而是求生死有为福业,于漫漫 | admin 2020-02-19 |
![]() |
而圆满报身以及应化身,是佛陀为了摄受无量无边的众生而变现的,也都是依于清净法身如来藏而出生的。所以说,三身都要汇归于法身。所以,不可能离开清净法身如来藏,而说有报身或是应化身的。 佛世尊既然有正遍知的法号,对于世间以及出世间的万法,当然都能够正确而又普遍的了知,所以才又称为“法王”。因此,“法王”这个称号是不能乱用的。例如世 | admin 2020-02-19 |
![]() |
诸位贤士!这个外火界是广大的、是极为清净的、是从来都不会生起憎恶心的,也是无常之法、是会灭尽的法、是会衰败的法、是会变易的法;更何况我们这个色身只是短暂安住,是被有情的贪爱所摄受的?这是说,不曾多闻妙法的愚痴凡夫们,心中会生起这种想法:身中的火界就是我、外火界是我所拥有的,我是外火界所依止的。多闻的圣弟子们不会生起这种想法:身中的火界就是我、外火界 | admin 2020-02-18 |
![]() |
不仅自己的道业能够迅速的往上提升;又因为没有慢心,众生就不会排斥你,会接受你的摄受,这样就能够从你这里得到利益,继续跟着你往上进修。由此可见,慢心的修除,对菩萨而言是何等重要啊!以上所介绍的是慢心所的七种情形。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根本烦恼的第五个心所法,就是疑。什么叫作疑呢?所谓疑就是怀疑;也就是说,对于一切真实不虚的道理犹豫不决、旁徨无主、莫知所从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菩萨的修学是要能够示现种种相,以种种相来摄受一切的众生;可是如果只有声闻相,他没有办法广大的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在经典里面也常常有叙述到佛陀的本生,就是示现了种种的身相来度化一切有情,所以这个才是真正的大乘----修学大乘要实证第一义谛的一个重要的因缘;也就是他不能有错误的见解,对于什么是大乘菩萨僧真正的外观,他能够正确的了知,他能够依法不依人。所以 | admin 2020-02-18 |
![]() |
乃至说忉利天人他们在天上,他们实际上跟地狱暂时是没有缘分的,那地藏王菩萨为什么要说了那么多在地狱里面摄受众生的事情呢?为什么要说那么多地狱的法呢?就是也是要让大家能够警醒:你现在虽然在三界中的果报非常殊胜,你在天上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你幸福快乐的日子也不会永久的啊!因为三界无安,将来你还是有沦落到这种地狱的可能啊!而且就算不是如此,难道你父母、亲 | admin 2020-02-18 |
![]() |
平实导师在诸多著述中,对善知识的开示很多,综合而说,大概有以下这些条件:第一,自己已悟明真心,乃至已眼见佛性而不退转者;第二,愿意帮助学子建立求悟的信心者;第三,能演说禅法与知见,以帮助学子悟入者;第四,能教导学子参禅的功夫者;第五,能经常接受学子的咨询,摄受学子者;第六,能观察学子得度因缘,而随缘度化者;第七,能发大愿心助人得悟者;第八,悟后起修 | admin 2020-02-18 |
![]() |
因此,各位菩萨修学佛法,想要寻觅真善知识,应先在佛前发菩萨清净大愿,才能与善知识的悲心相应,如此才能有因缘能够亲遇真善知识,亲遇后才容易得善知识的摄受;另外,发菩萨清净大愿之后,还要亲自在佛前祈求值遇大乘了义究竟正法的因缘早日成熟。以下提供正觉同修会学员发愿文供您参考:(胡跪叉手唱念一遍:)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 | admin 2020-02-18 |
![]() |
当你阅读经典的时候,阅读佛经的时候,你要怎么样让自己能够受到佛在经中的这些言说文字的摄受,而不会有所偏差呢?第一点,佛经的前后文你一定要连贯,你千万不要以自己的偏好,来断章取义或者断句取义,这个部分可以说是很多人的通病。也就是说,其实佛在讲说佛法的时候,佛弟子记录下来整个经文内容。为什么又称为契经呢?称为契经的意思是说,从前提这样说明,到中间、到后 | admin 2020-02-18 |
![]() |
’也就是说,自己往昔无量劫以前所培植的种种福德,不是在求生死有为的福业,而是求证三乘菩提;因为二乘菩提可以让人断除分段生死解脱于三界,佛菩提乃是成佛之道,可以摄受无量无边众生,然后以此度众的功德,回向于无上正等正觉,未来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如果能够这样作,才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不这样作,而是求生死有为福业,于漫漫生死长 | admin 2020-02-18 |
![]() |
菩萨则不然,不忍心众生不断地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因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来累积自己的福德资粮,以此来求菩萨的真见道;于真见道以后,知道五蕴是以如来藏为因,借着种种缘而从如来藏出生,本来就是如来藏的局部体性,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所以五蕴我与真实我的如来藏,本来就是非一非异;也知道五蕴现前的当下,就是在无余涅槃中,所以不会像二乘人一样,断除五蕴而入无余涅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对于具有道种智胜妙智慧的地上菩萨来说,常会因为时节因缘及众生的需要,而于某一世示现的是在家身相,来方便大地菩萨破斥密宗喇嘛教的外道双身邪淫法道;也更因为示现在家身的缘故,更能够显示大地菩萨说法具有胜妙功德,能普遍摄受佛门四众弟子而无有难处。中土禅宗初祖达摩大师在他的《达磨大师血脉论》卷1有开示说:【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鬓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 | admin 2020-02-18 |
![]() |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就多处开示了善知识的重要性,在《瑜伽师地论》卷30中就开示说,修行时的圆满处所有五种,其中第五种处所就讲到善知识的重要地位;论中是这么说的:【又若处所有善知识之所摄受,及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居止;未开晓处能正开晓、已开晓处更令明净,甚深句义以慧通达,善巧方便殷勤开示,能令智见速得清净,是名第五处所圆满。】(《瑜伽师地论》卷30) | admin 2020-02-18 |
![]() |
乃至说忉利天人他们在天上,他们实际上跟地狱暂时是没有缘分的,那地藏王菩萨为什么要说了那么多在地狱里面摄受众生的事情呢?为什么要说那么多地狱的法呢?就是也是要让大家能够警醒:你现在虽然在三界中的果报非常殊胜,你在天上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你幸福快乐的日子也不会永久的啊!因为三界无安,将来你还是有沦落到这种地狱的可能啊!而且就算不是如此,难道你父母、亲 | admin 2020-02-18 |
![]() |
《吉祥经》云: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三宝哀摄受。佛教徒常用六时吉祥作为祝福语送给同参道友或护法檀越。大家都知道六时吉祥的大概意思是,美好祝愿,时时刻刻都能够吉祥如意。六时吉祥具体指哪个六时,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佛教六时的说法源于古印度。昼夜六时即,晨朝、日中、日没(以上三时为昼)、初夜、中夜、后夜(以上三时为夜)。依《 | admin 2020-02-18 |
![]() |
就是我们能够具足圆满对(如来藏中)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的智慧,就是说,这一切的种子,不管是善恶、染净的种子,甚至无记的异熟种子,我们都能够透过三大无量数劫菩萨道的修行而一分一分的成就,一分一分的跟众生广结善净缘而排除了染恶缘,透过(修行)让善净缘越来越能够成熟,让染恶缘越来越减少;能够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菩萨道,清净自己的种子,也摄受了无量的众生来 | admin 2020-02-18 |
![]() |
什么叫殊胜善根?断了我见以后断三缚结,乃至亲证法界实相如来藏,得善友多所摄受,能行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多,三十七道品,将来能够成熟有情,严净佛土;殊胜善根就是,于七住位以后,所行的这些行;亲证法界实相如来藏,得到了善知识、善友的摄受;善友就是我们同修道友。我们为什么有时候建议说,大家在一起读读书,就是大家在一起共同的摄受,就是善友能够摄受我们。有的人会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对求法若渴的您而言,今生有因缘能够亲近真正的善知识熏闻正知正见,乃至说可以尽形寿的继续去熏学,那该是有多大的福德因缘才能够成办的!然而依此因缘,未来世的佛菩提道更有善知识的摄受跟护持,那应当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所以说,虽然现在对一门深入有着种种差别不同的说法,假如你能够以一种法门为基础,而不是只学一个法门来修学的话,个人是愿意随喜的!今天就说到这 | admin 2020-02-18 |
![]() |
佛陀为了慈悲摄受各种不同根器的大众,所以施设五乘,哪五乘呢?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又或者分为三乘,有哪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来教导。所以其法义内容,就有不同的方便善巧教导。四圣谛通称为苦、集、灭、道,就是大乘觉悟的人,说出其所证、所知的真实道理;依此法门而修,若有依循所教导成就其道业者,称为声闻。大乘法之行门内容则是胜义谛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