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童女迦叶就举了譬喻说:“就好像你的侍卫,曾经看过你的识神有出去过吗?那当你睡着醒过来之后,你的侍卫又有看到你的识神回来了吗?”弊宿就说:“是没有啊!”童女迦叶就说:“你现在活着,人们就已经看不到你的识神在出入,何况死去的人呢?所以佛法当中,比丘们精进修行,用三昧的定力才能够出生清净的天眼,用这个天眼才能够知道众生寿命 | admin 2020-02-19 |
![]() |
而此虚空无为,若离八识心王之和合运为,则不能显示--譬如入无余涅槃位,尚不能现见第八识,何况能见其无为性孤(此唯别教证悟菩萨所知,不共通教菩萨及二乘无学;此中密意不得明言,佛不许故。)此虚空无为,若离五十一心相应法,亦不能显;以人间而言,要须八识以五十一心相应法,或多或少现行运作之中,方能显示。若离五十一心法,则不能显示--譬如三乘无学入灭尽定,尚无能 | admin 2020-02-18 |
![]() |
】(《成唯识论》卷3)这段论文平实导师白话解释如下:恐怕那些外道、凡夫、二乘阿罗汉愚人,对于这个阿陀那识不能真的理解而生起虚妄的分别,就把阿陀那识执著为众生我-也就是执著为能见闻觉知的世间我、或者执著为外道所误会了的第六识神我-就会因此而诽谤说:佛在阿含期与方广期所说的法不相同,因为这样谤佛、谤法的缘故,将会堕落种种恶趣之中枉受多劫之恶报。或者将会使 | admin 2020-02-18 |
![]() |
一般的修行人多认为处在六尘中而能了了灵知就是证悟了生命实相,殊不知这了了灵知的境界,正是识阴六识的境界;在六尘中的能见之性、能闻之性、能嗅之性、能尝之性、能觉之性,乃至能知之性,其实都是识阴六识的自性,若是主张见闻觉知性是恒常自在的体性,而执之为常住不坏法,亦是落入三种觉受当中,不离苦乐舍等三种的觉知,正是自性见外道。佛陀在上述经文中,不断地强调色 | admin 2020-02-18 |
![]() |
又或者有人错会了佛性的真实义,执著六识的自性为常住法,误认识阴的能见、能闻乃至能觉、能知之性就是佛性,而不知道见闻觉知性只是识阴六识的心所法,这些人就是凡夫随顺佛性,都是落入受阴、想阴与行阴而不自知的凡夫,仍然不离有漏有受。六识能见乃至能觉、能知的自性,都必须依于意根、色阴与识阴等法的存在及运作,这六识的自性才能存在,所以六识的见闻觉知等自性正是识 | admin 2020-02-18 |
![]() |
眼耳鼻舌身等五根都是有色根,五识的立名,是因为随五色根而立的缘故,所以眼识就依眼根的能见外色尘功能而立名为眼识,意谓眼根有见外色的功能、眼识有分别色相的功能......乃至身识依身根的能触冷热......等功能而立名为身识。(第六识——意识从意根立名,但意根不是有色根。)五色根都属于色法所摄,即是「名色」中的色。眼根有扶尘根与胜义根之差别,眼之扶尘根 | admin 2020-02-18 |
![]() |
接着我们再来说阿赖耶识的清净性,因为祂从无始劫以来本来就是离见闻觉知的;没有意识心能见能闻之性,所以绝对不会起贪厌和瞋怒的心行。当你看见一朵花很漂亮的时候,就会多看一眼,但是你在看的时候,祂不会看;当你看见一堆狗屎,觉得很恶心不想看的时候,祂还是无所谓,没有看或不看的问题;当你走过珠宝店的时候,看见一尊翡翠观音雕像,翠绿透明又厚又大,雕工又好,真是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有被见的六尘法相等相分,就一定同时会有能看见相分的能见者,也就是见分,所以见分是指能看见相分的觉知心等功能。有了能见的见分与所见的相分,才能使我们在人间生活及存在。这个相分是境界,见分就是能知能觉。为了让行者更加了解二分的意思,接下来还要再从十八界的角度来详细说明,帮助大众确实理解二分的意思。我们的十八界,包括六根、六尘、和六识。也就是说,十八 | admin 2020-02-18 |
![]() |
在《楞严经》,世尊开示了五阴的本质其实都只是妄想,说色阴是起于错认色法实有、器世间真实的坚固妄想;受阴起于能知能见的觉知心,都是与四大相织妄成的虚明妄想;想阴起于如来藏自身虽然对六尘不知不觉,但是如来藏的见分----佛性----能了知觉知心的心想,能与觉知心互相融通的融通妄想;行阴存在的根源是基于对于行阴本质无所了知,没有智慧来觉察出生的因由,这种爱着行阴 | admin 2020-02-18 |
![]() |
而此虚空无为,若离八识心王之和合运为,则不能显示--譬如入无余涅槃位,尚不能现见第八识,何况能见其无为性孤(此唯别教证悟菩萨所知,不共通教菩萨及二乘无学;此中密意不得明言,佛不许故。)此虚空无为,若离五十一心相应法,亦不能显;以人间而言,要须八识以五十一心相应法,或多或少现行运作之中,方能显示。若离五十一心法,则不能显示--譬如三乘无学入灭尽定,尚无能 | admin 2020-02-18 |
![]() |
(《达摩大师血脉论》)因此说,如果不能见到自己本具的真心本性,就不能称为善知识,即使读遍三藏十二部经,也能为人解说、宣演,依然不免要再轮回生死,于三界中受生老病死等苦,是无法出离轮回之苦的。而在《六祖坛经》更说到: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 | admin 2020-02-18 |
![]() |
眼见佛性者,若欲见时,随时能见;不欲见时,则可不见。佛性是在一切的境相上显现,所以佛性虽然是空性,也具足了有性;因为空有两边都清楚分明,所以不落两边,见性的当下就住在中道实相之中,不会像明心之人比较偏向空的一边。从此以后,可以时时刻刻体验真如和佛性的运作,而世界身心的真实感,顿时消失,因此而得到解脱的功德正受,世界如幻观便得成就。另外,眼根若见性, | admin 2020-02-18 |
![]() |
实际上,我们如果注意去看,所有一切的这些苦,不管是八苦、不管是三苦,所有这一切的苦,其实都是因为我们对于这个能见闻觉知的我,有牢不可破的执着。因为,我们先有了这个执着,所以我们对于不同的境界现起之后,我们就是会因为这个现起的境界,跟我们所牢牢执着的我是合还是不合,而引起了是乐、还是苦这个种种的觉受;所以一切苦的根源,其实是我们对于有一个我的这种执着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你不知道凡所有相都是虚妄这样的道理,你是不可能见到如来藏的,因为你一定会落在五阴十八界的这个相上;当你落在五阴十八界这个相上,你不知道它虚妄,你会认为它是真实,所以你就没办法找到那个不是五阴十八界当中的那个如来藏。所以,唯有你必须先知道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样的条件成立以后,你才可以见相非相;当你能够见相非相的时候,你就可以证得如来藏,也就是看到你 | admin 2020-02-18 |
![]() |
最后佛在《金刚经》的后面就用了一个偈来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也就是佛刚开始就开示:不能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如果你住于色声香味触法,你就不能见如来,也就是你就不能证如来藏。证如来藏才是真正的见道,如果你不是证如来藏,然后在色声香味触法上面用心,那你就是不是走在正道,而是走在邪道 | admin 2020-02-18 |
![]() |
佛的法身是第八无垢识,佛的第八识既然名为清净无垢识,无生无灭,如何会生病呢?世尊的另一个自受用清净法身,乃是毘(pí)卢(lú)遮(zhē)那(nà)佛的自受用身,仍然是由无垢识所变化的,唯佛与佛乃能见之,当然也没有生灭可言。而佛的报身是为了度化地上菩萨,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等等,这必须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方可得见;并且依着修证的不同,各 | admin 2020-02-18 |
![]() |
第四种情况是,这个人他是出生在末法时期之后,出生时如来的正法就已经灭尽了,他只能见到法灭后的恶世众生们。这些众生有的是具足了深重烦恼----贪欲、瞋恚、愚痴等;有的既无惭愧心又充满了悭吝、嫉妒、瞋恚、愚痴等苦恼;有的则是不信三宝乃至不信因果,心里只有邪教的邪见,对三宝与因果的正理总是怀疑,并且懒惰懈怠不肯修种种善行。这个出生在如来正法已经灭尽时代的人, | admin 2020-02-18 |
![]() |
这就是『五现涅槃』外道中的第一种涅槃,是以欲界享乐境界『为正转依』;就在欲界中将觉知性所住的欲界所有境界圆满具足观察,确认欲界中这种领受五欲快乐的境界中,有一个自己的觉知心是恒常不断的,认为五欲中能观能见的功能是圆满光明的,就以此作为涅槃。特别是将欲界中正在享受五欲乐时的一念不生境界,作为正转依,认为这就是涅槃境界。上焉者犹如徐恒志、元音老人、上平 | admin 2019-11-22 |
![]() |
一切有情虽有如来界,而为种种烦恼所障;有情生存于其(烦恼)中而不能见如来界。(E.54)譬于大城中,一穷人家有无尽之真金宝藏,然住彼处之贫女不知自宅地下有宝藏。有方便之人告彼妇女……:「尔家地下有宝藏,然尔自不知,他人云何能知或能见?我试助〔尔〕得之。」此人即从彼家地下掘出宝藏,予彼妇女。妇女见已,生奇特想,便归依此人。 如是,善男子! | 三摩地 2019-11-22 |
![]() |
菩萨为了救护众生,不能见死不救,所以才有末学《雾峰无雾》系列文集出版,这些内容并不是在骂人,骂人的话哪有这么好听的?好心地说了几句重话,都是为救护众生离诸邪见,希冀彼等师徒得免于下堕地狱等恶道,这跟起恶心、瞋心诅咒人家下地狱是不同的。所以,期望读者能体会作者是一片悲心,是怕释印顺以及盲从者堕入恶道,应该及早帮助他们回头是岸。 屈映光(文六)在国 | admin 2019-0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