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陀在成佛之前,最后一位教他外道法的老师叫做郁头蓝弗,佛陀成佛的时候第一个想要度的人就是他,因为这位老师曾经教导世尊证得三界中层次最高的境界——非想非非想定;可是佛陀用神通来观察,发现这个人已经往生到非非想天去了。佛陀又观察他未来天福享尽之后会去到哪里,结果发觉他将会下堕到地狱去。这是因为他在修深定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旁生众生在他身边活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发菩提心故名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欲界天人吃食物时,也是类似人间,能领受香、甜、脆、甘…等法,必须闻与尝;这就是鼻根接触香尘、舌根接触味尘。色界天人既然没有团食,不吃食物,就不需要鼻根与舌根,也不需要鼻识与舌识,因为色界天并没有香尘与味尘的缘故。(原标题:初禅天人没有鼻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先看一下《妙法莲华经》里面有一段记载:【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妙法莲华经》卷一)另外一部分记载这么讲:【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佛这么说(尔时,佛告功德林菩萨摩诃萨言):……功德林!一切法相有三种相。何等为三?所谓虚妄分别相、因缘相、第一义相。(《深密解脱经》卷二)一切法,举例而言,桌子是无量无边法中的一个法,而从现象界来看,它是依于人们的分别建立,假名施设而称为桌子,没有它的真实体性存在,所以说是虚妄分别相;可是又依于人们的种树、伐木、裁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中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在说明,一切万法都是由我们的真心如来藏所出生创造的。而一切万法必定有一个出生的根源,那个根源就是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世间是共业所成,是大家各自的如来藏共同运作而形成的。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云: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经论当中佛陀及菩萨们的开示,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佛教中所说的正命——如法的职业,就是对于色身的生存没有了无理的欲求,不贪取过多的欲求而无厌足;也不以种种占卜、咒术等不合乎佛陀所制轨范的方法,来求得资养生命的物品,然后来存活色身;反之,必须仅以合乎佛陀所制轨范的方法,来求取生活所需的衣物、饮食、床座等等的这些的物品。简单地说,就是要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六祖坛经》中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一首偈,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坛经》)(从上段话移至这里)那不仅是宗门如此,经教中也有如此的记载。譬如《维摩诘经》有这样说:【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果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就要先端正我们自己的身口意等三业,这也就是指三乘佛法的基础——人天乘的修行。 如果已经深入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两大甘露法门,再把佛教、佛法和其他宗教,乃至科学、哲学、艺术等世间法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只有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能够让人实证解脱,出离三界火宅,了脱生死;而其他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切的菩萨,如果要修集殊胜的佛菩提道及解脱道,得要这样修集圣道;能够成就的话,那就要遵循四种法要来如理实践——第一就是要亲近善友,而不是亲近恶友。我们前面提过,选择善友、善知识的时候,应当要以智慧爲先导来抉择,依于圣教的开示内容来选择,这样来亲近善友、亲近善知识而学佛修行。这是第一个要注意的广结善缘要点。第二个要注意的重点是什么呢?就是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只有能得到出离三界的法要,才是最为尊上的目标。如果这位众生的善根深厚,心性很柔和、洁净,听了这些清净而远离杂染的法道都能够欢喜接受的话,佛陀就会说,这个人的心性很清净,就好像是一匹白布一般,可以很容易就染上美丽的颜色。佛陀在这个时候,才会接着为他说明苦、集、灭、道等四圣谛,让他断除我见成为初果的法眼净。接着佛陀会再为他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让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三乘佛法中的小乘声闻解脱道,是以身念处(也就是观身不净),还有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以及法念处(观法无我)的四念处法为行门,依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而作观行,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是虚妄不实,可以因而得以断我见、断三缚结;进一步又依八正道而行,修断我执思惑等三界惑及我所的贪爱,因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其中,八正道是八项远离偏邪,质直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当这些人听到佛法中说无我,说入涅槃是要将五蕴十八界等自我完全消失、不受后有的时候,大都是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而大力排斥。其实佛陀的教诲,是要教导我们认识生命的实相——根本心如来藏的体性,然后才能够让我们捨弃生死轮迴的洪流,从现在的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当中解脱出来,才能够真正的安忍而不造恶业,才能够勇于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乐于救护众生、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说佛事二字,从字面上说是关于佛教的事,或者是关于佛陀的事,而佛教就是佛陀的法教,所以,佛教的事可以说就是佛陀的事。我们在前面几集讨论到佛为什么要度众生这个题目的时候,也曾经说到说,度化无边众生,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这是诸佛于因地行菩萨行的时候所发,乃至于成佛之后也不舍弃的殊胜大愿。所以,佛陀所施作的佛事,可以说都是为了教化众生,为了利乐有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像《维摩诘经》当中记载,维摩诘菩萨令他所化现的菩萨,前往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世界,去到众香国,向香积如来求得如来斋食所剩的香饭,带回到娑婆世界来施作佛事;就能够令爱乐声闻解脱道小法的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弟子们回小向大,信受并且弘扬佛菩提的大道,也使香积如来的名声普闻于十方世界。难怪阿难尊者亲见如此胜妙之事以后,他要惊讶地赞叹,说这是他从未曾见、从未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现在末法时代,邪师说法非常的普遍,而每个都自称是证量很高的大师;但是往往所说的法,却是破坏佛陀的像似。尤其像某个附佛法外道,以古代邪师所编纂的《入菩萨行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作为教材,号称是引用佛经以及诸大菩萨的论典所编辑而成的;但是他们否定了佛菩提的核心第八识如来藏是真实法,那么他们所说的菩提以及菩提心,早就已经成为空无实义的戏论了。他们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教正觉同修会(TrueEnlightenmentPractitionersAssociation)是由萧平实导师所领导的大乘菩萨僧团及共修团体,自1997年正式弘传玄奘大师所确立,融摄中国文化的佛法--以如来藏为核心,实证三乘菩提。二十年来坚守佛的立场,以清净平实的门风,低调稳实的行事,从事弘法利生的工作;教学上以「无相念佛」为入手,转成看话头功夫,导入中国大乘禅宗,实证佛法第一义谛,进而于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真实义【各位大德阿弥陀佛】欢迎各位关注佛法真实义,如果您想看以前的课程,请查看历史消息,敬请转发给有缘佛,功德无量,阿弥陀佛。正智书香园地三乘菩提视频正觉有约文化大讲堂中国网祝您法喜充满,早证菩提。(原标题:【中国网直播时间微调通知】访谈特别报道3月11日14:30-采访正觉同修会亲教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分享学禅智慧开释佛法精义----中国访谈中国网:你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我是方悦。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两位嘉宾,他们是来自正觉教育基金会的张公僕先生和余正伟先生,二位今天要和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学禅智慧,开释佛法精义。首先欢迎二位!张公僕:大家好!主持人好!中国网:那我们首先要问一下余老师,您从事佛法多年,那究竟什么是佛法?它的精髓是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十善业不单是学佛人应该要作,世间人行十善,也会被社会大众所尊敬;而造十恶业的人,则会被大众所讨厌,甚至因为违法而遭受刑罚。所以佛陀说,行十善的人可以增加内财、外财以及寿命。行十善不仅是未来世可以得到好的果报,今生也是会有许多利益的。本文摘录自《如何由人天善法转入菩萨道修行?》佛法真实义【各位大德阿弥陀佛】欢迎各位关注佛法真实义,如果您想看以前的课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