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真实佛法的实证,绝对不是在世俗法上面修行可以证得的,也绝对不是在经忏法会、朝山、劝募、盖道场、救灾、济贫这些世间法的事相上,就能够证得这个真实佛法。因为真实佛法乃是生命的实相之法,应该要向五蕴色身之中去找寻《心经》里面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观自在的,本来无念离念的实相心如来藏,那才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入道的首要。如果还不能够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声闻是由于听闻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而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合称为解脱道。而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那我偏偏要说这样的说法是:口说三乘,又说五乘,然后有时候又加说大乘不共,其实都是掩人耳目之说。他的目的都只是要在说,三乘的解脱道皆共一味,目的是要否定菩萨道;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是对于佛经中讲的修行的种种殊胜利益起了疑心,甚至退却。又有人在行行了一些善事后好像没有的到好的结果,于是认为行善并无什么益处。等等情况。那么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说的。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讲到: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又云:若当来世,佛诸,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勿当自纵,以起放逸。即应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可修行。......汝今谛听。我演佛偈。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尔时比丘。即向其师。说阿难语。师告之曰。阿难老朽。智慧衰劣。言多错谬。不可信矣。如今但当如前而诵。阿难后时。闻彼比丘犹诵前偈。......即入三昧。推求胜德。不见有人能回彼意。便作是言。异哉。无常甚大。劫猛散坏。如是无量圣贤。今诸世间。皆悉空旷。常处黑暗。怖畏中行。邪见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叫作一百个思呢?就是,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要修足善住相,这是三十二大人相的某一个相,这个时候要先生起五十种思,然后起这个五十种思,来让我们的身心——这个修行的道器能够清净调柔,能够让我们的身心清净调柔之后,还要起一个决定思来让我们真正去说:我要这样作。我们想要说:我怎么样清净我的道器呢?然后再起一个决定说:我真的要这样作。然后付诸实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如果一个菩萨真正开始来修集三十二大人相的业,他可以称为菩萨,因为他已经满足十信位的修行;满足十信位的修行,开始进入初住以上的修行的时候,他可以真正称为是菩萨,这个时候他要同时兼得两种定。也就是说一定要兼得这两种定,他的三十二大人相的业才能够逐渐地稳固,才能够逐渐地坚固的。如果没有这两种定,那他所修就不能真正的成就菩萨的身力。第一个就叫作菩提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我们说什么时候是初修的时候呢?如果我们从菩萨的五十二位阶修行来看,要初修三十二相业,显然是在三贤位的时候;也就是说在十信位的修行里面,事实上他很难真正修三十二相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说在十信位还没有满足的时候,显然他对于真正的大乘的信受、对真正的三宝的信受,他是不满足的;当他没有满足对于大乘法教的信心的时候,他没有办法真正的修三十二相业。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又如何供养三藏十二部经呢?如果菩萨能够以至诚心相信佛说,而且欢喜地受持、读诵、解说三藏十二部经,如实去修行,不仅自己这样作而且也劝别人这样作,是名为菩萨真正供养三藏十二部经;唯除经典脏了,不能清洗外。此外菩萨还要书写三藏十二部经并且作种种供养,如果能够像上面所说供养、受持、读诵、书写三藏十二部经,就是供养法。供养法宝时,就如同在供养佛一样,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有人说:或见念佛人助念时之庄严自在,而接受念佛修行的法门,时时默唱佛号;也开始了解所念的佛菩萨其本愿与事迹,及其佛土世界之依正庄严,开始解知念佛的好处。这意思是说,那位为人助念的菩萨是端庄寂静的;而第二个庄严说的是,那个佛土世界清净严饰之相。经论中也会常常看到:佛的庄严报身,更是常住色究竟天宫说法。这是说,世尊在色究竟天宫说法,所示现的报身是尊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杂阿含经》卷32)佛陀经常以十善道的法,教化著听闻佛陀以种种言说声音说法的弟子众,令弟子们忆念不忘,令弟子们乐于听受思惟,令弟子们能信受、信解、随信而修行,令弟子们重视因缘果报,弟子们就知道说:“我们的佛陀大师知道祂自己所知道的法,也能够观见自己所实证的智慧所在,不辞辛劳来教导我们,呵责杀生的过失,赞叹不杀,乃至于呵责妄语的过失,赞叹不妄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我们在三贤位的修行,有种种的不、有种种的横逆,乃至种种的身相的不具足,事实上就是因为三十二大人相的业还没有成就。当我们逐渐修行的时候,就逐渐能够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而让我们的福慧逐渐,而远离种种的横逆。当我们逐渐在修这些业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一一了知说,将来我可以凭借修十善业道的这些修行,又以百福庄严来修行的时候,我们一定将来可以三十二大人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菩萨正行修集,成就三十二大人相的业的时候,事实上就叫作满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所以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事实上就是在修三十二大人相的具足;所以三十二大人相的具足,事实上就是在讲三大无量数劫。所以怎么说菩萨具足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呢?就是说菩萨已经完成了三十二大人相的具足。 (原标题:转轮圣王的三十二大人相不明了具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次说到:因为布施、持戒都不是一、两天甚至于是于一、两世所要做的,若能够世世随着法上的熏习,再继续地修行布施、持戒,那这个本质其实就是精进;因为精进地布施、持戒,所以也伴随着一分的福业。同时,学人为什么会精进地布施、持戒呢?甚至于也可以预料得到的是他会一世一世地做下去?世间人进行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若是因为正确的选择与执行而使得其获得了相对的利益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自性佛宝从本以来就存在,不是经过修行才出现。因为经过修行才出现的、才存在的都是有生之法,而且未来一定会消灭,不是从本以来就存在的法身自心如来,菩萨亲证此自性佛宝,未来经过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四智圆明的究竟佛。所谓自性法宝,就是自性佛宝借着种种因与缘,直接、间接、辗转出生一切法,而为大众所受用,乃至有众生进而修学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也 | admin 2018-07-22 |
![]() |
菩萨闻已,修行此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二)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菩萨,及转读是经,但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拥护之,勿令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辄闻于耳,何况令受。非但汝独护是人故,亦有释梵眷属,诸天眷属,拥护是人。何故得如是圣贤拥护?皆由瞻礼地藏形像,及转读是本愿经故,自然毕竟出离苦海,证涅槃乐。以是之故,得大拥护。见闻利益品第十二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四种决定清净明诲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在因缘成熟时,却又不得不去受生,他自己也同样是无可奈何啊!将来出生以后,他有可能成为大修行人,也有可能是菩萨受生再来。譬如:经典中所记载的不思议光菩萨,往世修证极高,但因为造了诬谤贤天菩萨的恶业以后,九十一劫之中都是被妓女所生,生了以后马上就被丢弃,随即被野狗所食。直到九十一劫之后才苦报受尽,而恢复菩萨的身份及修证上之功德。所以,众生的因缘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贪嗔痴等染污种子,这是每位学人开始想要面对自我、修正自我(以前看不到,或不愿意看自我之染污)之必经阶段,却也是最辛苦之时期,因为这是意识我和末那我两种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