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意思是说我们给众生钱财,不如教他们怎么获得钱财的方法;菩萨道也是同理可证,我们布施众生钱财,不如也教众生布施。从这一篇老妇卖贫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菩萨布施时还会教导众生佛法,就像迦旃延尊者也教导了老妇人要布施,让老妇人有福报生天,并且又再度教导他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法,出离为乐,使他们道业增上,甚至得到了解脱的果位。 (原标题:老妇卖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婴儿长大后,于一亿里地区之中推行大乘佛法,并引导度化乡里的民众广修供养、行菩萨道。因此之故,所谓:正便亿千出之,一邑里能为室舍,安诸施以道,菩萨所入如是。由此可知,想要未来世有富裕的果报,就是今生努力布施,而不是一直赚钱把钱财积聚在身上,应该要学此篇故事中的菩萨或古今中外的大富豪一样,把大部分的财产拿来救济众生,如此未来世还是一样富裕;并且我们也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然,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应该要修学有布施也有波罗蜜的大乘菩萨法,而不应该只修世间布施行而已啊!古德们也常说:福德与智慧这两法,就有如车之两轮、鸟之二翼,如果单修福德或智慧一边的话,也必定是无法走远、无法高飞、无法成就佛道的啊!(原标题:什么是有布施而也有波罗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当中就说:【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譬如猕猴不能暂住;人命逝速,疾于电灭,人身无常,众苦之薮。以是之故,应行布施。】(《大智度论》卷十一)这意思是说,当人拥有荣华富贵,能够随意享受五欲之乐的时候,虽然感到很快乐,但这一切世间财物都是无常易灭之法,是与国主、盗贼、水、火以及恶子等五家所共有的,是无法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在《金刚经》曾开示: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已经很清楚开示: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八界存在,亦即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没有所了知的十八界存在,还会有布施这件事吗?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除了上面所说种种果报以外,还有种种布施的果报,限于时间的关系,无法一一详细说明,如果电视机前面的菩萨想知道布施还有哪些果报,可以到正觉同修会共修,后学相信:可以让大众在布施度有所成就。(原标题:布施的九种殊胜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布施的对象为何?布施时,应当观察所布施的对象是谁,譬如你看见贫穷、孤苦无依的老人、小孩、妇孺很可怜,所以用钱财来布施,或者为他们做事,让他们离开贫穷、孤苦、恐惧的生活,使他们生活得以衣食无缺、免于恐惧等等;虽然这些都属于人天善法的福德,可是这些都是菩萨应该去做的事,不应该去推辞。又譬如布施给出家人,也是应该要做的事,因为在家人本来就应该供养出家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三施是菩萨应该去做的,而且还要努力去做;这是因为六度万行的第一度就是布施,如果不去布施,想要成就布施的功德来庄严自己,那是不可能的事!既然连布施都不肯做,更遑论能够成就持戒等五度,乃至未来能够明心见性了。从这个道理来观待,可以知道一个人是否有布施的习惯,一般而言,如果要某人布施,不论是出钱、出力或者为人说法,都毫不犹豫、也不吝惜施与别人,表示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众生畏惧死亡,菩萨应该持戒清净不杀害众生,而让众生免于死亡而无所畏惧;又譬如众生有难,菩萨应该帮助他度过难关等等,这些都是无畏施。(原标题:布施的定义是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在家菩萨们,能不论家中所有的好坏财物,只要众生需要,他都能够乐于布施出去,而且常常以欢喜心来布施,毫无吝惜、执著之心,布施之后也从来不后悔,这样就叫作一切施。一切施的福德最大,这是因为他能够舍弃一切的贪爱,同时又具有功德,不只是大福德而已。而不思议施则更不容易,是要能够把自己的内财—也就是身上的各种器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实大多数的久学菩萨,都是像这个样子作的,在过去世修了很多福德,所以在这一世很容易赚到钱,但是他在赚到一部分以后,觉得已经够这一世来使用了,所以就不再花时间去赚钱;这就是把福德寄存著不用,当寿命终了时,把其余的福德又带到下一世去;这样菩萨所累积的福德以及威德才会越来越大,才能够在经过三大无量数劫之后,成为福德以及智慧都具足的两足尊啊!从另外一方面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说,父母生育哺养之恩真的非常广大,菩萨受父母生育哺养之恩,当然应该要恭敬、奉养、孝顺父母来回报父母的恩德,这是身为子女,更是身为菩萨所应该做的事,因为这样的回报乃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也是未来能够迅速成就佛道的基础。《杂宝藏经》中还记载了佛陀对更为具体明白的开示。经中讲:【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上佛陀所说布施时的五个重点:至心施、亲手施、信施因果、时节施、如法财施,也是佛弟子们应该努力实践的,不仅可以让我们未来世的福报更好,也可以迅速增益我们未来世行菩萨道时实证菩提的资粮。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佛布施的技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分享以前有位菩萨老师说明网络法布施时应注意的事项: 1.关于福德资粮的修集「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这些诸佛度众的常法我们可以为人说法流传。2.可是关于「实证」的部分,也就是个人的观行内容、体验内容,我们为了保护大众未来实证的功德,也是不可以写书或上网流传的。3.另外就是有些佛法的内容或是事相的内容,是要选择根器或场合,以免外道或是盗法者,乃至未悟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当中就说:【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譬如猕猴不能暂住;人命逝速,疾于电灭,人身无常,众苦之薮。以是之故,应行布施。】(《大智度论》卷十一)这意思是说,当人拥有荣华富贵,能够随意享受五欲之乐的时候,虽然感到很快乐,但这一切世间财物都是无常易灭之法,是与国主、盗贼、水、火以及恶子等五家所共有的,是无法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有菩萨善男子善女人。于初日分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七宝。施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及诸缘觉乃至诸佛。如是日中日没初中后夜。如上布施满于千岁。阿难。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宁为多不。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世尊。若于一日所得功德无量无边。况复千岁。佛言。阿难。我今唱令是善男子善女人。为得菩提。为化众生。为转。受持是经读诵书写。于大众中广为显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云: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一)正念成就。(二)智慧具足。(三)有坚持力。(四)住清净行。(五)生觉悟心。(六)得出世智。(七)不为众魔之所得便。(八)少于贪欲。(九)无有嗔恚。(十)亦不愚痴。(十一)诸佛世尊之所忆念。(十二)非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发觉净心经》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而为说法。何等二十?(1)得正忆念,(2)得胜妙趣,(3)得好正意,(4)得强志力,(5)得多智慧,(6)觉悟出世般若波罗蜜,(7)当得少欲,(8)当灭嗔恚,(9)当灭愚痴,(10)一切诸魔不得其便,(11)诸佛护念,(12)非人守护,(13)诸天与力,(14)一切冤家不得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称。何等三十二?1.有正忆念。2.有于智慧。3.有于进趣.4.有离悭结。5.有少淫欲。6.有少嗔恚。7.有少愚痴。8.降伏自他所有结使。9.多人爱敬诸天赞叹。10.诸龙夜叉乾闼婆等常随守护。11.不空受用人之供养。12.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求而得。13.名称远闻十方世界.14.诸恶鬼等不得其便。15.诸佛世尊之所赞誉。16.守护持佛法藏。17.不堕一切诸恶道中。18.生于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商人一听,庆幸自己没有铸下大错,心中非常感恩老先生卖给他的那首偈语,不禁大声的说道:真值得!真值得!真是无价之宝啊!各位菩萨!故事说完了,您是否早已心领神会了呢?的确,要是没有智慧,瞋心一起,往往会让我们丧失理智,做出令自己后悔莫及的事。因此这首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想一想,瞋心起时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还真的是妙用无穷呢!为了帮助大家了解:为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