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还要断除欲贪发起初禅永伏性障,然后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有能力取证无余涅槃而不证,成为慧解脱的菩萨阿罗汉;再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那就进入了初地,成为见道通达的通达位菩萨,开始十地修道位的修学;不仅要继续修布施等六波罗蜜多,还要加修方便、愿、力、智四波罗蜜多,成就地上菩萨的十波罗蜜多无量行,原来在地前修的戒、定、慧三无漏学,更需要增进为增上三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次法——回向成佛是让福德暴涨无量倍的方法您知道福德要怎么累积才会比较快吗?如果自己的力量很小,布施的财物或能力又有限,那要怎么样用少善根而得到无量的果报呢?平实导师以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中的道理来教导我们,《瑜伽师地论》卷45〈菩提分品第17〉中说:云何菩萨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以少善根感无量果?谓诸菩萨方便善巧,劝诸有情,舍微劣物乃至最下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听了这样精辟的解释,心里的震撼实在难以形容!立刻想到:我与家里老菩萨的相处模式竟是整个错了!我们不是常说「三轮体空」,无能施、所施、所施物,什么「施恩不望报」吗?所以每当老人家得意的提到,她以前曾经帮了什么人、什么人的时候,我总会委婉的劝说:「做了好事,就不要挂在嘴边,也不要放在心里,佛菩萨都知道的。」这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母亲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 admin 2018-07-23 |
![]() |
从弥勒菩萨的开示,我们可以了解,会往生到哪一道,完全是要看有情众生在世时的所作所为。如果是造善业较恶业为重的,就会和善道相应而往生善趣;而如果是造恶业较重的话,自然就会随业往生到恶道去。但是有一些外道,或者是假冒的佛门外道,不懂得法界运作的真理,也不听受佛陀以及诸大菩萨的开示教导,却只盲目地接受假藏传佛教喇嘛教祖师、上师的邪见,说只要用意识观 | admin 2018-07-23 |
![]() |
那么我们就教导他,为什么诸法没有真实法性的道理,从什么是诸法,一直讲到蕴处界我等等,都没有真实的法性;当他听明白了之后,自然就会接受诸法无我的正理了;等教完了这些道理之后,我们再布施钱财给他,这就是菩萨的度众方便。世尊为我们开示说:若能如是先教后施,名大施主。善男子!若能如是教化众生,及诸怨亲无所选择,名大施主。(《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注1、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卷11〈1序品〉中也有提到布施的利益:问曰:檀有何等利益故,菩萨住般若波罗蜜中,檀波罗蜜具足满?答曰:檀有种种利益:檀为宝藏,常随逐人;檀为破苦,能与人乐;檀为善御,开示天道;檀为善府,摄诸善人(施摄善人,与为因缘,故言摄);檀为安隐,临命终时心不怖畏;檀为慈相,能济一切;檀为集乐,能破苦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关于这段,平实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第202-203页中有如此开示:布施为什么会是菩萨的净土呢?因为菩萨在三大无量数劫中舍身、舍命、舍财、施法;以三种施利乐众生,如果不作财物布施、无畏布施、佛法布施,他就不能成就净土,因为这三种布施是成就净土的基础。如果不作这三种布施,或是作了却不具足,菩萨就无法成佛;乃至十地的布施而入了等觉位以后,还要整整一百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的布施还要离开五种法:第一、布施的时候,不去选择有德之人。因为他有德,所以我布施;因为他是无德之人,我就不布施。这是不对的。第二、布施的时候,不应该去说他人的善事与恶事。第三、布施的时候,不应该去选择对方的身分地位或者是出身种姓,来决定我是否要布施。第四、布施的时候,不应该轻慢来求布施的人。第五、布施的时候,不应该恶口骂辱他人。布施本来是累积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愿力发得非常详细,这个时候十方世界的诸佛就称赞这位菩萨的愿力,并且称赞说:你这个愿太好了,将来一定会达成你的志愿,一定会圆成佛道。这个鳖被放生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的夜里,这只鳖——乌龟类的鳖来咬这个菩萨家里的门,这个门就发出奇怪的声音,菩萨就派人去查看,结果发现这个鳖在咬门;菩萨出来看的时候,鳖就跟他讲:我因为受了你的大恩大德,得以保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中有提到常不轻菩萨正因为如此的作为,所以得到了广大的福德而早成佛道,而那些在当时毁谤、打骂常不轻菩萨的佛门四众,却在两百亿劫之中,都无法遇到佛法僧三宝,然后还有千劫的时间是在阿鼻地狱中受苦。这些过去毁谤、打骂常不轻菩萨的众生,到了无量亿劫之后,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最终仍然是被佛陀所度化了,一同在法华会上听受佛陀开演妙法。接下来的床座施以及房舍施,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这才有了修学佛菩提道中菩萨的一切施时不生忧悔,也当然就会有见众恶事而能堪忍了。知道菩萨能够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的道理之后,再进一步来思惟,我虽然知道了这样的道理,而且也能够在心中生起了意乐,希望可以成办这样的功德,可是毕竟是没有办法立刻就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啊!那到底有没有善巧方便,可以让我们快速达成这个目标呢?熏习佛法之后了解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外,菩萨的清净施复有十相,如《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言:云何菩萨清净施?当知此施有十种相。一、不留滞施,二、不执取施,三、不积聚施,四、不高举施,五、无所依施,六、不退弱施,七、不下劣施,八、不向背施,九、不望报恩施,十、不希异熟施。……由此十相,菩萨所行布施清净,最极清净。其义分述如下:1、不留滞施:云何不留滞施?谓诸菩萨见来求者正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是无上福田呢?因为菩萨的种性出胜于——超出而且胜过——一切世间之事,也胜过所有一切三界众生。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后施福田;先为贫苦,后为富者。——《优婆塞戒经》(名义菩萨品)第八假使财物有时不足,没有办法做广大施,那时应该先施贫穷的人救活生命,等以后有钱了再来种福田;因为穷人的性命都快没了,你要先救命,然后再为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外,菩萨的清净施复有十相,如《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言:云何菩萨清净施?当知此施有十种相。一、不留滞施,二、不执取施,三、不积聚施,四、不高举施,五、无所依施,六、不退弱施,七、不下劣施,八、不向背施,九、不望报恩施,十、不希异熟施。……由此十相,菩萨所行布施清净,最极清净。其义分述如下:1、不留滞施:云何不留滞施?谓诸菩萨见来求者正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天帝释害怕这位菩萨将会夺走自己的天主宝位,因此他幻化了个地狱相,出现在菩萨的面前,并对菩萨说:「行布施济度众生的人,命终之后堕入太山地狱,将历经火汤烧煮、抽肠剉斩、拔舌叫唤……等万般苦毒,这都是布施后将遭受到的果报啊!这样的情形你还要继续去做布施吗?」菩萨回答说:「哪有因为布施的德行,反而堕入太山地狱受苦这回事?」帝释说:「你若不信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还有一种上品人,他是为了法藏,是为了修集福德资粮成就菩萨的道业而布施的;因为菩萨的道业与解脱道不同,菩萨的道业是属于佛菩提,佛菩提道业的法藏修证,每一阶段都需要有许多福德资粮,越往上修越要更大的福德资粮;所以他是为了法藏而布施的,不为求世间果报而布施,所以是上品施主。这样看来,如果说人家有恩于你,而你不肯去回报布施,那就是连下品人都不如了,因为下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时就该顺便讲一番因果道理,让她相信因果,这也是菩萨的方便善巧啊!佛接着说:如果病者不能接受因果而生起瞋心,躺在病床上还对着你大声叫骂,你说这个人该病、不该病?(大家笑:)但是你也不必对他说破,不必对他说:你看!你看!你就是该病嘛!(大家笑:),这话就不必说,佛说要默不报之。当他大声骂起来,你就去倒杯茶水给他,弄个好吃的食物给他,让他知道你对他并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等到有一天终于找到最好的福田了,譬如真正妙法,而且是八地、十地菩萨大菩萨主持的道场,他却又出生了悭心,又在那大菩萨身上寻找过失:这位八地菩萨怎么冬天还要穿衣服?怎么夏天还会流汗?他为什么也要吃饭?吃了还要去拉!这叫八地菩萨吗?有问题哩!寻求菩萨的过失了。然后又想:听说八地的在家菩萨自己应该很有钱,可是他虽然什么都能舍,又能教人家舍财布施,但为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讲记佛说当菩萨的人要一切施,所以真正的菩萨在布施时就称为一切施者。佛说菩萨摩诃萨如法求物而行布施(证悟了就是菩萨摩诃萨,还没有证悟如来藏就不叫作摩诃萨。摩诃萨不一定是指初地以上,有许多经中说证悟如来藏而生起般若智慧的人就是摩诃萨),你证悟而成为摩诃萨了,以后布施时应当如法求物,不可以再像以前在凡夫位时,以克扣父母的供养来布施,否则就是不如法求物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修学菩萨的法与道,必须以福德为基本;若没有修集福德,佛菩提就没办法修证,这跟解脱道大不相同。解脱道的修证不需很大的福德,只要过去世曾与正法结了缘就有机会修证,也许无量亿劫以后遇到曾经结缘过的圣人而获得解脱果。可是佛菩提道得要有福德做基础,因为佛菩提要以福德及智慧来庄严,两法缺一不可。乃至等觉菩萨福德那么大了,最后还要百劫修相好,那时内外财都施,修足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