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解深密经卷第四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尔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十地。所谓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复说佛地为第十一。如是诸地几种清净几分所摄尔时世尊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诸地四种清净十一分摄云何名为四种清净能摄诸地。谓增上意乐清净摄于初地。增上戒清净摄第二地。增上心清净摄第三 三摩地

2018-07-21

解深密经卷第五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尔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请问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来法身。如来法身有何等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若于诸地波罗蜜多。善修出离转依成满。是名如来法身之相。当知此相二因缘故。不可思议无戏论故。无所为故。而诸众生计着戏论有所为故世尊。声闻独觉所得转依。名法身不。善男子。不名法身。世尊。当名何身。善 三摩地

2018-07-21

无上依经二卷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无上依经卷上校量造佛功德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婆伽婆。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悉是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获得己利。尽诸有结其心善得解脱善得自在。善通奢摩他毗钵舍那。其名曰净命阿若憍陈如。净命马胜。净命贤胜。净命婆沙波。净命摩诃那摩。净命沤楼频蠡迦葉。净命伽耶迦葉。净命那提迦葉。净命耶输 三摩地

2018-07-21

大法鼓经卷上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复有百千大菩萨众。复有众多天龙夜叉健闼婆众。复有百千诸优婆塞优婆夷众。复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及天帝释四天王众。复有十方世界无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菩萨俱。尔时如来。于彼四众说如是法。有有则有苦乐。无有则无苦乐。是故离苦乐。则是涅槃第一之乐。彼五百声闻比丘。 三摩地

2018-07-21

大法鼓经卷下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尔时世尊。告大迦叶。譬如有王能行布施。彼王国中多出伏藏。所以者何。以彼国王种种周给贫苦众生。是故伏藏自然发出。如是迦叶。大方便菩萨。广为众生说甚深法宝故。得此甚深离非法经。谓空无相无作相应经。复得如是如来常住。及有如来藏经。迦叶。如郁单越。自然之食。众共取之。无有损减。所以者何。以彼尽寿。无我所想及悭贪想。如是迦叶 三摩地

2018-07-21

大方等无想经卷第一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云初分大众健度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僧九万八千。大迦叶等而为上首。一切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皆得自在。其心调柔如香象王。随顺善道心得解脱。智慧无碍舍离重担。所作已办永断诸有。所修禁戒清净微妙心到彼岸。威德巍巍有大名称。具足成就得八解脱。皆于晨朝从禅定起往至佛所。头面礼佛合掌恭敬右绕三 三摩地

2018-07-21

大方等无想经卷第二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云初分大众健度余善男子。有大云经总持大海三昧大海。如来法印诸佛法城。法界甚深常住不变。不可思议常乐我净。善男子。若有受持书写读诵解说之者。则能破坏众生烦恼。断除一切贫穷困苦。若遭饥荒谷米勇贵。读诵是经则得丰壤。若时焰旱天则降雨。若有饥虚渴仰法食。读诵是经则得总持甘露法味。若欲具足大神通者。当受是经。欲雨法雨润 三摩地

2018-07-21

大方等无想经卷第三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云初分陀罗尼健度第三尔时大云密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未入如是方等经者。当知是辈犹如盲聋此经中有三十六种不退智宝。无边心行意入陀罗尼门。即是一切诸法初门。唯愿如来。为是等故广宣分别。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分别解说。此经中有诸佛菩萨不退宝轮藏陀罗尼门。此经复有诸佛菩萨大云不退清净 三摩地

2018-07-21

大方等无想经卷第四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云初分如来涅槃健度第三十六于是众中有大梵王名曰健行。持诸供具供养于佛。合掌恭敬右绕三匝。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白佛言。世尊。大乘经典凡有几种三昧总持。所修行道秘蜜之藏。乐说无碍如来境界。国土世间复有几种。如来大慈怜愍一切。故我今日敢生此问。愿二足尊哀矜宣说。说已我当顶戴受持。时有天子名无尽意在大众中承佛威神。即 三摩地

2018-07-21

大方等无想经卷第五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云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一尔时南方有诸天子其数无量。从黑山中来至佛所。以诸香华幡盖伎乐供养于佛。头面作礼右绕三匝白佛言。世尊。如来今日说是经典。南方世界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佛世尊亦说是经。世尊。如是经典名字何等。善男子。如是经典凡有三名。一名大云。二名大般涅槃。三名无想。大云密藏菩萨所问故名大云。如来常住无有毕 三摩地

2018-07-21

大方等无想经卷第六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云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余佛言。善男子。勿作是语。如来常所化众生身。是名化身。世尊。其义云何。世尊。如佛所说住是三昧则得法身。云何复言是变化身。如来法身。若为教化作杂食身。云何此身非虚妄耶。真法身者。云何复作杂食之身。若作食身是义不然。佛言。止止勿作是语。住是三昧菩萨摩诃萨。若有化身是名幻身。世尊。何故颠倒以 三摩地

2018-07-21

岂谓必然窥其宏要者哉大般涅槃经卷第一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寿命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愍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如罗睺罗。为作归依屋舍室宅。大觉世尊将欲涅槃。一切众生若有所疑 三摩地

2018-07-21

这里的佛法是指什么呢?如果菩萨们经过前面熏习,应该知道:那不是用纸印刷出来的三藏十二部经,也不是佛用语言文字所表示出来的佛法等等,因为那是空相,不是空性心。《金刚经》所开示的佛法,其实是指空性心,也是每一位有情因地的真心,更是未来果地的无垢识。知道这个道理,就可以解释:佛所说的佛法,就是指一切有情的真心。祂不是世间人用语言文字所表示出来的佛法,也不 三摩地

2018-07-21

或有不通中观唯识者,以自己想象的中观破彼唯识,或以想象的唯识破彼中观,对此《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言:(玄奘)法师妙闲《中(论)》、《百(论)》,又善《瑜伽(师地论)》,(玄奘法师)以为圣人立教(中观、唯识),各随一意,不相违妨,惑者不能会通,谓为乖反,此乃失在传人,岂关于法也!故中观与唯识本是一整体的佛法,由于古印度应成派、自续派中观之学人 三摩地

2018-07-21

再如《金光明最胜王经》(义净三藏译)卷一载,尔时佛告妙幢菩萨及诸大众言:如来了知有情及法体性皆空,离空非有。空性即是真法身故,名为涅槃。《梵网经古迹记》卷上,太贤法师亦如是说:一心者名如来藏,谓众生心似生无生之性寥为一心之海,似生之相流成六道之波。……然色声等唯如梦尘,除心行相都无所得,境既即心,心如境空也。迷故生死,悟故涅槃,是以空性 三摩地

2018-07-21

《八识规矩颂》颂文唐三藏法师玄奘作前五识颂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第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 三摩地

2018-07-21

对此,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第二·譬喻品第三》说:“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这就是说,大乘的表现是“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自然智、无 admin

2018-07-21

佛世尊于三藏十二部经中,广说这第八识有种种不同的名称,都是因为这第八识有种种不同的能变性而施设建立。接下来,我们就以第八识最主要的三种名称,来说明祂的能变功德:第一叫作“阿赖耶识”,这是指有学位之三乘圣人以及一切凡夫异生的真实心。虽然离开能所分别,但却仍然具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的体性,能够摄藏一切杂染法而不会丧失,仍然含藏着能够引生分段 admin

2018-07-21

依佛所说,如来藏即是二乘圣者修证解脱道而入无余涅盘之根本(若无如来藏,二乘圣者即成空修梵行,入无余涅盘时十八界灭尽后即成断灭故),亦是菩萨道中所有修道乃至成佛之根本,所以如来藏即是佛所说三藏十二部之根本。既是三藏十二部经之根本。-五,再引《楞严经》如下:卷一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不证不悟也)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三摩地

2018-07-21

末法时期并非就不能开悟,达摩祖师来东土之前,其师般若多罗三藏对其言:汝所化之方(震旦),获菩提者不可胜数(《景德传灯录》卷三)。达摩祖师亦曾叮嘱二祖慧可,未来汉地参禅的人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慧可)当阐扬(禅宗),勿轻未悟(《景德传灯录》卷三)。既然诸祖悬记如此多的人可以悟入,怎么能说现代的人就不能开悟呢!因此参禅之前,先要树立信心。(二)参禅之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