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必须具足了知才能称为世间解!诸佛的第六个名号叫作无上士,是说诸佛本身证得无上境界,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越祂,并且诸佛有种种方便善巧,可以教导众生同样去亲证,所以叫作无上士。譬如声闻初果是有上士,因为还有二果、三果、四果超越他;四果阿罗汉虽然可以称为应供,但仍然不是无上士,为什么呢?因为七住位菩萨明心了,就有实相般若智慧,而阿罗汉不知不证实相法界;乃至 三摩地

2018-07-21

必须具足了知才能称为世间解!诸佛的第六个名号叫作无上士,是说诸佛本身证得无上境界,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越祂,并且诸佛有种种方便善巧,可以教导众生同样去亲证,所以叫作无上士。譬如声闻初果是有上士,因为还有二果、三果、四果超越他;四果阿罗汉虽然可以称为应供,但仍然不是无上士,为什么呢?因为七住位菩萨明心了,就有实相般若智慧,而阿罗汉不知不证实相法界;乃至 三摩地

2018-07-21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三摩地

2018-07-21

没有见道而说懂得念佛,只是方便说;因为光是十号就不懂了,还能懂得念佛啊?所以应当如是念佛,就能令戒行清净。诸佛都很清楚知道:一一众生都是单纯的为了一个烦恼而无量世中受大苦恼。诸位想一想: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不断的生死苦恼,无量世的生死就是众生最大的苦恼,而众生会受这些大苦恼,都是为了一个烦恼:我见。单单只为了一个我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 三摩地

2018-07-21

正如《大般涅槃经》卷18〈8梵行品〉所说:云何为佛?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亦如佛在《妙法莲华经》卷1〈2方便品〉中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华严经》云: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众生莫能测!佛不仅具足无上智慧,还具足无量福德、无量慈悲、无量相好庄严,佛之智慧、福德、慈悲、相好庄严绝非我等能测能度!本书微乎其微之介绍与佛的无上 三摩地

2018-07-21

然后如果父母师长不能接受的时候,我们还要以种种的方便善巧来劝导之,这叫劝导思,劝导我们的父母师长能够离杀。除了这之外,我们还要起赞美思。赞美思是说:如果我们的父母对于离杀这件事情他能够实践了,某个时候他实践了,我们就要赶快地赞美他。而且我们也要对很多的众生在谈离杀的时候,赞美离杀的功德。所以我们的父母师长能够离杀,我们要赞美;我们看到的众生,他是我 三摩地

2018-07-21

善知方便,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能令众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离苦受乐,是名天人师。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为佛。能破四魔,名婆迦婆。复观如来行戒定慧,为益众生,久于无量无数世中怨亲等利、无有差别,悉断一切无量烦恼,一一皆知。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如来世尊为众生故,难施能施,难忍能忍。佛有二净:一庄严净,二果报净;如是二净因缘力故,从初十十 三摩地

2018-07-21

一、佛有三身1、化身佛佛有应身化身,依有情得度之缘而现化身,或数分钟、或数小时而灭;有时示现应身,譬如卢舍那佛之示现释迦牟尼佛,与有情同现生死饮食之身,方便度入佛法,现入无余涅槃,故有八相成道以示人间,此等名为应化之身。化身佛者庄严报身及真如,为度众生而现色像,或数分钟或数小时数天而灭,唯是影像,无有形体。应身佛者为某界有情得度因缘成熟而示现受生成 三摩地

2018-07-21

因说涅盘位真实而有,必至无生无灭,以「非十八界法」,以「真实常住」,以「恒常」,如是多义,乃至涅盘本义,即是「不生」为「涅」,「不灭」为「盘」,所以「不生不灭」称之为「涅盘」;既然如来宣说,阿罗汉可证「有余涅盘」,所以依此方便说,而知如来为欲启发后来菩萨乘,而说涅盘,既然生前可证,殁后可证,生死之中,涅盘本自不生不灭,所以涅盘当是可求可证,于生死轮 三摩地

2018-07-21

《妙法莲华经》卷2〈3譬喻品〉言:佛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那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为什么不能称为佛呢?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无量无边,本章根据佛陀开示的原典,详细的阐述了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十八种 三摩地

2018-07-21

八、佛为什么被称为调御丈夫呢?《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善知方便,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调即调伏,就是降伏其心的意思,御是教导的意思。也就是说,诸佛因为善知方便善巧、能调伏、教导一切众生,所以称为调御丈夫。诸佛善知众生心与众生境界,并且善知一切国土世界的境界,因此具备了无量无边的方便善巧来调伏众生心,教导众生如实、如法的利益自己。调伏、教导 三摩地

2018-07-21

如佛说:我见定光佛已来已离欲,以方便力故,现有生死、妻子眷属。有人言:从得无生法忍来,得诸法实相故,一切烦恼及习尽。有人言:佛从初发意来有烦恼,至坐道场,于后夜时,断一切烦恼及习。问曰:如是种种说,何者为实?答曰:皆是佛口所说故,无有不实。声闻法中,佛以方便力故,现受人法,有生、老、病,寒、热、飢、渴等;无人生而无烦恼者;是故佛亦应随人法有烦恼。于 三摩地

2018-07-21

换句话说,诸如来都有无量的方便善巧而为众生说法,让众生各个欢喜接受;所以众生听闻诸佛说法时,都不会产生厌离之心。佛若评论外道的法说错了,总是会破斥到体无完肤,但是外道不会当场走人,还是会继续听下去,所以后来就证果而成为佛了。这就是说,佛的八万音声有无量的善巧,让众生听闻以后纵然不愿接受,但也不会讨厌。由于这些因缘,如来超出、胜过一切声闻阿罗汉、缘觉 三摩地

2018-07-21

论坛上有曹兄质疑佛陀,以凡夫知见来窥测如来,此举动如同没有学佛的愚人,将来只是多障碍自己的道业,异想天开的越多,只是让自己将来更加的辛苦,不论是继续轮回,或者是求取佛道,都是障碍!因此奉劝网络上一切大众,若是不知此理,随说着去,切莫于此留下证据!以提婆达多而言,大乘佛法很清楚地说明其为菩萨摩诃萨,但是经教阅读不多的人,就以为一切都是他的智慧可以「想 三摩地

2018-07-21

非不如说,故名‘如来’;得一切义故,无上福田故,应供养故,故名为‘应’;如第一义开觉故,名‘等正觉’;三明如契经所说,行者,止观具足故,名‘明行足’;第一上升永不复还,是名‘善逝’;知世界众生界一切种烦恼及清净,是名‘世间解’;第一调伏心巧方便智,一切世间唯一丈夫,是名‘无上调御士&rs 三摩地

2018-07-21

《大宝积经》卷108────────────────────节录自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大宝积经》卷108〈大乘方便会〉第38之3(CBETA,T11,no.310,p.606,b4-c23)以何缘故,如来及僧在于婆罗门毗兰若聚落,三月之中食马麦耶?善男子!我于昔时知此婆罗门必舍初始请佛僧心,不给饮食,而故往受请。何以故?为彼五百马故。此五百马于先世中已学菩萨乘,已曾供养过去诸佛;近恶知 三摩地

2018-07-21

他们就透过这样的方式,来显示他是小乘人,只关心自己能不能解脱,所以方便来摄受我们。所以我们应当知道这法界的真实,唯一要透过佛教来显示,其他宗教是没有办法达到这一点的。------《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02集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郭正益老师 (原标题:没有一尊佛会入涅槃) 三摩地

2018-07-21

如佛说:我见定光佛已来已离欲,以方便力故,现有生死、妻子眷属。有人言:从得无生法忍来,得诸法实相故,一切烦恼及习尽。有人言:佛从初发意来有烦恼,至坐道场,于后夜时,断一切烦恼及习。问曰:如是种种说,何者为实?答曰:皆是佛口所说故,无有不实。声闻法中,佛以方便力故,现受人法,有生、老、病,寒、热、飢、渴等;无人生而无烦恼者;是故佛亦应随人法有烦恼。于 三摩地

2018-07-21

在十信位中,善财大士初参比丘功德云、第二参比丘海云、第三参比丘善住、第四参良医弥迦、第五参长者解脱、第六参比丘海幢、第七参优婆夷休舍、第八参仙人毗目多罗、第九参婆罗门方便命、第十参童女弥多罗尼。童女弥多罗尼即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专修童女行。在五十三参中所有的比丘、比丘尼,当然也都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相上有别于童男、童女菩萨,乃现声闻相),不是二乘法 三摩地

2018-07-21

八、佛之四智一、佛有三身1、化身佛佛有应身化身,依有情得度之缘而现化身,或数分钟、或数小时而灭;有时示现应身,譬如卢舍那佛之示现释迦牟尼佛,与有情同现生死饮食之身,方便度入佛法,现入无余涅槃,故有八相成道以示人间,此等名为应化之身。化身佛者庄严报身及真如,为度众生而现色像,或数分钟或数小时数天而灭,唯是影像,无有形体。应身佛者为某界有情得度因缘成熟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