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他若是执着于声闻身分(出家身分),而不依佛菩提道的法义修证为依止,就只能随从三贤位及凡夫位中的那六位出家菩萨修学到浅显的法义,而无法获得其余四十二位在家菩萨的胜妙法义了。正因为善财大士没有声闻身分的执着,所以只要是有证得大乘法的菩萨们,都愿意拜为老师而登门修学之,才能迅速的成就等觉大士的修证,这就很清楚的为我们举示菩萨种姓的根性了:只以佛菩提的证量 三摩地

2018-07-23

此后仍将会有更多狮子吼菩萨出现人间,来摧邪显正、正本清源,让三乘菩提的实修实证重现人间,使得众生具足正知正见,将一群又一群的魔子魔孙逐出佛教界、赶回他化自在天,让命脉于人间永续流传,直到末法最后五十二年,专迎月光菩萨的到来。(原标题:闲暇与圆满)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二是要不惜生命,如果害怕丧身舍命,就成不了大功德、大福德;外道都能不惜身命的护教,我们会中有些修行大乘菩提而号称为菩萨的人,竟然怕死怕得要命,不让我摧邪显正,那她(他)们就没有资格修大乘菩提。你们想想:德雷莎修女,几十年前大家都以为麻疯病会传染,她一个小女子却敢去,这是何等大的慈悲心!真是不借身命。菩萨们则要在护持正法上面不惜身命,人家打仗时你去不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佛所交代的啊!并不是说你把钱财、食物送给众生,众生得到世法上的利益安乐就好啦!这样就不是菩萨的如法布施!就同于世间善人的世俗布施了。佛说菩萨的如法布施,一定要在布施时施设方便而把众生安置在佛法里面,这样才是如法的布施。这样才是自己得利、众生也得利,因为你度了他们进入佛法中,让他们也知道佛法,让他们也得法利啊!用这样的观念、这样的布施行,来回向无 三摩地

2018-07-23

除非他谤法、破法,如果不谤法、不破法而示现为大师,但是从来不未悟谓悟,也不曾暗示已经开悟了,没有犯大妄语业,最重要的是不谤,你在他身上或道场中种了福田,但他心里面贪着你的供养,所以是不净福田;虽然他的心中不清净,但你布施时仍然是种福田,因为他至少还有佛教出家菩萨的表相。但是布施时想要获得大菩萨的果报,想要能够自利也能利他,而且想要迅速成佛,那么在以 三摩地

2018-07-23

能否请老师开示:菩萨种性的义涵是什么?如何发起、乃至菩萨种性?答:菩萨种性的义理与内涵,平实导师在《明心与初地》当中已开示许多,这个乃是十行位性种性菩萨的主修:发起菩萨性、伏除异生性、具足十长养,也就是长养菩萨应该有的圣性,亦即在完成习种性的修习,远离习种性的凡夫习气与熏习进修上地该有的知见以后,离开了习种性,进入性种性的十行位当中;十行位的性种性 三摩地

2018-07-23

到了能够真正安住的那一天,你真的甘愿的那一天,你不会因为你安住你菩萨的心行,而众生安住在这一边,你会堕于不能安忍的境地,不会对众生的享乐而有丝毫的羡慕,不会。你也不会呢,有丝毫种种其他的想,可是当你如果还有羡慕,还有等等的想,那你就要想办法把你这个结缚,这是缚住你前进的一个关键。因为呢,你的右脚想要前进,可是你的左脚说,其实这个地方还不错,这样呢, 三摩地

2018-07-23

那因此像这种情况呢,未来生是不是很容易遇得到?不会!那你在这一生,这一辈子,难道只有读经、读导师的书所建立那样的智慧吗?没有,你产生很强很强非常强烈的作意,你对导师的法产生信受,对导师这个人的人品,乃至菩萨的种种行仪,产生非常强烈的信受,这些代表一件事情,你修学可以在这辈子,因为对胜义僧的信受,对三宝的具足信。因为这样,你才相信说,真的清净三宝,殊 三摩地

2018-07-23

可能这样听,有人会觉得很奇怪,一点都不奇怪,你要跟佛要换什么?你就是要拿你菩萨的自心,你的菩提心出来,这个东西,你才有资格在佛面前讲话,不然,理论上,你是没有资格在三界至尊面前讲任何一句话的。那既然你是发愿,发菩提心的愿,这样你就可以说,当然你会得到什么?佛,祂自己会做衡量。那你也不用担心,你那时候已经可以上达天听,因为你发愿的时候,如来藏祂要配合 三摩地

2018-07-23

真的要说,你要以菩萨的心来说,就是我要出三界家。三界里面是爱染为家,那你出三界家是说,当你离开爱染,你就出三界家了。所以,这样的情况下,你虽然示现于三界有,但是你的家已经没有了。没有凡夫那个家了,因为如来呢,会一切为你安排,会替你打理这一切。当你想要作主的时候,大家就没有办法帮忙你,大家就没办法替你作主;当你不要作主的时候,大家才有办法把这个稀奇的 三摩地

2018-07-23

你如何去弥补这些亏负呢?佛也是可以报恩的,所以这样呢,现在你在因地,便不需要再去思议哪!你就要去想:你要慈悲,你要平等心,你要一点一滴地建立菩萨的德行,那是你应该转依到如来藏的康庄大道,那是你的成佛之路,你要以这样的平实之路来让许许多多的未来的菩萨也藉此走向无上菩提。不要再去想说:风会不会把我吹起来,我这样会比较风光一点,如何我才会风光?你要开始慢 三摩地

2018-07-23

他不会说,好啊!你不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观世音菩萨!不会,不会,绝对不会!所以呢,不管你的抱负是怎样,不管你的菩萨的历程是怎样,你走出大门以外,甚至在讲堂里面,你呢,你就将你所作的、为众生做的,或是自加行成就的,就要当作是你的本分事,所谓本分事就是本来应该这样就这样,不要把自己抬高了,说「我不得了,这不赶快恭敬我不行」,或者说「恭敬我,会有福德啦,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对于根器深厚而又悲愿化世的听众,那这样就是菩萨的大乘。”可能他又转着又会说:“事实上佛法又分为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人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人生人,然后把五戒十善综合合起来叫作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闻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而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合称为解脱道。而菩萨道是既求取 三摩地

2018-07-23

难道这样,还不难能可贵吗?菩萨是这样地于世间改变自己的心行,也就是说,为什么从众生的观点来看,菩萨的所作所为是不能理解的?就是因为众生都是用他这辈子的──这个目前活生生在他现前的事情的观点来看,所以要他跳脱「他这辈子」,去好好地面对「他这一辈子绝对会死」的这个事实,他都不愿意去真实面对。比如像是说「你会死」、「你会不存在」、「那死了以后,你怎么办?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如果讲菩萨的科目的话,还是会有的,但是一般你并不一定会去意会到。比如说经典说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你看有的经论它就这样列的:菩萨不会怎么样作,菩萨会怎么样作,菩萨不会怎样、起哪种心念,菩萨会怎样、起哪种心念……。你想,奇怪,这样看起来都很像戒行,因为有的菩萨不是那么敏锐,所以如来可以一口气说一百多个,讲到一个地方的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这样的一个心态,其实他的想法是有问题的;菩萨戒其实就是菩萨的身口意行的准绳。如果一个人他的心行是合乎标准的,他就不会觉得这一条绳子的存在;就是因为身口意行不能合乎这样的一个标准,所以他要想跨越这一条绳子;当一个人想要跨越这条绳子的时候,他才会觉得有这条绳子的存在。所以说一个人认为是受了菩萨戒,是受到这一条绳子的束缚,那么其实他的心行是不合乎标准 三摩地

2018-07-23

《六度集经》里面说到:世尊过去世为菩萨的时候,曾经是一位善于理财的长者,喜欢救济贫困、布施众生。有一次一位好友过世,好友的儿子放荡,败光了爸爸所留下来的家产;于是长者自己就拿出黄金千两给这个败家的儿子,教诲他说:理财啊!当以正道为先,你要走正路,未来的福报才能无穷。好友的儿子表面上虽然恭敬的说:我一定遵守伯父的教诲。但是一转身又挥霍如故,把这个千两 三摩地

2018-07-23

而大菩萨的开示,也让学人更加积极于无相拜佛的功夫,以及断我见的观行。九住心就是在修定的过程中,这九种安住的心行变化。弥勒菩萨开示九住心,这个过程从最初住、正念住、覆审住、后别住、调柔住、寂静住、降伏住、功用住以及任运住。希望您也随着我们这样一个一个地讲解下去,来顺便去感受这九住心的变化;这九住心其实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心如何安住的过程。首先,最初住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了法身德就会有般若德,因为实证第八识如来藏所生起的这种智慧,不只是世间法中的智慧,也不是单单只有解脱道的智慧;而是包含世间法上的智慧,就是五蕴十八界的智慧,也包括了二乘圣者的出世间解脱智慧,还包括了大乘三贤位菩萨的智慧,也包括了诸地菩萨的智慧。所以说这个般若讲的就是有关于解脱的智慧,以及有关于法界实相的智慧,是有关于诸法本际的智慧,所以它叫作般若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这样子,才是菩萨的禅波罗蜜,然后这样才能庄严菩提,而且这样子才是离对。因为第八识如来藏,也是远离三界的觉观,对三界的一切境界都不了别,不在六尘上面了别三界的种种境界,这样才是离对的。我们说如果能够修舍摩他,就是修止的因缘的缘故,就常常乐于寂静。当然乐于寂静,也是乐于单独一个人独处的境界,所以乐于寂静,而获得人天乐乃至无上乐,也就是说,至少能够喜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