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佛门中,身为佛弟子,经常在见面的时候就会互相寒暄,称呼对方为某某菩萨,这样说正确吗?这样说吗?身为佛弟子们,是不是应该要深入加以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菩萨,以免积非成是,流于世俗化,与佛陀当时的意旨越离越远,乃至背道而驰。所谓的菩萨,梵语名为菩提萨埵,翻成中文叫作觉有情,也就是觉悟有情的众生。所以,身为菩萨一定是能够觉悟有情的人,因为他本身有 三摩地

2018-07-23

指出别人对佛的理解有误,是义辨正。义辨正是纯粹从上来讲,说你讲的这个是对还是错;如果是对,为什么是对?如果是错,为什么错?要讲清楚,要有证据,要有正理;而不是像有些人只说你讲错了,却不举证说你什么地方错,为什么错,都不讲;他只是一味地说你错了,这样就不是义辨正。得要举证人家错误的事实出来,再从理上来证实分辨,还得要引据经教来辨正,这样从 三摩地

2018-07-23

是诸‘空’相,这五字有什么密意?妄心的相是无常的,终归于空无,所以叫作空相。真心的相也是空,但是祂的相虽然是空,却有真实体性,所以不叫空相而叫作空性,有时也简称为空。真心与妄心两种心,都是具有空的相——空无形色,所以合在一起可以说是诸‘空’相。真心如来藏如果不能摄取四大元素——如果不能依祂的大种性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曾在《妙莲华经》当中,以羊车、鹿车、大白牛车作为譬喻,来说明三乘佛的差别。世尊说:有些众生具有出世间的智慧,跟随佛陀听闻解脱道之后,能够真实信受;他厌腻了生死轮转的痛苦,急于想要解脱、出离三界,进入寂灭、清凉、清净、真实的涅槃之中;像这样的人就叫作「声闻乘」,就像是小小的「羊车」,只能载他自己一个人出离三界火宅。另外有一些众生,信受佛陀的 三摩地

2018-07-23

其一,我跟这位女同事虽认识一年多,但并不特别熟络,因为脾气性格都不太一样,所以仅仅只是正常接触而已,算不上交心;其二,她给我张罗的这个人刚好是我比较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而她可能觉得这种志同道合就是所谓的有感觉吧;其三,当我知道她的意图之后就立即表明了我的态度,并请她不要再操心,不然大家都会很尴尬,因为人生中能遇到一个缘深厚的朋友真的特别难得,我不希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要布施,也要有波罗蜜,也就是要以佛的智慧来作布施。那么什么是有智慧的布施?怎么样作布施,才能够称为是大施主?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继续开示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益。佛陀首先说,布 三摩地

2018-07-23

正所谓:旧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新社会,有钱方得‘佛’保佑!一张小小的门票,断了不少众生的学佛路有个朋友跟我说,他有一次到寺院里礼佛时,曾经听到一信徒流着眼泪在佛菩萨面前跪下来嗑了一个又一个头,完后双手合十说到:佛祖啊,你可曾听到我的呼唤,加持您的徒子徒孙们什么时候才能不收门票啊?让像我这样没有多少收入的人也能来礼拜您,学习您所传授的佛 三摩地

2018-07-23

男子因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被司机关依逮捕。这位可怜的神灵拜求者,早已到了婚娶的年龄。眼见其他同龄人都已结婚生子,自己却与婚嫁无缘,谈了几次对象都无成功。这个时候,心急如焚的他想起了神灵,动起了求神拜佛的念头。而当地正好有一座比干庙,听说人们在那里看面相、求姻缘都比较准。于是,他在6月的一天,来到比干庙求道士指点迷津。庙中的道士为他出谋划策,建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佛则不然。譬如有情众生为冤亲债主所障碍而求救于菩萨的时候,有修有证的菩萨则以慈悲力和修持力,来感化疏导那些冤亲债主的仇恨和执著,使其得以解冤释结而转生善道,被加持者也就因而可以得到消灾免难、吉祥如意的结果;不过事情过后,被加持者必须要归依三宝、护持正、断恶修善、改往修来;假使无记取教训而不断的重蹈覆辙,则难免恶业果报的再度现前。我们也常看 三摩地

2018-07-23

那这样的这个灾难灾祸,要怎么消除呢?其实这个酒色所造成的灾难,是可以避免消除的,它的方就是说受三归五戒。受三归五戒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佛僧三宝,要知道说佛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贪染世间的。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 三摩地

2018-07-23

界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包括人是怎么出生的。如果说以人出生来讲,世间的人信了一些宗教,他们都说人就是他们教主来出生的,可是这件事情就更奇怪了。这教主这么喜欢生人,把人出生以后,却没有好好地来教养,那你说没有好好地来教养,是怎么一回事呢?理由很简单,也就是说:第一,可能是你品管不良。那你说什么叫品管不良?就是你不会生人,你没有生人的技巧,你 三摩地

2018-07-23

供养父母的方除了供养财物和生活必需品之外,恭敬礼拜、赞叹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第14〉: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124─125页中解释: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大家就想:是不是佛中可以通融,把善的标准稍微降低一下?或是说我这样做是不是违背了善?是不是变成了以后会遭到恶果?也就是说,我是不是触到恶的底线呢?在那种情况下就引生第二个问题是:我怎样去看待世间上的人?为什么有的人我觉得说他好象是一个好人,但他怎么会遭到那样的报应呢?我们今天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对于许多人来说,他很奉公守,他也不是好 三摩地

2018-07-23

《恒水经》上面有提到说:世间的一切的经,世间一切,就是真正可以流传、利益世间的,实际上都是从佛而来的,所以佛也包含世间。包括这些外学,就是包括医方明,还有世间的因明,这些全部都是佛所包含的。明就是指彻底明了这些世间的道理,其实不论是卜卦、八字、风水,实际上是菩萨无不明了。这是入地菩萨于五地菩萨位所应当成满的功德,五地菩萨对于这世间,他 三摩地

2018-07-23

三归依的福德是无量的,佛陀在经典上说:布施无量无数珍宝的福德,不如受持三归依的福德,也就是说归依佛、归依、归依僧的福德是无量无边不可计算的。佛开示说:如果有人能够受三归依,应知他所得的福报不可穷尽啊!佛又举例说:迦陵伽国有七宝的宝藏,这宝藏的地点名称叫作宾伽罗,迦陵伽国人民不管大小男女,有人七天之中以车子或象马驼驴来挑担回去,有人七个月之中每天这 三摩地

2018-07-23

但有的人他们可能想:怎会这样呢?他们当初是好好修行啊!相信这上帝所说的道理啊!然后为什么他到天上以后就会如此呢?是的,如果说在教,这天堂里面,你没有继续修善,而只是享受以前的饮食自在,在这种情况下,你是不可能继续有天人的果报的。因为天人的果报,他只是把以前的福德、福报,把它消耗消费用尽而已。所以他过去无始以来,他有造了一些恶因,这时候就换这些恶因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他就会这么想说:难道这就是佛吗?可是他的知见说,佛是要能够让人家了生脱死的,那假如像这样长此以往之后,还是免不了生死之苦;所以他就多方寻求思维真正能够解脱的内涵跟方,当然在因缘成熟的时候,碰到了善知识,终于他可以亲证解脱道。所以这一类人叫作上根器的人,因为他终于能够分证三乘菩提了;可是,我不说这一类人叫做上上根器人,因为他虽然分证所谓的三 三摩地

2018-07-23

让巴巴麻麻们感动的话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佛陀在经典中说如果有人有很多财物,应该要先供养父母,然后再供养师长、和上、年高德劭的长者、已实证的修行人,还有供给远行或远来之人以及生病的人,并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开启富贵之门的金钥匙)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即使你说,自己的修行能够多好,可以當到天人,然后可以过着永久快乐,在那个梦幻世界里面安住,这样还是无的。没有世间,没有这样究竟的,所以应当要来学佛。另外有的人,他心目中有一个想,他说:实际上,我做人也不是坏人啊,其实我算起来还算是个好人呢!我看到有穷苦的人,我在街头那边就会布施给他一点钱啊!我看到人家很痛苦的时候,我也跟着掉眼泪啊!我又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