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立修行一切德善之本。是智不执权之缚也。何谓智而执权解。谓断诸见行劳望之受。以殖众德之本。而分布此道。是智而执权之解也。彼有疾菩萨已如是下此法。设身有病。观其无常为苦为空为非身。是为智慧。又身所受不以断恶生死。善利人民心合乎道。是为权行。又若身病知异同意。彼过非新则观其故。是为智慧。假使身病不以都灭。所当起者是为权行。是文殊师利。为疾菩萨其意不乱。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汝当依此而修行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梵天王听了之后,还欢喜地礼谢观世音菩萨说:【我等大众,今始识此陀罗尼相貌。从今受持,不敢忘失。】(《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看到这么记载,很多人会以为只要意识心起慈悲、平等、无为、不染著、观一切法空、对众生恭敬谦卑、心不散乱不贪取、不见有一个我,这样就是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观世音菩萨名称的由来悲愿得名《悲华经·授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释迦牟尼佛曾多次演说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的因缘。最直接的是佛在《地藏经》中这样告诉观世音菩萨:你与娑婆世界有一大因缘,所有的天龙、鬼神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观世音菩萨名称的由来悲愿得名《悲华经·授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释迦牟尼佛曾多次演说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的因缘。最直接的是佛在《地藏经》中这样告诉观世音菩萨:你与娑婆世界有一大因缘,所有的天龙、鬼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她心中的瞋火十分旺盛,生前也不懂得尊重三宝、不肯修行,反而毁谤三宝,这样的痴业使她无法得救;自己造的业必须自己承受罪报,业如须弥山,任何人都对它无可奈何啊!目犍连尊者听了佛陀的开示,心里觉得很无奈,但他仍请求佛陀给他力量,教他如何救度自己的母亲。他的一番孝心令佛陀感动,佛陀说:要救你的母亲,光凭你的神通是不够的,因为你的母亲业障太重,必须靠许多有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属于修行感应的范围,也是菩萨摄众的一种方便善巧示现。如果认真的推究起来,其实还是诸佛菩萨的悲心愿行与功德所呈现,希望藉由加持者的善心共同来圆成救护众生的广大悲愿,希望藉由加持的力量摄受被加持者能够进入佛门中努力的修行。加持的功德主要是来自于佛菩萨的悲愿,透过教化的力量来转变被加持者的心灵,因而产生转变有情众生因缘之力量。所谓神力的加持,主要是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有的人认为,这是现代许多的寺院已经不单纯清净的修行,因为这些寺院他们混杂举办了种种的很多外道法在当中,举办了很多的所谓的改运、制煞乃至消灾祈福、点光明灯、安太岁种种这些神道教的种种的仪轨。这也就是说,这些寺院已经不是在修行的道场而是在做买卖了,而是以举办这些收钱买卖为主的道场,因此这些人甚至有的常常跟那些鬼神来通灵打交道,这样的寺院已经是与神道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真实佛法的实证,绝对不是在世俗法上面修行可以证得的,也绝对不是在经忏、朝山、劝募、盖道场、救灾、济贫这些世间法的事相上,就能够证得这个真实佛法。因为真实佛法乃是生命的实相之法,应该要向五蕴色身之中去找寻《心经》里面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观自在的,本来无念离念的实相心如来藏,那才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入道的首要。如果还不能够实证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称三拜) 八、随喜赞叹文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修行信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我今皆悉至心深生随喜赞叹!如是过去、未来一切众生,所有善根我今皆悉至心深生随喜赞叹!又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初行菩萨道,发菩提心,所有功德、福德,及过百劫行菩萨行、有大功德、获无生忍,至不退转、一生补处,如是一切功德之蕴,我今皆悉至心深生随喜赞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世尊有说:如果有人虽然身出家,现出家相,但是他的心中却仍然贪着欲染的境界而不肯放舍,像这样子的人不能够称他是真出家;但是,另外如果有净信男或者是净信女,虽然身住在俗家之中,但是只要发起了无上菩提心,以大慈悲来饶益一切的众生,像这样子来修行就可以称为是真出家。因此,依于这样的定义,出家大约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身出家,心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后来因为把比较好的让给别人,比较差的自己来穿;而九条衣是最差的,最差的留给自己穿;人家就说:「这个人修行好!」结果穿最差的人就显示是修行最好的人,所以后来就开始模仿而变成搭衣的时候,要看三条、五条、七条、九条;穿九条衣的人是修行最好的人,后来变成身分最高的人才可以穿最差的九条衣;于是累死现代那些缝僧衣的人了,因为他们必须把完整的好布料先裁成九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要考虑佛坛空间大小,如果佛坛空间不大,仅摆设佛像即可,这时佛像可以考虑用折叠的相框,不用时可以收起来;如果你的佛坛空间够大,不妨考虑摆设佛桌、佛像等一切简单设施;如果你的佛坛空间更大,除了可以用较大的佛桌来摆设以外,还可以用藏经阁的方式摆设《大藏经》等法宝,一者可以庄严佛坛,二者可以作为个人阅读、思惟整理及修行之用。既然空间大小已经确定,接下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寺院为僧众禅悟修行的场所,而僧团最重纪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透露出威仪与庄严。广大居士信众因不谙佛门礼仪,前往归元禅寺礼佛供养时,难免出现一些仪轨上的错误,不免招惹讥笑。特将归元禅寺常见佛门基本礼仪列出,以供参考:入寺1、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请三拜)八、随喜赞叹长跪合掌,以至诚心诵《随喜赞叹文》:“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修行信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我今皆悉至心深生随喜赞叹!如是过去、未来一切众生,所有善根我今皆悉至心深生随喜赞叹!又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初行菩萨道,发菩提心,所有功德、福德,及过百劫行菩萨行、有大功德、获无生忍,至不退转、一生补处,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说过,在家修行的优婆塞和优婆夷,如果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成,就同佛的其他弟子一样了。又,《杂阿含经》三三、九二七等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第一、信具足,第二、戒具足,第三、施具足,第四、闻具足,第五、慧具足。《维摩诘经》菩萨品中,尊称维摩诘为居士;而据罗什、智者、玄奘等大师的解释,维摩诘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3)参访寺院时,应该做到:勿大声喧哗、高谈阔论、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衣冠整洁;勿乱动乱敲寺院的法器,以免影响僧人的修行生活及寺院的宗教活动;如果到殿堂拜佛,要在两侧拜垫上进行,不可占据中央大拜垫,因为此乃寺院住持所用;勿强行要求参加僧人的传戒、诵戒活动等,也不要有意无意偷听僧人传戒和诵戒;未经允许,勿进寺院禅堂,也不要随意到僧人闭关的地方去,特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包括像是二乘佛法的内容,与大乘菩提道的修行法门等等,在世尊下降之前,其实都已经零散地、片断地在印度文化中流行了起来。乃至于在雅利安人还没有进到印度之前,这块地方就已经是哲学的国度,雅利安人加入后,更是增加了它的广度与深度。这些都是为了迎接即将下生的佛陀,让众生在一世又一世当中,能够广泛地熏习各种世间与出世间的教法;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当中,才能 | admin 2018-07-22 |
![]() |
那这个宗在佛法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摄受根器是普及三乘智愚凡圣;然后又依照阿弥陀佛的大愿,能够帮助修行人很快速地前进;乃至于说,可以令造恶趣的人——当然前提是不诽谤大乘方广经典——不堕地狱,也能够往生。前者,譬如说已经悟宗门的人,那在这个娑婆世界虽然只是别教的七住的阶位,舍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很快就能证无生法忍。后者 | admin 2018-07-22 |
![]() |
可是我们也不免要提到,也就是,如果说这些重要的名词、重要的观念,在翻译上面如果有误差的话,那就会导致修行的方式以及证果都会有误差;所以常常会变成是什么呢?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那关于这方面呢,我们就给大家来看看当时格义对于般若的理解。我们说,当时一般人对于般若的理解,一般人其实对于“老庄”的思想比较了解,所以当佛教的经典进入中国之后,一般人 | admin 2018-07-22 |
![]() |
另外,在这些经文里面也强调了“我今亦复然,得如是妙法”,或者说“诸佛所证得法,我亦当得”;这个表示说,所有按照佛的教导、按照佛的开示确实修行的菩萨们,到最后也必然会证得跟诸佛一样的境界。除了诸佛之外,其实我们有深入修菩萨道的同修们,大家应该也都会知道,诸菩萨的各个修行的位阶,关键所证的内容也都是一样的。比方说菩萨七住明心,破参明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