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教中所谓菩萨见水如甘露。天人见水如琉璃。凡夫见水是水。饿鬼见水如脓血是也。或有个爱高禅底衲子。出来道。妙喜有如是等见耶。即向他道。逢人但恁么举。所以眼藏中收。僧问忠国师。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有人不许云是邪说。亦有信者云不思议不知若为。国师曰。此盖普贤文殊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 三摩地

2018-07-19

华严会上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等事。文殊答。以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为说行住坐卧四威仪中一百四十大愿。谓之无浊乱清净行大功德。此功德皆从信地而发。故文殊普为已发信心者。作不请友。以偈问贤首菩萨曰。我今已为诸菩萨说佛往修清净行。仁亦当于此会中演畅修行胜功德。贤首菩萨。以偈答之。其中曰。以法威力现世间。则获十地 三摩地

2018-07-19

至药王菩萨焚身处云。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于此豁然。前后际断。便证法华三昧。于三昧中见灵山会上释迦老子与百万大众俨然未散。如今说与人。若是不曾入得这般境界。刬地不信。何故。智者自是陈隋时人与释迦老子相去二千年。如何因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便于法华三昧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为复是谩人耶。是假说耶。此事唯证乃知难可测。须知妙喜今日说法。与释 三摩地

2018-07-19

唯普贤菩萨乃以心闻。故经云。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多之所宗之谓一。且如现前一千大众。从首座数起。自一而之百。自百而之千。所以言。一者多之所宗也。一之所起之谓时。这个时便是妙心居士请妙喜为大众说法之时也。当知此时能该括十方三世乃至尘沙诸佛。六道四生。若凡若圣。若草若木。若有情若无情。乃以拂子击禅床一下云。尽向这里成等正觉。无出此时也。又云。始觉合本 三摩地

2018-07-19

此真佛菩萨所行之行也。因以此轴求指示。故书此二十六段似之。亦以其纯诚向道甚力故。欲赞成之。庶几依此做工夫。将来发明大事。如杨大年张无尽诸大老。作吾家内外护菩萨。则予之言不虚发耳欲学此道。当于自己脚跟下理会。才涉秋毫知见。即蹉过脚跟下消息。脚跟下消息通了。种种知见无非尽是脚跟下事。故祖师云。正说知见时。知见即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如今。若如今不越一 三摩地

2018-07-19

便与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相契。不著和会。自然成一片矣。世尊说火宅喻。正为此也。经云。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著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具在经中。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谓信根狭劣在火宅中。无智慧而恋著尘劳之事为乐。不信有出火宅露地而坐清净妙乐故也。若在其中。信得及识得破。不恋著幼稚戏处。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 三摩地

2018-07-19

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及佛所说之法。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及说此法者听此法者。作如是说者。受如是说者。皆悉无有。得如是了。唤作空耶。唤作不空耶。唤作佛耶。唤作菩萨耶。唤作声闻耶。唤作缘觉耶。唤作菩提涅槃耶。唤作真如佛性耶。道我聪明灵利不受人谩。试向这里定当看。若定当得出。止宿草庵且在门外。若定当不出。切忌开大口说过头话。大丈夫汉。决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缘。 三摩地

2018-07-19

菩萨众海次第。菩萨众海藏。菩萨众海差别。菩萨众海普入。菩萨众海集。菩萨众海散。所有边际亦不能知。入众生鬼界众生根。教化调伏诸众生智。菩萨所住甚深自在。菩萨所入诸地诸道。如是等海所有边际。信知无念无作。有如是功德。这一步虽曰难进。若夙曾种得善根种子。只向信得及处看。看来看去内无所住外无所缘。不觉不知打失布袋。当恁么时。方知庞居士道。无念清凉寺。蕴空真 三摩地

2018-07-19

岂非在家菩萨之用心哉。勉之勉之欲超生死越苦海。应当竖起精进幢。直下信得及。只这信得及处。便是超生死越苦海底消息。故释迦老子曰。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又云。信能远离生死苦。信能必到如来地。要识如来地么。亦只是这信得及底。既信得及。不须起心动念求出生死。但十二时中念念不离。决定要得入手。方为勇猛之士。若半信半疑。则不相续矣。此事不论男之与女贵 三摩地

2018-07-19

菩萨摩诃萨以无障无碍智慧。信一切世间境界。是如来境界。古德云。入得世间出世无余。便是这个道理也。只怕无决定信决定志耳。无决定信。则有退转心。无决定志。则学不到彻头处。且那个是有决定信而无退转心。有决定志而学到彻头处者。昔牛头山第二世智岩禅师。曲阿人也。姓华氏。弱冠智勇过人。身长七尺六寸。隋大业中为郎将。常以弓挂一滤水囊。随行所至汲用。累从大将征讨。 三摩地

2018-07-19

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菩萨。于阿耨菩提。无已退无现退无当退。凡有所求莫不成满。皆由诚至所及也。公既与竹椅为侣。不异善财见最寂静婆罗门。又发云门书。对诸圣遥礼而后遣。只要云门信许。此诚至之剧也。但相听。只如此做工夫。将来于阿耨菩提成满无疑矣公处身富贵。而不为富贵所折困。非夙植般若种智。焉能如是。但恐中忘此意。为利根聪明所障。以有所得心在前顿放。故不能于古人 三摩地

2018-07-19

菩萨于生死而不舍。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此乃是以知解为俦侣。以知解为方便。于知解上行平等慈。于知解上作诸佛事底样子也。只为他了达三祇劫空生死涅槃俱寂静故。既未到这个田地。切不可被邪师辈胡说乱道引入鬼窟里。闭眉合眼作妄想。迩来祖道衰微。此流如麻似粟。真是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深可怜愍。愿公硬著脊梁骨。莫作这般去就。作这般去就底。虽暂拘得个 三摩地

2018-07-19

不退菩萨道。不舍菩萨事。不舍大慈悲心。修习波罗蜜。未尝休息。观察一切佛国土。无有厌倦。不舍度众生愿。不断转事。不废教化众生业。乃至所有胜愿。皆得。了知一切国土差别。入佛种性到于彼岸。此大丈夫四威仪中受用家事耳。大居士于此力行无倦。而妙喜于此亦作普州人。又不识。还许外人插手否。闻到长沙即杜口毗耶深入不二。此亦非分外。法如是故。愿居士如是受用。则诸魔外 三摩地

2018-07-19

诸大菩萨各随自所疑处发问。世尊据所疑一一分明剖析。大段分晓。前所给话头。亦在其中矣。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此语最亲切)于无了知不辩真实。老汉昔居云门庵时。尝颂之曰。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蛱蝶飞。但将此颂放在上面。却将移来下面。颂却是经。经却是颂。试如此做工夫看。莫管悟不悟。心头休 三摩地

2018-07-19

后引功德施菩萨论末后。若相成就是真实有。此相灭时即名为断。何以故。以生故有断。又怕人不会。又云。何以故。一切法是无生性。所以远离断常二边。远离二边。是法界相。不说性而言相。谓法界是性之缘起故也。相是法界缘起故。不说性而言相。梁昭明所谓无断无灭是也。此段更分明。又是左右求奇太过。强生节目尔。若金刚经可以刊削。则一太藏教凡有看者。各随臆解。都可刊削也。 三摩地

2018-07-19

正如旧《九华山志》所云:“释氏佛,菩萨皆出西方,唯地藏菩萨为东方新罗国人,唯锭光佛为中华宁国人。”(高生元作者系宁国市退休教师,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36期 三摩地

2018-07-19

认真读后方才知道,现在中国两岸三地、中国西藏、日本、韩国等地的对佛法正确和错误歪曲纪录的前因后果,此书也从三地菩萨的角度还原了从宋朝以来中国禅宗乃至整个佛法的全貌。《钝鸟与灵龟》的作者虽然是现代人,而文字却几乎接近于古文言文,不像现代文一样可以快速阅读理解,义理深邃,其重要特征是整本书内容都以禅宗宗门密意为中心。其中提到的两个重要的禅宗祖师就是大慧 三摩地

2018-07-19

”希运将“即心是佛”与“无心是道”结合起来构成其完整的禅学思想,这一思想直接贯彻了早期禅学《楞伽经》中的如来藏思想,即认为佛性“人皆有之,蠢动含灵与诸佛菩萨,一体不异。”具足,更无所欠。大道平等,含生同一真性,但要识此本性,还须直下无心,如来藏思想与无心学说的结合,便是希运的“空如来藏”说。他说:“从前所有一 三摩地

2018-07-19

所以真正学道人,只是随缘任运,不希求佛、菩萨、罗汉等果乃至三界殊胜,迥然独脱,不为外物所拘。这是临济宗的根本思想,他的语句作略便是通过这根本思想而用峻峭的机锋为学人解黏去缚的。义玄的有灌溪志闲、宝寿沼、三圣慧然、兴化存奖等二十余人,门叶极其繁荣,于是成为一大宗派。然而后世临济宗的法系都出于存奖(?——924)之下,递传南院慧顒(?一952)、风穴延沼(896&mda 三摩地

2018-07-19

遇心王菩萨指示支提山灵府。遂负华严经八十卷。寻访霍童礼天冠菩萨。至支提石室而宅焉。先是此山不容人居。居之必多霆震猛兽毒虫。不然鬼魅惑乱于人。曾有未得道僧。辄居一宿为山神驱斥。明旦止见身投山下数里间。表赍经栖泊涧饮木食。后不知出处之踪矣。于时属会昌搜毁。表将经。以华榈木函盛深藏石室中。殆宣宗大中元年丙寅。保福慧评禅师素闻往事。躬率信士迎出甘露都尉院。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