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菩萨于初地中自性。证于一切法界。善能觉知一切法界。是故菩萨如实能知。生诸烦恼非为不知。是故于自身中无有染相。以不能生诸苦过故。无有诸过。为众生界断因果故。菩萨无量功德是烦恼生。观世自在菩萨言。希有世尊。是大菩提能大利益。以诸菩萨生诸烦恼。降伏一切声闻缘觉一切善根。何况诸余无量功德。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声闻乘大乘是为一乘。世尊。何意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唯无自性之所显现。是胜义相又应俱时别相成立。谓杂染相及清净相。善清净慧。由于今时一切行相。皆有差别非无差别。修观行者于诸行中。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如其所觉。如其所知。复于后时更求胜义。又即诸行唯无我性。唯无自性之所显现。名胜义相。又非俱时染净二相别相成立。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或一向异不应道理。若于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谓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于此真如。诸菩萨众勇猛精进为因缘故。如理作意无倒思惟。为因缘故乃能通达。于此通达渐渐修集。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方证。善男子。如眩瞖人眼中所有眩瞖过患。遍计所执相当知亦尔。如眩瞖人眩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诸有情自性而住。缘色等心所行影像。彼与此心亦无异耶。善男子。亦无有异。而诸愚夫由颠倒觉。于诸影像不能如实知唯是识。作颠倒解。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毗钵舍那。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相续作意唯思惟心相。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奢摩他。善男子。若相续作意唯思惟无间心。世尊。齐何当言菩萨奢摩他毗钵舍那和合俱转。善男子。若正思惟心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实了知有自性义。谓遍计所执若依他起若圆成实三种自性。如实了知无自性义。谓相生胜义三种无自性性。如实了知世俗谛义。谓于五明处。如实了知胜义谛义。谓于七真如又无分别。离诸戏论纯一理趣。多所住故。无量总法为所缘故。及毗钵舍那故。能善成办法随法行。是名七种慧清净相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五相各有何业。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彼相有五种业。谓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四者宣说有犯自性故。五者宣说无犯自性故。六者宣说出所犯故。七者宣说舍律仪故曼殊室利若于是处。我以十一种相。决了分别显示诸法。是名本母。何等名为十一种相。一者世俗相。二者胜义相。三者菩提分法所缘相。四者行相。五者自性相。六者彼果相。七者彼领受开示相。八者彼障碍法相。九者彼随顺法相。十者彼过患相。十一者彼胜利相。世俗相者。当知三种。一者宣说补特伽罗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知众生界自性清净。客尘烦恼之所污浊。诸佛如来作是思惟。客尘烦恼不入众生清净界中。此烦恼垢为外障覆。虚妄思惟之所构起。我等能为一切众生。说深妙法除烦恼障。不应生下劣心。以大量故。于诸众生生尊重心。起大师敬起般若。起阇那。起大悲。依此五法。菩萨得入阿鞞跋致位。是诸菩萨复更思惟。此烦恼垢无力无能。不与根本相应。无真实本无依处本。最清净本。是故无本。虚妄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菩萨自性利根多思惟义。亲近智者值善知识。于尊长处洒扫清净。于尊长身洗持。于支提处除去粪秽。客尘烦恼不令污心。以此业缘得一孔一毛皮肤细滑不受尘水。若菩萨衣服饮食车乘卧具诸庄严物欢喜施与心无悔吝。以此业缘得身金色圆光一丈。若菩萨软美饮食广施无限。令多众生悉得饱足。以此业缘得七处满。若菩萨见善众生欲兴善法。同其正业为其尊导。安立善中除断恶事。以此业缘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空彼一切有为自性佛告迦叶。汝更问大众。咸欲得闻此大法鼓方广一乘。所谓大乘难信经不。如是至三。迦叶白佛言。善哉世尊。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已。告诸大众。咸欲闻此大法鼓经不。如来今当普为汝等演说一乘。所谓大乘。过一切声闻缘觉境界。如是三说。彼悉答言。愿乐欲闻。唯大迦叶。我等悉为闻法故来。善哉哀愍。当为我说大法鼓经。迦叶复言。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的法身德,是菩萨亲证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的真心如来藏,也是经中所说,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发起的功德,可以现前观照与蕴处界同时同处运作的真心之所在。所谓的般若德,乃是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后所发起的智慧功德,这样的智慧功德在佛法中名为根本无分别智,亦名总相智,它包含了下品妙观察智、下品平等性智之少分,并不是具足;犹待菩萨以根本无分别智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佛曾开示:涅槃有四种,那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余依涅槃、有余依涅槃以及无住处涅槃。菩萨既然要证得最究竟的无住处涅槃,当然要先证得三种涅槃,才有可能证得第四种涅槃,因此有必要将四种涅槃次第加以说明。菩萨在十信位,对佛的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这要经历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才能成就。由此可知,要培养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真的很不容易!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的人无我的证得,则是由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而现观如来藏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实证蕴处界存在的同时,这个如来藏心也必定存在,然而不像六识心般有起灭、有种种三界中的心行;实证实相心的空性,无我见、我执的无我性,又对于祂所出生的六尘万法不闻不见,没有三界法的我性;因此,双证实相心本来无我以及不分别六尘万法的无我性。这就是大乘所证的人无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他深解如来经中所说的法义,而在回国后,翻译了许多经典,后来接受佛教界的请求而写了《成唯识论》、《八识规矩颂》,深入解释这八个识的自性等,可谓甚深广大、胜妙无比、至今流传不歇。中国佛教史上,玄奘菩萨不是唯一证悟第八识的佛子。禪宗开悟所证,同样也是第八识。禅宗二祖慧可悟得如来藏,菩提达摩以《楞伽经》印证他开悟。六祖慧能悟得如来藏,五祖弘忍以《金刚经》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界的一切,全部都是以心为自性;如果没有第八阿赖耶识,就没有七转识的存在;如果没有七转识,就不会有万法的存在。也许有人会这样想:若有人问您既然这样说,请问是不是心的自性?答案当然是嘛,它当然也是心的自性啊!那为何制造的物质是由众生心含藏业种所出生的呢?制造的物质是不是由众生心含藏的业种所出生的?答案当然是啊!造成的当然还是众生心的自性,会爆炸当然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能够一切妄念无相,就是证得了第八识如来藏,祂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这个实相,而且能够发现器世间跟一切有情,都是由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这样子就是证得如来的智慧。可是我们也要跟各位说明,那个妄念之相,其实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如果有人想要修学佛法,要能够进入始觉位,其实他要把一些妄念之相先去除掉,而这个妄念之相,有一个很严重而且很普遍的,就叫文字障的相貌,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人之初生,尚在婴儿位时,虽未具足之行为能力,然亦不可说彼婴儿非为人也!已稍具之形色与自性故,亦如未成年人,虽未具足在法律上之行为能力,然亦不可说彼非为人也!要在成年时方具足法律上之行为能力,脱离「限制行为能力」之阶段,彼时说之为;然不可因此缘故,便说婴儿少年尚非,便言其所得色身非为是人。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亦复如是:于真见道明心时已得初起,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陀为一件大事因缘慈悲化现于娑婆,告知人们在一切有情众生的身中不仅有乖巧伶俐能够思维的妄心,更有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永离诸恶、清净涅盘的真心,自性弥陀与佛无异。佛在《如来藏经》中一语告知:我见众生烦恼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占察善恶业报经》佛云: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照见五蕴皆空:依般若的中道实相智慧,以如来藏真心来比对、现观五蕴十八界(注1)时,发觉自身之五蕴十八界都是依真实心为因而生起的诸法,因缘假合而有,无真实自性;有生有灭,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即一切法皆是真心直接或间接所出生,离开如来藏真心,就没有五蕴十八界可以出生,一切生命和大千世界皆不存在。度一切苦厄:当依真心体性现前照见五蕴皆空时,因而明白了五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法中不共二乘的涅槃有二种,一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二为佛地始有之无住处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三贤位中的第七住不退位即有所证,直到妙觉位都是同证此一涅槃;入地时已证二乘的有余、无余涅槃而不取涅槃,回心大乘依十无尽愿发起受生愿,故不取证声闻法中的二种涅槃,故说始从第七住位直到妙觉位,都只证第一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证得大乘第一种涅槃之前,必须有大乘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相同的,阿赖耶识与无明七识共俱而受染污,染污之因是来自于七转识,七转识的染污种子「溶解」于如来藏中;七转识的染污种子是「溶质」,如来藏只是提供染污种子溶解的环境而已,但如来藏的自性并不转变。当如来藏与七转识的染污种子和合运作而名为阿赖耶识,这个时候阿赖耶识仍然具有如来藏自身所有的性用,只是众生为无明染污所覆,故无法了知而已。这是众生意识思惟的局限性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