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五戒之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切戒之基础,所谓五戒为不杀、不盗、不淫(在家为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面四种称之为性戒,后一种称为遮戒。性戒与我们之本性相关,遮戒为遮止我们不去犯戒。酒能乱性,酒戒仅有佛教才有,是为了防止我们不犯之重戒。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四不邪淫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邪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四重。说四众过罪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所有过罪,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波塞。是名五重。六不沽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请问正觉同修会对不邪淫戒问、(1)请问正觉同修会对不邪淫戒的看法及定义为何?若犯了邪淫戒其果报又为何?以现今的观点来看,婚前性行为是否算犯戒呢?又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可否在婚前有性行为呢?(2)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在夫妻行房时,可否行口交、及被对方口交?因为夫妻双方修行层次不同,若仍有一方还是看重普通男女夫妻的爱欲,这样做是否犯戒?毕竟维系夫妻关系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妄语是可信者,饮酒者满口酒话,人多不信,常常败事,故不饮酒的人是智者。 一、不守五戒(造作五种恶业)的因果【(中略)‘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何等为五?一者乐杀,二者乐盗,三者邪淫,四者妄语,五者饮酒。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获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贤圣呵责、人不信用,他人作罪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邪淫(出家菩萨言不淫)。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妄语。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酤酒。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故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故自赞毁他。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故悭。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故嗔。弟子OOO,从今身至佛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正法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就会来护念持五戒者,所以人间持五戒者,四天王天的善神都乐意来守护。如果受到这个善神守护的话,就能够远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智度论卷十三则举出:不恼害、不劫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不饮酒等八者。诸经中举出多种有关持守八斋戒之功德者,例如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增一阿含经卷十六均谓,受持者于命终后必生于欲界六天,不堕三途八难;优婆塞戒经卷五之八戒斋品亦云,可除去五逆罪,并灭除其余一切之罪障。(斋戒引申)我国儒家自古亦有斋戒之说,论语谓:‘斋必变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不邪淫:这个地方的「淫」是专指男女的淫欲,这个要断。断淫才能得到大贵、尊贵。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美满,家族兴旺,要达到这个目的,决定禁止邪淫;你的家庭会幸福,会美满,会兴旺。(四)不妄语:我们在社会上能够得到大众的信任,就会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援,支持你、帮助你,这一定要言而有信,决定不妄语,你才能做到,才能得到大众的信任。你在社会上这个事业就一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2、什么是五戒?答: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3、三皈依和受五戒是一回事吗?答:三皈依是三皈依,五戒是五戒,不是一回事。有人认为:皈依,就是要进入一个很严格的戒律范围中,担心自己毕竟是在家人守不了清规戒律,就怕皈依,不敢皈依。其实:皈依不是受戒,皈依就是你成为佛弟子。皈依并不会改变你任何当下的生活习惯。皈依就比如去学校注册一样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一贯道跟喇嘛教,他们都只是假借佛法的名相,自己创造归依的内涵,因此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归依三宝,因为连六根本烦恼的无明恶见都断不了,也就是恶见中的我见都具足存在,如何能破除流转生死的无量苦?连如何是涅槃都不知,又怎能领受无上的涅槃寂灭的妙乐呢?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三归五戒,以及要如何才是正受三归五戒?其实三归五戒是两种法,五戒当然是讲不杀生、不窃盗、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就会来护念持五戒者,所以人间持五戒者,四天王天的善神都乐意来守护。如果受到这个善神守护的话,就能够远离鬼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出家人当然就是不淫),还有不妄语以及不酤酒,不论是归依时一并受持的五戒,或者是经过一段时间修学佛法之后,因缘成熟受持的菩萨戒中,都是列为重戒的。所以,从事屠宰或渔猎,会伤害众生的身体性命,是犯杀戒;贩酒就是卖酒,是犯酤酒戒;而娼妓则会引诱别人犯邪淫、犯淫戒。这些职业从前面说明佛教中的正命,也就是如法的职业来说,确实都不是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就会来护念持五戒者,所以人间持五戒者,四天王天的善神都乐意来守护。如果受到这个善神守护的话,就能够远离鬼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种戒法。以因果律来说,造了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这四种业,是一定会下地狱长劫受苦的重业。因为造作这四种恶业,它的性质就是会让众生下堕到三恶道中,所以称为性罪;而持守不犯这四种性罪,那么就称为性戒。一切世间以及出世间的戒法,都是一定要持守这四个基本重戒的。而饮酒呢,基本上是没有性罪;但是因为喝了酒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出家人当然就是不淫),还有不妄语以及不酤酒,不论是归依时一并受持的五戒,或者是经过一段时间修学佛法之后,因缘成熟受持的菩萨戒中,都是列为重戒的。所以,从事屠宰或渔猎,会伤害众生的身体性命,是犯杀戒;贩酒就是卖酒,是犯酤酒戒;而娼妓则会引诱别人犯邪淫、犯淫戒。这些职业从前面说明佛教中的正命,也就是如法的职业来说,确实都不是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经典里面说:我们要生天的话,乃至要保得人身的时候,事实上是应该要身能够行善行,要持守三种: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的戒律;乃至我们的口行也要行善——要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那这样我们才能够有保得人身乃至生天的机会;乃至意行上面能够有正见,能够不毁谤贤圣,能够见正信行。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没有亲自亲证佛教里面的解脱智慧跟实相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邪淫,邪淫时多?不邪淫时多。世尊,不邪淫时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嫉、嗔恚时多?不嗔恚时多?世尊,不嗔恚时多。舍利弗,是十不善道中,何者罪重?世尊,十不善中,邪见罪重。何以故?世尊,邪见者,垢常著心,心不清净。舍利弗,我今语汝,若人一日杀百千万亿众生;一日偷盗百千万亿金银宝物;邪淫者,昼夜不息;妄语者,常欺诳人,口业不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隋代慧远法师《大乘义章·卷第十二·五戒义》说:“言五戒者,所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不饮酒,是其五戒也。此五能防,故名为‘戒’。前三防身,次一防口,后之一种通防身、口,护前四故。”这就是说,五戒的功能是防止过失。显而易见,防止了过失只能使一个人成为没有过失的人,但并不能使之成为善人或菩萨,因为他毕竟没有做利益他人 | admin 2018-07-21 |
![]() |
“诸贤!如何是正业呢?是说圣弟子们想到苦就是苦的时候,了知熏习就是熏习、息灭就是息灭;想到灭苦的方法就是灭苦的方法时,或者观察本来所作的业行,或者学着回想种种正行,或者看见种种业行引生未来世的灾患,或者看见涅槃境界中止息了一切苦,或者没有执着忆念自己所观行的、善净心得到解脱的时候,于这中间,除了色身所作的三种妙行(不杀生、不窃盗、不淫或不邪淫 | admin 2018-07-21 |
![]() |
行十善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出家不淫),对众生修慈悲心;然后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对众生要说如实、有意义的话,不欺诳;不贪、不瞋、不谤菩萨藏。对于这个十善业,为什么也是修集福德资粮呢?我们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为大家说,譬如说妄语。那么在这个妄语方面呢,从世间的角度来看,如果在世间的经营事业上面,对众生老是欺诳,不诚实,要从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