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对于初机的学人,佛世尊则为其讲述持五戒可保人身、修十善可以生欲界天的人天善法;来请法者如果善根深厚,于人乘、天乘可以信受以后,再为其演说欲为不净、如何可以出离生死轮回等解脱法道;乃至于为善根福徳皆具足者,演说大乘菩提之成佛之道。如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无上乘的修学,各有不同层次的所修、所断与所证法之差别。虽然说从人乘、天乘乃至无上乘的修道 | admin 2018-08-09 |
![]() |
这些都是钱,我们都用钱,但其实这一些都不是钱,我们都不用钱!试想看看:以前你买了票,或者是上了公交车投币,你用的真的不是钱,而是用钱换成了车票,以车票或者是直接投币,来取得可以乘坐公交车的这个资格,这个可以乘坐公交车的资格,就是你的福报;乃至是到了今日,乘坐公交车的人之中还要买票投币的,那已经是少数了,大家就只是拿一张卡片,然后在机器面前哔的一声就 | admin 2018-08-09 |
![]() |
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随分,随著自己有多少财物与能力而欢喜布施;因为除了布施之外,没有方法能够得到人间或天上的快乐,乃至佛菩提道无上的解脱快乐。所以佛陀在经典中常说:“有智慧的人观察到自己虽然很饿,只剩下一口的食物,自己吃了就可以维持生存,但此时也有一个即将饿死的人出现在面前,智者都应将这一口食物布施给对方,让他得以继续活命。”这才是菩萨啊 | admin 2018-08-09 |
![]() |
世间人每年都会庆祝母亲节与父亲节,而我们学佛人更应该孝顺父母,因为父母辛苦地生下我们以及养育我们,我们今天才能够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安身立命,乃至修学佛法及悟道解脱。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 | admin 2018-08-09 |
![]() |
自己至心信乐、受持、读诵、解说、如说而行,也劝别人同样信乐乃至如说而行,能这样做的人就是能自利利他的人,就是真实的供养十二部经。这才是有智慧者的作法,没智慧的人就书写十二部经,然后供在佛案上,每日以鲜花、饮食、烧香来供养,如同供养佛一样。供佛时,佛像如果脏了就要洗浴,再把它擦干净。但是供养法时,经典若有污垢时不可比照办理,所以“唯除洗浴” | admin 2018-08-09 |
![]() |
漫漫生命长河,每一个生命都拥有无尽的时间,可是生命的品质却随着自己每一刻的选择与行为导致升沉不定,最可怕的就是自己为何升沉,完全无知,却还在麻木不仁中阿Q不已,而且每一次在茫茫大海中冒出头来的机会(喻指得到人身,乃至值遇正确的佛法)却依然被自己无数次的浪费掉,依然不知道自己何以升起,何以沉坠至底,或者知道了,而不能心得决定,百分之百的踏实,并且没有 | admin 2018-08-08 |
![]() |
-------佛法中所说的“不退转”,当然指的是佛菩提道的不退转;那么,这是有着哪一些的层次呢?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有着不同的心性差别:有的有情反复熏习了邪知邪见,主张无有佛法僧三宝等,所以想要靠修学佛法而证解脱,那都是不可能的;又或许主张,万事万物都是由一位造物主所生、所变,所以只要奉侍这一位造物主,自己都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从其而获得恩典;又或 | admin 2018-08-08 |
![]() |
永明禅师是真悟之人,都不敢稍微排斥教门,乃至广引教门诸经而造《宗镜录》,一一引证教门经文来印证宗门所悟之真假,大德是我见未断、真心如来藏未证的凡夫,竟敢公然抵制远远深妙于宗门初悟智慧的教门,胆子太大了,只能说是:因为无智及顾念名闻利养,所以在自己所「悟」与教门有冲突时,不得不排斥教门。世尊于阿含《佛说频婆娑罗王经》中说:「所有五蕴,由有法想,由彼法 | admin 2018-08-08 |
![]() |
”(《杂阿含经》卷26)所以从上面世尊的开示,我们知道,这五根都是要让我们依于如来藏心,而去努力培植对佛菩提具足正信乃至正慧,而逐渐具足发起菩提心的因缘。接下来,第六信位叫作不退心。所谓不退心,在佛教的修证上有很多种的说法,比方说: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等等。而这里的不退心,指的是信不退。是说,在前五心——也就是对于佛教三宝、对成佛之 | admin 2018-08-07 |
![]() |
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著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著世间乐,已经能深心发意的初发心菩萨,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非常的大了。例如,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云何名新发意?”答曰:“新学菩萨有二种:一者、深心著世间乐,软心发意;二者、深心发意,不著世间乐。软心发意者,佛不以为发心; | admin 2018-08-07 |
![]() |
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大发愿。”(《菩萨善戒经》卷7)所以,愿心的部分,我们可以用四宏誓愿来说明,四宏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 | admin 2018-08-07 |
![]() |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稍稍理解,要对甚深微妙的大乘法生起正信是多么困难!又为什么说十信位要一劫乃至一万大劫才能够具足圆满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部分研究量子物理、分子生物学以及天文学等所谓的尖端科学家,还在不断地研究物质粒子,希望从四大微尘乃至邻虚尘当中,找出宇宙以及生命的根本。但可惜的是,这种执著于唯物论思想不肯放舍的盲点,会让这些最先进的科学家不断在 | admin 2018-08-07 |
![]() |
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 | admin 2018-08-07 |
![]() |
十二因缘在说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生生世世、周而复始,至于无穷,皆是因缘而有,此有故彼有;如实现观后,此灭故彼灭,把无明灭了,心的行不再出现,如是乃至生灭则老死灭,而证知一切法缘起性空,而断我见我执,舍寿也是入无余涅槃,不再轮转生死。缘觉菩提的修证者,他所证的解脱果虽然是同于声闻菩提阿罗汉的无余涅槃,智慧也比阿罗汉深妙一些,但是对于大乘菩提而言,他 | admin 2018-08-07 |
![]() |
“福智团体”所教授的《广论》中,根本就没有般若却整天口上挂著“般若”,以此诳骗天下苍生,误导学人、戕害众生的法身慧命,真是荒唐至极、可悲至极!末学就在正觉教团的亲教师以正法乳水的灌溉之下,将我从《广论》熏染到的邪见一点一滴清洗掉,同时建立起正确的知见;在巩固了修证佛菩提之正法根基的同时,让末学觉得既惭愧又庆幸,想来自己的福报是大 | admin 2018-08-06 |
![]() |
真正的天魔外道,事实上他是怎么样呢?他会一开始如果众生造恶,他是不理会他,乃至他会帮助他,为什么?他的眷属嘛,他会帮助他,然后让他往上升,他也会愿意做。所以说天魔为什么他可以是在欲界里面最高的天呢?因为他也帮助很多的众生。所以他的长相是怎么样呢?他也是很慈悲,也是慈眉善目。因为他救非常多的众生,所以他功德非常广大,所以他成为欲界里面最高的天主。所以 | admin 2018-08-06 |
![]() |
若得佛感应,放光、闻香、身心轻安,能不以为喜,心不浮动者,久久练习,日日不断,终至日常生活中,动静二时亦能无相念佛,得见“介尔初心”,乃至渐渐获得念佛诸种三昧,何庆如之。凡此皆因能离粗劣觉观,是故能得。综上所述,即知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乃是念佛人之大忌,当远离之。至于修学禅定者,如上所述贪瞋无明等三毒为害,实无二致。而参禅者偶有自视利 | admin 2018-08-06 |
![]() |
注二、无生忍:分证解脱乃至究竟解脱皆是无生忍。注三、无学:有修有证谓之有学,或称学人。究竟解脱者于解脱道已经亲证并究竟了知,已无可学谓之无学。-----《无相念佛》03第二章禅净互通,禅净双修第一节禅净互通 (原标题:一切修行法门汇归禅定一切修行结果汇归净土) | admin 2018-08-06 |
![]() |
心中笃定而有自信者,究有几人?经中明载:“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迥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又说:“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执持阿弥陀佛圣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私下打量自己念佛之时,能不能十念之中达到至心信 | admin 2018-08-06 |
![]() |
这一种的降伏住,在《显扬圣教论》里面有说:“轻安者,谓远离麤重、身心调畅为体,断麤重障为业,如前乃至能增长轻安为业。如经说:适悦于意,身及心安。”(《显扬圣教论》卷1)所以在这一个过程当中,这样的一个行人,不但不会造粗重的恶业,连念也都不会有;所以这是寂静再寂静的一个过程,我们修学无相拜佛的一个功夫,这些都是可以达到的。也因此无相拜佛的功 | admin 2018-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