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391,c22-27)所以佛陀究竟理地之涅槃而相说方便法,说有二乘涅槃,实际根本不是真正涅槃,只是真正涅槃之前方便,所以除了一阐提不能够治以外,小乘法能够信受,必定入未来之圣道,所以佛陀只有唯一大乘,唯一一乘!《妙法莲华经》卷3:「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比如说它讲金刚杵,那是讲男性的性器官;它讲莲花或者讲金刚铃,讲的是女性的性器官;讲宝珠时,有时是说男性的,有时是说女性的。依此类推,您这样把密码套上去读宗喀巴的两种广论,其中的双身法内容就可以读懂了,不会再有丝毫的错误。譬如宗喀巴的二种《广论》中所说的种子,有时又称为界,却不是佛法唯识学中所讲的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他们讲的种子、界,就是指男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诽谤大乘经典的结果是什么?《大乘妙法莲花经》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怀结恨此人罪报汝今复听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劫从地狱出当堕畜生若狗野干其影[乞*页]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又复为人之所恶贱常困饥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断佛种故受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菩萨行比声闻行困难,在欲而不染,称为火中生红莲。在欲而行禅,不同于声闻人的离欲而行禅。声闻人断一切的淫欲行为,断绝一切世间诸有的贪着行为,山林间,树下坐而修学禅定。菩萨修学禅定不离淫欲行为而照样可以进步,但是非常困难。所以在欲行禅,必须要先见道,如果没有见道、见地,性障不除,就会被贪欲所转。菩萨之所以能够在欲行禅,就是因为他已经见道,已经亲见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菩萨从初地开始,依序所需要的智慧及福德,一直到十地快满心时,十地菩萨的大宝莲花王宫殿自然现前。当十地菩萨进入大宝莲花王宫殿,放光照耀十方世界,从十方诸佛脚下进入。十方诸佛知道有一位十地菩萨即将满心的菩萨,因此,十方诸佛眉间放光,遥为十地菩萨灌顶,使得十地菩萨智云现前,成为十地满心的菩萨。当菩萨十地后,转入等觉位。在等觉位已经没有任何一法可以修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求生极乐者亦能提升莲品,则所愿足矣。若有学佛人阅读本书后起欢喜心或烦恼心而为文褒奖或毁骂,末学悉皆默然领纳,不予置评。所以者何?一则余年有限,而修学目标犹未达成,仍须努力。二则在家之人不受利养不求名闻故,不需为维护名声利养而辩护对错,毁誉由他便好。三则诸多同修仍需关照,实无闲暇为文论辩。四则实际理地,无有骂者受者,在此众生与共之大梦中,一切随缘,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净土宗的《莲宗宝鉴》所讲的“离相念佛三昧无住法门”,是讲实相念佛;所讲的“参禅念佛三昧究竟法门”,叫做参禅究竟念佛三昧,也就是实相念佛三昧,这也是念佛。所以念佛究竟要念哪个佛呢?这就有各种不同的层次。因为念佛人的根器千差万别,所以念佛法门就有许多不同的层次,刚开始学念佛时,大多有名号,一天到晚持念阿弥陀佛。编成旋律,口里唱,心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莲宗宝鉴》云:“若一信不慢,信念佛门中有微妙法”,因为信(相信念佛法门有无上甚深微妙法)的具足而不轻慢念佛法门。不轻慢念佛法门的缘故,能得到很大的利益。虽然开始只是持名念佛,因信心具足,老实念佛,得以层层升进,不停转进,终究到达实相念佛阶段。另外在五根里,以信根为第一根,五力亦以信力为第一力,《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能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发过第一个层次菩提心,就开始学念佛,念佛除了可以求生极乐世界外,也可求莲品高升;不要满足于下品往生,而要求上品往生。兹引述《华严经》卷十四记载:“无量无数劫,菩提心难得,若能一心求,究竟无上道。设于念念中,供养无数佛,不知是方便,彼犹非供养。若闻如是法,诸佛从此生,无量劫受苦,决定求菩提。”这是说明欲求菩提心现前,非常之难。要经无数劫,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现在既然修到这地步了,接下去究竟要如何进修?接著他会去寻找善知识的著作;像莲池大师就曾谈到如何体究念佛?净土祖师也有讲到很深入的地方,尤其晚期的著作,虽然份量不多,但是讲得很深入。念佛人到这地步就知道要体究念佛了,然后就开始涉猎一些体究念佛的知见,知见有了,可以凭借无相念佛的功夫开始去体究。体究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这就是自性弥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莲宗宝鉴》卷六里面说:“念佛一门,意含无尽,是故祖师立教,利钝兼收,有实有权有深有浅有顿有渐皆可修持。上根者参究坐禅,中根者观想持念、六时修礼、日夜专精。(下根者)下至十念成功,各有行相次第阶梯。”聪明伶俐的学佛人,听到念佛法门就说:“唉呀,念佛有什么好念的,四字洪名,六字洪名,谁不会?”瞧不起念佛法门,那是他误会了。真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莲宗宝鉴》卷六里有一段话:“盖一切人力量有大小,机智有浅深,所以行业不等。上上根智人,直下自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是弥陀,此则是如来无住无依最上乘境界,万中无一也。其未能顿悟之人,须是谛信净土,一心念佛,渐次修进,仗阿弥陀佛愿力摄持,自己一念真实下工,万无一失也。”这是说一切佛子因根性不同,有的人信力强,有的人信力弱;有的人愿力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每一个水池里面,各有六十亿朵七宝莲花。我们这个世界上,地球的总人口现在大约有六十亿。如果我们现在这地球上的所有人,不论男女老少一起往生去的话,这才只是八个七宝池中的一个而已。这些观想而成的七宝莲花有六十亿朵,每一朵都一样大,叫做“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直径大约是六公里,所以这个花很大。在每一朵花跟另一朵花的空间有“摩尼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后她就跟释迦世尊禀告说:“我今天因佛的力量,所以能够亲见无量寿佛和两大菩萨,可是未来的众生要怎样才能够看得见西方三圣?”释迦世尊就告诉他如果想要观想阿弥陀佛的话,应当先在七宝地上做莲座想,这就是准备进入念佛三昧的观想。第七节观想念佛︰花座想要观佛之前先观莲座。这莲座上的莲花有八万四千瓣,先想其中一瓣,具足一百种珍宝的光彩颜色,每一片莲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最著名者莫如明末云栖株宏禅师,即是念佛人所尊称之莲池大师。依莲池大师塔铭所载:《单飘支杖,游诸方,偏参知识。北游五台,感文殊放光。至伏牛,随众炼魔。入京师,参笑岭德宝。笑岭道:“咄!汝三千里外求我开示,我有什么开示?”便辞向东昌,途中闻樵楼鼓声,忽然大悟,乃有颂云: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乘悟并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兹抄录云栖株宏禅师(即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卷三之部份原文于后,行者可于此一窥全貌:《体究者,闻佛名号,不惟忆念;即令返观,体察究审,鞫其根源。体究之极,于自本心,忽然契合。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若言其亦有亦无,则有念无念俱眠。若言非有非无,则有念无念俱存。非有则常寂。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系最初结社之人,若终公之世三十余年之内,蒙其法化而修净业、得三昧而登莲邦者,何可胜数。”又慧远法师文钞附编载:“……师居山三十年,迹不入俗,唯以净土克勤于念。初十一年,澄心系想,三睹圣相,沈厚不言。后十九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之东龛,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流注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得事一心者--即无相念佛修成者,固然可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亦可即生深入修学更深境界,藉以提升莲品,得以早日迥入娑婆,救度苦难众生。参禅人若不欲深入念佛圆通法门,则可将此法门作为敲门砖,用过即弃(其实此法胜逾金玉);亦如渡河需要船,到岸不用舟。以此法门修成动中工夫后,即已具备看话头、参公案的能力。此时参来,踏实稳当,绝不会著不得力。所以真心参禅者,若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至于经中所说九品莲花往生,其中上品三生及中品上生、中品中生皆需具备特定条件始能往生。若一般人不具备这些条件而往生极乐世界者,多属中品下生,需于莲苞中住七日,始得花开,见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闻法欢喜,得须陀洹(初果)。再过一小劫,始成阿罗汉(四果)。按:极乐世界之一天,相当于此世界一大劫。中品下生之人,在极乐世界莲苞中安住的时间,究有如何久远,行者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系最初结社之人,若终公之世三十余年之内,蒙其法化而修净业、得三昧而登莲邦者,何可胜数。”又慧远法师文钞附编载:“……师居山三十年,迹不入俗,唯以净土克勤于念。初十一年,澄心系想,三睹圣相,沈厚不言。后十九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之东龛,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流注上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