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学法請益本是修行的组成部分。一个真心求法的人,如果觉得此“法”是修行的重要路径,如饥似渴、先睹为快才正常不过。千金易得,一法难求。古人芒杖竹鞋,衣衫蓝缕,遍参天下善知识,无非为求一句转语,三两字开示而己。心意达到,万千感恩。 反观今天,正法只在眼前。天地阻隔,难断求法之志;万水千山,毋须再度踏遍。世人依报,已优越古人不知千万亿倍,却 | 三摩地 2018-08-09 |
![]() |
戒行再严谨,定功再高深,讲法再智慧,禅门里路不正确,也是徒然,正所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昔年曹洞宗中兴之祖师天童山宏智正觉禅师本是证悟的禅师,也常做佛门狮子吼,奈何弟子慧劣,却倡导成默照禅广为流传。此事被话头禅祖师当代大德大慧宗杲禅师痛批为默照邪禅,力挽狂澜,摧邪显正,才得以挽救当时之禅门宗风。可见,大德在世,尚且错会错悟,永明延寿禅师所言的“ | 三摩地 2018-08-09 |
![]() |
后来,他便走向了学习佛法的道路。这是老和尚最喜欢讲的一个改造“恶缘”的故事。世界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人生何处不相逢。胸襟宽大肚量能容的人,明了“大恩与大怨,人我原无两”的道理,环境与他人施与自己的一切恩怨,都能激励启发自己,恩与怨都是成就道业的助缘。相反,心胸褊狭的人,除了求一时之快以外,积累恶缘、阻绝善缘,结果只有逐渐封闭自己未来更多可能的走向。 | 三摩地 2018-08-09 |
![]() |
在五浊恶世的末法时代,平实导师的出现无疑是正信佛子梦寐以求的恩赐,其高超的出世智慧和圆融的入世态度,都将成为佛教史上难以逾越的丰碑。下面,末学愿以个人浅薄的智能,勉强归纳出平实导师的四大卓越贡献,希能成就某些有缘人的信心。第一大卓越贡献:让禅宗之“禅”变得具可操作性禅这个字,在末学没学佛之前,总是在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大法师和大居士,也属于文人骚客之 | 三摩地 2018-08-09 |
![]() |
三、放下自以为是的修行经验: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恒河沙的数量一样多,你所体悟的,未必别人也一定要走。就算同样的路,因为走的人不同,感受也不会一样。不要急于去否定别人,证明自己;当然方法很多,结果却是一样的。四放下别人与自己观点不同时的争执:无诤是真三昧,一个不能接受别人反对见解的人,永远跨越不了“我执”的屏障;即使辩论也要跟那些分得清黑白的人来讨论,跟 | 三摩地 2018-08-09 |
![]() |
如来藏把我们每一世做过的善恶业统统收存起来,犹如飞航数据记录器“黑盒子”,再依照这些记录,成就我们来世变成猫、狗、人、天人等等,这就是宇宙中的因缘果报,以及轮回的公平法则。末那识带着如来藏去继续轮回时,前六识无法跟去。人死后,这一世的意识绝对无法去到下一世。而且意识在沉睡无梦时就消失了。若坚持意识可以去到未来世的人,是由于贪爱意识的觉知性 | admin 2018-08-09 |
![]() |
】 2、《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钝根小智闻一乘 怖畏发心经多劫 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 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八【尔时世尊复依一切住持藏法如来之相。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有情住持 | admin 2018-08-09 |
![]() |
佛教中所说的“法”,是指三界当中所有的事物统统都是法,法也是五蕴——又叫五阴。法又分为色法与心法,色法是色蕴,而心法则是识蕴、受蕴、想蕴及行蕴。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 | admin 2018-08-09 |
![]() |
在佛世时,如果有佛弟子来向世尊请法,世尊总是能够善观众生之因缘与根器,以种种方便善巧摄受众生进入佛法之中。对于初机的学人,佛世尊则为其讲述持五戒可保人身、修十善可以生欲界天的人天善法;来请法者如果善根深厚,于人乘、天乘可以信受以后,再为其演说欲为不净、如何可以出离生死轮回等解脱法道;乃至于为善根福徳皆具足者,演说大乘菩提之成佛之道。如是人乘、天乘、 | admin 2018-08-09 |
![]() |
”这表示说,人类的生活之中,钱的使用是一定免不了的,但是我们用到钱了吗?“你这一句话,未免都把我们看扁了!这是一个简单的世间法,有谁不懂的?”当然我们都一定是用到钱了,可是其实我们用的不是钱,钱在现代的方式里面,有一种是叫作纸币,或者是叫作纸钞。古时候的人用不用钱?也用啊!只是那个时候,可能是用贝壳来当作钱;到了比较近代的时候,又变 | admin 2018-08-09 |
![]() |
布施不一定需要财物,法施、无畏施都是布施;若无法可施,布施无畏也是很殊胜的布施。令人不生恐怖畏惧就是无畏施,布施慈悲柔软语即是无畏施,于众生不生嫌恶之心亦是无畏施。多看他人的优点,任何人都可以轻易赚到随喜赞叹的福德,又不用花本钱,何乐而不为。众生都喜乐被别人称赞,当有人修福时,我们见了也能随喜赞叹,对方听了欢喜;也显示自己没有嫉妒心,增加了心性上面 | admin 2018-08-09 |
![]() |
当时那个国家的法律规定:如果盗贼抢劫时抓到了商主,商人的货物就归盗贼所有;如果没有抓到商主,虽然获取了财物,当商主来索还时,盗贼就要把所有的财物归还给商主;因此商主慈童女每晚总是离开同伴另外住宿,其他商人早上起来后再来接他。有一天夜里刮起大风,商人们仓猝起身离开,忘了来接他;就这样慈童女被遗落在后面,既失去了同伴,也不认得回家的路。后来慈童女看到有 | admin 2018-08-09 |
![]() |
佛又接着开示:如果有人能以遍满四天下的宝物供养如来,福德当然很大;但若有人没有钱财,而以佛地的种种功德法相,至心恭敬的说出来赞叹,这两个人的福德是相等而没有差别的。所以请诸位记得把前面所说佛地种种功德记住,将来去朝圣时,如果人家以种种宝物供养;你就与大众以种种偈颂恭敬唱出来供佛。如果你能用印度话赞叹,让当地的印度人听见,唤起他们对佛陀的记忆,功德、 | admin 2018-08-09 |
![]() |
精进有哪些法益呢?第一个精进会让善法增长广大。第二个会胜魔。第三个会果报至疾。第四个是诸天会助益。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精进会使善法增长广大呢?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增一阿含经》里面,佛有提到,诸善法,依不放逸而得长大。所以,所有善法,是依于我们不放逸地去修行以后,这些善法才会增 | admin 2018-08-08 |
![]() |
漫漫生命长河,每一个生命都拥有无尽的时间,可是生命的品质却随着自己每一刻的选择与行为导致升沉不定,最可怕的就是自己为何升沉,完全无知,却还在麻木不仁中阿Q不已,而且每一次在茫茫大海中冒出头来的机会(喻指得到人身,乃至值遇正确的佛法)却依然被自己无数次的浪费掉,依然不知道自己何以升起,何以沉坠至底,或者知道了,而不能心得决定,百分之百的踏实,并且没有 | admin 2018-08-08 |
![]() |
永不退转应该具足四法:第一、受大苦时始终不舍离如法之行;第二、得大自在时,还能常修忍辱之法;第三、虽身处贫穷时,还能常乐于布施;第四、盛壮之年常乐于出家。-------佛法中所说的“不退转”,当然指的是佛菩提道的不退转;那么,这是有着哪一些的层次呢?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有着不同的心性差别:有的有情反复熏习了邪知邪见,主张无有佛法僧三宝等,所以想要靠 | admin 2018-08-08 |
![]() |
佛法虽易证,无明成障;千年血脉,脚步跄踉;护法不免神伤,何时返靖康?救护无明众,十万火急;每思髪白,时不我予;诸师犹自顽愚,赤氛何时弭?菩萨道讴歌,盼除沉疴;我常思念,转侧难舍;愿您世世相伴,叵奈胎昧隔。菩萨底忧郁,多劫沉积;常思法脉,吴越早栖;愿您速满三地,令我舍忧郁。2、乌石话道乌石引水示横抽,法身莹莹。闻言发去,跛跛掣掣,毗卢只恁行。道即别有 | admin 2018-08-08 |
![]() |
答19传圣法师来文:【自何(荷)泽神会始,至圭峰宗密,永明延寿,及后来的一些大德沙门,皆作是说。故吾人用不着把这些古德一一予以否定,判为错解而加以贬之,这样则不至于犯有过失。亦必致因一人之导评而使众多学人皆犯此一过失。慎重慎重!古时纵有大机大用之祖师(不以知解示人者),亦曾喝斥此「离念灵知」之说,认为有乖宗风。而喝斥之原因只是怕学人落于知见,成为解悟 | admin 2018-08-08 |
![]() |
如果有一位菩萨,仍然非常贪著于世间五欲之乐,完全没有办法舍离的话,那么可能就显示,他还没有满足十信位的修学。十信位所要学习具备的,第一个就是所谓的“信心”。这个初信位要具有的信心,就是前面所谈的,我们必须要相信,因为有如来藏,所以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除此之外,还要相信有佛地究竟无上圆满胜妙的功德;而且,佛菩萨都会无时无刻地护念著我们, | admin 2018-08-07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弟子,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圆满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ldquo | admin 2018-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