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一次,他的师父出远门,师母看上他,就勾引他;但因为这是乱伦,所以他绝对不从,因为他的师父也施设了不邪淫戒,他得要受持;而且依他来看,师母就是母亲一般,怎么可以苟且?所以他拒绝了!可是他那个师母觉得很羞愧,因为被他拒绝了就恼羞成怒,因此就把自己身上乱抓一场,衣服也故意扯破,再用绳子把自己绑在梁上,脚站在地上。等央掘魔罗的师父回来,她就诬告说:央掘魔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怎么样才可以继续出生在人间呢?佛陀开示说:要能够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饮酒食肉,要远离无明,要远离无因无果的邪见,并且对三宝有正信,如果能够大略地修学这些善业的话,就可以继续出生为人。如果在生时,具足修习了十善业的话,就能够往生到欲界六天,去享受天福。而如果具足修习了十善业,然后又加修了四种禅定的话,就 admin

2018-07-23

所以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来,知道这样种种因缘以后,唯一能够作的就应当是自己,自己可以受三归,自己可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是自己可以不受他人所限制的;自己也可以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就算是你觉得困难,但是作久了就不难。像很多吃素的人,他也不是生下来就胎里素,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胎昧,也作不到胎里素,或是说没有胎昧,他也不一定会胎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来,知道这样种种因缘以后,唯一能够作的就应当是自己,自己可以受三归,自己可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是自己可以不受他人所限制的;自己也可以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就算是你觉得困难,但是作久了就不难。像很多吃素的人,他也不是生下来就胎里素,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胎昧,也作不到胎里素,或是说没有胎昧,他也不一定会胎 三摩地

2018-07-23

三、不淫(在家人不邪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六、不酤酒。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悭。九、不瞋,乃至非人。十、不谤三宝。若破十戒不可悔过,入波罗夷。十劫中,一日受罪八万四千,灭八万四千生故不可破。是故佛子初发心住,乃至二住、三贤、十地,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萨行之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由此十戒法门 三摩地

2018-07-23

三、不淫(在家人不邪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六、不酤酒。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悭。九、不瞋,乃至非人。十、不谤三宝。若破十戒不可悔过,入波罗夷。十劫中,一日受罪八万四千,灭八万四千生故不可破。是故佛子初发心住,乃至二住、三贤、十地,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萨行之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由此十戒法门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破了这个不邪淫戒,就会失掉优婆塞戒,更不要说证果了,连四加行的暖法都无法获得。〖“‘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有过罪。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五重。’”〗语译:受了优婆塞戒以后,不可以宣扬佛门四众的过失;凡是 admin

2018-07-23

在归依成为佛以后,佛还会交付给,应该要持守五戒,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为什么一定要持守五戒呢?因为戒是保护我们自己,不要去犯下罪业,所以戒的功能是防恶止非。就好像在高空作业工作的人,他必须要在身上绑一段安全绳的意思是一样的;佛有了戒之后,就能够止住身、口、意三业所犯的各种这个罪恶。所以五戒,不管是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不管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他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受了归依之后,他并不需要马上立即吃素;乃至如果说三归依之后,他又受了五戒——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乃至不饮酒,他受持了五戒之后,他也不一定一定要吃素,这个时候他可以吃三净肉。那什么叫作三净肉,是佛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他可以食用的呢?这三种净肉叫作见、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他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受了归依之后,他并不需要马上立即吃素;乃至如果说三归依之后,他又受了五戒——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乃至不饮酒,他受持了五戒之后,他也不一定一定要吃素,这个时候他可以吃“三净肉”。那什么叫作三净肉,是佛教徒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他可以食用的呢? 三摩地

2018-07-22

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就会来护念持五戒者,所以人间持五戒者,四天王天的善神都乐意来守护。如果受到这个善神守护的话,就能够远离鬼神 三摩地

2018-07-22

三者不邪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绮语。六者不两舌。七者不恶口。八者不贪。九者不嗔。十者不邪见。于十善业。缺漏不全。十一、为什么有人爱布施却受穷?若有众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转生死。在于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没有遇到有修证的圣人)。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十二、为什么有人吝啬却有钱?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如果我们受持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等五戒,众生会知道从今以后我们就不会再去恼害他们,所以能够让众生离开被我们所恼害的怖畏,并且不再怖畏我们会因为酒后乱性,而对他们造作前面四种杀、盗、淫、妄等等恶业。而且,因为持不杀戒,是对所有的一切有情众生都发起誓愿,从今以后不再去杀害任何一位有情众生;所以,持不杀戒的功德果报,是从所有一切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什么叫十善业道呢?就是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等等,乃至不贪、不瞋、不痴。这样子具足了十善业道的思惟,而且每一个十善业道的每一个都要起五种思。这里举说:譬如说离杀——第一、十善业道里面的第一个,离杀。这离杀还要分成五个,譬如说:离杀思、劝导思、赞美思、随喜思,还有回向思。所以十善业道每一个都有这五思,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杂阿含经》卷32)佛陀告诉一位在外道法中学习的聚落主:“如来具足了福慧圆满的十号功德,出现在充满著老病死苦的世间,佛陀常为众生说法教化,呵责杀生的过失,赞叹不杀;呵责偷盗、邪淫、妄语的过失,赞叹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的功德。”因为众生虽然不喜爱老病死苦,但是却不能忆念已经承受的,或者必定会承受的老病死苦,反而造作产生更多苦果的杀盗淫妄种 三摩地

2018-07-22

念戒为什么会有福庄严?如同前面所说,若单从一般律己利人的戒相来看,假如说,某甲受持了戒律中最基本的五戒,而开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因为持戒的缘故,某甲不犯其中的前四项,未来世就感得不被众生侵扰的一分或多分的果报,当然这就是有福庄严。而最后一项的不饮酒,看起来对利益众生而言,好像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因为律己而不饮酒的缘故,所以某 三摩地

2018-07-22

三、不邪淫,而净心。四、不诳语,说实语。五、不两舌,善调和。六、不恶口,常慈语。七、不绮语,言。八、不贪爱,利众生。九、不瞋恚,常慈悯。十、不愚痴,勤修慧。十善业道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中开示:如果于十善业缺漏不全,则得人趣报。如果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则得欲界天报。如果修行有漏十善,并且与定相应,则得色界天报。因为生到色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这么说?一般人虽然不受佛戒,但是因为世俗的利益、礼仪乃至是法律的约束,他一样有可能会有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的外相;但大多是被动受外界的束缚,他只是被动去避免杀害众生、偷盗财物等等,而其实不是自发心的不去作为而有持戒的心行。那假如说所做的业行是相当,未来世所得的福报,却是不相同的!因为这在因地发心的状况是不同。那当然,当发心的状况越殊胜的 三摩地

2018-07-22

不杀,就是不杀生;不盗,就是不偷盗;不淫,在家人是讲不邪淫——凡是夫妻以外,不受国家法律,不受社会道德所承认的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就叫作邪淫;那不妄语呢?妄语是指说话不如实,有说没有、没有说有,甚至未证言证、未得谓得;也就是没有开悟却说已经开悟,没有证得禅定与神通,却说已经证得,这是大妄语。至于不饮酒,酒的本身无罪,但是酒会使人失去理智,为了 admin

2018-07-22

当我们看到众生的眷属都能够不被侵害,每个家庭都能够和乐平安,每个家庭眷属之间都能够不因为有外遇,或者有所谓劈腿的行为,彼此产生纠结乃至让孩子产生阴影,就这样因为持不邪淫戒,每个众生都这样的持守的话,每个家庭就能够有着和乐以及平安的状况;但是如果有人犯了邪淫戒,这样的影响,不但影响到他的家庭,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让下一代的孩子都有阴影。所以我们说,如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   7   8   下一页»   共152条/8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