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由乾陀山有一香象。名伊罗鉢那。具足七头。帝释发念象知即来。善见城中所有诸天。处其头上旋行而往。其林去城五十由延。是象身力出胜一切香象身力。正使和合如是香象一万八千。其力唯敌佛一节力。是故身力出胜一切众生之力。世界无边众生亦尔。如来心力亦复无边。是故如来独得名佛。非二乘人名为佛也以是义故。名无上师。名大丈[12]夫。人 三摩地

2018-07-22

我能持菩萨戒吗?还是需要怎样的经历与过程之后,才由优婆塞戒转进到菩萨戒?答:您有心发愿严格持守菩萨戒律,此乃净善之法,我们在此随喜赞叹您的净愿与净行,因为您已经具足七圣财中戒财的一分功德,因为戒学乃是三无漏学中的基础,而三乘菩提的成就皆以戒为前方便资粮,故佛在经中请阿那律陀尊者开示受戒、持戒之胜妙处,阐释诸贤圣皆是「以戒为梯而升无上慧堂之阁」,尤其 三摩地

2018-07-22

(3)关于戒的精神、戒的持犯判定以及其中的果报原理,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有非常详细的开示,请您至各大书局请购,并详加阅读;另于《正觉电子报》第11辑、第30辑以及第39辑的〈般若信箱〉中,亦有针对受戒、持戒、犯戒等事项作出原则性的答复,请您一并参阅。2.针对学佛人素食的部分,我们列出四点说明:(1)学佛人素食最显见的目的,乃在借由不食旁生之肉,断除直接或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第十一不可以为了世间法上的事情,就念咒发毒誓。在菩萨戒中,这是犯轻垢罪,也是要忏悔的。有些人受了戒以后,遇到别人冤枉他,就发誓说:我以受戒而不许妄语的戒法向你保证,我绝对没有做这件事;如果有做,我就下地狱。这样做是犯戒的,犯轻垢罪。不许用戒法来保证世间事的做或未做。以戒法来作保证,也是违戒的;这种做法叫作赌咒,赌咒 三摩地

2018-07-22

假名菩萨和实义菩萨——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二十二种假名菩萨1、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教化众生。2、为自身命杀害他命,不乐修悲、乐于生死,常造诸业,受生死乐。3、无有信心,于三宝所。4、生疑网心5、护惜身命不能忍辱,语言粗犷、悔恨放逸。6、于己身所生自轻想:我不能得无上菩提。7、于烦恼中,生恐怖想。8、亦不勤修坏结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有时菩萨假使以不清净的物品来布施,那也是为了让被布施者生起欢喜心的缘故。不清净之物,譬如众生肉:有人很喜欢吃羊肉、牛肉,凡是肉案子上买得到的肉类,你就买了布施给他,方便度他入佛法中。有人喜欢吃葱、蒜,你就送给他,为了让他生起欢喜心,你才能为他说法。如果你布施的财物,他一看就讨厌了,你还能为他说法吗?还能接引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也不可以造做半身的佛像;雕佛像时必须是全身的,或立、或卧都可,但不可以雕半身的。有的人只雕头像,那是不如法的。如果有人做半身的佛像,也就是只做胸像,是不如法的;若是得到了古董级的佛像头部,应该赶快找到身像,迅速合并完整,才是如法的行为,不可收藏起来作为古董。有的佛像身形已经不具足了,要秘密的藏起来,不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供养时不可以像外道那样烧酥、烧大麦来供养。千年来一直有佛门外道这么做,他们叫作火供。知道什么宗派吗?(大众答:密宗!)正是密宗嘛!那其实是外道法,也是佛所禁止的,可是他们到现在仍在做。其实那是供养鬼神的作法,所以不如法。这也有开缘:譬如有时你以檀香粉供养,上面撒了几颗芝麻,增加香味,那是可以的。但是藏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广修布施以后,心中没有侮恨钱财被布施出去了,这个人如果是因为在客尘上,特别是指我所烦恼,也就是贪瞋痴的烦恼(是从客尘上发生的我所烦恼,以及把虚妄的自我误认为真实不坏法而毁谤,都是从客尘而生的烦恼。客尘在《楞严经》有定义过了,所以客尘就是指相对于真实心以外的我所烦恼,都属于客尘。如果是因我见没有断除而被辨义时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佛开示说:善男子啊!如果有一个人其实是有钱财的,可是当他看见有人来求财时却说没有钱财,他说话是怕别人向他请求布施,我们就应该要知道这个人已经把他来世贫穷而没有功德的果报先为大众说明了。佛讲这一句话很重。这个人明明有钱,却推说没钱;这话讲久了,这一世真的会变得没钱,来世当然更会没钱了。如果有人请求你随喜功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三摩地

2018-07-22

在《优婆塞戒经》的〈五戒品〉中,世尊也曾经对布施无畏作开示说:一切的布施当中,布施无怖畏最为第一。但是,世尊在这里所说的布施无怖畏并不是指狭义的无畏施,指的是受持五戒。因为如果我们受持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等五戒,众生会知道从今以后我们就不会再去恼害他们,所以能够让众生离开被我们所恼害的怖畏,并且不再怖畏我们会因为酒后乱性,而对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优婆塞戒经》〈受戒品〉中说:「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人民凡所食噉不得色力,是人恶业殃流万姓。」但在卷第五〈杂品之余〉则又说:「身口意业,各别异故。」也就是说各人因果各人了,父造恶业、子不代受。而世法也常提到帮别人担业障,故究竟业能不能代受?答:业有别业和共业,共业对每一个人都会造成影响。比方说,有些人喜欢乱丢果皮垃圾,把环境弄得脏乱不堪,我们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中,对于读诵的解释:读是了解经中的义理;诵是读不懂,而把它作为早晚课诵的内容。所以读诵包括了解经中的义理与课诵。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的法义,因此除了诵之外,也有读的成分在里面,而不只是把诵念出来而已。所以无论读或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去了解经中的义理。对于经典的正确理解,确实是不容 三摩地

2018-07-22

许多佛典,如《金刚经》、《优婆塞戒经》、《佛说阿弥陀经》等,开头是这样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祗树给孤独园”正确的读音是:“qíshù/jǐgūdú/yuán”,这个园林是怎样由来的呢?当给孤独长者去拜访一位好友,这位好友却没有专心招待他,半夜里一直在忙活儿;忙什 三摩地

2018-07-22

由于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都是田,而且是福田,所以在家菩萨受了优婆塞戒以后,就应该以至诚心殷勤供养三宝,未来世可以获得福德。为什么众生未来世可以获得福德?这是因为田的关系。在这些田播下种子,未来就可以收割、享受美好的结果。但是有一种田千万不要去种,那就是毒田。因为种了所收获的都是有毒的果实,非但没有福德可得,反而会戕害自己的法身慧命;那就是教假借佛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之中,善生菩萨问说:世尊!何因缘故得二庄严?世尊开示说:善男子!菩萨修集六波罗蜜,便得如是二种庄严:施、戒、精进,名福庄严;忍、定、智慧,名智庄严。(《优婆塞戒经》卷2)换句话说,菩萨应该修集布施…等六波罗蜜,才能初步福德与智慧的庄严。而其中的布施、持戒、精进度,是属于福德庄严;忍辱、禅定、智慧度,是属于智慧庄严的范围。譬 三摩地

2018-07-22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优婆塞戒经》卷2)为什么是自他庄严的原因,上一次的菩萨正行之中已经先概略为大家说明了。接下来,因为善生菩萨启请的缘故,所以世尊接着就回答:菩萨应该要具足福德、智慧二法,才能够在佛菩提道上自他庄严。从表面上看 三摩地

2018-07-22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有一段是:【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优婆塞戒经》卷2)先说说庄严这一词,这在佛教界中是使用得非常频繁,而且在经论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学佛之后也会常常挂在嘴边。但是随着前后文的不同,所显示出来的意涵也就会有所不同。我们就先来看看经论中所使用的庄严的例子,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2)在这里,佛陀教导我们大家要在菩萨因地时发愿,也教导我们发愿的因果、原理等等。善生童子问:世尊!这三十二大人相的福业是谁才能作呢?善生童子在这边问的三十二大人相的福业,是谁才能够作?因为修这个三十二大人相,并不是一般人能够作得到的。可是,有一种人家财万贯,但是他们全家每个月供养三宝才几百元的台币,就觉得是很大的数目了;但在世间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2)佛法上有所谓的四悉檀,世尊的开示中,有时候是针对某些人,有时候是在事相上或者是在义理上来说明,而更常常的是事相上、义理上都同时兼顾。可是,一般众生往往只看到事相上的层面,就执取片面的意涵,有时候就称为这种情况叫作依文解义。从字面上的意思看来,在家的菩萨要修集福智庄严,是要比出家的菩萨更来得困难,佛世的时候不妨也是这样;因为出家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