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出家人当然就是不淫),还有不妄语以及不酤酒,不论是归依时一并受持的五戒,或者是经过一段时间修学佛法之后,因缘成熟受持的菩萨戒中,都是列为重戒的。所以,从事屠宰或渔猎,会伤害众生的身体性命,是犯杀戒;贩酒就是卖酒,是犯酤酒戒;而娼妓则会引诱别人犯邪淫、犯淫戒。这些职业从前面说明佛教中的正命,也就是如法的职业来说,确实都不是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説当一个来问佛陀,第一次见到佛陀,然后问説我要如何修行?佛陀首先会告诉他的是人乘之法,也就是説要怎么样做一个人,怎么样做一个善人,怎么样做一个好人,怎么样为你的社会、为你的国家尽到你奉献的那一分义务,怎么样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怎么样让这个世界变成一个清凈的国土,也就是必须要持守五戒:不杀、不盗、不妄语、不邪淫,以及不酗酒等等,有这样的修养的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比如说不但要不杀生,还要进一步去放生、护生,要由不偷盗转为布施行,要由不邪淫转为清净梵行;要由不妄语转为说如实语,要由不两舌转为和乐相处清净同行,要由不恶口转为柔和软语,要由不绮语转为端正义语;要由不贪欲转为清净心,要由不嗔恨转为慈柔心,要由不邪见转为正信正见等等。这十善业不单是学佛人应该要作,世间人行十善,也会被社会大众所尊敬;而造十恶业的人,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行十善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出家不淫),对众生修慈悲心;然后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对众生要说如实、有意义的话,不欺诳;不贪、不瞋、不谤菩萨藏。对于这个十善业,为什么也是修集福德资粮呢?我们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为大家说,譬如说妄语。那么在这个妄语方面呢,从世间的角度来看,如果在世间的经营事业上面,对众生老是欺诳,不诚实,要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说什么叫十善业道呢?就是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等等,乃至不贪、不瞋、不痴。这样子具足了十善业道的思惟,而且每一个十善业道的每一个都要起五种思。这里举说:譬如说离杀——第一、十善业道里面的第一个,离杀。这离杀还要分成五个,譬如说:离杀思、劝导思、赞美思、随喜思,还有回向思。所以十善业道每一个都有这五思,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行十善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出家不淫),对众生修慈悲心;然后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对众生要说如实、有意义的话,不欺诳;不贪、不瞋、不谤菩萨藏。对于这个十善业,为什么也是修集福德资粮呢?我们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为大家说,譬如说妄语。那么在这个妄语方面呢,从世间的角度来看,如果在世间的经营事业上面,对众生老是欺诳,不诚实,要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隋代慧远法师《大乘义章·卷第十二·五戒义》说:言五戒者,所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不饮酒,是其五戒也。此五能防,故名为‘戒’。前三防身,次一防口,后之一种通防身、口,护前四故。这就是说,五戒的功能是防止过失。显而易见,防止了过失只能使一个人成为没有过失的人,但并不能使之成为善人或菩萨,因为他毕竟没有做利益他人的事情。因为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慈力王人如其名,具足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永远都以慈悲心愍念一切众生,从来不曾有所懈怠厌倦,并且时常教诲臣民百姓要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的十善业道。因此他所化度治理的国度都是国土安乐,四方诸国臣民对他都极为钦慕仰望,无不庆赖有这么一位仁德崇高的君王。但是娑婆世界六道众生中,疾疫鬼和夜叉之类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邪淫(出家菩萨言不淫)。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妄语。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酤酒。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故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故自赞毁他。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故悭。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故嗔。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五戒为不杀、不盗、不淫(在家为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面四种称之为性戒,后一种称为遮戒。性戒与我们之本性相关,遮戒为遮止我们不去犯戒。酒能乱性,酒戒仅有佛教才有,是为了防止我们不犯其它之重戒。“罪有二种:一者性重、二者遮重。是二种罪,复有轻重。或有人能重罪作轻,轻罪作重;如鸯掘魔受于世戒,伊罗钵龙受于义戒。鸯掘魔罗破于性重,不得重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戒是在家佛弟子应受持的五种禁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经中说:【五戒为人,十善生天,悭堕饿鬼,觝突畜生,十恶地狱。】(《普曜经》卷四)就是在说明众生出生五道的因缘:持守五戒不违犯的,未来就生到人道中;除了持五戒外,更加修十善,就转生为欲界天人;如再修禅定,则生为色界、无色界天人;如果心性悭贪的就堕落为饿鬼;愚痴无明重,常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不淫(在家人不邪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六、不酤酒。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悭。九、不瞋,乃至非人。十、不谤三宝。若破十戒不可悔过,入波罗夷。十劫中,一日受罪八万四千,灭八万四千生故不可破。是故佛子初发心住,乃至二住、三贤、十地,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萨行之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由此十戒法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3、邪淫戒不邪淫戒相,淫是两交会法,邪淫是指与非自己的妻子之外的女人行两交会法。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儿女亲眷等所守护,或者为国家法律所保护,出家修行女为戒法所守护等,与这些人行两交会法,乃至与畜生行交会法,都是邪淫。即自己的妻子,若受持一日的戒法中,戒有娠、乳儿及非时、非道、非处(地点如清净道场处)行两交会法,也是邪淫,作这些两交会的时候,自己的精神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戒之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切戒之基础,所谓五戒为不杀、不盗、不淫(在家为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面四种称之为性戒,后一种称为遮戒。性戒与我们之本性相关,遮戒为遮止我们不去犯戒。酒能乱性,酒戒仅有佛教才有,是为了防止我们不犯之重戒。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戒者:在家之人于三皈时,或受满分戒,五戒俱受:不杀生、不窃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或受多分戒:三戒四戒而受。或受少分戒:一戒二戒而受。此五戒者前四为性戒,犯者不唯得戒罪,亦须未来世中受彼性罪果报。若不犯者,能生持戒功德。若不受戒而犯者,虽无戒罪果报,仍须受性罪果报;如恶意杀人者必下地狱受苦,苦尽返生人间,尚须于缘熟之时,意外枉死于被害人手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七、菩萨戒释疑请问:(1)对不邪淫戒的看法及定义为何?若犯了邪淫戒其果报又为何?以现今的观点来看,婚前性行为是否算犯戒呢?又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可否在婚前有性行为呢?(2)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在夫妻时,可否行、及被对方?因为夫妻双方修行层次不同,若仍有一方还是看重普通男女夫妻的爱欲,这样做是否犯戒?毕竟维系夫妻关系里,性仍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也会间接影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请问正觉同修会对不邪淫戒问、(1)请问正觉同修会对不邪淫戒的看法及定义为何?若犯了邪淫戒其果报又为何?以现今的观点来看,婚前性行为是否算犯戒呢?又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可否在婚前有性行为呢?(2)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在夫妻行房时,可否行口交、及被对方口交?因为夫妻双方修行层次不同,若仍有一方还是看重普通男女夫妻的爱欲,这样做是否犯戒?毕竟维系夫妻关系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邪淫(出家菩萨言不淫)。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妄语。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酤酒。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故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故自赞毁他。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故悭。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故嗔。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戒之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切戒之基础,所谓五戒为不杀、不盗、不淫(在家为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面四种称之为性戒,后一种称为遮戒。性戒与我们之本性相关,遮戒为遮止我们不去犯戒。酒能乱性,酒戒仅有佛教才有,是为了防止我们不犯之重戒。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008,a20-24)忳賸賭ㄛ茼蜆藩圉跺堎票珨棒ㄛ筍醴扂蠅硐夔藩媼跺堎域珨棒票˙絞扂蠅遜羶衄域票ㄛ奧衱善賸斛剕票腔奀緊ㄛ湮模褫眕赻撩婓絊痰倛砉刵賭ㄛ憩呾硐衄珨跺刵賭ㄛ肮欴珩岆楊腔﹝恀ㄩ扂婓爛帤駁腔奀緊ㄗ絞奀遜帤悝痰ㄘㄛ秪躓衭輒婕ㄛ衾岆謗樵隅園怚˙岈綴陑笢珨眻竭祥假ㄛ泭佽頗衄駁窆祥佼﹜笭瓷﹜傻韜眳彆惆﹝撓爛赻撩珩燭駁賸ㄛ(撈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