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证初果是修学佛法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想要离开三界生死轮回的烦恼,所以要修出离观。二乘人所说的出离观就是简略的十二因缘观,这是世俗谛中的现观。出离观就是以十二因缘支来仔细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不实,断除我见、我执的现行,因此而得以离开三界生死;或是以苦集灭道这四圣谛为行门,依此四圣谛而作观行,观察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我,是虚妄不实而断我见、断三缚结,然后 | admin 2020-02-18 |
![]() |
这就像意根一样,我们的意识会反观自己,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而意根不会反观自己;意根虽然不会反观自己,但是却会下决定。您到水果店买水果,知道什么水果最好吃,这就是靠意识伶俐地分别;但最后决定要买这一颗,那就是意根在下决定。可是一般人不知道有意根,还以为是意识在作决定呢,所以佛法对心的了知是非常细腻的。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不是手机、飞机,而是我们的心。我 | admin 2020-02-18 |
![]() |
这是几百年来一般人对佛教的观感;然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会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会去学佛;而更重要的是,他不知道佛是什么?佛法是在讲什么?鬼谷子的智慧,那是没话说,天下第一等人物,他的智慧旷世超群,奇谋韬略、神机妙算;不论从政、从商、为人处事,他的智慧都是令人佩服赞叹的。鬼谷子有什么智慧呢?他的智慧出类拔萃,叫作领袖的智慧。古代的 | admin 2020-02-18 |
![]() |
佛法的本身是很清净、很单纯的,它刚开始入门的时候,就是要从我们身体、我们自己的行住坐卧里面,要从我们的蕴处界里面去观行,然后破除对我相的执着,接下来再进一步寻求开悟明心,这个才是真正的佛法。所以,如果谈到菩萨的忍陀罗尼这件事情的话,因为弥勒菩萨讲到的是安住于法的实相,所以对于一切还没有开悟的菩萨们来讲,您是不会知道如何安住于法的实相;但是在您还没有 | admin 2020-02-18 |
![]() |
可是这个又跟我们现在所观察的事实,它是违背的。但是如果又从经典里面来探讨的话,佛教说众生平等,说佛与众生它是平等的。所以既然佛与众生平等的话,佛跟众生如果没有差别的话,那在《华严经》里面又说:心、佛以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这样子到底是有差别还是没有差别呢?也就是说:如果佛跟众生有差别的话,那《华严经》心、佛及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又怎么说呢?是不是心、佛及 | admin 2020-02-18 |
![]() |
由于大乘佛法的精神,非常契合中国人的胸襟,深受民间喜爱,因此就有句俗谚流传: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特别是中国禅宗的产生与发展,对中国人的生活艺术等等,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已经融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唐代以来诗词书画中就可以看到这个迹象,譬如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苏东坡,他们的诗词中禅趣盎然,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学。世尊以禅作为宗门的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我们说归依僧,终不归依于外道徒众的意思就在指我们要知道,我们归依的对象----在人间里面能够领导我们,来帮助我们迈向解脱,能够教导我们往生到诸佛净土的那个僧宝,他本身一定也是归依佛、归依法,也是归依于所有的大乘菩萨僧,表示他要归依于其他譬如说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些诸大菩萨,这样子的僧宝才是真正的僧宝。如果他只是剃头着染衣,结果口中所说的是,没有 | admin 2020-02-18 |
![]() |
对于哪些出世间的真实境界不了知呢?就是不知道四圣谛、四正勤、四念处、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不知道十二因缘,不知道六波罗蜜,不知道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不知道五神通,不知道八背舍,不知道九次第定、一切处观,不知道佛的无量百千三昧,不知道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乃至不知道佛的真实相,这就是对出世间的境界无所知,就是因为对一切境界有愚痴,没有智慧 | admin 2020-02-18 |
![]() |
那么这个教导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基础来讲----佛陀教给大家的基础,比方说,什么是正确的因果观,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这些因果关系;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保得住人身;或者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有很大的福报,这个是关于五戒十善的一些事情,这是基础。另外,佛陀也教给我们怎么解脱。那当然解脱呢,我们首先要认识什么是烦恼,知道真正烦恼的来源跟它的关键之后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各位观众,如果您碰到了有任何怪力乱神的现象,或者您知道有哪些道场有怪力乱神的这些事件的时候,建议您应该要尽速远离,因为那多半不是佛教。另外一点,以戒为师所衍生出来就是:绝对不会有任何地方,违背我们的道德伦常。所以这个部分请大家也要特别注意,因为我们在许多的社会新闻上面,都看到有许多个这些事件是假借宗教的名义,然后去侵害了妇女们;这些状况它之所 | admin 2020-02-18 |
![]() |
比方说,佛陀在成佛的时候,发起的各式各样的智慧,像比方说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那这一些的智慧,使得佛陀因着这个智慧,也具有了无比的能力。所以,佛陀对于每一个众生,他的宿命如何,他的业报是什么,他的因缘是怎么样,他的根器是如何,往往都是完全的掌握的;也因此,佛陀对于每一个众生的教化,都是会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为这个众生作最好的安排; | admin 2020-02-18 |
![]() |
这猪八戒就好像有情众生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每天都在五尘的中打转,无法克制一样;而观察敏锐、武功高强的孙悟空,又是那一识呢?他就是第六识的意识心。意识心随时对外境作深细的了别分析,而且醒着的时候跳来跳去,一刻都不会静下来,真的就像猴子一样;至于沙悟净呢?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好行李;因此在沿途中,他都死抱着这些行李,深怕会把它们弄丢了。沙悟净这个角色,就 | admin 2020-02-18 |
![]() |
在《阿含经》中,佛一再地交代佛弟子们要观行一切法无常、苦、空、非身,所以无我。但是这样子的叮咛,却被大部分的法师给破坏了。现在的法师们或者说:意识心可去至下一世而常住不坏。或者说:要保持禅定之中的一心,来了生脱死。等而下之者,有佛教的法师学外道说,说:虚空中的能量是不坏之法。再等而下之者,干脆学起了印度教性力派,说:修学男女双身乐空双运之中,来体会 | admin 2020-02-18 |
![]() |
在末法时代有很多人解释般若,因为先入为主地接受了古印度应成派中观师的错误观点,往往会将般若讲解为:性空唯名,如果第二转法论般若诸经中的义理真的是性空唯名的话,那么般若诸经中所说的一切实相法义就全都变成戏论了。请诸位想想看:性空是什么?唯名是什么?性空是说体性变异无常,终究必定要归于坏灭之空无,所以是空,没有真实不坏的常住法存在了嘛!既然体性是变异、 | admin 2020-02-18 |
![]() |
那什么是真实的佛法,佛法可以皮、肉、筋、骨、髓为喻(后三者才是真实佛法):一者:如不皈依三宝而言修学佛法之外道者,空有佛法名相;或不修三乘菩提,专修人天善法之人间菩萨;或不信受大乘佛法之声闻、缘觉行者或藏密六识论,应成中观之行者,此等皆名佛法之表皮。二者:信受大乘,认可如来藏法(真心、本际、真如、实相、空性、有分识、穷生死蕴),且已皈依三宝,受持律 | admin 2020-02-18 |
![]() |
龙王的龙宫又广又长,龙宫很殊胜,它用七宝所作成七重壁、七重栏楯;还有门旁有五百鬼神守着门,那门的旁边还有园观、浴池,还有种种树、种种花、种种飞鸟,这是属于龙的部分。那天界的龙有什么样的功用呢?牠是要守护天界的宫殿,牠还可以起云,然后下雨来利益人间,牠还可以守护转轮圣王的宝藏。这是属于龙的部分。还有一种叫作夜叉。夜叉他可能住在地面上,其实他跟人在一起 | admin 2020-02-18 |
![]() |
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篇文章的摘录:‘你不喜欢提着重物跟我说话,为何你却喜欢带着烦恼来跟我说话,过着你的生活呢?手酸了,放下就好,对待烦恼,不也是这样?或是这些烦恼就像是那些西红柿汁一样,是你自己用手把它们给举起来的呢?’是的,许多烦恼确实是我们自己放不下,这位师父很聪明的使用了提放重物的直观体验教人如何处理烦恼,知道了这点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实证这个法界的实相心,因为祂是一个因果的正理,透过这个正理,你能够现前观察祂,祂是成就中道义!那我们的见闻觉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五阴十八界不是真正能够成就这个中道义,可是我们要透过这个见闻觉知,来去实证这个离见闻觉知而本来具足中道的这个法界实相心,所以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要能够实证原来本来就是自性清净涅槃,因为证得了 | admin 2020-02-18 |
![]() |
乃至于《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到这法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十方来了非常非常多不可说不可说的诸佛,出现于忉利天上,数都数不尽啊!所以叫作不可说不可说;甚至用佛眼来观看,也非常非常的多。所以我们今天来看到这个事情,就能了解说我们应当发起道心。既然佛陀说法、地藏菩萨说法,都是要我们发起不可思议的心,不论我们到世间哪里,菩萨都会给我们指示,告诉我们如何来救护众生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呢,学过中学生物的观众都知道,所见、所闻与我们的感觉,它都是相对的法,不是绝对的法。例如,将我们的右手放在热水中、左手放在冷水中,30秒以后再一起放入普通水中,结果右手会觉得冷而左手会觉得热,明明是放在同一盆水中啊!两只手的感觉却是完全不同。这就代表了我们五根的觉受,它是一个相对的法,它是比较前时跟后时前后之间有什么改变的差异,而不是一个测量绝对正确的值。又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