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照见自性真如,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根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识是过去世的六识,而有现在世的名色出现;过去世的六识的出现,是因为过去世造作了种种善行、恶行,而有过去世的识阴六识出现。会有过去世种种善行、恶行出现,是因为有无明的关系。知道无明以后,已经推究到顶,无法再超过,因此顺推回来检验,完全正确无误。因此缘觉知道十因缘的识,是指入胎识;十二因缘的识,是指过去世的识阴六识。然而缘觉也是观察蕴处界虚妄,他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照见真如、自性弥陀,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无色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识阴炽盛,流转生死,永无尽期。如此五取蕴刹那迁流变坏,为生老病死等众苦之所集聚,总摄一切苦法,故称之为五阴炽盛苦。综合而说,前面所述八苦,生老病死属身苦,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属心苦,五阴炽盛则总括身心二苦。前七苦,乃过去所感之果;后一苦,总括身心诸苦而说,乃现在起心动作,为未来得苦之因。因与果互相牵连,相续不断,痛苦无有了期。若有智者,能依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色身的我是虚妄、假合的,大家也都知道受、想、行、识是假合而有的,却往往只在文字上知道,仍然和以前一样落入识阴中,却自以为已经断了身见──我见。凡夫都以五阴身为常住的自我,这个身见之中最难断除的就是意识心(觉知心)常住的身见。识阴共有六个识,为了见色而有眼识,为了闻声而有耳识,乃至为欲了知种种诸法而有意识。很多学佛人知道识阴是虚妄的,却又总是误以为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蕴处界及万法都不能自外于真心如来藏存在?这是因为如来藏借着自己本有的体性,借着父母的四大而出生五根身,然后如来藏再借着自己所出生的五根身去接触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内六尘;因为有了五根以及无始劫以来就存在的意根去接触内六尘,因而有识阴六识出现,其中前五识就在五尘上分别,意识就在五尘上所显现的法尘广分别,因而有众生所了知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识阴炽盛,流转生死,永无出离。五蕴与"取"联结在一起,就会产生万般贪欲,由此产生一切痛苦。由于有五蕴炽盛而有生、老、病、死的变化。这种生长、衰老、到病痛以至于死亡的变化过程,对众生来说是难以回避的痛苦。综合而言,以上所说八苦,生老病死属于身苦,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属心苦,前七种苦乃过去所感之果,后一种五阴炽盛则总括身心诸苦而说,乃现在起心造作,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时候他也可以很明显地去观察到,这个真心如来藏没有五阴相,也没有识阴心的相,他从来不在万法上攀缘,这个真心如来藏犹如虚空,非常的寂静。从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真心如来藏的角度来看,不仅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不可得,众生的有漏五阴也同样不可得,这时候,还有什么能够称呼为众生呢?既然连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也不可得,那么佛的一切种智又依什么来建立呢?所谓的烦恼,是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何必苦苦执著于那些虚幻?傻徒弟啊,一个人若连自己都不怕,他还会怕什么呢?一得:使你害怕的其实并不是那些想法,而是你自己啊!------微信公众《光明未来世界》2018-01-19所谓我见:就是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知心,认定为常住不坏法时,就是堕于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执觉知心意识常住不坏者,这样的见解就叫作我见。譬如一般人在生活中,大部分都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如果从我们佛法的眼光来看这件事情呢?其实这件事情说明一件事情:就是说从我们的头脑──这个在佛法中称为色阴,它是属于物质的东西;可是我们不是只有物质,我们还有所谓的心;在佛法中这个心就划分成四个,叫作受、想、行、识──所谓的受阴、想阴、行阴还有识阴。等于说我们一个人,他的构成是由色阴跟受、想、行、识来组合的;也就是说在现象界里面,我们人是由物质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来说识阴,识阴它的功能就是分别,识的功能就是了别的意思,识阴能够分别六尘,分别六尘的功能就是属于识阴。简单解说五阴的内涵,再来说三界中的我见,我们先来讲第一个欲界中的我见。欲界中的我见,我主要分成六种见解来讲,也就是各位菩萨常听到的,书上看到的各种不同的见解,我主要把它选了六种来说明。第一种就是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当成真心,认为这样的心是常住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能确认十八界法皆是虚妄之法,如实了知色身非真实我,如实了知见闻觉知心也是依因藉缘而生的法,皆无真实不坏的自性,不再认为色身或是意识觉知心为我,恶见五利使就断除了!不再认意识心为不坏心,五蕴中极难断的识阴我见就断了,三缚结就会跟着断,就是声闻初果所证断三缚结的境界。断我见以后,再把我执断除了,我见我执都断除了,解脱果就完成了,就成为阿罗汉了。二乘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上焉者犹如徐恒志、元音老人、上平居士、刘东亮等人(编案:讲经当时上平与刘东亮等人依元音与徐恒志的心中心法离念灵知境界,在网路上大力攻击正觉所弘扬的如来藏妙义),以识阴觉知心的见闻知觉性,住在一念不生之中,错认为是常住的涅槃,所以就认定是真如佛性。下焉者即是藏传假佛教的密宗,以男女双身交合时,专心领受淫乐的一念不生境界,观察乐触不是物质而说为证悟空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如藏密应成派中观,以意识心不执着名相,以此为中道,以灵明觉知心起见,以意识乃至意识细心、极细心为常住不灭的真心,此也名为我见,都是执取识阴中的意识为常。三缚结之第二为疑见,疑见者对正理、邪理、善知识、恶知识,无简择之能力而生狐疑,心不得决定;由于犹豫不决,就很容易错认恶知识为善知识,落于邪教、邪法之中而不自知。三缚结之三者为戒禁取见,由于凡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灵魂见基本上是以不离开五阴为常,众生都是把这个灵魂,把这个灵魂当成是不灭的,但是这个灵魂是以意识心,乃至于识阴不灭为前提,认为说有一个能够不灭的识阴能够到未来世去,这个就是常见了。所以我们所说的魂魄、魂魄、魂魄,那魂魄经常我们俗语在讲说:某人失魂落魄、失魂落魄。请问各位!当我们在形容某人失魂落魄,或是说你自己失魂落魄的时候,那个现象是怎么样?那个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调御什么?就是调御我们的五阴,尤其是调御我们的识阴,就是说能够调御我们这一个妄心,能够让我们趣向于解脱。佛出现于世,开示于真谛;令诸含生类,咸得覩慧光。佛出现于世就是为了要开示这个佛法的真谛,令所有的含生类,含生类就是所有的一切一切的众生;所以叫作令诸含识能够趣向于解脱,咸得覩慧光,能够见到佛这个真正至真智慧的光明。所以事火外道自古有之,事火外道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是因为众生的根性各不相同,所以有的人,佛叫他要断我见、断我执,从五阴的虚妄来观察:从色阴的虚妄、受阴、想阴、行阴、识阴的虚妄来观行。佛长篇累牍的讲到口干舌燥,此人才能断我见而得初果,真是迟钝。但有的人不同,有的人在这方面的闻思修都已经做过了,但他始终没有办法取证解脱果,只因为他很贪着我所:把财物看得很重要。佛就告诉他:你只要去断贪,专修而拾弃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要比较严格的界定,从识阴及受想行阴来看色阴,色阴也是我所;但这是修行人的看法,一般人大多不这么看;因为色阴若不存在了,人间的受想行识四阴也无法现前,所以通常我所是说五阴我所有的身外之物:名声、财产、眷属、名誉等,这都叫作我所。一切法中没有我,一切法中没有我所;因为一切法无常,乃至我、我所全部无常,能如此现前观察,就是善修正念。由于这样观察的缘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行阴必须有色、受、想、识四阴才能现行运作;想阴必须有色、受、识这三阴才能现行运作;受阴则须有色阴、识阴与如来藏才能现行运作;而识阴也须有色阴与如来藏才能现行运作;纵使是色阴也须要有识阴与如来藏才能现行以及运作。必须是五阴聚集才能称为人,如果缺少一阴那就像人死了一样,虽然如来藏仍未离身,也会如同植物一样不能动转,那就成为植物人。植物人当然不能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哪有颠倒或矛盾?佛在后期的二、三转法轮诸经讲的常住我是第八识,四阿含中讲的无常不住的无我性的“我”,是第六识及第七识意根,但是应成派中观的凡夫们听不懂,误以为佛说法前后互相颠倒,把第八识当作是识阴中的第六识我,所以佛才会说“我于‘凡’愚不开演”。佛对愚人也不开演如来藏妙法的,“愚”不是凡夫,是圣人而智慧不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