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菩萨地持经》卷3开示:【如来以是,昼夜六时,常以佛眼观察世间,谁应度者,未起善根我当令起,乃至谁应得无上果。】世尊昼夜六时观察众生,有谁有可以得度的因缘。诸佛菩萨无时无刻不在护念我们。所以我们更应六时精进,以报佛恩:马鸣菩萨云:【其初学菩萨虽修行信心,以先世来多有重罪恶业障故,或为魔邪所恼,或为世务所缠,或为种种病缘之所逼迫;如是等事为难非一,令 | admin 2020-02-18 |
![]() |
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三昧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这个观行的内容能够心得决定,使得心能够安住在一个境界而不退转。我们先来看这个三三昧的意思:三三昧包括空三昧、无相三昧,还有无愿三昧。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在《长阿含经》卷10中的开示:云何三法趣向涅槃? | admin 2020-02-18 |
![]() |
从七住位明心的观点来看,当一个人证得七住位,也就是开悟明心证得如来藏以后,他对于佛是什么境界,其实他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他不认为佛离他很远,因为没有通达佛道的缘故;也就是说,他不了解要成佛应该要怎么修,这个次第其实他是不清楚的,所以他不会觉得离佛很远。但是当他一直修一直修……等到他入地以后,因为通达了佛道,也就是说初地菩萨祂叫通达位,祂通 | admin 2020-02-18 |
![]() |
那《心经》到底是不是根据如来藏而说呢?我们在第一段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一段话已经在前面讲解的当中已经说明了。接下来我们来讲这一段,【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很多人就说啊,这个“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ldquo | admin 2020-02-18 |
![]() |
我们唯有能够实证这个因果的所依、法界的事实,透过实证祂以后,你可以现前去观察这个法界的事实,而能够修正自己的心行、口行、意行;随于这个法界实相心的事实,能够调整我们的身口意行,转依于如来藏的真实性、如如性,能够来行菩萨道。这就是大乘入道,能够进入内门。所以说,如果你没有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就不能成为大乘的入道(者)。可是为什么说要实证如来藏才是大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佛陀对央掘魔罗说,祂住在纯善际,那到底什么叫作纯善呢?纯善就是指我们身中的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因为祂在六尘万法,从来都不会起分别、爱染、厌憎、觉观,所以祂是可以称之为纯善。所以在佛法当中,你所要值遇的善知识,就是能不能对您述说纯善之法的善知识。如果有因缘遇到可以对您说纯善之法的善知识,那是相当有福报的。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福报,就应该要用功的加行,当 | admin 2020-02-18 |
![]() |
有的人会说,那我自己读书就好,自己拜佛就好,为什么我们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呢?其实善友的摄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自己,都是局限于个人的了解;所以菩萨法不能以声闻心态来学,声闻心态会说,我自己学,自己打坐,自己断我见,观行除我执就可以了,可是菩萨法就是要跟道友一起,互相摄受;但是在互相摄受当中,不能求好为人师,不能求说,我比较行,我出来当老师,这又增长自 | admin 2020-02-18 |
![]() |
】(《楞严经》卷四)世尊要阿难尊者于六根中,先选择一个根门,固定一个根门深入去观察,目的是要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因为知道说,这个六个根门的运作道理是相类似的,而又因为说,知道这样的一门深入是可以达到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的目的。可是现在的一门深入,却已经变成说,专精于一个法门深入修学;而且,通常传授一门深入的善知识,其实也不知道说,到底 | admin 2020-02-18 |
![]() |
其内涵不只烦恼障见惑、思惑现行的断除观行,还有烦恼障所摄习气种子的观行灭除,因为此诸内涵甚深极甚深,与二乘声闻所说的四圣谛内涵不可相提并论。故事内容,《杂阿含经》卷15经文是这么说的: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猕猴池侧重阁讲堂。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 | admin 2020-02-18 |
![]() |
譬如贪欲重的人,贪吃的,就让他们观察食物不净,食物生处不净;贪着男女欲的,就让他们观察淫欲不净,观察异性色身不净,九孔恶露,或者作九想观、白骨观等;如果是贪爱自身,而执着色身为我的,就让他们观察自身不净、无常败坏;如果是贪爱自心灵明觉了,而执着觉知心为我的人,就让他们观察自心念念无常,无常故空、空无故苦、苦故非我;如果是贪爱各种觉受的人,就让他们观 | admin 2020-02-18 |
![]() |
般若是以亲证如来藏为开始的,依所证的如来藏,才能现观如来藏的中道实相义;而一切种智增上慧学,则是第三转法轮诸经所说如来藏自性妙义,以及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等增上慧学为本;而且以亲证万法根源如来藏心体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已具足的缘故,所以名为圆满成就一切种智,这个才能够说为成佛。因为这样子的缘故,合解脱道智慧、般若总相智、般若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的智慧 | admin 2020-02-18 |
![]() |
在佛所说的一部经典里面有说到,《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有说:应当修学五种忏悔,其中应当修学第一义空最为第一,为第一忏悔。第一义空义能够让你生起平等心,就是因为你的真如心,祂就是有平等相,祂有真如相,以及能够显示万法,于万法中能够安立种种自性,所以不可思议啊!然而这第一义谛的这个真如,却从来没有想要作主;祂没有想要说,祂依祂自身的这种心愿、自身的所解 | admin 2020-02-18 |
![]() |
至于说所谓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生其心又怎么去理解呢?相信各位观众,如果去看看一些关于这一段经文的解释的话,往往都会告诉大家,只要心里面没有执着的话,似乎我们的心会变得更敏锐,因此对周遭的事情,更不会受到执着的关系,会更加地敏锐的处理周遭的环境。这个就是我们看到的,基于传统文化所生来的,对于所谓的住就是执着的一种解释;所以,在这样解释之下,自然而 | admin 2020-02-18 |
![]() |
在成为阿罗汉之后,对于十八界任何一界的粗相和细相,完全没有执著了,又因为信受佛所说,所以阿罗汉在舍报的时候,他灭除掉一切的觉观,不再让自己存在,他也没有恐惧而入了无余涅槃。其他还有像是外道证得四禅,他们在死亡的时候,是作涅槃想而想入涅槃,正是因为这个样子的缘故,而入不了无余涅槃,那就只能够去到无想天。但是阿罗汉就不是这个样子,阿罗汉他是把六根、六尘 | admin 2020-02-18 |
![]() |
世尊说法时常因为时机不同、闻法弟子因缘差异应机逗教,为了能够度人解脱,会有这四种悉檀的随宜说法来利益弟子;或者为说世界悉檀,或者为说为人悉檀,或者为说对治悉檀,或者说第一义悉檀,甚至往往于宣说世界悉檀时,兼说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并且于其中隐覆密意而说第一义悉檀;或者在演述第一义悉檀时,兼说为人悉檀、对治悉檀或者世界悉檀,这都是观机逗教而有偏显。如来 | admin 2020-02-18 |
![]() |
在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观念是说:祖上积德,福荫子孙。我们如果用这句话来鼓励大家修善积德是很好,但这却不是正确的因果道理;另外也有不少人认为,只要祖先埋葬的地理风水选得好,就可以庇荫子孙,但这也不是正确的因果道理;因为因果是随个人自身过去所造的善恶业而受报的。可是另外有一句古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倒是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是因为共业的缘故,这叫作物以类聚 | admin 2020-02-18 |
![]() |
诸比丘!其诸胎生金翅鸟王,若欲得取卵生龙者,实时飞向彼居咤奢摩离大树东枝之上,下观大海,即以两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二百由旬,因而衔取卵生龙出,随其所食。又复胎生金翅鸟王,若欲搏取胎生龙者,即便飞向彼居咤奢摩离大树南枝上,下观大海,即以两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四百由旬,遂便衔取胎生龙出,随其食用。诸比丘!其诸胎生金翅鸟王,唯能取得卵生诸龙及胎生龙,随其 | admin 2020-02-18 |
![]() |
而这个观点,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于《起世因本经》中就开示过:一个小世界就是一个太阳和月亮(也称一日月)所行之处,照四天下。而一千个小世界,就是一千个太阳系(注);佛陀说,一千个小世界(就是一千个太阳系)当中就有一千个六欲天,在六欲天上面是梵天(色界天)。最早在梵天出生的那个色界天人,当他出生时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后来他希望能有其他人来作伴,渐渐地因缘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是离四相的如来藏,你依如来藏的立场,来修一切善法的时候,那些善法都不算是善法,因为如来藏根本不分别那是善法或恶法,也从来不会贪染或厌离,完全都不分别,所以依祂来说:所谓善法就不是善法,因为对祂而言无所谓善法;依实证如来藏的这种境界而现观时,所出生的实相智慧为根据,来修学一切善法的时候,才是世尊所说的真正的善法。五阴和合称为众生,而众生的五阴都是 | admin 2020-02-18 |
![]() |
亲证如来藏之后,就可以现前观察自己是从如来藏中出生,这个生从何来的问题就解决了。接著再观察,死了之后五阴归于坏灭,这一世所有的善恶业,所熏习的一切有漏、无漏法种,要归向何处呢?还是归于如来藏。意思是说,死后还是回归如来藏,所谓了生脱死就这么了了。也许有人说,想要知道上辈子从哪里来、下辈子到哪里去?不必求开悟,去修天眼通、宿命通就行了。但是天眼通、宿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