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见性则不同,在眼见佛性当下,从肉眼看去:山河大地都是假的,所有众生也都是假的,这是以眼来见,所以他有十住菩萨的世界身心如幻现观;这时我们就称他为位不退的贤圣,所以十住位开始都是位不退的菩萨。但如果见性见得不真,还是会退失的,或者明心以后一直都没有深入如来藏妙义中,直接就求见性而成功了,实相智慧并没有实际上出生,只是保持在总相智的阶段中,也还是会被恶 admin

2020-06-08

  诸佛菩萨的解脱色。二乘人取无余涅盘,是把色法灭尽,永远不会再有未来世的色身;但是菩萨、诸佛修证佛菩提而证得解脱的色身--有色法,但是这个色法也是解脱的。他不灭尽色法,他将有为的色法转变成为无漏的有为法,以无漏有为法继续修行菩萨道,最后成就究竟佛道。成佛以后也不灭掉色身,世世保有色身,用来度化众生,直到众生全部都出离生死,然后自己才会进入无余涅盘--永灭 admin

2020-06-08

  然而,菩萨眼见佛性成就十住满心而转入初行位,仍然有可能退失菩提心;因为菩萨的异生性很广、很深,一直到十回向位满心而转入初地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也就是成为初地菩萨以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那什么叫作异生性?就是在行菩萨道中,在初地之前仍有可能造下谤佛、谤法、谤贤圣的机会,导致人身不保而下堕三恶道受苦,这种能够让菩萨因为诽谤三宝导致人身不保、未来要下堕三 admin

2020-06-08

  换句话说:以触证领受如来藏为基础,以眼见佛性为基础,去熏习法无我,可以成就大乘十住位的如幻观;以如幻观为基础,去观察能觉知能作主的我,以及相应的各种心所有法悉皆如幻,可以成就阳焰观,发起圣性,远离自我的贪执;以阳焰观为基础,去观照法无我的熏习及菩萨道的修行,可以成就如梦观而发起地上菩萨的修道心,成就道种性。三观若不成就具足,便不能入初地;圣性及道性 admin

2020-06-08

  这就是故意保留一分我执的现行烦恼,不去断掉,叫做留惑润生;但是他却在断我执习气的种子上面用心,这就是地上菩萨的解脱果,异于二乘无学的地方。--------平实导师《心经密意》时解脱阿罗汉,非俱解脱阿罗汉,须待时取灭度。若俱解脱无学,自能延寿促寿;或自知过去世行报,故意前往受报而取灭度,如目犍连尊者等。慧脱无学皆须待时,不自知于何时可以舍寿,不能预作安排,故 admin

2020-06-08

  世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把世间林林总总、不可计数的事物,分类归纳为五位百法,来统摄宇宙间的一切万法;而这五位百法是以八识心王为识之自相,以六位心所为识之相应,以十一色法为识之所变,以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为识之分位,由这四大类、总共九十四法和合运作,方能显示阿赖耶识自体之真如性。而这个真如性乃是阿赖耶识之所显法,不是能生阿赖耶识之法,更不是阿赖耶识所依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菩萨种性的义理与内涵,平实导师在《明心与初地》当中已开示许多,这个乃是十行位性种性菩萨的主修:「发起菩萨性、伏除异生性、具足十长养」,也就是「长养菩萨应该有的圣性」,亦即在完成习种性的修习,远离习种性的凡夫习气与熏习进修上地该有的知见以后,离开了习种性,进入性种性的十行位当中;十行位的性种性菩萨,「性」乃是重点,也就是 admin

2020-06-08

  菩萨他的三三昧,要具足这两种三三昧,至于我们刚前面所说的四禅八定的三三昧,世间定的四禅八定也称为三三昧,但是这种三昧是通外道的,是讲禅定中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昧,是属于世间定的三种三昧,通有漏法;从二乘俱解脱圣人的立场,从菩萨的立场来看,都有所不同,所以三昧不是只有少数几种。菩萨要进修的种种三昧有非常多种,而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灭尽定的 admin

2020-06-08

  所以这样也就能够不违背菩萨利乐众生的大愿,这个大愿就是要成佛及尽未来际利乐众生,这是菩萨的究竟目标。对如来藏来说,祂也不会去分别这个菩萨大愿,因此究竟来说还是无愿三昧。修行人的愿是他前进的动力,因此在三三昧中,施设这个无愿三昧,可以让修学者分辨哪些法要无愿,而对于哪些法是要有愿的,这样才能有效率地朝着目标快速前进。而菩萨对于世间法,虽然能够因为了知 admin

2020-06-08

  而这里面虽然两者都称为无愿,可是菩萨的无愿三昧是要转依如来藏的无为无作体性。然而在菩萨道的过程中,却是要发起成佛与利乐众生的大愿,尽未来际而不退转。由上述的探讨,我们可以知道菩萨道的修学,绝对必须要依止如来藏才能成就,当然也包括三三昧,也才能够真正入不二法门。菩萨对于三界法能够了知其出生的根源及因缘果报与缘起道理,而这其中包括尽所有性与如所有性的完 admin

2020-06-08

  第一个说,五蕴本身不是如来藏;第二个说,你不能说五蕴是异于如来藏,因为它并不是两个分开的法;这个是所谓的实证如来藏以后,菩萨的禅观的内容。第三个说不相在的意思就是说,如来藏出生了五蕴以后,五蕴它是无时无刻在见闻觉知中的,从来没有离开过见闻觉知,可是如来藏与五蕴同在,祂却是离见闻觉知的;同时五蕴无常生灭、念念不断,最后终归坏灭,当五蕴坏灭的时候,却不 admin

2020-06-08

  因此由上面圣弥勒菩萨的开示,我们可以知道,中阴身是要以食物香气,来当作滋养他色身的食物。所以如果从食物的不同来看,也可以发现中阴身与饿鬼道是不同的。另外在《长阿含经》卷20里面有开示:饿鬼寿七万岁,少出多减。因此从寿量来看,七次中阴身最多只有四十九天,显然其寿量与饿鬼道有极大的差异。这也可以证明中阴身与饿鬼道是不同的。因此从饮食与寿命来看,中有与饿鬼 admin

2020-06-08

  可是大乘菩萨依止的是所亲证的如来藏,那就理、事来说都是和,从菩萨的角度来看,纵使未证如来藏的声闻、独觉,他们的如来藏也始终是理、事皆和,所以菩萨一人就可称为僧,叫理和僧。因为小乘声闻人没有实证如来藏的理体,所以他们就一定要有数,一定要数来成众才能说是和合,所以他们的僧一定要用人数来代表;这是大小乘关于僧的看法最大的差异所在。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经 admin

2020-06-08

  等觉菩萨的修行法门就是百劫修相好: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于一切时地广施内财外财,修集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所须的福德。意思就是说:在这一百劫当中,几乎完全是在修集福德、是在与众生广结善法因缘,一直在物质世间中,实际上履践无我法——对自己的五阴完全没有任何执着,使得我执的微细习气能够断除净尽,这样修集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的随 admin

2020-06-08

  了知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智慧,就称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还没有具足的时候,就称为道种智,也就是地上菩萨的无生法忍般若智慧。《心经密意》一切种智就是真心所含藏的,总共八个识的一切种子的智慧;真心如来藏不但含藏我们见闻觉知心的种子,含藏着时时思量、处处作主的意根心的种子,而且也含藏其他许许多多的种子。由于这一些种子的存在,所以我们人类才能够有种种的 admin

2020-06-08

  接着,七地满心菩萨的证量是俱解脱的阿罗汉、三明六通大阿罗汉所不能知的念念入灭尽定,但是菩萨依然特地留著最后一分思惑。这时候,佛才会再来加持祂进入第八地,然后继续发起大悲愿,在三界中继续利乐有情;一直进修到佛地时,如来藏中的一切种子都不再变异了,这叫作断尽变易生死。因为对于如来藏心中的所有种子都已具足了知,即是成就了一切种智;当祂成就了一切种智的时候 admin

2020-06-08

  譬如说解脱道的主要范围就是出离三界生死,它的果德就是到解脱果——阿罗汉解脱果;佛菩提道的主要范围,它是要最后成就佛道,它要历经三大阿僧只劫,要历经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一一修学,最重要实证是要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这样的范围就是所谓的法本身的主要的梗概内——容,这个是第一个法智的部分。第二种义智,也就是譬如说解脱道以及 admin

2020-06-08

  菩萨也有菩萨的五盖,还没转入菩萨之前的缘觉也有他的五盖,一直到等觉妙觉,地地皆有五盖,慢也是一样。经中说毕陵尚慢,那就是说即使成为俱解脱的大阿罗汉,到了四果,五上分结之中慢的结已经断了,但是仍然还有余习未尽,还有一些残留的习气,但是慢的本身是不存在了。所谓慢的余习是说他的习惯性还存在。譬如说断瞋也是一样,瞋恚心断的人,因为过去有个习气在,所以他很用 admin

2020-06-08

  这样的解脱境界类似于第五地菩萨的解脱境界。但是因为禅定功夫的深浅不同和以往贪瞋习气轻重的不同,导致过牢关的人,他的证果有所不同,所以有人过牢关以后还在二果,有人过牢关之后还在初果,有人过牢关之后到了四果,不一定。那么已经到了二果之后,贪、瞋、痴很淡薄以后,过了牢关,他必定可以离开十住而进入十行位的初欢喜行。如果他进入三果向,那就是十行位的第二饶益行 admin

2020-06-08

  菩萨种性的义理与内涵,平实导师在《明心与初地》当中已开示许多,这个乃是十行位性种性菩萨的主修:「发起菩萨性、伏除异生性、具足十长养」,也就是「长养菩萨应该有的圣性」,亦即在完成习种性的修习,远离习种性的凡夫习气与熏习进修上地该有的知见以后,离开了习种性,进入性种性的十行位当中;十行位的性种性菩萨,「性」乃是重点,也就是得要发起「菩萨性」,你的身口意 admin

2020-06-0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9   …   58   59   下一页»   共1178条/5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