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他这一世没有布施的习惯,却仍然很有钱;但他来世就没什么钱财了!这叫作观察福田。菩萨行施时大多不会这样,除非说他刚学不久而且很穷,仅有的财物布施前,心中希望未来世有很大的福德可以好好利乐众生,所以故意选择一个大福田而整个投进去,他仅有的财产可能只有一、两万块钱。但因为田胜,所以把一生的积蓄全部投进去,又有至诚心而没有丝毫后悔,所以下一辈子一定很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死后永断,不能去到未来世,这就是坏,所以不真实。众生听懂了,再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实法呢?如来藏是真实法;你闷绝了!或你将来死了!祂不死,还在。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意根与意识都断灭了,祂还在,永远不坏,所以是真实法。这样就是为众生条分缕析加以分别。详细的解说就是分别说,你为众生详细分别说明真实法与非真实法,就是以法布施。第四种法施是宣说四倒而不放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心中很清楚知道财宝及种种物品都是无常的缘故,因为只有一生能使用它,无法带去未来世。为了使众生出生欢喜心的缘故,为了怜愍众生的缘故,为了坏除自己悭心的缘故,为了不求索后世果报的缘故,也是为了想要庄严菩提的缘故而布施。所以菩萨一切财物布施了以后,也不产生悔恨之心,不考虑布施以后财物会丧失殆尽,也不轻视自己的财物是不好的、轻微的,也不轻视自己布施的一切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财施及无畏施能令众生此世安稳,法施则令众生来世得利。布施就其遮止恶业面向而言,虽无施舍财物之表面作为,但从除恶的角度来说,若能行人天善法(五戒十善)亦名布施。故《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二十三言:不杀不瞋是无畏施,不盗不贪是财施,离口四过,不淫不痴是法施。若不杀不瞋,则社会祥和,人心无畏;不盗不贪,则勤劳所得之财物无丧失之虞;行者言语清净无妄语、两舌、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小偷未来世,当他不当小偷了,永远都会跟着你学法;即使继续当小偷,他也不敢再偷你的。这不是自利、他利、自他利了吗?所以你远离烦恼,他未来世也会跟着你远离烦恼。当你向说:是我送给他的。他心中很感激你,心中一定会接受,说:人家是送给我的。他没罪而接受你的布施,成为你所种的福田,你未来世将得千倍之报。所以聪明的你干脆说:是我布施给他的。免了他的罪。自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财施及无畏施能令众生此世安稳,法施则令众生来世得利。布施就其遮止恶业面向而言,虽无施舍财物之表面作为,但从除恶的角度来说,若能行人天善法(五戒十善)亦名布施。故《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二十三言:不杀不瞋是无畏施,不盗不贪是财施,离口四过,不淫不痴是法施。若不杀不瞋,则社会祥和,人心无畏;不盗不贪,则勤劳所得之财物无丧失之虞;行者言语清净无妄语、两舌、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些话真该说给慈济委员与会员们听的,因为:不得解脱分而施无量财,尽无量劫布施以后仍然不能成佛的,因为那都是人天果报,不是佛法修证上的证量或功德,如同外道的行善救济一般,都同样只能获得世间善法上的未来世可爱异熟果报。像她这样的凡夫见解,假使能生生世世都继续作慈济人,而在未来无量世中都以无量财来施无量人,结果还是不得解脱分的;因为她没有断除我见,还坚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以至诚心来布施,此人未来世得到的果报,与不至诚心的果报大不相同。以至诚心来布施时,他未来世所得的果报很广泛的,不会只局限在某一种果报中。譬如有人说:我家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钱。真的很有钱,银行存款很多,可是家徒四壁,什么都舍不得用。当他想要享用时,往往有很多遮障出现,使他无法享用成功。如果是至心施,家中什么财物都会有,所以多饶财宝金银、琉璃、象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讲记佛陀教导你不要执着,但是同时也要告诉你:布施以后未来世会得到的果报。虽然不必执着,但你总不该懵懵懂懂的去布施。老是说未来世可以得上妙果报,到底又是什么上妙果报?总得说清楚,否则岂不是在骗人吗?现在佛明白的说明:譬如布施财物,这道理就好像世俗人为了求色身的生存、性命的存活,所以去耕田、种作,随着他种下的种子而在未来获得果实。譬如种下一棵稻子,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优婆塞戒受了之后,即使有所违犯,戒体仍然不会失去,乃至未来世还能得到这一世受戒的功德受用。这一部戒和一般的菩萨戒有所不同,主要在三个地方:第一、这部戒是为以后受出家戒和菩萨戒做基础的,所以和一般的出家戒、菩萨戒不太相同。第二个差别是这个戒是尽形寿受持,舍寿之后就不存在;而一般的菩萨戒是尽未来际受的,所以和一般的菩萨戒不一样。第三、这个戒是犯戒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间财(如财富、人脉、健康、身份、地位等)依附于生命,但生命只有一次,带不到未来世,都是此世果报,因为世间财起烦恼,不值得,易和鬼道相应!只有七圣财能到来世(依附于如来藏)!修行应在七圣财&上下手。七圣财依附于世间财而显现,借世间财修七圣财(清理自己的世间财)。七圣财包括:信、戒、惭、愧、闻、舍、慧一、信财信的种类:迷信(盲从)、仰信(崇仰而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家都知道,财物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前何必费尽心机,乃至用不正当手段,而广聚钱财呢!为什么?因为今世广有钱财,乃是过去多生多劫布施的结果,于今世因缘成熟成为有钱人;乃至有人布施给真正的出家人,以此福德,作为来世求证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个菩提的福德资粮。在《贤愚经》卷3里,有一真实故事,叙述着有人供养世尊油灯及发菩提愿,后来为世尊授记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导师曾在书上说,布施以后有福德,如果不执着未来世的果报,就有解脱的功德。又说「功,是说能够自利及利他;德,是说它有真实的作用。」功德是自受用的法,布施以后一点儿都不觉得心疼,都没有罣碍,这也是解脱功德的一种--解脱于我所。因此福德应是指未来世会有福报,而功德是指解脱上方面的受用。另外修集福德就是在五度上用功,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智慧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为什么我们人会有痴狂的果报?痴狂的果报有很多种,有的是谤法、有的是杀生,但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喝酒;你如果长时间喝酒,这个酒会伤害了你的胜义根,这一部分就会再一度转成你的业种,变成未来世的异熟果报。所以酒会使人堕落,生生世世堕落,即使你因为没有造的恶业,未来世再生为人的话,因为你习惯于喝酒的话,也会容易成为痴狂的果报。再来,酒会破坏我们的清净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我们常常作拨弄是非、造作两舌的行为,来世的果报一定会堕落三恶道。因为我们如果让别人不和合,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自己的业报,也不可能会有很好的和合呈现。如果两舌的三恶道业报之后,生到人中的话,他一方面会得到多病的眷属,另一个也会得到不和合的眷属。所以两舌的果报,还是会自己承受。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如果能够善护两舌的这个戒行,因为善护的结果,我们又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行十善不仅是未来世可以得到好的果报,今生也是会有许多利益的。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死后就会往上飞升而往生到天界去;如果是情执深重,就会造成烦恼粗重、身心暗钝的状况,那么在死了之后,就会随着各人情执烦恼的差别,往下堕落到地狱、饿鬼、旁生道去;如果是情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性罪这一部分呢,在未来世当中你碰到对方,可能在某种因缘上你必须偿还;当然缘不同,你偿还的方式就不同。可能你不必赔他一条命,可能被他砍一刀。因为有善缘出现,所以你可能被他砍一刀,那就还债了;或者,你因为某种因缘,你介绍他赚到一笔钱,那这个因果也就成就了。所以,这个性罪没有办法藉由忏悔来灭除;但是,下地狱这个戒罪,可以靠着天天忏,忏到好相出现,然后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邪淫的果报就是淫欲心会越来越强,未来世自己的配偶会不贞洁、也常常会到处拈花惹草或红杏出墙。因为邪淫外遇的关系,会远离善友,资财也会散失,亲朋好友也会不信任你,因此看不起你,而外遇的人因为欺骗自己的配偶,所以心中总是常常担心疑虑,害怕被大家发现后名誉扫地、妻离子散;乃至命终之后会沦堕三涂,受大苦恼。《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佛言:人于世间淫妷犯他人妇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为什么我们人会有痴狂的果报?痴狂的果报有很多种,有的是谤法、有的是杀生,但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喝酒;你如果长时间喝酒,这个酒会了你的胜义根,这一部分就会再一度转成你的业种,变成未来世的异熟果报。所以酒会使人堕落,生生世世堕落,即使你因为没有造的恶业,未来世再生为人的话,因为你习惯于喝酒的话,也会容易成为痴狂的果报。酒会破坏我们的清净行,为什么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此可知,持戒有很大的功德,它可以让人来世保有生而为人的资格,得以修学二乘菩提,乃至修学佛菩提。因此身为佛弟子,如果想要保住人身,乃至成就三乘菩提,如果不持戒,无有是处。然而戒律的种类应该大致说明,佛教的戒律可分为:出家人的戒律,以及在家人的戒律。出家人的戒律包括了比丘戒、比丘尼戒等戒;由于比丘戒、比丘尼戒是声闻戒,是一生受,而受持声闻戒,最多仅能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