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下:一般来讲,我们修学佛法,首先要认清楚何谓生灭法?何谓不生不灭法?乃至于何谓生灭法上面建立的生灭相?所谓的生灭法:就是正觉总持咒的第一句五阴十八界;所谓的不生不灭法:就是正觉总持咒的第二句涅槃如来藏。在其他的单元当中,我们曾经引用了《金刚经》的两首偈,分别对应了生灭法与不生不灭法。五阴十八界生灭法,《金刚经》很清楚地说了: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是没有次法的修习成绩,而希望能在法上有所取证,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纵使世智辩聪而能理解法,也将只是知识而不能相应,乃至善知识帮助而实证了法以后,仍然无法与自己的所知相应,于是声闻解脱果及菩萨佛菩提果的取证,都将成为戏论;严重者,乃至由于生疑不信而产生谤法、谤贤圣的结果。次法的修习:第一: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为乐。这是修习解脱道以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乃至于一一阴、界,皆是能缘所缘平等平等。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乃至于一一阴、界,皆是能缘所缘平等平等。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二果人的意识如理思惟的结果,意根自然作主接受这样的事实,不仅成为声闻三果、四果,而且意识有了第三分、第四分清净,意根也有了第三分、第四分清净,不是吗?声闻既如是,菩萨亦复如是,都是透过意识及意根修行清净的关系,使得菩萨第八识所含藏的染污种子得以汰换清净,乃至究竟清净。譬如菩萨在修行当中,当然要简择真善知识说法,看真善知识所说的法到底符不符合佛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人能观欲界无常,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皆悉无常,以是因缘,不求三恶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如是观已,见三不坚;以不坚身易于坚身,礼拜供养,来迎去送,自手施与,亲执福事,是名以不坚身易于坚身;以不坚财易于坚财,能自食用亦以布施,供给病瘦行路之人,供养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下贱,是名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以不坚命易于坚命,修于六念、慈悲喜舍,证四真谛;善能观察生老病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家都能够背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最后生缘老、病、死、忧悲、苦恼,一切苦聚生,这是前后三世的十二因缘法。但是为什么一念起杀就会具足十二因缘呢?人家都知道,众生轮转生死的源头就是无明,所以流转生死的因缘是无明;可是无明有两种:一种称为无始无明,那是属于实相方面的不正知,不能实证,不能了知;而这种无明是无始以来就存在的,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应以正当的资命方式维持生计,而不可以开设赌场、开设妓院、贩卖枪枝及毒品、走私、、虚设行号诈财……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生计资财;同时也不可以从事屠宰、捕鱼、打猎,乃至贩卖伤害众生生命之器械、笼、网等行业。六正精进(正方便):即是依于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来修行,相续无间,勇猛策进,是名正精进。《大智度论》卷三十中以四正勤为精进目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领略过少烦少恼,身心轻安之乐后,对烦恼现行时的热恼觉受就比较不喜欢乃至生起厌离之心。某夜,因睡姿不当,无梦自遗,更是对色身的污秽不净生起厌恶,于是心中发狠,作出一个决定:我一定努力断除五盖,争取早日发起初禅。结果后半夜做一梦:我在一很大且道路迂回泥泞的废弃厂房之中迷路,转来转去,久不能出,最后竟然进入一封闭无门的大铁罐之中。在我焦急不已地寻觅出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要努力从初果到二果再到三果,不要只停留在断我见的阶段,还要再进一步薄贪瞋、乃至离欲。......也许到这边还是有人不相信:「初果人、二果人都还会贪着欲界法,只有到了三果才能断尽欲界法吗?真的是这样子吗?」那我们就再用一个故事来说明,在《经律异相》当中记载着说:有一个好淫欲的人,他的心念想的都是女色,看到女子就想与对方攀谈;连在做梦的时候,梦到的都是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不是像宿命通一样,指定哪一世就能看哪一世;但是所见过去世的事情,往往会是很多劫乃至几万大劫、几千万大劫以前的事,不是有宿命通的人所能见到。所以慰喻有疾菩萨时,只说要忏悔先罪,但不说:要修学宿命通,进入过去世的境界中去了知过去世的事情。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菩萨应当从自己的疾病痛苦觉受当中,去生起对患病有情的怜愍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三禅心喜身乐俱足,乃是世间无上至乐。凡夫修得三禅——身心受乐定,无法舍离,所以世尊说:唯有圣人能舍。如果诸位将来有一天进入三禅的时候,有明心见性过牢关的功德,你才能舍它。如果没有明心见性以后过牢关的功德,证得三禅,你要舍离三禅的身心之乐很难舍,这就是色界爱的结。乃至到了第四禅舍念清净定,这种境界很多外道以及佛门里面,自古以来有许多人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这个破牢关的人,或者进入三果向,或者还在二果之中,又或者断五下分结进入三果位乃至四果,并不一定。为什么会不一定?因为破牢关,配合他本身过去的习性,配合他今生断除贪、瞋、痴的习性的深浅,以及配合他所修证的禅定功夫的深浅而产生了过牢关之后所证的境界有所不同。一个人悟了之后,从见地到薄地,可能很快,也可能拖很久,完全要看这个人他过去在修除习气方面有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童男童女等身。在彼犯罪初发心菩萨前。教令发露忏悔除罪。以善巧方便。开示甚深无上正真大乘之行三昧总持忍辱之地。舍诸恶趣。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精勤修行六波罗蜜。得力坚固犹如金刚。乃至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善男子。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若不现身在其人前教发露者。是初发心菩萨。应于后夜合掌至心而向东方烧坚黑沉水及多伽罗香。请明星言。明星明星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例如《菩萨樱珞本业经》云:「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长住不退。」世尊又云:「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忍、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是心地丝毫都不谄曲,无比的正直,当他听闻正确的解脱道法义时,绝对不虚诳的不妄谤而正修行者,乃至佛陀或真善知识为他说法教示,如应开导以后,于七日中,或复六日,五、四、三、二、一日、半日,乃至食前食后的极短时间中,可以一向不乱,离诸热恼,清净身心,专注趣求。我说是人见法知法,超初、二果,直进第三有余依位阿那含果。由此圣教,显示直心才是最重要的;若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之后,我就有写笔记的习惯,我喜欢把佛经里、古德祖师所留下典籍里,或佛书里法师居士所说重要又亲切相应之语句写下来,经常地去吟味、思惟其义理;又若世间法或佛法知见间,有不同看法或争论时,亦记下来作思惟整合,理出一个自己认为正确之知见而作结论,舍不善而就善,舍非理而就如理、舍不正而就真正、舍不如法而就如法、舍自己之缺点而就他人之优点,如是迄今无有间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要超越第一大无量数劫,就不是难事;若能这样做,《解深密经》所说的:以一年为一个大劫,在一年之中过完一个大劫,乃至一日过完一个大劫,这样过三大无量数劫。甚至有人能以十分钟或剎那、剎那为一个大劫,这样来过完第一大无量数劫,这叫做长劫入短劫。这法只有我们正觉同修会才有,若能具足这四法,一生、四生、乃至十生过一大无量数劫,那还不够快吗?还不容易吗?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有时菩萨还以誓愿力来受恶兽身,譬如有时示现为狮王,因为可能有一头狮子世世不断的妄造恶业:不是因为肚子饿,只是好杀而常常滥杀无辜,其余众生都没办法,可是那只好杀的狮子前世与菩萨曾有因缘,所以就来当狮王教训牠,教牠改变不良心行。菩萨是为了要调伏有缘的畜生,所以示现受恶兽身,但这也是以愿力来受畜生身的。菩萨在这种情形下,通常是已修得神通,而且善知人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这个破牢关的人,或者进入三果向,或者还在二果之中,又或者断五下分结进入三果位乃至四果,并不一定。为什么会不一定?因为破牢关,配合他本身过去的习性,配合他今生断除贪、瞋、痴的习性的深浅,以及配合他所修证的禅定功夫的深浅而产生了过牢关之后所证的境界有所不同。一个人悟了之后,从见地到薄地,可能很快,也可能拖很久,完全要看这个人他过去在修除习气方面有没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