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宗法制度大概是从商朝跟周朝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一直到明清一代,都是一脉相传;乃至于到现在的我们整个汉人的文化社会里面,其实在中国大陆那边经过了这个文化大完以后,虽然是破除了这些传统的制度,但是在中国大陆那边,这个宗法制度到现在还是有它的影子存在的。我们是承袭着汉文化,所以这个宗法制度也一直都在。乃至于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那个地方,从我们闽南移民过 admin

2020-02-20

在或者大陆,有很多家庭会牵涉到风水的问题,所以在家里设佛坛时,会请风水师来看,看看佛坛的方位可不可以,佛坛开光的日子吉不吉利,有没有对家人产生不利的影响;或者佛坛桌子的高度、佛像的高度有没有处于招财的位置;乃至有人主张,要从某些地方去取水,有利于家里财源广进等等。请问各位菩萨们:如果是你们的话,你们有什么看法?我想每个人都有意见,好像公说公有理,婆 admin

2020-02-20

福德一法始自十信凡夫修集资粮开始,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初地更以财施、法施为六度万行之主修,地地增上不断修集,一直到等觉位中,百劫专修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随形好,若有求者无不遂其所愿,如是广修百劫,方能圆满福德之修集。而无量三昧者是以四禅八定为主要,续修四无量心、五神通、灭尽定等,配合无生法忍之道种智,而地地不断增益,在这些无量无数的三昧修证 admin

2020-02-20

所以,回向的真实义,主要是希望透过菩萨的一切善净行,能够增上自己与众生在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上的圆满成就;等而下之者,才是在世间法上面的减少遮障、福报增广,乃至求取各种三界有为之法。所以,回向应以利益自己及众生能够在佛道上的成就为主,如果离开这个目的,就无法圆满成就回向之功德。譬如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中记载,须菩提尊者在弥勒菩萨开示以后说:若不闻不得 admin

2020-02-20

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六道有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缘故,也就是,欠人债务就应当先偿还债务才对啊!如果回向明确,就表示我们还债的心是很真诚而且实在的,冤亲债主也很容易感受到我们还债的诚意,所以障道之缘自然就会渐渐减小,乃至最后消失不见了。因此,世间人如果是为了求世间安乐,当可依《地藏菩萨本愿经》来回向,使回向之层面得以增长广大;但是,如果是为了求三乘 admin

2020-02-20

】(《大宝积经》卷89)就说这些像,譬如说观世音菩萨的像、阿弥陀佛的像、释迦牟尼佛的像,如是像者,但有名字,这些像虽然有名字;但是一切诸法亦復如是,但有名字,这些像乃至于一切诸法,从如来藏所出生的这些法,只是因为假名安立。这些名字其实它自性空寂,这些名字它并没有所有,是因为我们安立了这些名字以后,才会有所谓的观世音菩萨的像,才会有释迦牟尼佛的像;但是 admin

2020-02-20

依着断我见,乃至于断我所,乃至于断我执,乃至于断法执,要求人我空、法我空的动机,去拜佛,去礼佛,那所拜的佛像,其实就是所谓的偶像,即非偶像,是名偶像。因为这个偶像是如来之像,这个偶像并不是社会力量的投射,而这个偶像是你解脱的一个最主要的一个依托,必须要依着对于佛的一个信仰、对于佛的一个敬仰,而学着佛,依着佛道如实的修学。所以,其实重点是要依着佛像来 admin

2020-02-20

这里从字根跟字尾已经把RELIGION这个字说明了很清楚了,这种西方式的信仰,乃至于我们人类对于人神的这种依赖的这种信仰,是一种互相羁绊的行为。人对于神的一种依赖,仰赖于神而靠神来解脱,这是一种互相的义务、羁绊、的行为。但是,其实用RELIGION这个字、RELIGION这个宗教来说佛教,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佛教是要解脱于这样子的一个行为,所以,RELIGION要解释佛教其实是不 admin

2020-02-20

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的话,刚刚所说的符号这一部分,譬如说国旗,乃至于企业的Logo,那从宗教来讲,每一个宗教都有它所崇拜的一个图腾;也就是说,佛教有它信仰、有它崇拜的一个佛像,道教有它崇拜、信仰的一个对象,当然,道教也融合了佛教的佛像在这个庙宇里面。但是,一般民间信仰所拜的动机,还有佛教徒所拜的动机,是有差别的。这个我们后面再来作说明。偶像的这一部分,其 admin

2020-02-20

也就是说,这些山河大地乃至于我们的五阴身,全部都是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我们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法界、一切法界的法性,还有三世一切佛,全部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佛非万能,非非万能。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82集佛是万能的吗?(下)>正文老师 admin

2020-02-20

佛这边又说:【梵天!无明灭乃至忧悲苦恼灭,更无作者、使作者、安置者,唯有业、有法,和合因缘故有众生。若能离此业、法和合,当知是人则能远离生死流转。梵天!如是世间业尽,烦恼尽、苦尽、苦息,如是出离,是名得于寂定涅槃。】(《大悲经》卷1)十二因缘如何还灭呢?必须要灭掉无明,所以说无明灭乃至忧悲恼苦灭,也就是说必须无明灭掉。那无明如何灭呢?必须要按照我们 admin

2020-02-20

这就是因为不知道五阴世间是如何出生的无明,乃至于对器世间的形成的真相不明。大梵造物的思想,是印度古时候的一个造物主的思想,也就是说,所有一切山河大地,乃至于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梵天所造,也就是说由梵天所出生的。这个思想其实远远比基督教的思想还要早,因为基督教其实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时候才开始的,这个梵天的思想其实在印度的时候早已经存在了,乃至于古希腊的思想 admin

2020-02-20

这种一坐食就是要降伏众生对于抟食的贪爱,因为只有把抟食的贪爱能够把它降伏乃至断除之后,他才能够离开欲界的境界,才有机会迈入没有抟食的色界境界。所以说,在解脱的眼光来说,这四种食都应该断除的;因为断除了这四种食,才能够跟解脱相应。可是只有断除段食,那个只是离开了欲界,可是色界、无色界还有触食、念食,还有识食,所以,触食、意思食还有识食,也是解脱所应该 admin

2020-02-20

那这个饮食呢,一般指的就是物质的这些食物,所以这是我们饮食在人间里面,乃至在欲界天里面,在畜生、饿鬼、地狱都要有抟食,这是欲界的众生所拥有的这个饮食。那有所谓的细滑食,譬如说我们要穿衣呀、要沐浴啊,所以穿衣、沐浴就是所谓的细滑食。那我们也有所谓的触食,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外面的六尘的境界,我们是会去触知,然后触知之后我们领受了,而以这个作为饮食。那也有 admin

2020-02-20

像这样的说法到底正不正确呢?众所周知,谨守本分的佛弟子要成就地狱业是不容易的,除非他违犯了世尊的教诲,而在三乘菩提道当中走偏了,乃至走到了外道法当中,否则是不容易造作地狱业的。至于道教所说的法,因为不离欲界是属于人天善法,也是劝人为善的,所以要成就地狱业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除非同样是他走偏了,违背法界的规定,才会下堕到三恶道、下堕到地狱当中。那么为 admin

2020-02-20

但是在地狱里面,可以说是生不如死,乃至死而复生,一直重复不断的受苦,疼痛也是超过人间的百千万倍。第二点,在地狱受苦的时劫比人间长非常的多。比如在《瑜伽师地论》当中有开示:在四天王天五百年,等于是在等活地狱的一天一夜,等活地狱寿命是五百岁。以人间五十年等于四天王天一日一夜来计算的话,等活地狱一期寿命大约是等于人间寿命的一兆六千两百亿年。所以说,在等活 admin

2020-02-20

从唐朝起到近代,包括宋朝的朱熹、明朝的姚广孝,乃至民国初年的梁启超,一直不断有所谓的研究佛学的学者怀疑《楞严经》是伪造的。近代的吕澂的态度更为激烈,他认为《楞严经》是集伪说之大成,所以他写了一篇《楞严百伪》,对《楞严经》提出了一百零一个疑问,想要从各种角度来证明《楞严经》是伪经。除此之外,在国外有许多的佛教学者也都主张《楞严经》是伪经。但是,只要是 admin

2020-02-20

像这样的境界,并不是菩萨乃至等而下之的二乘愚人以及凡夫所能够了知的境界。此外,佛也说这个心有种种的自性。譬如,世尊在《楞伽经》当中,说这个心有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等等,这些都是能够让菩萨一一体验祂的种种内涵,这会使得菩萨的道种智能够增上,乃至最后能够圆满一切种智,成为究竟佛。在三乘经典当中,佛陀很清楚的告诉大众,这个真心的 admin

2020-02-20

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智慧可以观察哪些众生具有菩萨种性,哪些众生没有菩萨种性,因为这样的缘故,容易对众生生起了慢心、轻心,因而怠慢了菩萨乃至毁谤菩萨,未来会要下堕三恶道,受无量的苦果。由于上面佛陀以及大迦叶的开示,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因为自己没有佛陀的智慧,是无法分辨清楚哪一位众生是不是菩萨,所以不可以随便轻视任何一位众生,以免因为自己的轻心、慢心的缘 admin

2020-02-20

所谓宿命通,就是能够知道自己以及他人过去生一世、两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的宿命,在当时所造作的善恶业;如果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的话,甚至能够知道八万大劫以前的事;而八地以上诸大菩萨以及佛陀,更是能够知道无量劫前所发生的事情。而所谓的天眼通,则是可以预先知道未来乃至未来世即将会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心越清净、禅定功夫越好、三乘菩提智慧越高的人,他所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