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我见烦恼),以及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柢仍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界爱是贪爱界法,就是贪爱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但是界的贪爱也是从我见而来的,因为有我在界五中享受,所以贪爱界法,因为众生觉得我真实存在啊!你随便找一个学佛人,向他说:五蕴无我。他会说:对啊!无我。你突然给他一巴掌:是谁在痛? 三摩地

2018-07-23

也许有人不太相信这个说法,因为有些外道,譬如一贯道的道亲们,他们是以摄取佛法而用来尊崇界天神老母娘的,他们这个想法是不可能会改变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都会存在著:当他们仍未断除我见时,一定仍然会归依老母娘的;可是当他们详读了此一套书而切实去作观行以后,未来有一天假使确实断除我见时,他们一定会起心动念去检查老母娘所说的法(不论老母娘的法是由天才或点 三摩地

2018-07-23

一次观行没有办法心得决定,再两次、再三次依于您在生活当中的烦恼渐渐断除,对于五尘的贪越来越少,越来越容易摄心为戒,戒作好了当然定就会生起。所谓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而能够生慧。戒、定、慧三个无漏法慢慢具足而慢慢地对治了三毒贪瞋痴以后,您再依于比如说五停心观,或者在正觉讲堂,依于您无相念佛拜佛,您这一个忆佛拜佛的功夫,能够让您功夫生起、能够净念相 三摩地

2018-07-23

五停心观简单来说,对于贪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不净观,教导他如何去观行这个色身不净来对治他的贪;对于瞋恚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慈悲观,或者说是慈心观;对于妄念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数息观,也就是所谓的安那般那这样子一个数息的方法,来制伏他的妄念;对于烦恼等分,或者有人说是业障比较重的人,我们教导他念佛观,这个念佛观,就蛮相似于我们刚刚所说的无相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的话,他就对于处所、居住等等,这个地方起不坚固想;乃至从这个地方,继续起不坚固想:这地球牢固吗?会不会坏?彗星会不会撞击?我会不会就死亡或等等,乃至这宇宙坚固吗?这三界坚固吗?界、色界、无色界,哪一个地方是坚固?作种种诸如此类无常的观想。不过,即使是说他们在观想受想行,还是和大乘法有所差异,为什么?因为大乘人在这观行的过程当中,会去想:我一样 三摩地

2018-07-23

有此眼根、眼识等六种知(想)之想阴,方能有离念灵知心或有念灵知心之六种见闻知觉性,然后始有灵知心、觉知心对于身根三种受之分别领受,因此而产生了顺心、违心、俱不顺违之觉受,即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有此三受,然后始有意识觉知心自身生起了种种语言文字妄想,思离苦得乐,始有忧受与喜受,然后始有初机学人所知之语言文字相应之想蕴。若究其实,未起语言文字时领 三摩地

2018-07-23

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我见之意涵;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知心认定为常住不坏法时,即是堕于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执觉知心——意识——常住不坏者,如是见解即名我见。所以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意识心,莫堕于意识心中而自以为不堕于意识心中,莫将意识心变相境界错认为第八识如来藏境界,是故应先了知勘验意识心之方法,方能 三摩地

2018-07-23

这原因,都是由于未曾深入苦圣谛中详实观察,不能引生厌苦、厌我的厌离心,以致不愿意遵循八正道的规范来实修,一方面继续贪着人间的五六尘,另一方面继续爱乐于五阴十八界的自己永远存在;深心之中,不接受人间五是贪染不净的,也不接受五阴十八界自己确实是可厌恶的;以此缘故,深心中仍不爱乐于无余涅槃的实证,导致成为无根信的凡夫。由此以观,四圣谛(特别是苦圣谛) 三摩地

2018-07-23

」那你也会发觉:「我的师父这样要求我每天行善,这个行善却是跟断我见无关啊!既然是跟断我见无关,我一生努力行善之后,最多就是死后往生界天享福,怎能解脱呢?」因为这与断我见无关,当然就不可能证得初果啊!那你就知道他所施设的那个戒禁是错误的。如果有人告诉你说:「你一定要修苦行,要吃最粗糙的、最难吃的,还要每天为众生辛苦的做事,这样不断地修苦行,你就可以 三摩地

2018-07-23

简单解说五阴的内涵,再来说三界中的我见,我们先来讲第一个界中的我见。界中的我见,我主要分成六种见解来讲,也就是各位菩萨常听到的,书上看到的各种不同的见解,我主要把它选了六种来说明。第一种就是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当成真心,认为这样的心是常住不灭的心。为什么把这样的心当成常住不灭的心是落入了我见呢?我们来看看,能够清楚明白,表示对于它所听见的,所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要先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它是什么样子;我们要知道自己在法界里面的位置,我们就会知道我应该要如何做,我应该要往什么方向来前进?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关系,我们有做一个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对应关系表:阿赖耶识 如来藏 ---阿赖耶识-如来藏---三界六道境业相应境果相应无色界无色界四天禅定业:舍色身见四果三果色界色界四禅天禅定业:离 三摩地

2018-07-23

1、五别境心所法之运作:心所:我要去吃早餐,我因觉饿而生起要吃早餐的,要去吃点东西;我要吃喜欢的东西――豆浆和油条,这也是;我要老板挑大一点的油条、我要多加点糖,这都是有这个而想要去这样做。胜解心所:我感觉我饿了,这是对于身识觉受的了知;我挑选食物,这是对于食物品种的了知;我看到旁边用餐的人在大喊大叫,随手把纸巾扔到地上,这是对于周围环境的了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来说,身见即我见、见惑、见一处住地无明;我执即思惑,含爱、色爱、有爱三种住地。我执亦是深沈的我见,因我见而熏染成就故;要于理上断我见后,于历缘对境中数数观行、思维、修习,方能去除故。如《楞严经》卷十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平实导师在《眼藏–集》、《阿含正义》当中多处说明这个部分,请自行请阅参考。(原标题:我见、我 三摩地

2018-07-23

)以师兄现下情况,于此作体认,或许稍有困难!不妨暂举一例,请师兄读过之后,自问自答,更作观行,更成自己见地!按照师兄发问主旨:不同分段生死,才有不同意识!同一分段生死,意识虽然有生有灭,还是同一个意识!然而,师兄应该听过失忆症,听过多重人格、人格症,听过阿兹海默症吧!按照师兄的想法,既然是同一分段生死,同一个色身,同一个大脑!您能说失忆症前的那个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仍然對「擁有喜怒哀樂的覺知心自我」,認定是常住的心,那正是我見還沒有斷除的人;正因這個覺知心的自我擁有了喜怒哀樂,所以才會在三界享受樂,同時也受盡生死中的種種苦楚,這正是當今諸方大師在解脫道修行上的盲點所在。至於您說的:「那麼為了什麼修行呢?不就是讓「自己」消除煩惱,學得自在快樂嗎?避免惡業,不也是要讓來世的「自己」好過嗎?」讓自己消除煩惱而 三摩地

2018-07-23

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我见烦恼),以及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底仍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界爱是贪爱界法,就是贪爱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但是界的贪爱也是从我见而来的,因为有[我]在界五中享受,所以贪爱界法,因为众生觉得[我]真实存在啊!你随便找一个学佛人,向他说:[五蕴无我。]他会说:[对啊!无我。]你突然给他一巴掌:[ 三摩地

2018-07-23

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界中,常与五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尘、味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五、住于三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六、住于四禅等 三摩地

2018-07-23

识蕴真义(连载十五)平实居士第十四章识蕴之观行与断三缚结取证初果造此一书,证明二乘菩提所证无余涅盘境界非是断灭,证明涅盘中实有阿赖耶识所改名之异熟识独存不灭,因此而成就二乘涅盘于不可诽谤、不被毁坏之胜境中;书末复又续写此章者,令当今已被严重误传之二乘菩提解脱道行门与知见,普得回归正道故,亦令大乘诸多大师与学人同得亲断我见、同得亲断三缚结而证声闻 三摩地

2018-07-23

此关不破,以后的修行,再怎么苦修用功都是盲修瞎练,犹如煮沙而成饭,决不可能也!这本来是佛教中最简单的真理,一点也不困难,答案就写在每天早晚念诵的《心经》里:「无眼耳鼻舌身意」,前五个指肉身,第六个意就是指意根;又说无眼识界、无耳识界乃至无意识界,意识界就是指精神、思想、妄念觉知的第六识--意识;连同前五识,这六个识在我们死亡时会跟着灭亡,在中阴身阶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异生性,就是仍然保有下坠三恶道而成为异生有情的自性,也就是无法在未来永远当人(不论是当人类或界天人、色界天人),舍寿后及未来世都还有沦坠三恶道而成为异生有情的功能性存在,这就是具足异生性。永离凡夫性就是永离异生性。永离凡夫性的意思,是说已经断除三缚结,永离三恶道——永远都不会再造作使自己沦坠三恶道的事——名为断除异生性。异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