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乃至尊者大目犍连言: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比丘之像,皆著铁叶以为衣服,举体火然,亦以铁钵,盛热铁丸而食之。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迦叶佛法中,出家作比丘,作摩摩帝,恶口形名诸比丘,或言此是恶秃,此恶风法,此恶衣服,以彼恶口故,先住者去,未来不来,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犍连所见 | admin 2020-06-23 |
-----------------自序 大乘佛法胜妙极胜妙,深奥极深奥,广大极广大,富丽极富丽,谓此唯一佛乘妙法,意识思惟研究之所不解,非意识境界故,佛说为不可思议之大乘解脱境界,名为大乘菩提一切种智,函盖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然而此等极胜妙乃至极富丽之佛果境界,要从因地之大乘真见道始证,次第进修方得。然大乘见道依序有三个层次:真见道、 | admin 2020-06-20 |
|
”那又有问题了!可是如果以佛法的本质来说,当你说某某国第几年,四王天也要抗议:“你们人间才一会儿就过去了,你们佛教开始弘扬到释迦佛入灭不过四十九年,等于我们天上才一天而已,那你们讲明是人间某一国的第几年,有什么意义?”如果忉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梵天等等,从他们的时间来看,这人间的时间记载可都没有意义。而且佛教不是只有这个地球上才有, | admin 2020-06-20 |
|
”这意思就是说,在佛菩提道中,从初住位开始到达佛地是三大阿僧祇劫,再加上刚开始时信位修行的一个大劫乃至一万大劫才能够成就;可是人的一生寿命有限,即使让所有众生寿命都可以达到一百大劫,比起三大阿僧祇劫仍然是如同白驹过隙,好像一匹白马快跑而通过一条很窄的线一样,一呼就过去了。也许诸位想:“我们现在人寿百岁,有的人都嫌自己活得太久,要闹自杀;他 | admin 2020-06-20 |
|
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语译:【初亲近处的第二个部分,佛陀这么开示说:“文殊师利啊!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菩萨摩诃萨不应该于一切女人身上,去执取能生细滑欲的想法以及法相,而去为对方说法,也不乐于看见女人。如 | admin 2020-06-20 |
|
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当他六根全都清净了以后,可以用父母所生的清净肉眼,看见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内以及三千大千世界外的所有山林河海,他的所见往下到达阿鼻地狱,往上乃至有顶天;同时也看见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众生,以及这些众生业、因缘、果报和所出生的处所,都能全部看见、全部了知。”这时世尊想要重新宣示这里面的义理,就以偈颂重新说道:“如果在大众之 | admin 2020-06-20 |
|
你也不必问,将来你看见时就知道了!”所以你说,明心之后现观无余涅槃境界,有这样的智慧了,到底还有没有“不善之暗”?还是有啊!就这样子次第往上,初地不知二地,二地不知三地,乃至妙觉菩萨不知诸佛如来境界,各自都有“不善之暗”。可是这一些“不善之暗”,都可以借著“此经”妙法莲花的实证,悟后次第修学、次第灭除, | admin 2020-06-20 |
|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二)【共130集】第057集有为界与无为界(三) 凡夫不知,乃至二乘圣人亦未曾证得。有经为证,《大宝积经》卷119胜鬘夫人白佛言:世尊!如来藏者,即是如来空性之智。如来藏者,一切声闻、独觉所未曾见,亦未曾得,唯佛了知及能作证。世尊!此如来藏空性之智,复有二种,何等为二?谓空如来藏,所谓离于不解脱智一切烦恼。世尊!不空如来藏 | admin 2020-06-16 |
|
可是,他们有没有注意到,观世音菩萨不是也现在家相吗?如果以声闻心态的标准来看,根本不能礼拜观世音菩萨的,可是他们为什么还是继续礼拜观世音菩萨呢?这不是很矛盾吗?由此可知,所谓的出家人,并不是以出家表相来认定的,而是以他有没有法可证,他有没有实证三乘菩提的解脱智慧及般若智慧,乃至道种智、一切种智来认定的;如果他没有实证三乘菩提之任何一种菩提及智慧,虽 | admin 2020-06-16 |
|
所谓的出家人,并不是以出家表相来认定的,而是以他有没有法可证,他有没有实证三乘菩提的解脱智慧及般若智慧,乃至道种智、一切种智来认定的;如果他没有实证三乘菩提之任何一种菩提及智慧,虽然现的是出家相,他仍然不是真正的出家人。诚如弥勒菩萨在《大宝积经》开示:“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 | admin 2020-06-16 |
|
未证解脱果而言自己已证初果、二果乃至阿罗汉果;或未开悟而说自己已悟,乃至妄说已经即身成佛等;或暗示自己已是开悟之圣人、入地菩萨、几果人等;或本身未悟而替人印证开悟……等等,都是犯大妄语戒。若所妄语者,系与修证、果位无关的事项,所犯只是轻戒、违犯律仪,还不到丧失戒体的程度。“不说四众过”这个戒律,主要是指不恶意批评在家、出家菩萨 | admin 2020-06-16 |
|
![]() |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yi)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nbs | 三摩地 2020-06-14 |
舍利弗,我此圣法,皆能降伏一切贪著乃至说有法者、不信乐诸法如实相者、逆佛法者。所以者何?舍利弗。若有众生说我者、说人者、说众生者、说断灭者、说常者、说有者、说无者、说诸法者、说假名者、说边者,皆违逆佛,与佛共诤。舍利弗,乃至于法少许得者皆与佛诤。与佛诤者皆入邪道,非我弟子。若非我弟子,即与涅槃共诤,与佛共诤,与法共诤,与僧共诤。舍利弗,如是见人,我 | admin 2020-06-14 |
|
佛告阿难:世人无智生死肉眼不知罪福,吾以道眼,覩无数劫,乃至今身,罪福应报,犹观掌中瑠璃珠,内外明彻,无狐疑想。阿难前整衣服,为佛作礼,而白佛言:演说此经,当何名之?佛语阿难:此经名为轮转五道亦名罪福报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讽诵宣传,功德无量,当见礼侍贤劫千佛,奉侍供养,不堕三涂八难之处,得戒定慧。佛说经竟。五百比丘,漏尽意解。七百比丘尼,得须陀洹 | admin 2020-06-14 |
|
摩訶缽輸 缽底夜(224)lūtuólà嚕陀 囉(大自在天225)qìlídānwēidìyě訖喱耽 微 地也(二合)(明咒226)chēntuóyèmí zhǐlàyèmí嗔 陀 夜彌 枳 羅夜彌(斬伐罪者捕罰227)nuólàyēn&aacu | admin 2020-06-14 |
|
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 | admin 2020-06-14 |
|
其家广大,唯有一门;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堂阁朽故,墙壁隤(tuí)落,柱根腐败,梁栋倾危;周匝俱时欻(xū)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著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rsquo | admin 2020-06-14 |
|
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 | admin 2020-06-14 |
|
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日月,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须,常可如意无所乏短。’佛亦如是,为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自谓灭度,资生艰难得少为足;一切智愿,犹在不失。今者世 | admin 2020-06-14 |
|
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复次,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是法 | admin 2020-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