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乃至有人为了想要求长生不老,譬如秦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最后不了了之。又,世间人对于死亡的事,总是心不甘、情不愿,所以对亲朋好友的死亡,总是哭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乃至于有人已经死了,还不承认自己已经死亡,认为自己还活着,不愿离开自己的身体,成为守尸鬼而不知。《出曜[yào]经》卷二曾记载了世人对 | admin 2020-07-06 |
|
可以看见的是人间以及旁生道的有情,都是希望能有所依止,乃至是有归命之处。身力比较羸弱的动物,希望有隐蔽安全之处作为其依止,可以逃避周遭强敌的环伺;身力相对是比较强大的动物,依然是要有亲族之间互相的依止而继续其生活;被饲养的宠物就得要归命于饲主,才能被呵护而有饮食的供养。出生为人的开始,就一直离不开父母、长辈的照顾,这依然是依止;长大成人之后,或依止 | admin 2020-07-06 |
|
所以安全的修持方法,还是要定先具足,然后慢慢调伏自己的心,对世间的财色名食睡,能够一一的调伏乃至断除,这个就是弃五盖的功夫。因为弃五盖的原因,而能够现起初禅,除了功夫之外,就是心地上的用功;禅定的心地,一般多在讲第六意识乃至第七识,这个是共外道法。一一能够把它现观,然后愿意对我们欲界的贪欲、瞋恚、睡眠、掉举乃至疑盖,能够一一地把它现观,能够思维清楚 | admin 2020-07-06 |
|
若没有在实证法界实相的人,他还需要随佛修学般若智慧乃至学一切种智。般若就是禅,体究念佛就是般若禅,因此修净土法门的人,终究是要建立第一义的知见,不应该执著于佛的名号、佛的形象,而应该以佛的名号功德及庄严像功德,转求证悟法界的实相智慧。------《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24集理行之三:深解第一义知见>正伟老师 | admin 2020-07-06 |
|
其实念佛法门还有非常非常多的,比如来讲,譬如持名念佛完了,其实还有观像念佛——你透过观佛的形像而来修证,让你的定力增进来消除业障;也有透过观想念佛,譬如《观无量寿佛经》当中所说的种种观,总共十六观,这个观想的念佛法门;那也有忆念思维的法门,透过忆念思维诸佛的功德、诸佛世界的无边的庄严,种种的无边功德、福德,以思维忆念思维的方式来训练自己定 | admin 2020-07-06 |
|
然后菩萨又继续说苦,就从我们出生到我们生病,乃至去世都有种种的病苦;所以这样的说法,国王他也能够理解无常、苦之后,就跟他说空的道理,他说:空就是说:像我们一般来讲,要钻木取火的时候,因为两个木头在那边钻,虽然有产生火来,但是火一起,木头也烧,烧完了两个都没有了,所以这个就是空的道理。国王说:这个我也能够理解。所以又继续跟他讲说:我们的身体是四大所成 | admin 2020-07-06 |
|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从经文可以了解,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若是上品上生者,他所应具备的条件是必须要发起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三心得要具足。若能三心具足的话,他必能上品上生,经中还说或者有一类众生乃是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能够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而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行者他当来亦 | admin 2020-07-06 |
|
我们从经文知道,这个上品上生者,他往生以后立刻获得无生法忍,也就是说至少是证得初地心而进入到通达位;更有根器善根福德更为具足者,可以证入二地乃至十地的证境。因为初地到十地所证都是摄属于无生法忍的范围,这样快速的证入无生法忍乃是因为阿弥陀佛的开示加持力,加上自己在此世娑婆熏习修学正法的功德种子成就,这样透过佛力以自己善净法的实证数习力,一起相应而得成 | admin 2020-07-06 |
|
他的意思是说,那只是流传下来的故事,不一定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所以听听、看看就好,不需要太认真,因为里面记载的很多事情,都是现代人所无法想象的,乃至是说《本生谭》经典是带有神话性质的宗教文学作品。但这都是在造作严重的谤佛、谤法恶业的,果报当在下三途之中。现在就借着宣说佛典故事的因缘,来为大家简略地说明世尊宣演《本生经》的本怀,也从这些过去世曾经 | admin 2020-07-06 |
|
一般福都是以五戒,能够累积我们人间的福;五戒如果再守十戒就是十善,就能够生天,这个都是福;乃至因戒而生定,这个定虽然是在色界、无色界,它也是定福,所以也是福的一种。一般来讲,我们说五戒,它是从哪里?它就是以杀生戒为首,就是要戒杀,因为有情的众生,都是以自己的正报这个身——这个身命——为我。就是众生往往都是以身——我们的 | admin 2020-07-06 |
|
因为知道说,某甲若是得了这一分的福德,对其佛菩提道上的进展,是没有帮助的,甚至于只会令其更贪爱三界法的缘故;乃至是说,在受用那一分福德之后,反而会因为这样而欺压众生,更造作恶业而下堕恶道。所以世尊怜悯众生的缘故,是接受或是不接受众生的供养,其道理就大略像是这个样子。再者,也就是因为上述所说的道理,从表面上看来,好像是须摩布施线缕给世尊,但其实是世尊 | admin 2020-07-06 |
|
可是我们讲的第四个部分,就是属于障难的部分——他不应该要有这个障难!如果他有这个障难,他也没办法往生、求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中生,乃至未来的下品下生都不行。这个条件是什么?他不谤大乘!也就是说,他不能毁谤大乘法;也就是说在我们要求生极乐上品中生的时候,他要排除这个障难。排除障难是什么?他不应该要有这个恶业的行为——往生极乐世界最大的 | admin 2020-07-06 |
|
所以,如果说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就是学佛的话,那我们先不从佛法的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来看待这些事情的时候,那我请问各位:基督教有没有教他们的教徒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乃至于一贯道,有没有教他们的这些信众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呢?乃至于所有的一些民间信仰的这些庙宇,有没有教他的信众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有啊!他们一样教他们要存好心、说好话、 | admin 2020-07-06 |
|
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成大愿。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一切佛;南无大乘胜义僧,南无究竟第一义。 | admin 2020-07-06 |
|
转转闻彻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声展转乃至梵天:弥勒已成佛道。尔时,魔名大将,以法治化;闻如来名教音响之声,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七日七夜不眠不寐。是时魔王将欲界无数天人,至弥勒佛所,恭敬礼拜。】释迦世尊在上述的《阿含经》中授记了弥勒菩萨为将来娑婆世界中,继于释迦佛以后为成佛的第一人,所以圣弥勒菩萨我们现在常常尊称其为当来下生弥勒 | admin 2020-07-06 |
|
─正觉同修会─────────────────二乘菩提自中国元末以来,已被广大佛弟子所普遍误会故;今时之与大陆佛教,乃至今时南洋之南传佛教,俱皆如是不免误会;总以为觉知心可以进入无余涅槃中,总以为无余涅槃之中有清净无染之境界相可以使觉知心安住其中;而不知无余涅槃境界者实无任何境界,唯是灭尽十八界我、十二处我、五蕴我、七识我之后,全然无我、全然无境界 | admin 2020-07-06 |
|
也就是跟随有唯识种智证量的大善知识进修唯识种智增上慧学,这样次第增上修学,乃至未来能具足一切种智,成就究竟佛道。菩萨虽然知道说:一切法汇归如来藏时,一切法无生、无起也无灭;可为了成熟教化众生,所以菩萨不畏惧生死,还是要来人间示现有生有死、有起也有灭。可菩萨不是只在这个地球这样子示现,甚至他还要到别的星球去,所谓随处受生、随处示现。菩萨就这样处处示现 | admin 2020-07-06 |
|
亲证般若实相心如来藏阿赖耶识之菩萨们,如同般若经中世尊之开示一般,以意识心现观与蕴处界同处所而离六尘见闻觉知、无觉知心心相(注1)之阿赖耶识心体,观察领受阿赖耶识心体之本住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及中道性;再以此等阿赖耶识心体之体性而安住于眼耳鼻舌身意之内空、色声香味触法之外空乃至第一义空等等,而继续深入修学习行般若波罗蜜;故亲证实相心阿赖耶识心 | admin 2020-07-02 |
|
七地满心将进入八地时,菩萨之阿赖耶识去除故意所留最后一分执藏分段生死之阿赖耶识性以后,亦断尽烦恼障所摄之一切习气种子,成为唯存无记异熟性及种子变异之异熟识;乃至进修至佛地,意识心具足证知第八识所含藏之一切种子而圆满一切种智,此时已修除无记之异熟性及种子变异性故,第八识金刚心之异熟识名称不复存在,改称为佛地纯善之无垢识;如是圆满具足亲证者,方是证得一 | admin 2020-07-02 |
|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 admin 2020-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