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布施的对象可遍及一切众生,大小贵贱乃至畜生皆可,乃至于怨家。布施供养的对象我们称作福田,分成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三种,报恩田是指父母、师长,以及佛法的归依师、教授师;功德田则是帮助我们实证解脱,乃至佛菩提果的诸佛菩萨;贫穷田则是指一切贫苦困厄的人。《杂宝藏经》中特别说,有八种福田是不必怀疑,必定要去作布施的对象:“有八种人,应决定施,不复生 admin

2018-08-15

(《优婆塞戒经》卷6)”   这里面开示要我们从三个方面去了解,以便能够不造恶业,乃至能够持戒不犯。第一个“自为”,相信大家都听过圣教里面的开示:“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因此,因果道理的正确了解,对于持戒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作一件事情以前,要先判断它是善事还是恶事,然后再去作。能判断事情的 admin

2018-08-15

”举例而言:假如过去世布施,所得的财物不是如法所得,这个包括说要布施所得的财物,可能是偷盗物、圣遮物、众共物、三宝物,施一人回与多人,施多人回与一人,乃至恼他人而得、诳他人而得、欺他人而得的种种状况;今世得财已,当为王贼水火所侵。何以见得我们今世所受用的财物,有一分或者是多分为王所有?譬如说:自古以来百姓都要向王纳粮或者是缴税,这一点肯定是大 admin

2018-08-15

先来看看法布施之后,其果报是如何?譬如说:假如你可以为人说世间的工巧技艺之法,难道你只是心血来潮就顺口而说的吗?也许有这种情况,但是更可能的是,你一定会思考一下,这个环节要怎么说比较圆满?若是有人问了一些问题,我应该要怎么回答?乃至是不是要再去查一查其他相关的资料?而这一些情况也可能就在顺口而回答问题的同时,也会在脑海中掠过。其结果是:在准备为作世 admin

2018-08-15

常常又会想到一个问题,自己今天在佛菩提道上能够有这样的受用,一定是已经受到世尊生生世世以来,乃至是长劫的眷顾与摄受。想到这里就知道说,这样的恩惠是很难得以回报的!所以就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在不违反法毘奈耶的教戒之下,怎么样可以教导有缘的众生也能够快速地在佛菩提道的路程上大步前进。再加上说,护持正法继续在人间弘传,也真的需要很多人力,而这正也是这一些有 admin

2018-08-15

因为这个一切施时应该是包括证法以后的此世来世,乃至应当说是尽未来际。而定性的声闻人,即使是最懈怠的初果人,也会在七返人天之后得阿罗汉而出三界的;再加上定性的声闻人是随时想要离开三界,当然也就不需要广作布施来累积福德,所以就不会有此处的一切施时。所以定性的声闻人,就不是这一段经文中所说的对象,只有菩萨在证得二乘的三三昧之后,再进一步亲证大乘的三三昧, admin

2018-08-15

乃至说,菩萨进一步又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之后,所得的解脱智慧境界,更是二乘人所没有办法思议的。二乘人所证的解脱庄严,是要把自己完全灭尽,并不是究竟的安乐;而菩萨所证的解脱庄严,是自己仍在三界之中就同时有解脱的庄严,依于此,这才有佛法中的究竟安乐。人天善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在人天中受用;二乘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菩萨法的庄严,兼有人天善法 admin

2018-08-15

”(《优婆塞戒经》卷2)这一段经文佛开示了说:“大菩萨们发了菩提心以后,身业、口业、意业都是要造善业,不可造恶业来损减福德;而他们身、口、意三行所造的一切善业,目的不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众生将来可以证得解脱果乃至证得佛果;所以他们所造的善业,一切都愿意和众生共享。大菩萨们也常常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等。”大菩萨,所说的就是菩萨 admin

2018-08-15

像这样子布施才能双具功德与福德,也才能成就开悟明心乃至成就佛菩提果。如果想要求得世间福报乃至出世间果——解脱果或佛菩提果,都需要这一类次法的修集渐至圆满,也就是布施之论、持戒之论、生天之论,其中尤以布施为首要。布施虽然只是次法,却是世间或世出世间都不能缺少的福德;乃至到了等觉位菩萨,都还要百劫修相好而作大布施——无一时非舍命时, admin

2018-08-13

父母就是二尊活佛啊!如果对父母不能克尽孝道,而希冀得到梵天诸天神乃至诸佛贤圣的庇佑,是无有是处。给父母吃的食物用来喂养自己的儿子,使他们得以长大。有一天,当住在隔壁的邻居很久没见到这对父母时,便问起说:『你的父母亲到哪里去了呢?怎么那么久没看到了呀?』此时,这人就回答说:『我的父母亲年纪已经很老了,反正不久一定会死,我就趁他们还没死之前,就先把他们 admin

2018-08-13

但现见有许多的宗教团体都在做集体放生的事业,为什么说是事业呢?因为他们多是有计划的长期性的执行放生工作,因此购买了大量各类动物、昆虫来放生,譬如鸟、鱼、蚯蚓乃至蛇类(甚至是毒蛇)等等,因为是有计划性的,就会有许多不肖商人配合而事先去刻意捕捉,在过程中反造成许多傍生类的死伤,而这些被捕抓的众生也很痛苦!因为被放生到不适合牠们居住的地方,不但是加速牠们 admin

2018-08-13

”其实我们要说:一个人他会发脾气,有的时候往往不是当时的那一件事情引起他会发出这么大的脾气,有的时候往往会有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色身的状况,可能是前一天乃至可能是以前对某些事情有过不好的经验,所以他也比类到现前的这样的一个状况。一个菩萨行者,非常了解众生他对于境界是不舍,对于境界是执著,对于境界是有非常强烈的分别心。我们自己在修行的时候,对这些 admin

2018-08-13

所以大福由心生,自己修行越好来作布施,那果报就越大,就像经典上常提到佛说祂自己布施给舍利弗,跟舍利弗布施给佛,那还是佛陀所得的功德比较大!《优婆塞戒经》卷5〈杂品之余〉: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善男子!我今为汝分别诸福田故,作如 admin

2018-08-13

如果众生自己行于杀生之业而不放舍的话,或者劝导他人去行杀生之行,乃至看到他人正在行杀生业的时候,您乃是赞叹杀生,例如:有的人看到杀生,就称呼说“杀得好!”这样来赞叹对方的杀生之行;或者口中虽然没有赞叹,但是心中看到人家杀生,而心生随喜高兴便喜乐。这些的身口意行,都是会促使自己未来世得到短命报的业果报偿;因为如来藏都是记持这些业种的功能,未 admin

2018-08-10

我们虽然取了这样的境界,了知了这个境界,但那个境界是我所取的境界,也是我的觉知心去以眼识、耳识乃至鼻、舌、身、意识,共同去取了这个境界,所以这个境界就是我所取。可是我所取的这个境界,事实上并不是真实的境界,因为它是一种生灭的境界。譬如说,原来如果有人弘扬错误的法,我取了这个错误,知道它的错误,取了这个境界,可是这个境界是不是永远会存在呢?事实上它并 admin

2018-08-10

而这里所谓的圣弟子,包括了初果向、初果人乃至四果向、四果阿罗汉等四双八辈,都可以称为圣弟子。佛陀说只要能够成为初果向以上,即使还没有实证初果,也都从此不入三恶道了。所以这些圣弟子虽然担心没办法入涅槃,还要继续受生,但是在他们的心中其实是很安稳而坦然的;因为已经得到佛陀的金口保证,只要如佛所说而依教奉行,就永远不会再下堕三恶道,最多只要七次人天往还, 三摩地

2018-08-10

如果喇嘛教能适时剔除双身法,则能百川归海汇归中华文化,更能为西藏地区乃至国内外发挥更大的文化功能。从政府层面上说,国家宗教事务局主要负责人在《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有关藏传佛教一节中提出以下几个可以坐实密教是伪佛教的观点:一是密教的性质。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中国佛教一支,主要流传于藏、蒙古、土、裕固等民族居住地区,它是在公元7世 admin

2018-08-10

静坐中的离念灵知(包含与五尘同在的离念灵知,以及离五尘的第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中的离念灵知)与喇嘛们乐空双运中不离五尘的离念灵知心,都是意识心。意识依意根与法尘才能从如来藏中生起,意根与法尘也是从看似痴呆的第八识中生起,生起后的意识、意根、法尘,都要在第八识的支援下,才能继续存在及运作。简要来说,佛法修行人证悟的心,是指第八识,不是意识心。也因此故 admin

2018-08-09

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中观。何以故。此身即是如来藏故。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如石中金。如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宝。如摸中象。如孕中胎。如云中日。是故我言。烦恼身中有如来藏。】 8、《金刚三昧经》【佛言。菩萨无生之心。心无出入。本如来藏性寂不动。亦非有学亦非无学。无有学不学。是即无 admin

2018-08-09

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我们透过五根——扶尘根,去摄取外面的相分,然后呢成像在我们大脑的胜义根,这个是内相分;也就是说,其实我们一直都住在自己内相分的境界当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外 admin

2018-08-09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