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时期,邪师说如恒河沙数,佛门内许多的假善知识,以世间通俗之说,取代佛,而广为宣扬。使得邪邪见很普遍存在于佛门之中,被邪邪见误导的佛子,迷于表相,不知“佛背俗,末时期通俗之说必非佛”的道理,而广为信受。         因此,修学、传播邪邪见的人数多,等他们的力壮大以后,反而会将了义正淹没在邪 三摩地

2018-08-02

〕语译如下:【只如舍寿入涅盘之时,四大之身坏了,五蕴也都空尽了,眼等五色根及意根心都如同被塞住而昏暗无知了,眼耳鼻舌身意识及第七识意根也都舍掉了,这时一生所作的种种方便善巧都无做什么了,一生所学得的知解也都忘光了,世间的亲属也无留在身边了,自己所喜爱的珍玩也带不去,到那时无家可住、无地可安,真的是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粘粘处。你们大家且说说看:到这 admin

2018-08-01

离念相者(离见闻觉知),等虚空界,无所不遍(遍一切处、遍一切地、遍一切时),界一相(真如相);即是(等于)如来(佛地)平等(因地心即果地觉)身。依此身,说名本觉(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觉相)。何以故?本觉义者(如来藏自住境界),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破无始无明初次悟入),即同本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佛说不增 admin

2018-08-01

打个比方来讲,某个行业,如果你不熟悉,你就叫作外行;如果你熟悉的话,就叫作内行;一样的道理,(从)大乘来讲,如果你有实证的话,你就是入道;如果没有实证的话,那就是没有入道。接下来我们就要探讨:入道的内涵是什么,还有入道的次第。从大乘来讲,大乘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一般所了解大乘的目标,一般修学佛的目标不外乎两个:第一个就是解脱,第二个就是成佛。 三摩地

2018-08-01

真实如来藏目录序第一章依妄心之间断,证有如来藏……………………………001第二章依有情能忆念之有记心,证有如来藏…………………017第三章由因果证有如来藏……………………………&helli 三摩地

2018-08-01

若非众生各有阿赖耶识执持色身,以记录各自一切身口意行,无疑就会因果错乱:行善众生不得善果,五逆十恶、毁佛谤的众生却上。因无有能记载其善恶业行的阿赖耶识随身,祖师所言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的名言,也将顿成空谈。若认为阿赖耶识住于虚空,那么这个住于虚空的阿赖耶识与色身就是完全分离的两个个体,不能同时同处配合运作,祂又是如何记载有情众生的一切身口意行业 三摩地

2018-08-01

2、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八尔时世尊复依一切住持藏如来之相。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有情住持遍满甚深理趣胜藏门。谓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 三摩地

2018-08-01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阿弥陀佛!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一系列电视弘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在这个主题之下里面有很多子题,今天谈的子题是:长生不老药如来藏。世间人都知道,有生必有死,生与死是很自然的一件事,犹如花开花落一样,没有差别;所以,世人应该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此事。可是在世间上,仍然有许多人对生与死产生了颠倒见,认为出生了是一件很 三摩地

2018-08-01

  《示所犯者瑜伽镜经》6.《佛说佛名经》7.《金刚心陀罗尼经》8.《梵网经》9.《央掘魔罗经》卷四10.《佛说佛医经》11.《菩萨善戒经》12.《分别善恶报应经》13.《受十善戒经》14.《大乘本生心地观经》15.《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1.《楞伽经》十卷本,卷八,遮食肉品第十六佛言:『大慧!罗刹恶鬼常食肉者,闻我所说尚发慈心、捨肉不食,况我弟子行善者,当听食 admin

2018-08-01

这位妇人自忖,世尊一定有办让她的儿子死而复生;所以就到只洹精舍礼拜世尊,并向世尊禀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希望世尊能够帮助她的儿子死而复生。世尊就告诉这位妇人:你到舍卫城的街巷里,向每户人家询问是否有从来没有死过的人;如果有的话,就向这户人家要了火回来,我就有办帮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妇人听了很高兴,入了舍卫城街巷里,向每户人家问:你家里有没有从来没有 三摩地

2018-08-01

舍离头部以后,意识全部断灭而不存在了,因此接下来的舍身过程,死者都无知道,这种恶人的死亡过程属于不正知舍报。当阿赖耶识继续舍身到心脏处时,由下往上而舍的过程,也到了心脏处的时候,意根便随同阿赖耶识从心脏处离开色身;而阿赖耶识完全离开的前一刹那,冷触已经遍满全身,但舍离头部的后段时间中,意识已经不在了,已无意识心能触知全身的遍冷。另外一种死亡的过程 三摩地

2018-07-31

但是我们看佛陀所开示的经典中,其实处处都不断提到正与外道的差别,就如同玄奘菩萨所说:“若不摧邪,难以显正。”一定是要摧邪显正,把正和邪之间的差别说明清楚,这样大家才能够了解什么是正,也才不会被邪所误导。因为,佛陀的正教本来就是甚深微妙,很容易被错会了。所以,世尊才需要花上四十余年的时间,来把三乘菩提从浅到深,逐步地解说清楚。而 三摩地

2018-07-23

觉囊派最早是在十一、十二世纪时,有一位域摩·弥觉多吉,他自己在苦心钻研佛经论的教理之后,排除了密教的邪,而回归龙树菩萨以及弥勒菩萨的真实教来教导徒众。到了十三世纪时,脉传到了土杰尊追,他在日喀则拉孜县附近的觉摩囊地区修建了寺院,因此简称为觉囊巴。从此之后觉囊派的名声,就逐渐地传扬开来,又三传到笃补巴·喜饶坚赞,他著作了《山了义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起信论》卷1)意思是说:佛具足一切世出世间,可以普遍地大作饶益有情的功德业。佛的智慧无限而且又是自在,佛具足佛菩提智——也就是四智圆明,包括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以及成所作智。佛是大医王——一般医生只能医世间病,佛能医的却不只是世间病,还能医治众生生死轮回病,这样才是能救护世间的世尊。由于这种能够普作大饶益,智无 三摩地

2018-07-23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者,是名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者,是名师,是名如来所说师。 (原标题:如来所说师) 三摩地

2018-07-23

《心经》中的观自在菩萨指的是什么?在佛门,《心经》乃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所以在寺院里被列为早上及晚上必须课诵的经典之一,在家的菩萨们不论是优婆塞、优婆夷通常也会将《心经》列为必须课诵的经典之一;因此,有很多师、居士们对《心经》能够朗朗上口乃至倒背如流。《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意思是:已建立‘ 三摩地

2018-07-23

不亏失者。在心所愿。可得往生阿弥陀佛国。至要当斋戒一心清淨。昼夜常念。欲往生阿弥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我皆慈哀之。悉令生阿弥陀佛国。b)佛言。世间人以欲慕及贤明。居家修善为道者。与妻子共居在恩好爱欲之中。忧念苦多。家事怱务。不暇大斋一心清淨。虽不能得去家弃欲。有空闲时。自端心意。念身作善专精行道。十日十夜者。殊使不能尔。自思惟熟挍计:欲度脱身者 三摩地

2018-07-23

由障碍故或于死令不能出。或经多时极大艰难方能超越。又魔于彼或有暂时不得自在。谓世间道离欲异生。或在此间或生于彼。或魔于彼得大自在。谓未离欲。若未离欲在魔手中随欲所作。若世间道而离欲者。魔缚所缚未脱魔罥。由必还来生此界故。】 (原标题:四魔具体是什么?) admin

2018-07-23

” 菩提狮子上师云:“转动经轮功德,转动一周者,即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转动两周者,等同于念诵所有佛经;转动三周者,可消除自所身、口、意所有罪障;转动十周者,可消除如须弥山王般罪障;转动一百周者,功德与阎罗王同;转动一千周者,自他皆能证得身;转动一万周者,可令自他一切众生解脱……。” 索达吉堪布亦于《转经轮 admin

2018-07-23

虽然电影《人肉叉烧包》以真正发生过的谋杀案件作为主题,但由于内容涉及血腥和暴力,所以被评为第三级,依禁止发布予未满十八岁的人士。上面引述的《圣经》章节,其血腥及暴力程度与《人肉叉烧包》相若。若按照同一的标准,以上的经文实属不雅、过份血腥及暴力,理应依禁止发布予未满十八岁人士。耶和华使女子赤露下体以赛亚书3:16耶和华又说、因为锡安的女子狂傲、行走挺 admin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