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的法义,因此除了诵之外,也有读的成分在里面,而不只是把诵念出来而已。所以无论读或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去了解经中的义理。提出诵经时,如果不解其中的道理有没有利益?这个问题,多少也显示对于经典的正确理解,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大家常常诵念的经典里面,有一类的内容因为涉及第一义妙法的开示,例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给孤独长者说:我不是没有黄金,我是在考虑,要把哪一个地方埋藏的黄金挖出来铺比较刚好!祗陀太子觉得奇怪:这是如何高贵的人?值得你这样供养?他就问:请问你是要供养谁?肯这么发大心?给孤独长者就向他说明释迦佛的功德:我亲眼见过了,我也在佛的开示下证果,所以法真实、佛真实。所以我要供佛。祗陀太子听完了就说:人间真的有佛啊!就说:好!那你不要再铺黄金了,剩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曾经有人解释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句话,说:不仅是理论,也不仅是信仰,而是一种活泼自在踏实的生活,只要练习到不因顺逆环境而产生爱或憎,就能太平无事,自由自在,所以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没有错,可是六祖的偈里这二句所讲的佛法是指禅,不可以用声闻法解释,不能用消除烦恼的方法来解释六祖这二句偈。经论是语言、文字,假名为佛法。真实的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的一个修行人,他每天所看的不断地熏习,再配合着《密宗道次第广论》里面所谓佛法的修学,这样,他整个修学的行径,就不得不趣向双身法的势力流转了。所以《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说的和《密宗道次第广论》所说的都有一个脉络,就是都以不清净的男女双身淫乐修法为它的中心主轴;这两种《广论》的内涵,与佛法的修证完全是背离的,它是属于邪行双身法的修行次第。所以我们不要去看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年世尊宣说如来藏法时,因为太胜妙了,大慧菩萨摩诃萨悲悯众生,就问:我乘内证智,妄觉非境界,如来灭世后,谁持为我说?世尊答:如来灭度后,未来当有人,大慧汝谛听:有人持我法,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公元五世纪初,鸠摩罗什在长安译出《龙树菩萨传》,这部传记是目前所见最早有关龙树生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人干脆扩而大之,把自己的嫉妒对象也当作了监狱,人家的每项成果都成了自己无法忍受的刑罚,白天黑夜独自煎熬。听说过去英国人在印度农村抓窃贼时方法十分简单,抓到一个窃贼便在地上画一个圈让他呆在里边,抓够了数字便把他们一个个从圆圈里拉出来排队押走。这真对得上画地为牢这个中国成语了,而我确实相信,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说明嗔恚之法的意涵之前,因为嗔与贪往往是相随而行的,所以就先略说贪这个法;贪是指众生对色、声、香、味、触这五尘,或者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的境界,产生了执着、贪爱的心念。嗔就是从自己喜爱相对的境界所生起;也就是说,由于违背(妨碍)自己所贪爱、执着的境界,或者是说让自己所贪爱执着的境界没有办法继续现起(维持),所以就产生了恼怒、厌恶等心念。所以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俩胖子平时也不做饭,常常下馆子,还爱喝啤酒,于是更没法减肥。人家都说了,幸福的人才发胖。爱就是两个人一起吃成胖子。我一个二十多年的发小,大学时和一个男生在自习室一见钟情。俩人谈浪漫的校园恋爱,漫天大雪里拍的合影至今让我想起来就觉得甜蜜。毕业后两个人一起到北京找工作,租房子同居,然后过起了幸福小日子。女孩子一边准备司法考试一边在家做饭等他下班,男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一面向你点头:感谢啊!感谢啊!心里面却在笑你被骗了;可是在法界真实因果中,谁骗谁?还不知道呢!他不知道无量世要怎么还这个债,所以聪明人不随便当人家的福田给人种。所以菩萨每一世修集很多福德,每一世都只用掉一点点,每一世修集一百份的福德以后却都只用掉一份,不断的累积下去,成佛就快,每一世的道粮都用不完;用这些福德道粮才能修佛菩提道,才能攝取众生,攝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生于恶国,就是生在佛法上的边地。若生于善国,可得要生在中国;所谓的中国,就是不要生在佛法的边疆,有佛法的地方就叫作中国,没有佛法的地方就叫作边疆。所以,现在常常有内地的人写信来说我们这里是中国,他们那里是边疆。佛法的边疆,就是在指没有佛法、没有的地方;有的地方就叫作中国。若生在恶国的话,没有办法弘法,在四百年前或是七、八百年前,在内地都是无法弘法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提问说:何谓无缘大慈?何谓同体大悲?因为佛法中说慈悲有三种,就是:生缘慈悲、法缘慈悲及无缘慈悲。三者有其证德高低层次差异,因此要解说这个问题,就得依次逐一来说明。首先说:生缘慈悲,是缘众生所受的苦而起慈悲。如果看见众生种种苦痛,心中就怀着救拔他们出离苦痛的心念。简单说就是能设身处地观一切众生,犹如自己年幼无依的独子,而与乐拔苦让他们都得到安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说在《华严经》当中,有大菩萨赞佛说: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另外,佛陀也在《法华经》当中赞扬观世音菩萨说:若有无量百千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妙法莲华经》卷七)除了上述经典之外,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也有解说八地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戴安娜若不是因为太优秀,就不会成为王妃,也就不至于死得那样仓皇,而天底下有几个女人,能在最初拒绝王妃这个名分的?相反,那些不完美的人,面临的就少多了,因为不美不聪慧甚至不健康,你就没那么多机会,你必须逼迫自己做那些优秀的人不想做的事,吃他们不愿吃的苦,从而激发出自身仅有的潜质,获取自己想要的成功,而这些内在的、深层的、出来的特质,往往蕴含着巨大的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它是由的正觉同修会,是一个佛教正觉同修会,所捐助成立的一个财团法人的一个机构。它当初成立就是以净化社会、安隐人心当作它的主要宗旨。也就是说,我们学佛的人,除了自己的修行以外,更要关心这个社会。那怎么样关心呢?就要实际的付出行动。所以正觉教育基金会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面,我们就主要来展开各种的公益活动,还有展开各种学术的活动,包括学术的研讨,一些论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于是我又找方法对治:就是输了钱白输,赢了就把钱拿出来以输钱人的名义做功德印佛教书籍,同事反而更乐意跟我玩了。所以我自己是一直保持在输钱的状态。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继续参与。输了钱我会作意:上辈子欠你的还给你好了,心里的痛顿时没有了,如果不能玩心里才叫一个又痛又痒。这种状态直到半年前有个因缘,我离开了那帮同事,因为工作比较忙,几乎没什么机会再打麻将,再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个个观念,一个个想法,这些只是念头而已!我要放弃的是几个不同的念头,而且放弃只是不再坚持而退让,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舍弃,舍弃是永远的放弃。一个念头跟无数个念头有什么不同?其实都是一样的,没有实体,无常变化。都因我的存在而存在。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菩萨说这句话的真实意涵:舍,一切舍!不是我当时以为的:舍弃我所拥有的:家人、房产、名誉、地位.......现在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答:(1)《大智度论》卷13说:“邪淫者,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守护,若犯者是名邪淫。若有虽不守护,以法为守。云何法守?一切出家女人,在家受一日戒(指八关斋戒而言),是名法守。若以力,若以财,若诳诱,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非道,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乃至以华鬘与淫女为要,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不作,名为不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生死既然有如此种种的恶法,充满了过患,应当要生起厌离之心;不能生起厌离之心,主要是不能了解五阴它是无常的,把这个无常的五阴当作常来看待,颠倒而想;这个五阴在生死中是苦的,不知道是苦,把它当作乐来想;这个五阴它是无我的,把它当作可以倚靠、真实不灭的我;这个五阴主要是不清净的,把它当作是清净的,而受用种种五欲之乐。所以在这颠倒之中没有办法脱离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十字架根本没有驱魔的功能,根本没有趋吉避凶的功能,只是人们误导迷信的说法。因此,这类的情形常常在世间人当中发生。同样道理,一般世俗人迷信某位大师,产生迷信于偶像崇拜的行为,认为这个大师神通广力无边,如果经过他的加持之后,就可以官运高升或者财运亨通;或者让他摸摸头、灌灌顶,或者给他一个符咒、加持某件衣服,就可以这样事业一路顺风、财运亨通,结果最后是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问:「若自己的师父传的不是佛法,佛弟子还要浪费时间[信]吗?佛弟子是不是该像抵制不适任教师那样,抵制不适任上师/法师?」KC敬答:首先你自己在心态上面要先调整正确观念,先要检视自己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你究竟是要学真正的佛法,还是学邪师的法?还是像一贯道的道亲一般,都只是在「眷属欲」上面用心?所以在心态上不能存有「我要扺制上师/法师」的想法;或许师父平素在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