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初学的菩萨,也就是修学十信位的菩萨们,这些菩萨们虽然修行信心满足一劫乃至一万劫,但是由于过去世以来有很多的重罪,以及许多的恶业来障碍他的缘故;这是第一种初学菩萨。第二种初学菩萨则是为魔邪所恼,是被为鬼神或天魔所扰乱,或者有邪道修行者来扰乱他的佛道修行。第三种初学菩萨的障碍,是被世间法上的种种俗务所缠缚住了,所以无法精进的修习佛菩提。第四种则是被种种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二部分:见道明心是打开成佛之道之大门,必须精进求证成佛之道,诸经论依唯识五位而作分别,唯识五位略述于下:初则资粮位,一劫乃至万劫修行十信,成信不退。信不退故,方能继续修学佛法而不退失。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 三摩地

2018-07-23

乃至不欲恼一众生故。勤修精进。但欲舍离诸烦恼故。修行精进。欲害一切结故。修行精进。欲离一切习气故。修行精进。欲悉分别一切众生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烦恼习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种种希望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诸境界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诸根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法境界故 三摩地

2018-07-23

十善业的最重业就是把十恶业的最重业颠倒过来,所以八地菩萨对父母讲话绝对不会恶声恶气,他对师长讲话也绝对不会心存轻蔑;他一定很恭敬的对待父母,很尊敬他以前的师长,乃至对于世间法中的师长也很恭敬,这就是八地以上的菩萨。因为他把随烦恼都断尽了,也已经可以任运的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了;所知障的无明随眠也断除很多了,所以这样的大菩萨,绝对不会用下巴看人,绝不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也不会有一天,所有的菩萨都入圣位了,结果其中有一个人他还在谈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还在对于他过去的世间故事还在津津乐道,这样的人根本还离圣位很远很远,所以我们的眼光要远大啊,不要这样懈怠啊!那什么时候,这个跨越第一大阿僧祇劫的光景才会到呢?答案是这很快就会到,你要去想,那个光景很快就会到!就是说,你会在菩萨摩诃萨的位次上,和其他同见同行的菩萨摩诃 三摩地

2018-07-23

能够安住于一切法无生的现观智慧,生起道种智,分证解脱果与佛菩提果,乃至满证解脱果与佛菩提果,证一切种智,叫作无生法忍。也就是说,地上菩萨所修证的道种智以及一切种智就是无生法忍。以上简单介绍忍辱波罗蜜的四种忍。《景德传灯录》卷3达摩大师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景德传灯录》卷3)诸 三摩地

2018-07-23

能够安住于一切法无生的现观智慧,生起道种智,分证解脱果与佛菩提果,乃至满证解脱果与佛菩提果,证一切种智,叫作无生法忍。也就是说,地上菩萨所修证的道种智以及一切种智就是无生法忍。以上简单介绍忍辱波罗蜜的四种忍。《景德传灯录》卷3达摩大师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景德传灯录》卷3)诸 三摩地

2018-07-23

能够安住于一切法无生的现观智慧,生起道种智,分证解脱果与佛菩提果,乃至满证解脱果与佛菩提果,证一切种智,叫作无生法忍。也就是说,地上菩萨所修证的道种智以及一切种智就是无生法忍。以上简单介绍忍辱波罗蜜的四种忍。《景德传灯录》卷3达摩大师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景德传灯录》卷3)诸 三摩地

2018-07-23

是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世忍;声闻缘觉所行忍辱是波罗蜜非忍辱者,所谓禅波罗蜜:亦是忍辱亦波罗蜜者,所谓若被割截头目手足,乃至不生一念瞋心。檀波罗蜜、尸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非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声闻缘觉持戒布施。”〗接下来讲羼提波罗蜜,羼提就是忍。佛法中常常讲无生忍、无生法忍。无生忍,在三贤位的菩萨七住位开始就有无生忍了,二乘圣人也有无生忍,可是无 三摩地

2018-07-23

忍辱是菩提正因,能庄严菩提,因为修习菩萨道是要离欲的,要忍受种种苦,要逆流而上,如果不能安忍,如何能成就世间忍,出世间忍,能得出世间忍,就能成就大乘菩萨道的初地乃至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忍辱能够庄严菩提。忍可以自利利他:菩萨的道业就是在自利与利他的时候共同成就的,当菩萨能够成就生忍也就是众生忍的时候,对别人友好的或不友好的甚至是恶劣的言行,菩萨不会为 三摩地

2018-07-23

能这样确实修忍波罗蜜以后,心中自然会生起欢喜心乃至进入初地。所谓的极喜地,不是每天手舞足蹈、笑呵呵的样子;极喜是在深沉的心中安住,不形于外的;他只是现前看到自己的般若智慧,竟然世间没有人或只有极少数人能像自己一样生起深妙的法乐。虽然觉得自己在人间很孤独而没有知音,但是心中的喜是永远都不会消失掉的;因为他有般若的智慧,而般若的智慧并不足以使他达到极喜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明明看见一切诸法都是有生灭的呀!怎么可以叫做本来不生呢?一切诸法不管是五阴、十八界、十二处、六入乃至百法,你去看啊!都是有生之法,怎么叫不生呢?可是你如实的现观,从亲证如来藏(亲证第八识)开始,你可以现前领受:蕴处界以及世间、出世间的一切法,都是从这个心真如(阿赖耶识心体)直接或者问接乃至展转出生的。诸法灭了以后,仍然可以依第八识心体又再重复的 三摩地

2018-07-23

就是祂在无量劫以前的过去生,因为造作罪业而堕到火车地狱中,受极重的苦报;看见同伴及其它所有火车地狱众生,受着极重大痛苦的情形,自己也感受着大苦恼,心中就生起了想要帮助他们免除这种重大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的安隐心,然后就生起了慈悲心,自己就在心中发起了“救度一切众生出离三恶道乃至三界生死苦,求证无上正真之道的菩提心。”进而就为在火车地狱乃至 三摩地

2018-07-23

那佛有讲啊,说七天,一个七天、两个七天,乃至一年你都要忏;但是一个人信心不足,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不忏了。为什么?他对于他到底会不会下地狱,这时候起了疑了,因为有疑所以他就不忏了。所以,一个人不见好相,其实是因为对于佛菩萨的信心不够;还有,对于他犯了重戒以后,到底会不会下地狱这样的一件事情,他其实是怀疑的,所以就不见好相。像我刚刚举的那个学员的例子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假如菩萨真的是自己舍戒,意思不就是说他不再想要当菩萨了吗?不应该会有这样的事嘛!因为菩萨是尊贵的,因为好不容易自己心得决定发了菩提心而来受菩萨戒,怎么还会有学佛人愿意开倒车的呢?而自失善利,乃至于说是被人家误导而舍戒的。菩萨为什么会是尊贵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30中,佛就已经这么开示了:「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 三摩地

2018-07-23

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瞋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CBETA,T24,no.1484,p.1005,a5-10)经文中说的「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瞋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所以别人跟我们善言忏悔,我们应该要说「接受对方的忏悔」!这样比较如法,这点也稍微提醒大家!当然好朋友们经过法国师兄转达说不生气了,那我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慈悲众生的时候也是一样,应该选择施与绝大多数众生长远的利益,而不是只著眼于少数,乃至单一众生一时的安乐。像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就明确开示:【菩萨念与众生有利益品所有安乐,终不念与无利益品所有安乐。】(~《瑜伽师地论》卷35)弥勒菩萨甚至告诫菩萨们,对于什么是于众生没有长远利益的短暂安乐,而什么虽一时令众生不得安乐,但却有著长远利益,这些都应 三摩地

2018-07-23

第四、戒又名为上,不是低下之法;因为持戒的缘故,能使人上生欲界天;乃至由于持声闻戒或菩萨戒而导致与道相应,因此证得声闻解脱道乃至证得佛菩提无上道,所以戒又名为上。第五、戒又叫作学;戒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如何调伏身心,让我们学出世间的佛法,让我们把心用来修学发起善根、慧根的佛法,所以戒叫作学。戒有以上说的五种道理。前面也说有戒戒、定戒、无漏戒、无作 三摩地

2018-07-23

一、大众依序站立(礼佛三拜)二、发露忏悔所犯重戒主法菩萨法师询问大众:"今此大众,是否有故犯菩萨十重戒,杀人、偷盗、邪淫、大妄语、酤(gū)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悭、故嗔、谤三宝者?"(三度询问,若犯者,令其当众发露及忏悔)主法菩萨法师询问大众:"今此大众,若有覆藏之过失,或者知悉他人有覆藏之过失,乃至故犯菩萨十重戒,未发露忏悔,而仍参与诵戒者,应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好比世间法律一样,执法人员是最懂法律的,如果故意违犯,就会加重其刑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所以已受戒者犯戒,罪就重了!因为毁佛语故。因为这个戒是诸佛所施设的,天上天下无如佛,诸天天主施设的戒法都无法与诸佛所施设的戒法相提并论,所以毁佛语时罪会加重。(原标题:性戒遮戒与戒罪性罪)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