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维摩诘经》有这样说:【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维摩诘经》卷二)另外,《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二也记载了佛陀对于迦叶尊者的开示,佛陀说:【迦叶!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菩萨亦复如是,于无为中不生佛法。迦叶!譬如卑 三摩地

2018-07-23

当然就如同《维摩诘经》当中佛陀这样开示说: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维摩诘所说经》卷三)因为如来进止举动,威仪俯仰,乃至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未曾无益于众生;所以,诸所作为,无非佛事。就像《维摩诘经》当中记载,维摩诘菩萨令他所化现的菩萨,前往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世界,去到众香国,向香积如来求得如来斋食所剩的香饭,带回到娑婆世界来施作佛事 三摩地

2018-07-23

再看看诸大菩萨,七大菩萨都是满身珠光宝器,维摩诘居士眷属成群,百宝满箱。就连所谓砍柴出身的六祖,他在客栈听到有客人读诵金刚经发愿去五祖处修学,那客人就立刻布施了十两银子给六祖。当时的十两银子可不是小数字,至少也相当于现在好几十万人民币了,这样就可以从陌生人那里获得几十万万,可见六祖可不是真正的穷。所以,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学佛还要怕穷?,因为贫穷是苦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维摩诘经讲记第三辑》〈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原标题:不能净命自活,多是因为往世修的福德太少!)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维摩诘经讲记(第三辑)》〈菩萨品〉第四(原标题:“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 三摩地

2018-07-23

维摩诘所说经》卷上〈1佛国品〉也说: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关于这段,平实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第202-203页中有如此开示:布施为什么会是菩萨的净土呢?因为菩萨在三大无量数劫中舍身、舍命、舍财、施法;以三种施利乐众生,如果不作财物布施、无畏布施、佛法布施,他就不能成 三摩地

2018-07-23

他说:想即生成佛,急到连菩萨行也不要了,真是颠倒!虚大师在佛法中的意趣,可说是人间佛教、人菩萨行的最佳指南!太虚大师的行为真的是印顺法师所说的那种人菩萨行吗?我研究过太虚大师的很多著作,我得不出印顺法师的这种结论!有趣的是,为了证明他所说的人菩萨行的真实性,印顺法师居然把维摩诘居士和善财童子找来装门面。他说:修人菩萨行的人间佛教,佛法与初期大乘有良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对他就没有恭敬心,他又如何能调伏众生?所以经上写的那些在家菩萨们,哪个不是广有财宝、眷属丰饶?都是不求财宝而有财宝,不求眷属而有眷属的,维摩诘大士不正是这样吗?可是菩萨有那么多财宝的目的,只是示现给众生看。在家菩萨本来就该这样,因为他过去世不断的布施下来,这一世怎会穷得一塌糊涂?一定是很有钱,不会接受的布施,们看到了就想:我这位老师都不受我供养 三摩地

2018-07-23

摄受众生就是摄受未来成佛时的佛土,这个部分平实导师在开示《维摩诘经》的时候曾作许多解说,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维摩诘经讲记》的出版。同样的,这个部分乃是要以转依如来藏的体性为主,才能无私、无惧的摧邪显正,救护一切学人远离蕴处界我等众生相;如来藏犹如金刚一般,所以十回向位又叫做十金刚,也要具体的表现出金刚心的修道前方便;唯有如此金刚性,才能堪任未来入地荷 三摩地

2018-07-23

(《六祖坛经》)那不仅是宗门如此,经教中也有如此的记载,譬如《维摩诘经》有这样说:【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维摩诘经》卷二)另外,《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二也记载了佛陀对于迦叶尊者的开示,佛陀说:【迦叶!譬如高原陆 三摩地

2018-07-23

有一天维摩诘居士生病了,世尊遣十大弟子去探病。可是十大弟子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探病,虽然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而且贵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也不敢去探病,反而是由文殊菩萨去探病。由此可知,佛法应该在智慧法门用心,而不是在神通用心。虽然菩萨也要修学神通,但不是这时候修学,如果属于戒慧直往的菩萨,就在三地快满心的时候才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这有经典为证。 三摩地

2018-07-23

有一天维摩诘居士生病了,世尊遣十大弟子去探病。可是十大弟子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探病,虽然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而且贵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也不敢去探病,反而是由文殊菩萨去探病。由此可知,佛法应该在智慧法门用心,而不是在神通用心。虽然菩萨也要修学神通,但不是这时候修学,如果属于戒慧直往的菩萨,就在三地快满心的时候才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这有经典为证。 三摩地

2018-07-23

离欲与正淫并不互相冲突,一位离欲的初禅人,其色身的功能仍然与正常人无异,若其配偶并未想要修离欲行,恐眷属对于佛法修行有怨言,则菩萨仍然可以被动配合眷属而有一般正常夫妻间的正淫之行;最后身菩萨及妙觉位的维摩诘菩萨,在成佛前都还示现娶妻生子,可见是仍有欲行而无欲心,因为他们都是在二大阿僧祇劫前就已入地而离欲了,也在一大阿僧祇劫前就已断尽欲爱的习气种子了 三摩地

2018-07-23

精进对于佛道修学是如此重要,佛经中更是反复强调,如《维摩诘经•佛国品》谓:“精进是菩萨净土。”《大宝积经》卷89中世尊提到自己过去世曾是“大精进菩萨”。《月灯三昧经》云。“佛言。若有菩萨能行精进。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他不折伏。二得佛所摄。三为非人所护。四闻法不忘。五末闻能闻。六增长辩才。七得三昧性。八少病少恼。九随所 三摩地

2018-07-23

破除了骄慢心,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都能忍:试想一个有骄慢心的人,怎么能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怎么能够成就众生忍呢?怎么能够安忍于大乘菩萨道的“难行则行,难忍则忍,成就无生忍呢?更别提安忍于诸法的无生,当然更不能成就无生法忍!四.《维摩诘经•佛国品》——忍辱是菩萨净土。忍辱是菩提正因,能庄严菩提,因为修习菩萨道 三摩地

2018-07-23

维摩诘经》不是这样讲吗?天女散花供养,菩萨都无所谓:花飘下来留在头顶或身上其他地方都无所谓,正因为无所谓,所以就不会粘着,就掉下去了。但阿罗汉很怕:这些天花飘下来,万一停在我身上粘住了,那可怎么办?他们心中动了念,身体也摇动,希望天花掉下去,可是越怕就越会粘住。所以菩萨与二乘圣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天魔波旬故意送来一万二千位天女给阿罗汉,赶也赶不走, 三摩地

2018-07-23

——《维摩诘经讲记》平实导师著《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文殊师利问疾品〉:【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维摩诘言:「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盘;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忆所修福,念于净命; admin

2018-07-23

维摩诘所说经》卷上〈1佛国品〉也说: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关于这段,平实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第202-203页中有如此开示:布施为什么会是菩萨的净土呢?因为菩萨在三大无量数劫中舍身、舍命、舍财、施法;以三种施利乐众生,如果不作财物布施、无畏布施、佛法布施,他就不能成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提到:二乘菩提实际上并不是究竟的菩提,声闻人所受的法能够得到涅槃,那是因为诸佛的方便;然而诸佛是在我们这世间如何开启这道场呢?我们来看到这部经典《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时,有十佛刹微尘等他方诸佛,为欲庄严毘卢遮那道场众故,示菩萨形来在会坐,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维摩诘菩萨、善威光菩 三摩地

2018-07-23

当然就如同《维摩诘经》当中佛陀这样开示说:“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维摩诘所说经》卷三)因为如来进止举动,威仪俯仰,乃至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未曾无益于众生;所以,“诸所作为,无非佛事”。就像《维摩诘经》当中记载,维摩诘菩萨令他所化现的菩萨,前往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世界,去到众香国,向香积如来求得如来斋食所剩的香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11   12   下一页»   共235条/12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