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猕猴心里想:这个人不是我所能度化的,希望他未来世能经常值遇诸佛,信受奉行诸佛的教化而得度,生生世世不要再像这样心怀恶念。那只猕猴就是因地的释迦牟尼佛,受困山谷里的人就是提婆达多。佛说菩萨的忍辱波罗蜜不可思议,就是要这样修忍辱行。什么是忍辱?忍就是接受;当一个人能接受时,他就能安忍。为什么用辱这个字呢?因为忍受耻辱是世间人最难以忍受的,所谓是可忍,孰 三摩地

2018-07-23

猕猴心里想:这个人不是我所能度化的,希望他未来世能经常值遇诸佛,信受奉行诸佛的教化而得度,生生世世不要再像这样心怀恶念。那只猕猴就是因地的释迦牟尼佛,受困山谷里的人就是提婆达多。佛说菩萨的忍辱波罗蜜不可思议,就是要这样修忍辱行。什么是忍辱?忍就是接受;当一个人能接受时,他就能安忍。为什么用辱这个字呢?因为忍受耻辱是世间人最难以忍受的,所谓是可忍,孰 三摩地

2018-07-23

就是能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了,这就是二乘的无生忍。为什么二乘人的忍辱有波罗蜜而不是忍辱呢?因为二乘人是出世间法上的忍,忍的是自我虚妄,意识心虚妄,不再认意识心为常住心,我见断了。这个忍不容易,难以为凡夫接受,所以才说是忍,可是他们能安忍于这样的结果:我完全是虚妄的,接着对自我的执着断除了,俱生而有的自我执着也断除了,所以他们可以舍弃自我可 三摩地

2018-07-23

再不然,你说他骂我,所骂的我又是谁?其实是骂这个身体啊!可是身体不是我啊!过去每世都有一个身体、未来世也有一个、今生也有这一个,不管你骂哪一个身体,都没有骂到我:我是这个觉知心,觉知心才是我啊!身体又不是我,身体无觉无知,随你高兴骂去!都与我无关嘛!再不然,你再想:我这个觉知心无形无色,你怎么可能骂得到?所以你根本骂不到我。当你骂我的时候破口大骂, 三摩地

2018-07-23

从深心中真的相信因果,深信持戒的因果,依持戒为因,则未来世就有可爱的异熟果报;以犯戒为因,未来世必定有极不可爱的异熟果报。从信佛法僧就能清净戒行,知道以持戒为根本来清净修行,必定能成就佛果;由持戒的净因,一定会得到清净果。因缘果报这几个字,是许多人都能够顺口说出来的名言,也能够相信,只要努力付出,一定会有收获;这是世间人能够相信,所以才会有种种造作 三摩地

2018-07-23

那性罪这一部分呢,在未来世当中你碰到对方,可能在某种因缘上你必须偿还;当然缘不同,你偿还的方式就不同。可能你不必赔他一条命,可能被他砍一刀。因为有善缘出现,所以你可能被他砍一刀,那就还债了;或者,你因为某种因缘,你介绍他赚到一笔钱,那这个因果也就成就了。所以,这个性罪没有办法藉由忏悔来灭除;但是,下地狱这个戒罪,可以靠着天天忏,忏到好相出现,然后可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那个动了舍戒念的人,也许就有可能反而会怎么样?「唉呀!没关系啦!今世反正还会有机会,到时再来受吧!」问题是,是不是还有机会乃至是可以受得上品戒?严重的说,来世是不是还能够得到人身?都是问题!因为不受戒、不持戒,所以就有可能会在生活中造作诸恶,舍报的时候,当然就不一定还会再得人身。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经文中不是已经明白开示说:「若有人欲来受者, 三摩地

2018-07-23

以前平实导师在讲解《法华经》的时候也提到,假设看见了受持此经的人(也就是证悟菩萨)有过失,不论他的这个过失是真实的还是假的!假设到处跟人宣说他的过失,就算他的过失是真的,这样到处宣说「出其过恶」的人也造了大恶业!乃至轻笑的人未来世也都会有恶报,真的要非常小心才行!如《妙法莲华经》卷7〈28普贤菩萨劝发品〉中云:「若复见受持是经者,出其过恶,若实、若不实 三摩地

2018-07-23

】(~《阿毘达磨俱舍论》卷20)而烦恼习气种子现行,如果没有像戒律这样的对治之道,紧接著造作杀盗淫妄语等等的身行口行,未来世恶业果报就成就了,长此以往,想要解脱根本就是缘木求鱼。接下来我们来说,不违背菩萨的慈悲。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开示:【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伽梵于别解脱毘奈耶中,为令声闻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 三摩地

2018-07-23

没有受戒的人,当然就没有戒罪;但是虽然没有戒罪,性罪仍然还是在的,仍然要在未来世受报的。但是受戒者却毁戒,违背了佛语所宣的戒法,也有欺世盗名的过失,所以受戒者犯了罪,必须加上戒罪,当然就比较重。同样一个性罪,受戒者造了这个性罪以后,他的性罪也会加重;因为明知道这是伤害众生,而且本身又有受戒,还故意去违犯。譬如菩萨戒的十个重罪一旦犯了,不但有戒罪,性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释迦牟尼佛为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二众制定了五戒,让在家持守,就是要使他们未来世继续保有人身。学佛人必须先了解,佛法是函盖了三界六道中十法界的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以及佛乘等五乘佛法。因为众生根性千差万别,因此诸佛如来善知法相,通达无碍,施设法教,法无定法,唯依众生根性差别。释迦牟尼佛观察娑婆世界众生根性,先以世界悉檀说三界六道的众生世界,其 三摩地

2018-07-23

意识与意根会导致我们的业种变化,导致世间和未来世五阴的变化。所以,一切的戒都是以意识、意根为体;因为戒所要戒止、遮止的就是意识和意根的行为。意识和意根接受了戒法时就有戒体存在了,意识和意根如果严重违犯了戒,那就表示说意识和意根是不愿意接受那个戒,因为不愿意接受戒法所以戒体丧失了。意识和意根如果严重违犯了戒,那就表示意识和意根是不愿意接受那个戒,因为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二、是从深心中真的相信因果:深信持戒的因果,以持戒为因,必定有未来世的可爱异熟果报;以犯戒为因,必定会有未来世的极不可爱异熟果报;如果深心信受佛法僧,就能清净戒法,知道以持戒为根本而清净修行,就可以在最后成就佛果。深信因果,就知道持戒的净因一定会有清净果。第三、如果能理解戒法的精神,知道戒相施设的目的,也知道持戒的结果,有这样的理解,也可以使得戒 三摩地

2018-07-23

就像这个道理,五戒有五种果报:第一是无作果;前面讲过无作戒,未来世没有受戒也照样可以不犯性罪,不堕恶道,这就是无作果。第二、报果,报果就是正报;持五戒者未来世一定可以保住人身,这就是报果;不持五戒而杀盗淫妄,一天到晚醉醺醺的,舍寿后就会堕落三恶道;但是受持五戒不犯,一定可以保住人身。第三是余果,余果是说,持五戒的人保住人身,未来世在人间不会有横逆之 三摩地

2018-07-23

取相戒者,如在家五戒、优婆塞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亦有一日斋法,如八关戒斋,为来世出家求解脱果而作因缘。于诸取相戒外,复有非取相戒者:初如佛始成道,不即制戒,依过现诸佛偈为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初创僧团悉以此偈为戒。后因僧众渐多,良莠不齐,多有不如法者,乃因事渐制,遂有取相戒法渐制渐广;然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菩萨戒虽是尽未来际受,然今生没有离隔阴之迷的人还是居大多数,故需再受菩萨戒以增益戒体的完整与功德力;此世未重受戒之前所犯重罪,若非性罪,还是可以如法忏悔灭罪的;若是性罪,虽未来世还是得受,然菩萨面对这样的事情,如法忏摩之后,心中决定接受一个事实「未来佛道上必会面临此一障道因缘的成熟」,因为了知因果昭昭不爽,故更加努力的忏悔改过,并且尽形寿努力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先要说明:什么是戒体?戒以何为体?(大众答:心)以心为体啊!戒的目的就是要戒心嘛!前面佛说:意识与意根会导致我们的业种变化,导致世间和未来世五阴的变化。所以,戒当然是以意识、意根为体嘛!戒不是以如来藏为体,因为如来藏不受戒,祂也不可能持戒,因为祂从来就不会犯戒,你叫祂持什么戒?所以,一切的戒都是以意识、意根为体;因为戒所要戒止、遮止的就是意识和 三摩地

2018-07-23

他舍身后,在来世自然不会再作恶业,这就是无作戒。你们未来世证量到达某一层次以后就会体验到:虽然还没有受戒,也不懂戒,但若遇到会违戒的事情,你会当机立断而舍弃;若有诱惑出现时,你会拔腿就跑,自动与犯戒的事远离,这就是无作戒,不受戒而自然符合戒行。这是由于见道后的心确实转依无漏法了。这无作戒是与道共戒及无漏戒相通的。但无作戒为什么不叫作无漏戒?因为是转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张老师就问大家:“平实导师为了众生的法身慧命,不辞辛劳、不畏艰难,住持正法复兴佛教,如果以后再发生类似的法难事件,那么平实导师在一、二十年后,还要为了众生而拖著年迈的色身,住世到将近一百岁值得吗?不是太辛苦了吗?大家还忍心吗?”是啊!这种事情绝不能在这片将来世尊正法必定会广大发扬的土地上(大陆地区)发生。通过这次受戒,让我深 三摩地

2018-07-23

」同性恋者在中阴阶段不必改变为异性恋者,仍然会在来世父母交合时入胎;因为他将会参与来世父母的淫行,因此就会接触女根产门而入胎受生;不论是男同志或女同志,在那时父母之中一定会有一位是与他同性的。8.「若以这逻辑来推论,这世界应该就没有同性恋产生才对?」依上一题的说明,这个问题也就可以不必作答了。问:老师在课堂上曾讲过不犯杀罪。佛在《优婆塞戒经》中也如是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