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即(一)如果由增上顾恋意乐,顾恋身体、财物等,为此而造作不善之法;(二)或由增上不顾恋意乐,不顾恋身体、财物等而作诸善法;(三)或对有情众生,增上损恼;(四)或对有情众生,增上慈悲;(五)或对三宝对境,增上憎害;(六)或对三宝增上净信,胜解意乐;(七)或对父母诸尊重等有恩的对境,由增上品,以酷暴背恩等所有意乐,造作不善;(八)或对父母等,由报恩的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令一众生病毒而死多众诃责。如是长者。若是菩萨随所住处。不教众生令堕恶道。而是菩萨则为诸佛之所诃责。”后学虽然不是菩萨,但地藏论坛正是一个宣扬佛法的地方,作为一个佛弟子、地藏论坛这个“城邑村落”的一员,如果地藏论坛里的某位同修不仅没有学佛有所进步,反而接受了一些外道的蛊惑,而生出一些谤法的言论从而真的堕入恶道,则必有后学的过失,一定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是什么原因让很多有情众生出生卑贱呢?作十种业得出生卑贱报:一、贪爱名利;二、嫉妒他荣;三、轻毁父母;四、不遵师法;五、讥谤贤善;六、亲近恶友;七、劝他作恶;八、破坏他善;九、贩卖经像;十、不信三宝。即为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经上云:复云何业获种族卑贱。有十种业。云何十种。一贪爱名利不修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尊者告诉他,如果起慈心爱护众生,死狗变成宝饰;若怀恶意,宝饰仍成死狗。魔因此有了畏惧,经常去发善想。看了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应该对标题中的问题有个清晰的认识了——我们看见僧人,无论他是真是假,是魔是怪,只要是他现僧相都应该顶礼。我自礼僧——这是关键!同样,对于任何一位传说中的佛门大德,无论他是真大德,假大德,只要是现佛门大德相都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因为他在修深定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旁生众生在他身边活动,影响到他修定,他非常生气,就因此杀害了许多众生;正因为这些恶业,当天福享尽之后,他就会下堕到地狱去。而在地狱报受完之后,还要出生到畜生道去,去当飞狸;这是因为他在修定的时候,受到了鸟叫声和鱼跳动的水声所干扰,因为他没有办法杀到这些众生,所以他心中就发了恶愿,将来要把他们都杀掉,因此他将来就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阴之所以会成为魔,都是因为众生的自己的我见不断它所导致的;如果能够将我见能够断除的话,那这个五阴魔就减少了一分,少掉了一大半,只剩下我执还有习气种子的部分要断除。因为还有我执的存在,就表示我们还没有完全超过五阴魔的范围;但是,在我见断除的时候,五阴魔其实已经对治了大部分了。所以说,在降伏五阴魔的第一个首要之务,就是能够确实的断除我见,因为断除我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十方世界来去自在,无有障碍,任运度化无量众生,永无尽期;而且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十种称号。佛地的报身,则是为了成熟地上菩萨而出现的他受用身,报身常住不变,诸根相好,智慧光明,周遍法界,经常在色究竟天为诸地菩萨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句用那个镜子和影像的譬喻加以说明,大家就比较容易理解了:生生死死的是我们的这个五阴身心,也就是我们这个肉体的色身,还有我们见闻觉知的这个心,这个五阴身就好像镜子上面的影像一样,起起落落、生生灭灭,永远无法恒常不动的存在。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有他自己的那面镜子,自己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立众生都有八识心王的知见,那就很难正确理解经典;因为第八识是真心,其他七个识是属于生灭性之妄心,而真心与妄心的体性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没有这样的基本知见,即使要大略读懂《心经》或其他第一义的经典,都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必须先把基本的正知见先铺设好之后,才有机会正确了解第一义经典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因为无从知道它大乘跟小乘具体修证的差别,所以就只能随着他的语脉前后文的说明,然后就被引导而得到一个结论说:哎呀!原来佛法是一味的啊!大乘、小乘的差别只在于行者的发心大小不同。哎呀,所以佛法就只有解脱道,大乘行者所修证的也只有解脱道,只是悲心比小乘的行者更为悲切罢了。那么这样就会产生浅化佛法的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其实,佛法是不会被浅化的。只是因为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色界天人没有鼻根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需要;有舌根与鼻根的目的,是因为在欲界中生存的有情,必须饮食;有饮食,就必须尝食物的味道、嗅食物的香味,这是欲界众生的享受;人间是这样,欲界天也是这样。欲界天人吃食物时,也是类似人间,能领受香、甜、脆、甘…等法,必须闻与尝;这就是鼻根接触香尘、舌根接触味尘。色界天人既然没有团食,不吃食物,就不需要鼻根与舌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先来看佛教对[众生]概念的定义:《杂阿含(一二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拘罗山时。有侍者比丘名曰罗陀。白佛言。世尊。所谓众生者。云何名为众生。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是身无知,犹如草木、沙砾、墙壁,无所觉知。四大和合,父母所生。].....《佛说象头精舍经》由上可知,一切草木不会[于色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占察善恶业报经》: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说: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化诸众生。皆令度脱。最后至一竹林之中。闻有比丘诵法句经偈云。若人生百岁。不见水潦鹤。不如一日生。而得睹见之。阿难闻已。惨然而叹。世间眼灭。何其速哉。烦恼诸恶。如何便起。违反圣教。自生妄想。此非佛语。不可修行。......汝今谛听。我演佛偈。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尔时比丘。即向其师。说阿难语。师告之曰。阿难老朽。智慧衰劣。言多错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在跟众生宣说有第八识如来藏,宣说第八识如来藏祂是一个真实法,这个是绝对不虚妄的。因为有这样子的不虚妄的业呢,所以能够获得白毫光相。因为白毫光相显现一切法的光明,能够照耀一切的众生,让一切的众生能够去除无明,能够获得光明。所以这是白毫光相的功德。所以佛陀的一切三十二大人相,除了无见顶相之外,统统都要依于对还有实法宣说的不虚妄。如果中间有任何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除了离杀思之外,不杀眼前的这个作为我们父母师长的众生,乃至人,我们也要把他当成是我们的父母、师长。我们还要怎么样呢?要推己及人,我们要劝导思。也就是说,我们如果看到人,我们也要去劝导他离杀。因为菩萨的修行不是说自己不杀就好,如果是声闻人他自己不杀,他能够解脱三界的生死轮回,对他来说,他就能够实践他的解脱。可是菩萨不是只是独善其身还要能够推己及人,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人可能会认为说:为什么我们所谈都是第八识如来藏?为什么不谈谈别的呢?谈谈别的不是比较多闻吗?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见解,我们众生对于世间法听了很多、分析了很多,事实上都无济于生死解脱,所以那个都不算多闻。所以世间的博学多闻,在佛法中不称为博学多闻,因为那个都是生死流转的那些不坚固之法,可是第八识如来藏的法——这个涅槃之法,祂是最殊胜、最胜妙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这样佛陀是不是在说人的是非呢?他心中一定会产生这个疑问,而且会逐渐分辨说佛陀在破斥外道法的时候,事实上不是在论外道的身口意行,祂是在分辨法界里面的实相,在论述法界的实相应该是如何,如果跟法界实相相违反的,那是对众生最大的戕害。这个时候佛陀就会去破斥外道,而破斥外道的时候,是慈悲于众生、慈悲于外道,而不是说人是非。这个时候他就能够了解什么叫作摧邪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弥勒菩萨已经很清楚开示,出家仅是表相而已,不是真正的出家;真正的出家就是在佛法有所实证,并且以实证所得的智慧,不断地在三界里度化众生。此外,佛门也不是以他有没有出家,来认定他就是出家人、在家人;而是以他有没有明心见性来衡量。如果他已经出家,于佛法没有实证,在证悟祖师眼里仍然不是出家人,是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