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详细内容请见以前写的这篇:佛陀教导菩萨要发愿生在好家庭 那因为葛格我是佛陀与尊者的,所以我听世尊的开示,都发愿投生在豪贵家庭,不生在贫穷家庭!但有些菩萨看了以前那篇文章还提出观点,认为投生在贫苦家庭也很好可以磨练自己,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这就是大家的选择不同,人各有志!葛格我也至诚地随喜赞叹这样勇于挑战的菩萨!但我不打算这么发 三摩地

2018-07-22

那个布施的福德当然很大,因为毕竟是佛门中的表相三宝;对方后来也成为大师,大家都很崇拜,徒众好多,财产更多;但这位布施者在此世及后世,从这件布施中所得到的修行果报,仍然会停留在常见法里面,得不到真正的出世间法;因为他所布施的对象、所弘扬的法其实只是世间法。如果有因缘遇到真正的出世间法,他去布施了,也许只是不小心去布施到,但他来世就有证悟的因缘了,这才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则得欲界天报。如果修行有漏十善,并且与定相应,则得色界天报。因为生到色界天必须要有禅定证量,因此要与定相应。又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5中开示:【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界故,阙大悲故,从他闻声而解了故,成声闻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广无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摄故,发生大愿故,不舍众生故,希求诸佛 三摩地

2018-07-22

祝福诸位菩萨,都能够学习到真正的菩萨正行,安安稳稳地圆满福德与智慧,早成佛道!------《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集菩萨正行概说>陆正元老师(原标题:菩萨修行的内容有哪些)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终于十信入于住位,之前他在外门修学六度之时,其中有一项是可以令其作为来世亲证菩提的一个远因?因为信位的菩萨,尤其修的是要对三宝的信心,这也是在修福啊!但是已经不同于前面所说的,求五欲受用的福了。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 三摩地

2018-07-22

五戒具足不犯,才能保住来世继续拥有人身,对于未来菩萨道的增上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必须先保住人身作为修行的道器才好修行。(原标题:孝养父母--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 admin

2018-07-22

夫婿以那时遮阻妻子修行布施的缘故,恒常贫穷;由于后来还是听妻子劝告的缘故,今世要依靠这位妻子,才能得享大富贵;当他若是没有了这位妻子时,以后还得遭受贫贱的果报。善恶业种子追随一切人,从来未曾违背或错乱过!」国王听完佛陀的解说以后,深深通达身口意行的业报可畏,不敢再骄矜待人、自我夸大,由衷的深信佛语,对于因果报应有所了悟,欢喜的离去!注一:八难谓见佛 admin

2018-07-22

佛陀在经典中说如果有人有很多财物,应该要先供养父母,然后再供养师长、和上、年高德劭的长者、已实证的修行人,还有供给远行或远来之人以及生病的人,并且言语要柔软,而且常怀恭敬惭愧之心。另外佛陀也提到孝顺父母与供佛的功德是一样大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报恩品第2之上〉: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 admin

2018-07-22

这部邪论在中国民国时期,刚翻译过来,就被太虚大师批判的体无完肤!现在却到处有佛弟子不明真相,而盲目信受!喇嘛教正是在曲解佛法的基础上,将密教的喝酒吃肉、男女双修等等外道法当作佛法来修行的!佛弟子不可不慎!他发挥了中观无自性学说,反对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不同意立自证分。承认有离心的名言外境,但认为无论是世俗谛、胜义谛外境都无自性,反对清辨的世俗谛有自 admin

2018-07-22

饮食,不仅是一般人所重视的事,对于佛门中尚未见道的修行人,也是极为粗重、要对治的事,因此声闻律中许多的规定都和饮食有关。饮食的律则,就是要消除最基本的贪欲,所以戒律中有非常繁琐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也因此多次声闻僧团中的异议,都有着饮食观的分歧意见。如第一件破僧事件的提婆达多,因为对佛陀起嫉妒心想要取而代之,要追随他的人出去对出家不久的年少宣说:你们 三摩地

2018-07-22

经中观世音菩萨所开示的种种心,都是在讲众生第八识如来藏本心的体性,这个本心就是佛法的总持,祂的体性本来具备种种相貌,七识心正是应当要依止这个本心而来修行。既然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那么观世音菩萨教导众生持诵〈大悲心陀罗尼〉,当然就是希望众生最终能亲证此心如来藏,亲见这真正大悲心的相貌,而不仅只于咒语本身的灵验,感召诸菩萨、神来消灾解厄,这才是正确 三摩地

2018-07-22

一般的佛弟子也可以用一种方式来帮助往生者或者鬼道的有情,例如:在世的人,他们为了帮助那些祖先或者鬼道有情,他们可以以至诚心地读诵佛的经典乃至修行的回向——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或者因为自己修行得力而心得清净的缘故,所以以此诵经回向的功德力而转为殊胜,因为施主胜——施主净的功德力最为殊胜,在这样的情形下而向这些祖先乃至鬼道有情能够回 三摩地

2018-07-22

实际上,弥勒在学佛修行上资历比释迦牟尼还要久远。释迦牟尼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里说: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无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觉。只因他虽具妙慧,却味着名利,性好交游,勇猛精进不够,结果被释迦后来居上先行成佛。据《一切智光仙人经》介绍,弥勒过去值弥勒佛(慈氏佛)发愿名为弥勒,值佛说慈心三昧经而 三摩地

2018-07-22

三、佛陀是如何降生人间成佛的?一般八相成道指的是最后身菩萨从兜率陀天下来,示现入母胎、住胎、出胎,然后成长出家修行,一直到成佛、转,与入涅槃的过程,而在我们这个世界,这是诸佛示现成佛的恒常法则。在经典里面也开示,从过去的毗婆尸佛是如此示现,现在释迦世尊也是如此示现,乃至未来的弥勒尊佛,也将如此示现成佛。譬如在《长阿含经》卷1中开示:【比丘!当知诸佛 三摩地

2018-07-22

但这样的现象一旦出现在佛教圈内,人们似乎一下就失去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去指责欺诈者,反倒指责揭露真相的修道人,每每亮出的招牌就是“真修行人不见人过”,殊不知什么是“人我是非”,什么是“法义辨正”,什么是见人过?什么是护众生慧命?若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而指责别人的身口意行,这样就涉及到“人我是非”,若为了彰显正 三摩地

2018-07-22

html菩萨在修行的时候,常常要反省自己的过失,如果知道说,自己有某一方面的过失的话,立即就要忏悔,然后把它改正过来。另外对别人、对其他出家的修行人,他不会去传播这些修行人的身口意过失。也就是说,即使这些出家的修行人,他的确是有过失,但是菩萨不应该对外面的人来传播这些出家人的过失;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私底下跟这一个有过失的修行人讲,希望他能够改正过失,而 三摩地

2018-07-22

欢喜爱乐如说修行于彼时中。若在家出家。欲修福业应诵佛语。欲增长智。彼等乃舍菩提。读外道经典摄受忆念。以诵习外道经故。诽谤佛语。舍是身已当堕地狱。愚痴无智到阿毗支大地狱中。入不闲处。彼等罪人无所能作。阿难。假使非前非后于阎浮提中。百千俱致诸佛世尊出现于世。为彼堕阿毗地狱者。演说佛法不能觉知。是故阿难。有智丈夫。勿以随心诽谤佛法。阿难。以是因缘。若善男 三摩地

2018-07-22

受持修行不食肉法。家家乞食不恶恶想。始终常一苦乐无变。其所乞处有种种人。或言无者。或骂辱者。答言安乐。然后舍去心不倾动。若言有者不生贪喜。答言安乐。受之而去心不倾动。若以大财施众僧者。于未来世众僧受用。一一宝藏无有穷尽。以何等故不奉施僧。而自分付饿鬼贫穷孤独乞白。帝释。沙门法者不多积聚。乃至盐油亦不受畜。是沙门法。奴婢田宅若卖若买诸不净物非沙门法。 三摩地

2018-07-22

当复信乐如说修行。诸根纯熟富贵自在。色力具足智慧明达。梵音清净莫不爱乐。或作转轮圣王。或为王子。或为大臣。贤德具足离诸慢恣。降伏睡眠精勤修学无诸放逸。及余功德悉皆成就。或为释梵护世四王。斯由曾闻如来之藏功德所致。身常安隐无病无恼。寿命延长人所爱敬。具足听闻如来常住大般涅槃甘露之法。坚固安隐久住世间。随顺世间而共娱乐。知诸如来不从欲生。广为世间开示演 三摩地

2018-07-22

具足修行十波罗蜜摄取众生。无量众生未发菩提心者开化令发。我于无量阿僧祇劫。具足修行无量波罗蜜诸善根故。生不生身。尔时央掘魔罗。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身住实际而复生耶。佛告央掘魔罗。汝与文殊师利俱。至北方过二恒河沙刹。有国名不实电光鬘。佛名毗楼遮那如来应供等正觉。在世教化。汝与文殊师利俱往问言。释迦牟尼佛云何住于实际而住娑婆世界。尔时二人受教即行。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