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你看到人各有各的幸,也各有各的不幸,不明就理的人就会说:看,人和人是公平的吧!其实这不是人生公平的展现,只是告诉你,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得恶报,善恶各有报;过去常行布施,今生就会广有资财;过去口业清净,今生凡有所说人都愿意相信,不会怀疑;过去专心持戒,不邪淫,不夺人眷属,今生眷属恩爱,不会旁生许多爱恨情仇的过节;有果必有其相应的因,没有无因的果,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其次才是财产;这就是不杀与不盗,接着就是不邪淫以及不妄语。因为你能够不会侵犯别的众生的眷属,能够保护众生的眷属、保护众生的名誉,让他没有恐惧,这也是施无畏。例如恶口来说,譬如有人喜欢到处张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有人得罪了他,心里就一定会恐怖,因为怕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者,如果人人皆信佛教,皆遵守佛教的基础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那么人类社会将变得何等的文明与富足!是以佛法是可以利益现实人生的。佛教可谓世间至善的教育,佛法更是法界实相之至理。世界上一些著名人士曾经评价过佛教,譬如孙中山先生如是说:“诸君都知道世界上学问最好的是德国,但是现在德国研究学问的人,还要研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三)五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十四)八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欲,4)不妄语,5)不饮酒,6)不涂香饰花,不观舞听歌,7)不睡高广华丽之床,8)过午不食。十五)十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欲,4)不妄语,5)不饮酒,6)不涂香饰花,7)不歌不舞亦不观听,8)不卧高广大床,9)过午不食,10)不持金银财宝。十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一贯道跟喇嘛教,他们都只是假借佛法的名相,自己创造归依的内涵,因此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归依三宝,因为连六根本烦恼的无明恶见都断不了,也就是恶见中的我见都具足存在,如何能破除流转生死的无量苦?连如何是涅槃都不知,又怎能领受无上的涅槃寂灭的妙乐呢?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三归五戒,以及要如何才是正受三归五戒?其实三归五戒是两种法,五戒当然是讲不杀生、不窃盗、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生而为人者,多为前世能持五戒,积德行善,奉公守法(行中品十善)的众生,如《佛说业报差别经》载: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人趣报: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邪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绮语;六者,不两舌;七者,不恶口;八者,不贪;九者,不瞋;十者,不邪见。于十善业,缺漏不全,以是十业,得人趣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陀曾从地上抓起一把土对说,能得人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贤!如何是正业呢?是说圣们想到苦就是苦的时候,了知熏习就是熏习、息灭就是息灭;想到灭苦的方法就是灭苦的方法时,或者观察本来所作的业行,或者学着回想种种正行,或者看见种种业行引生未来世的灾患,或者看见涅槃境界中止息了一切苦,或者没有执着忆念自己所观行的、善净心得到解脱的时候,于这中间,除了色身所作的三种妙行(不杀生、不窃盗、不淫或不邪淫),种种其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贤!如何是正业呢?是说圣弟子们想到苦就是苦的时候,了知熏习就是熏习、息灭就是息灭;想到灭苦的方法就是灭苦的方法时,或者观察本来所作的业行,或者学着回想种种正行,或者看见种种业行引生未来世的灾患,或者看见涅槃境界中止息了一切苦,或者没有执着忆念自己所观行的、善净心得到解脱的时候,于这中间,除了色身所作的三种妙行(不杀生、不窃盗、不淫或不邪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是说,施无畏有广义、狭义的不同,那你要怎么去做呢?可以思惟一下:如果大家都知道你善于保护他们的名誉、眷属、财物等,大家就会认定你是施无畏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四戒,都正好是无畏的布施,功德、福德果报都无量无边。不饮酒戒也一样,如果能受持不杀盗淫妄四种戒,而又不酗酒,永远都不会烂醉如泥而导致误犯戒律,众生对他会更放心,因为他一定不会喝酒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是种种不作,名为不邪淫。”以上是龙树菩萨对邪淫的解说。不过,同样是邪淫,还是有轻重不同的。如《优婆塞戒经》卷6说:“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因为北郁单曰的人没有家庭制度,随遇之人,只要双方合意,可以随时淫合,又因为没有人受不淫戒,所以没有犯邪淫的问题。但是,北郁单曰的人,其实也可能犯有娠(怀孕时的性行为)、非道(口交和肛交)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首先我们要做到,不邪淫。然后是事来则行、事后不想。再进一步是,为了顺应夫妻生活、世间道德规范而行,但自己已经不再有此欲想。最后则是超越此念。佛弟子对于夫妻生活,并不是苛求对方如何,而是看自己如何。看自己是不是能够不邪淫,是否平素还想?是否过后还回味?是否能够行事时候欲念已经淡薄。而不是让对方如何如何。 (原标题:对于配偶的夫妻生活要求佛该如何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种戒法。以因果律来说,造了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这四种业,是一定会下地狱长劫受苦的重业。因为造作这四种恶业,它的性质就是会让众生下堕到三恶道中,所以称为性罪;而持守不犯这四种性罪,那么就称为性戒。一切世间以及出世间的戒法,都是一定要持守这四个基本重戒的。而饮酒呢,基本上是没有性罪;但是因为喝了酒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性不邪淫,菩萨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于他妻妾,他所护女,亲族媒定,及为法所扩,尚不生于贪染之心,何况从事。况于非道。性不妄语。菩萨常作实语、真语时语,乃至梦中亦不思作覆藏之语。无心欲作,何况故犯。性不两舌。菩萨于诸众生,无离间心,无恼害心。不将此语,为破彼故,而向此说。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长。不喜离间,不乐离间。不作离间语,不说离间语。若实若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的人乘主要就是要能够持守五戒——也就是要能够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以及不饮酒,这是佛教的持守五戒,可以保得人身,这就是佛教的人乘。我们首先来看看,佛教因为持守第一个不杀生戒,所以佛教基本上是不吃众生肉。只要开始修行,就是不吃众生肉,改吃素食,乃至我们在祭祀的时候,我们也都不用众生的肉来祭祀。可是我们来反观其他的宗教,几乎都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的人乘主要就是要能够持守五戒----也就是要能够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以及不饮酒,这是佛教的持守五戒,可以保得人身,这就是佛教的人乘。我们首先来看看,佛教因为持守第一个不杀生戒,所以佛教基本上是不吃众生肉。只要开始修行,就是不吃众生肉,改吃素食,乃至我们在祭祀的时候,我们也都不用众生的肉来祭祀。可是我们来反观其他的宗教,几乎都没有其他的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性不邪淫:菩萨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于他妻妾,他所护女,亲族媒定,及为法所护,尚不生于贪染之心,何况从事,况于非道。 性不妄语:菩萨常作实语、真语、时语,乃至梦中亦不思作覆藏之语,无心欲作,何况故犯。 性不两舌:菩萨于诸众生,无离间心,无恼害心,不将此语,为破彼故,而向此说,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长。不喜离间,不乐离间,不作离间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者不邪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绮语。六者不两舌。七者不恶口。八者不贪。九者不嗔。十者不邪见。于十善业。缺漏不全。十一、为什么有人爱布施却受穷?若有众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转生死。在于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没有遇到有修证的圣人)。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十二、为什么有人吝啬却有钱?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十善的反面就十恶业,分别是三身恶业、四口恶业和三意恶业。身三恶业:是杀生、偷盗、淫欲,此三业皆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口四恶业: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此四业不但是生死轮回之根本,而且是一切天灾人祸的根本;意三恶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如果受持三归依戒就会有三十六位神保佑!如果又受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那又会有二十五位神保佑!(每一戒有五位神!)而一般人没受三归依和受五戒,如果福德又修不够的话就容易被鬼神干扰!所以应该要受五戒修十善,如此才会有比较多善神护佑!那如果一般人被鬼神干扰该怎么办呢?好在可以持诵《正觉总持咒》!持大悲咒或《正觉总持咒》时都会有很多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就会来护念持五戒者,所以人间持五戒者,四天王天的善神都乐意来守护。如果受到这个善神守护的话,就能够远离鬼神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