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舍利弗!若知诸法无生无灭无念无相,得是法忍者尚不得涅槃,何况我人?舍利弗!佛亦说言如是名为见法,能见是事名为见佛。舍利弗!云何名为如来?”佛告舍利弗:“一切法如,不异不坏,是名如来。若人于是法中无有疑悔,是名圣众。”】 语译:世尊开示说:【“舍利弗!看见哪一个法的缘故而名之为看见了佛?也就是所说的无相,没有分别也没有戏论,不 admin

2019-09-02

一切有情虽有如来界,而为种种烦恼所障;有情生存于其(烦恼)中而不能见如来界。(E.54)譬于大城中,一穷人家有无尽之真金宝藏,然住彼处之贫女不知自宅地下有宝藏。有方便之人告彼妇女……:‘尔家地下有宝藏,然尔自不知,他人云何能知或能见?我试助〔尔〕得之。’此人即从彼家地下掘出宝藏,予彼妇女。妇女见已,生奇特想,便归依此人。 如是 admin

2019-09-02

这就是“五现涅槃”外道中的第一种涅槃,是以欲界享乐境界“为正转依”;就在欲界中将觉知性所住的欲界所有境界圆满具足观察,确认欲界中这种领受五欲快乐的境界中,有一个自己的觉知心是恒常不断的,认为五欲中能观能见的功能是圆满光明的,就以此作为涅槃。特别是将欲界中正在享受五欲乐时的一念不生境界,作为正转依,认为这就是涅槃境界。 上焉者 admin

2019-09-02

若言眼中定有火者,眼则被烧;眼若被烧,云何能见?眼中有石,石则遮眼;眼若有遮,复云何见?善男子!如梵志说:‘有即是有,无即是无。’无则不生,有不应灭。若言石中有金性者,金不说性,性不说金。善男子!因缘故则有合和,缘和合故,本无后有。如梵志言‘无即永无’,是义云何?金合水银,金则灭坏。若言‘有不应灭’,是义云何?若说众生 三摩地

2019-07-20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三摩地

2019-07-18

证得如来藏以后来现观,你就能看到犹如摩尼宝珠一般的如来藏,不但能映现出万法,而且也常常出生六识而显现出能见之性、能闻之性……乃至能觉、能知之性等六种神奇作用;这六种性用虽然是缘起而性空的,若是将这六种神用转而依止及归属于常住的如来藏以后,成为如来藏的一部分了,也就成为常住而不空的法性了;然后再来反观这一颗如来藏宝珠的时候,却又看到祂如同 三摩地

2019-06-25

 在举国普遍崇尚物质文明的前提下,物欲横流而导致六识论之假藏传佛教兴盛,真藏传佛教及正统佛教俱受压抑,于是破坏正理、淹没真相的坦特罗(近译谭崔)假佛教的双身法大为流行;乃至部分寺院夜夜关起门来广修双身法,高广建筑金碧辉煌的大山头犹如国中之国,其中之住持比丘犹如国王,常住比丘尼众犹如其后、妃、嫔……等,夜里淫声喧腾而不传于外;若非圈内 三摩地

2019-06-25

眼见佛性者,若欲见时,随时能见;不欲见时,则可不见。佛性是在一切的境相上显现,所以佛性虽然是空性,也具足了有性;因为空有两边都清楚分明,所以不落两边,见性的当下就住在中道实相之中,不会像明心之人比较偏向空的一边。从此以后,可以时时刻刻体验真如和佛性的运作,而世界身心的真实感,顿时消失,因此而得到解脱的功德正受,世界如幻观便得成就。另外,眼根若见性, admin

2019-06-19

这不是明心时看见如来藏具有能使人成佛的自性,更不是指眼识的能见之性。佛说诸菩萨所证的佛性有四种层次:凡夫菩萨所知道的佛性、未入地的十住菩萨所证的佛性、已入地菩萨所随顺的佛性、诸佛所运作的佛性。本书所说的见性──眼见佛性,乃是指十住菩萨以肉眼看见佛性。以下将针对末学所知,略说佛性的本质。 凡夫所知道的佛性是识阴六识的自性──能见之性、能闻之性、能 admin

2019-05-01

故《大宝积经》卷85佛云:「亦无蕴界处,生于无所依,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见。」断尽一念无明者方能无所依,无所依方是究竟法。无所依、无所入、无所得,是证涅盘圣人阿罗汉及八地菩萨境界,此境界无境界,方便说为「涅盘境界」,此中空无所有、一无所依,方能不受生死。涅盘者断尽六七二识之执着,六七二识对祂们自己之执着断尽,则不受一切境界,弃舍灵知心,灭尽六七二识而 admin

2019-04-24

譬如眼识界,是说眼识的种子,也就是眼识能见的功能;所以六识界就是六识的种子,也就是六识的功能差别。因为六识的功能都是有界限的,所以叫作六识界,表示六识各有不同的功能。六识的功能差别,就是六识的自体性,譬如眼识能见之性,乃至意识能知之性,所以六识法界的本质,正是六识与心所法配合成就的自性,当然是虚妄法。五阴、十二处、十八界,指的都是有情的身心,只是法 admin

2019-04-24

你这个愚痴人!当你听闻到比丘们共同诃责你的时候,你就应当如法的这样回答‘我如今应当一一请问比丘们’才对啊!”于是世尊问比丘们说:“你们大家也像他这样,曾经听闻到我这样说法,说‘如今这个能见闻觉知的识会往生到后世去,不会另外再新生一个识’吗?”比丘们回答说:“世尊!您不是这样说的。”世尊又问:“你们知 admin

2019-04-24

六识中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六识能见闻觉知却不做主,处处做主的是意根。能见闻觉知的六识再加上处处做主的意根,就是凡夫众生所谓的“我”。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十八界的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十八界中只有意根可以去到未来世,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有一生。而意根却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第八识阿赖耶 admin

2019-04-24

由识蕴六识了别六尘的缘故,便有能见的性、能闻的性、能嗅的性……乃至身识能觉、意识能知的性;凡是这些六识所显现的能见乃至能觉、能知的性的存在,都是识蕴六识心王运作时所显现的行蕴;能见、……、能觉、能知等性的运作过程,都摄属行蕴。为什么六识心的见闻觉知性存在的时候是行蕴所摄?因为这些六识了知六尘的自性存在时,必定同有了别作用伴随 admin

2019-04-24

譬如说,六个识能知能觉的这个自性,就叫作见分;祂能知有个对象,能见有个对象,这个对象就叫作相分。所以说,外六尘就叫外相分,内六尘就叫作内相分。六尘我们刚刚已经讲了,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我们现在就来解释它的内涵。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色尘。《瑜伽师地论》卷一:“显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闇,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又显色者,谓 admin

2019-04-24

能见诸法悉无自性。以见诸法无自性故。见法非有。以非有故知不成就。不成就故知即不生。若不生者知彼不灭。若不生不灭者。彼非可说。若解不可说者。则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三世不可得。若法三世不可得者。当知未曾有得有失。外道当知此是一切法平等。以此一切法平等。当知一切法是真如不变不异。如来亦真如不变不异。以一切法即是真如。是故观慢得知。是人从人中终得生人间。以 admin

2019-04-18

能见之性却必须依靠自己与所见物之间都无阻隔,才能看得见,所以得要有顽虚的空无之性才能看得见所见之物。所以《唯识述记》云:“二我既空,依此空门所显真如为其自性。梵云瞬若,此说为空。云‘瞬若多’,此名空性。如名空性,不名为空;故依空门而显此性,即圆成实是空所显。”以空性非形非色,能生诸法,不同于空,故不言空,言于空性。是故空性非是 admin

2018-12-27

)不生不死的处在涅槃中 不一不异的道理,也就是一切有情各有自己的如来藏,都能够出生六根、六尘、六识;先出生意根,再藉著无明种子、意根、外六尘的缘以及自己的大种性自性,就能在母胎中变生有根身,然后就可以变现出六尘相出来;六尘法出现之后,六识就在六根触六尘之处出现了,于是众生就有了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之性。这些法都是从如来藏心真如中出 admin

2018-12-27

)契符中道义 除非你的眼根出了问题,只能见暗,但见暗也是见;这就是说,不可以说见性是自然性,但也不能够说完全不是自然性,才能契符中道义。换句话说,离开两边的中道,正是如来藏!这不是把两边都排除掉,中什么都空掉了而叫作中道;而是如来藏的中道性是本来就离两边的,不是在思想上加以人为的排除某些观念以后成为空无时而说是中道,这样的中道才不会成为戏论。( admin

2018-12-27

眼耳鼻舌身等五根都是有色根,五识的立名,是因为随五色根而立的缘故,所以眼识就依眼根的能见外色尘功能而立名为眼识,意谓眼根有见外色的功能、眼识有分别色相的功能......乃至身识依身根的能触冷热......等功能而立名为身识。(第六识——意识从意根立名,但意根不是有色根。)五色根都属于色法所摄,即是「名色」中的色。眼根有扶尘根与胜义根之差别,眼之扶尘根 admin

2018-12-27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17   18   下一页»   共352条/18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