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种福田目录一、福田简述二、福田种类1、报恩田2、功德田3、贫穷田三、种福田应以智慧为先导(一)种福田要做到三净1、物净2、心净3、福田净(二)种福田应如法回向(三)种福田同时要严防损福(四)种福田同时要注重修慧一、福田简述田是生长的意思,如同田地下种及耕耘以后,未来就会出生果实;福田即为可生福德之田,被下了善业种子以后,未来世会出生可爱的果报,所以未来世 三摩地

2018-07-23

表面看来是布施财物,其实是布施了来世的贫穷。有智慧的人接受别人帮助以后,将来自己有能力时也要赶快去布施,不要永远成为被布施的对象,否则未来许多世中将会一直贫穷受苦,因为一直都没有在福田中种下福德种子嘛!又如何能在未来世收割福德稻子呢?所以菩萨将钱财物资施于贫苦者,被施的贫苦人就是贫穷田,因为贫穷人也是田啊!只是贫穷田与福田有差别:种子被种在贫穷田中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当我们帮父母、师长在帮他摩洗的时候,帮他除去垢秽、帮他香油涂之的时候,我们说:我这么爱护我的父母,就是我绝对不杀这个父母,未来世他成为人,我也绝对不杀这个人。因为这样子的观察,所以能够清净自己的身心、清净自己的道器,让自己的内心调柔。而且因为这样子而推及,从我们的父母师长,能够推广到人,我们都要离杀,要起这个离杀思。除了离杀思之外,不杀眼前的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布施的人,他捨寿以后,未来世受身时,他是言辞善辩而了达;凡是他所言说的话语,众人普皆信受;未来成佛更得四种无碍的辩才,是名第三种布施的果报。」平实导师著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p229-230「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要利益众生,首先是布施: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所以我们出来弘法,是法施;从来不收人家钱财纳为己有,我们并且出钱赞助来买 三摩地

2018-07-23

导师曾在书上说,布施以后有福德,如果不执着未来世的果报,就有解脱的功德。又说「功,是说能够自利及利他;德,是说它有真实的作用。」功德是自受用的法,布施以后一点儿都不觉得心疼,都没有罣碍,这也是解脱功德的一种--解脱于我所。因此福德应是指未来世会有福报,而功德是指解脱上方面的受用。另外修集福德就是在五度上用功,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智慧是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知道:缘觉圣者知道这个道理以后,他知道因为无明:不知道名色(现在世的名色,过去世的名色,未来世的名色)都是这个入胎识所生的,因为不知道这样子叫作无明!也不知道由这个入胎识所出生的名色、六入、触、受本身就是苦果!因不知道它是苦果,而在这苦果上受用贪爱,这也是无明!所以缘觉圣者能够断除这样的无明以后,开始修学清净的离开三界的系缚之行!所以以断我见为 三摩地

2018-07-23

初住菩萨经由财布施(资助印行善知识的书籍)来含摄法布施,这个内容意义非常深远!因为只有法布施可以让有情建立佛法正知正见,能够让有情知道如何是生死之苦,怎么样能够断除生死之苦而脱离三界!可是财布施的未来世果报只能在欲界中领受,在欲界中只能够脱离贫穷!而只有法布施能让有情断除无明(能够断除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来修学解脱道,来修学佛菩提道!可是财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一、福田简述田是生长的意思,如同田地下种及耕耘以后,未来就会出生果实;福田即为可生福德之田,被下了善业种子以后,未来世会出生可爱的果报,所以未来世能造福于种田者。二、福田种类福田分为几类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云: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CBETA,T24,no.1488,p.1051,c5-6)。(一)报恩田什么是报恩田呢?报恩田是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以后每天都要努力的供佛,家里有佛堂就供佛,没有佛堂也要想办法弄个佛桌、佛像来供佛!真的都没办法弄到也要心里面起诚心来供佛!供香或水果都可以!水果还是自己吃!这么简单累积福德的方法一定要做!如果一天不供佛就损失一大票福德喔!供佛未来世福报会很好,会很有钱。未来世想要长得漂亮就可以供花!我们要常常教导众生供佛,让他们累积福德。平实导师说每天供佛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的布施与世俗人的布施不同,世俗人的布施只有福德而无功德,来世可得褔报,但是于解脱不相应,也与般若实相智慧不相应,所以没有智慧庄严。菩萨一念布施,有功德智慧庄严,因为了知施的因果,所以根本就不去挂念它,反正种在我的心田里,谁也拿不走;既然谁都拿不走,我牵挂它干什么?又何必心心念念想着:我这一世布施下去,我来世得多少回报。完全不必牵挂这件事情,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李元松先生说:针对禅师们这种言过其实的说法,印顺法师曾给予批评,大意是:禅师们太过于强调修证了,以致无法了解大乘佛教的精神,菩萨道的本意是人乘的菩萨行,以五戒十善的凡夫身来力行菩萨道,相信以此‘上求下化’的发心,未来世必能再转生为人继续修行。一个佛应该有此信心,并在此安心。印顺法师以这样的话劝勉学佛人,当然没有错。但他接着批评说:禅者无法 三摩地

2018-07-23

第四种人如同教中专门行善而求生天堂的们,他们如果一开始就接触到佛教而信受了,就会修学天乘的善法,在持五戒以外,更进一步修行十善业道,心中回向来世生于欲界天中,但是却不可能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闻种姓的自了汉,第二种是缘觉种姓的自了汉,第三种人则是可以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种姓。凡是出家以后只想自己赶快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寺院 三摩地

2018-07-23

第四种人如同教中专门行善而求生天堂的们,他们如果一开始就接触到佛教而信受了,就会修学天乘的善法,在持五戒以外,更进一步修行十善业道,心中回向来世生于欲界天中,但是却不可能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闻种姓的自了汉,第二种是缘觉种姓的自了汉,第三种人则是可以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种姓。凡是出家以后只想自己赶快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寺院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因此而舍命,也跟西天的提婆菩萨一样,佛教史上也记一笔;虽然名已经跟我无关,但是未来世的功德不可限量。」所以决定照原计划出版。第一版送完了,第二版立刻再印,我就这样决定;如果我们当时没有这样走下来,月溪法师的邪法还会继续广大的流传,还会继续对抗我们所弘扬的,今天世尊的了义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你们看现在讲唯识如来藏的人不是多起来了吗?为什么呢?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随喜时也同时会有一分功德嘛!当别人证了某一个法,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证,但因为随喜的关系,一、二十年后或未来世中就能证得。如果心中产生了嫉妒之心,那就会遮障自己将来亲证的机会。因为佛菩提道特别不同于解脱道,只有心里愈清净了,才愈能有更进一步的法让你去亲证。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嫉妒之心丢掉。如果不能做到,会自己障碍自己的道。所以看见别人得到法利时,应该要心 三摩地

2018-07-23

我如果收了钱,是可以获得世间五欲上更高级的享受;但是我度日子很简单,饮食也很简单,穿着更简单,我出来弘法的目的也不是看在世间法上;所以纵使钱财再多,也还是一样劳碌的为佛教正法做事,还是得要一直做、一直写,没有时间来享受;既然是这样,我收来钱财能做什么?假使没智慧而生贪,受人家供养而担业,所得的钱财也还是只能留给孩子,也带不去未来世,要那么多钱财作什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修福以后不要往生天上去享福,也不要想未来世可得到多少回报;到了来世时,只要赚取生活所需的钱财就行了,剩下的大福德都留到未来世不断积聚成长,越来越增长而具足成佛所须有的大福德,从来都不过分的享受,使你的福德越来越大,以这样的大福德之身,你到了诸天天主面前也无所畏惧啊!因为你随时都可以取代他,所以得无所畏。处众无畏的第二个条件是于法无碍。不论三乘菩 三摩地

2018-07-23

导师曾在书上说,布施以后有福德,如果不执着未来世的果报,就有解脱的功德。又说「功,是说能够自利及利他;德,是说它有真实的作用。」功德是自受用的法,布施以后一点儿都不觉得心疼,都没有罣碍,这也是解脱功德的一种--解脱于我所。因此福德应是指未来世会有福报,而功德是指解脱上方面的受用。另外修集福德就是在五度上用功,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智慧是 三摩地

2018-07-23

导师曾在书上说,布施以后有福德,如果不执着未来世的果报,就有解脱的功德。又说「功,是说能够自利及利他;德,是说它有真实的作用。」功德是自受用的法,布施以后一点儿都不觉得心疼,都没有罣碍,这也是解脱功德的一种--解脱于我所。因此福德应是指未来世会有福报,而功德是指解脱上方面的受用。另外修集福德就是在五度上用功,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智慧是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呢,当未来世的时候,即使你发愿再来这个世界,未来有善知识能够出现的时候,你会因为你的道德增上,你的根器增上,你的善根增上,继续建立在广大福德上面的时候,你可以来帮助善知识,或是你将来就成为一位善知识。你现在可以就是你那个小小一方世界的善知识,将来呢,你会成就具足自己的功德,你能够不断超劫成就,就是因为你不断超劫精进,这样每一辈子,不管你能不能值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