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由这样的法理道理,我们就可以知道每一个学佛人、每一个修行人,其实都应该要注意的,要注意什么呢?那就是正法的熏习、以及正确的知见的建立,才是所有学佛人最重要的事,正法的熏习、以及正见的建立,才是所有学佛人最重要的事,这是一切学佛人都必须要特别重视的正事。千万别只是听闻他人所说就直接信受了,这样就是没有智慧;必须要听闻以后,确实加以深入地理解以后,再作 | admin 2020-04-07 |
![]() |
那这个修“远离行”的人如果因缘好,要去乞食,路上看见人兽诸杂死尸,那是他修行的好机会。真的,是好机会!所以他在那边藉此机会观察,观察了以后当然会生起厌心:“啊,原来再过几年,我也不免如此!”他会这样想。那饮食吃了,再怎么香美,吃了也是一样,他心里面就想:“不要再吃了!再吃、继续吃就越贪爱,越贪爱就会轮回生死。吃是为了 | admin 2020-03-19 |
![]() |
必先亲证第八识而能现观八识心王中每一识的自性,方是懂得唯识性之人;证得唯识性之后,方有智慧与能力继续深入而于八识心王的各种行相中观行;对八识心王的各种行相观行完成时,方是完成唯识相修行之人,即是已能现观七真如于三界九地中的行相者,方是完成唯识相的修行者。完成唯识相修行的人,方能继续探究唯识位;唯识位者谓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如是略 | admin 2020-03-17 |
![]() |
他们也讲三宝,但是跟佛教三宝完全不同;但是当时年纪轻,没什么判断能力! 一贯道说他们的道统,是由伏羲、黄帝、尧、舜、禹、文武、周公等一脉金线,继传印度释迦牟尼佛,再传摩诃迦叶、阿难,一贯心法,传至二十八代达摩祖师时,东方应运,故老水还潮,将道传回中国;达摩祖师再续传至六祖惠能,六祖惠能以后,道降火宅,平民百姓皆可求道,转以儒家在家修行方式。那现 | admin 2020-03-03 |
![]() |
这一集我们要谈的是恒伽达的故事,他是在佛世的时候出现的一位修行人,他的经历颇为曲折;他是阿闍世王大臣的儿子,当初这位大臣他没有孩子,因此他决定去威胁恒河庙神。说来也很奇特,那位庙神经过他的威吓以后,就很担心地跑去找天神说:这世间有一位国王的大臣,他的权势和富贵非常的高,不可抵抗啊!然后他说,如果我不给他一个孩子的话,他就要把我的这座庙捣毁;这样会有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说,我们今天来看:修行人即使是出家人,你非常有智慧,可以饱读经书,你也布施,你也持戒,但是你就是不能够安忍。就算是你有精进禅定,六度中少了能够安忍这一度,你就要受到恶报;受到恶报还不能够保证自己来世是不是可以继续得到人身,甚至还要担心自己会到三恶道中最残酷的地狱道去。所以应当去想:世间上所说的一些果报,跟这相比实在是太轻微了,所以应当要能够安忍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可以说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位菩萨,他叫安世高,他在前一世的时候,他一个同学,跟他在一起有二十几年,他这同学也非常地认真修行,智慧也很高,然后他的同学还很喜欢布施,所以这位同学是有福德的。那他既然是出家,他当然也会持戒,所以你想:这样的人,他一定也很规规矩矩地在修行中,所以他一切都很好;但是就是有一点不太好,哪一点呢?他就是在乞讨食物的时候,对于一 | admin 2020-02-21 |
![]() |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中,就以佛弟子修行成为阿罗汉为例,说阿罗汉以前所造的大恶业,因为在遇到佛陀以后,发起一念心善而出家修行,由于这个遇佛发心修行的善缘,成就了无漏果,所以舍报时就入无余涅槃,使原本大恶业的报缘不具足而成为无报业,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12集业的报偿与转变(下)>正源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但是善恶业的报偿会是怎么样的情形?如是因、如是果,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不是决定的?不改变的?业报有没有改变的可能呢?也就是一般人常会问到的:命运可以转变吗?我们努力学佛修行可以改变命运吗?该如何改变呢?相信都是学佛人极为关心的问题。------《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11集业的报偿与转变(上)>正源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楞严经》中也有记载:【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楞严经》卷1)以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圣教:【惟愿如来,哀受我等微少供养,永离三涂恶业种子,得受人天福乐果报,开阐大乘甘露法门,速断愚痴,当得解脱。】(《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1)这是大乘法中的经教。而在解脱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十恶业道对于修行人来讲,千万不可以轻易去碰;因为十恶业道作了以后,不但会有三恶道的果报,还有余果,并且在人间有所言说,人不信受。有人明明每一句话都是老实话,但是偏偏就是别人都不信受,都怀疑他;并且没有亲厚之人,因为往世造十恶业道时把众生都得罪光了,而且众生如来藏中种子流注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直觉,就是每个人都不会相信他。也就是说这个人,造了这样子恶 | admin 2020-02-21 |
![]() |
对一个修行人来讲,戒律是非常重要的;戒如果有所缺犯的话,道业就很难成就,所以恶业道犯了以后,到底是有作色还是无作色?这个大家都要详细的了解,千万不要轻忽了。这个十恶业道有时候会得到有作色而没有无作色,有时候会得到有作色而同时得到无作色。有作跟无作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得到有作色不一定受果报的;得到无作色的人,未来一定要受果报。这个是什么样的道理呢?有作 | admin 2020-02-21 |
![]() |
过去无量劫来,心起嫉妒与众结怨,来世果报当然得到众生对于自己不被尊重的果报,于群众得不到敬重;也因见他人得利,心生恼热;见他人失利,见猎心喜;于他人好名誉起嫉恶心;若见别人失去名誉,心起大忻悦;如是习气相继熏染,故而在修行道业当然易起杂染,退菩提心、毁佛形像、退道业心;对于自己父母无心奉侍,也会对于贤圣者轻蔑教授,继而忌妒毁谤;障碍他人修学佛道,对 | admin 2020-02-21 |
![]() |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业的力量是很大的,与三恶道相应的业通常需要非常久的时间才能报尽,这个也与三恶道中很难修行,与植福有关系,所以我们一定要时时留意自己的身口意行。------《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84集十善业与业报因缘>高正国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四)由这里面的开示我们也可以了解先受报的业,是属于力量比较大的,包括这个业本身就是重业,因此本身就有很大的力量;或者将舍报前现起的业,因为时间最接近,而念力较强的缘故,譬如临终之人随念佛之净念而往生极乐世界;或临终忆念曾作过的大善业,这时因善念力的关系,使大善业的果报境界现前;或者是常常重复在造的业,因此累积了很强的力量; | admin 2020-02-21 |
![]() |
但我们都要知道,五阴这五个法都只是生灭之法,都是由自心如来藏藉缘所生,因此透过修行,便可以观察及确定五阴之生灭虚妄性而得解脱,并能够逐渐远离对于五阴之贪着。因此生灭性的五阴本身就是属于生灭有为性的世间法所摄,也可以说就是自己的世间,因此称为五阴世间。譬如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中的开示:【三世五阴法,说名为世间,斯由虚妄有,无则出世间。】如果贪着五 | admin 2020-02-21 |
![]() |
由凡夫地的阿赖耶识到达解脱位的异熟识,这个修行过程就是一个因缘相啊!如果不是有这个因缘相,那所有的人统统都不能证得解脱道了,就不会有阿罗汉证得解脱道了。没有这个因缘相的话,在凡夫位的人永远都是在凡夫位,永远没有进入圣位的可能;那就像一神教讲的:上帝永远都是上帝,你今天信仰他而成为他的奴仆,……永远当他的羔羊。这就是没有因缘相而产生的必然 | admin 2020-02-21 |
![]() |
世尊说:我于无量百千亿劫,具足修行十波罗蜜摄取众生,建立令住未曾有乐,我从彼无量百千亿劫阿僧祇波罗蜜,生实际身。实际身就是以实际为究竟转依,而发起的毗卢遮那佛的法性身。但是一切深悟的菩萨们,都能现前观察自己所转依的第八识实际,都是无余涅槃的境界;而且现见无余涅槃的境界相,其实都是与无明众生同时同处。所以一切凡夫众生与声闻、缘觉、菩萨们都一样,都是住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佛菩提道的修行,既在于心生灭门的万法上,也在于心真如的本质上。------《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第010集一心二门(二)>余正伟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于是,五百比丘尼她们听了以后,心里面很难过,她们想:好不容易出家,怎么是这样的劝告呢?那自己的修行不好也无奈何,她们就去找第二位。这第二位,就是故事中所说的微妙比丘尼。微妙比丘尼就跟她们劝告说:你们应当舍离男女的贪欲,要想:‘男女的贪欲会破坏你真正的今生以及未来世,让你的未来世会更加地痛苦。’她就说自身的例子:刚好她这一辈子就是一个长者的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