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3,第八识阿赖耶识:此第八识阿赖耶识,是禅宗开悟明心之内容,又名:心、识、如、我、真我、真如、如来、法身、涅槃、本际、异熟、阿陀那、种子识、如来藏、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萨心、无住心、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无心相心、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识。所谓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心这个识,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本。阿赖耶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第八识阿赖耶识,是禅宗开悟明心之内容,又名:心、识、如、我、真我、真如、如来、法身、涅槃、本际、异熟、阿陀那、种子识、如来藏、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萨心、无住心、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无心相心、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识。所谓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心这个识,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本。阿赖耶本心是真正的主人,它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楞伽经》卷九: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盘。」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关于恶取空,《菩萨地持经》卷二载:若沙门婆罗门,谓此、彼皆空,是名恶取空。《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言:如有一类、闻说难解大乘相应、空性相应、未极显了密意趣义甚深经典(佛二转法轮所说空经),不能如实解所说义,起不如理虚妄分别。由不巧便所引寻思,起如是见,立如是论:‘一切唯假’是为真实,若作是观(一切法唯假)名为正观。彼于虚假所依处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得人身之后仍有可能因为习性的关系,再度犯下五逆恶业而轮回不已,应当在某个善根因缘下,得遇诸佛菩萨善知识的教导而发起菩提心修学正道,这样经由修学佛法熏习转变种子,并且能实证佛法,一步一步如实的修证,最后还是会成就佛道;但因为此世造作大恶业,因此未来修行至成佛之时间将极为长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是杀无明父、杀贪爱母、杀五阴阿罗汉者,反而可以加速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宣讲第八识之经论,其义理极为深奥难懂,原因之一,就是第八识有很多不同的名称,譬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佛告大慧菩萨: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如是)说如来藏已。故第八识在不同的经论中有不同的名称,如:心、识、如、真我、真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第八识颂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全部颂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颂分为十二颂,每三颂为一组,计四组。即前五识颂,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想(由受生想)思(想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是此真见道也。此谓不证如来藏者,不名大乘别教之真见道;不得此真见道者,永不能入大乘别教之通达位。通达位即初地之入地心,方是正修佛道之始也。为求证藏识而熏修蕴处界空相现观,及熏修亲证藏识空性所需之知见,皆是四加行也。三则胜解行位,谓学人初证自心藏识(如来藏),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已,得般若总相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阿赖耶识的体位,祂的函盖面很广,乃至初地到七地的圣位菩萨由于起惑润生的缘故,所以也都还是在阿赖耶识位。第八识心又叫作异熟识,譬如解脱道的无学位圣人阿罗汉与辟支佛,又譬如八地以上的诸地菩萨,包括等觉菩萨也都含摄在异熟识的范围。佛地的第八识心叫作无垢识真如,不再称为异熟识,因为佛地已经没有异熟果报,已经没有种子变异而熟的现象,也就是已经完全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佛说不回心之二乘圣者不能亲证异熟识,所以不证实相;又从理证上观之,断我见丶断我执者,只须在三界世俗之蕴处界法上现观其缘起性空即可,只须如是断除蕴处界我常住不断之我见,只须断除对於蕴处界我之自我执着即可,不必亲证蕴处界我之根源阿赖耶识,不必亲证万法实相心体阿赖耶识;若已断我见与我执,不必证得真如法性,即可名为证得生空真如(这是依菩萨所证的真如法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平实导师为了救护被邪见所误导的众生,以无比的悲心和深妙的智慧,撰写《宗通与说通》,来阐述世尊所说成佛之道的正义,普愿善根福德具足的菩萨们,都能因此书而离开邪见罗网的笼罩,大步的迈向成佛的康庄大道。末学很高兴能够再次的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在前面的一个讲次里,由本会郭正益老师为大家讲述弘法与——从宗出教单元。今天我们要从第五章为大家宣说三界唯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三果——阿那含接着说菩萨三果。明心的人断了三缚结,见性以后,殷勤的舍除贪、瞋、痴以后再配合悟后的思惟修,以及见性的体验,然后继续修学后得智——差别智,而得到牢关的解悟,在因缘具足以后,体验牢关境界,称之为破牢关。那么这个破牢关的人,或者进入三果向,或者还在二果之中,又或者断五下分结进入三果位乃至四果,并不一定。为什么会不一定 | admin 2018-07-21 |
|
|
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那你破参的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七住位之后得要继续修学,锻炼功夫,准备眼见佛性;后来你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就是《大般涅盘经》中佛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都还是习种性人。习种性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他的习性还很重,因 | admin 2018-07-21 |
|
|
在上一集由正纬老师解说了十信位的修证,菩萨修集满足了信位的福德以后,进入十住位来修证;十住位,按照次第从初住位到六住位,菩萨所应修学的内容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波罗密多。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 | admin 2018-07-21 |
|
|
佛性的本质──佛性不是六识的知觉性,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本书所说见性的意思,是说禅宗的重关──证悟看见佛性,是《大般涅槃经》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这不是明心时看见如来藏具有能使人成佛的自性,更不是指眼识的能见之性。佛说诸菩萨所证的佛性有四种层次:凡夫菩萨所知道的佛性、未入地的十住菩萨所证的佛性、已入地菩萨所随顺的佛性、诸佛所运作的佛性。本书所说的 | admin 2018-07-21 |
|
|
复次,菩萨六住位中,现观能取所取皆空;如是印定随顺二取空已,般若正观犹未现前,直至触证自心真如--第八识阿赖耶,在此大乘真见道位亲自领受真如之有性与空性,中道正观方才现前,发起般若而入七住不退,是即禅宗之破参明心--真实证悟。 菩萨于真见道位中亲自领受真如体性已,般若正观现前,虽名为悟,仍未能知初地证悟之般若--道种智,是故仍须进修,并非破参之 | admin 2018-07-21 |
|
|
复次,菩萨六住位中,现观能取所取皆空;如是印定随顺二取空已,般若正观犹未现前,直至触证自心真如--第八识阿赖耶,在此大乘真见道位亲自领受真如之有性与空性,中道正观方才现前,发起般若而入七住不退,是即禅宗之破参明心--真实证悟。菩萨于真见道位中亲自领受真如体性已,般若正观现前,虽名为悟,仍未能知初地证悟之般若--道种智,是故仍须进修,并非破参之时已至究竟佛 | admin 2018-07-21 |
|
|
极乐世界犹如色界而超胜于色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不诽谤正法、诽谤善知识者,舍报已,于生起中阴身时,其上品上生者,中阴身乘金刚台;上品中生者,其中阴身坐紫金台;上品下生者,其中阴身坐莲花中,由阿弥陀佛及诸菩萨众迎往极乐。上品中生以下往生极乐者,于极乐世界闻法修行后,开悟证果所需的时间不等。譬如,上品中生者往生极乐后,在莲花中“经宿即开”,相 | admin 2018-07-21 |
|
|
若能在证得初果之后,渐次入于大乘究竟了义正法中修集福德者,久后缘熟时亦有悟缘,自可悟入实相而起般若实智;由此可知,断我见而证初果之后,进则可以求证大乘见道之禅宗明心等法而起实相般若智慧,入菩萨数中,永不退堕于意识我见中;退则可保解脱生死之进程,至迟历经七次人天往返,必尽苦边,得出三界生死;故说当今学佛者之首要急务,为断除三缚结。然而欲断三缚结者,其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