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十信位修行需要多长的时间,则是要看众生心性的状况。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 三摩地

2018-07-22

结合不是用男女来结合,慈悲跟智慧的结合它不需要用男女来分别,因为慈悲不是男也不是女,智慧也不是男也不是女啊!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中修行的女众菩萨同时也有智慧也有慈悲,男众同样有智慧有慈悲,所以他不需要经由交合才能够把慈悲跟智慧结合起来。所以如果有人说慈悲跟智慧要透过双身法才能把它结合起来,你就可以知道他就是不归依佛,表示他是不相信佛陀是清净的,不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所说一定是有解脱法,也就是说在修行人天的善法之外,一定要有教导大家来解脱,能够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因为有了这个解脱的法,有了这个实相的法之后,才能够叫做“归依佛”。如果不归依于佛而归依于天魔外道呢,他就会被这个善法所拘束,所以我们修学佛法都应该避免这样的过失。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   第09集<受持三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举例说,如果是布施给畜生,将来可以获得百倍果报;如果是布施给破戒的修行人,将来可以获得千倍的果报;如果是布施给持戒的修行人,将来可以获得十万倍的果报;如果是布施给外道离欲——也就是已经离开了欲界爱证得初禅的人,将来可以获得百万倍报。如果是布施给向道者——也就是向须陀洹:在解脱道的修行中,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圣贤之人有八种,也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在欲界天上真的是过着五欲充足快乐的生活,因为一个欲界天人有五百天女来服侍,每一位天女又有七位侍女侍奉着;在天界中不用上班工作赚钱,来满足买房、买车、教育、饮食等等开销,自然就有华丽庄严的天宫可安住,而且五通具足(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可以到处飞来飞去,四处游玩,真是乐不思蜀,哪里还可能会想到要修行!所以,菩萨不乐生天享福。《起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这四种人虽然也是生活在六种业道当中,但是他们为了能够真正的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之苦,选择了成就解脱智慧,乃至成就实相智慧的修行法道,这样的法道抉择不同,就会形成了佛教三乘的差别。如果说修学佛法的目的,是在亲证声闻、缘觉这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果,以这样来出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的苦,这就是声闻乘或者缘觉乘。但是这样的二乘圣人,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学佛人,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在这一段里面最后讲到说此则是我最后教也,有些人就会误会了,以为说,因为最后讲的这一段讲到的是诸行无常,甚为可怖,所以希望们赶快精进修行;有些人就会以为说,佛陀所教的最终的道理就是无常,所以外面有些人甚至会喊出了无常是唯一的真理这句话出来。其实无常这件事情不只在佛教里面,其他的宗教有没有体会到世间现象的无常呢?照样有!所以,无常并不是佛教与其他宗 三摩地

2018-07-22

第九个最吉祥的就是你能够持斋修梵行,而且希望自己能够常常遇到真正在修行上能够贤达、能够有开眼的善知识,而能够依著这开眼的善知识来修学,是最吉祥的。第十个最吉祥的就是去信有道德的人,而且能够心以正见、来修学,来转依,而能够度脱三恶道,这是最吉祥的。第十一个就是你能够以平等心行广大的布施,你能够恭敬的供养发菩提心的人或者修学三乘菩提的人,也能够恭敬一切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却有人去应和以外道传承为宗,以男女欲乐为最高至乐的教,只能说真正理性学佛的人,真是太不容易了!或者是为了自己的欲贪满足找依凭的借口吗?若修行人对什么是清净?什么是不清净?不能了知,那当然他会不断地为内外不净恶因缘所扰,而造下不善的身口意恶业。佛陀的清净,第一种是庄严清净。佛陀曾开示:在菩萨位的时候,要以两种为自我庄严,一个是福德庄严,一个是智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没有这些恶事,那么一般人的五根是多少都会有一些,或者说他有信根而没有精进根,那么他会相信三宝,可是他没有办法精进修行,总是很懈怠;这是因为他往世初始修学佛法以来不超过千世、百世,所以五根还欠缺很多。或者说有信根、有精进根,可是念根不具足,听法总是不懂,不懂所以记不住,虽很精进可是学不上手,这就是他没有念根。乃至定根、慧根等等,都是有次第性的。这 三摩地

2018-07-22

出家就是剃头、着染衣,然后住到寺院去,或者是三衣一钵,然后人间、乞食,最后把三界的欲爱断除掉,这就是出家的修行。再另外一种就是在家修行,那他要修清净行,或者是叫作梵行;不管是修出家之行,还是在家的梵行,事实上,他都可以解脱于这个生死流转,只要他有那个智慧。《杂阿含经》中记载:【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是佛?就是觉悟者,就是自觉觉他、觉行的人,自己究竟觉悟也能觉悟他人;一定要先自觉,然后才能觉他,叫作自觉觉他;自觉与觉他所应修行的一切过程与内涵,都已经完成,叫作觉行,这样的人才能称为佛。因为有佛的觉悟,才能有法在人间流传,才能产生三乘菩提的胜义僧;所以有佛才有三宝,没有佛就不可能有三宝;一定先有佛的觉悟,才有法宝流传于人间,才有僧宝住持于人间 三摩地

2018-07-22

一般人对于魔的内容并不了解,因此认为修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难,全部都说为是外来的魔考,其实这样的情形就是他不了解全部的内容。而其实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有的时候是有外来的干扰,但有的时候却是自己内部的问题。因此有的人会说,你要修行就有魔来考验你喔!但是这样的情形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对于真正所谓的魔,佛其实应该要有正确的认识;了知它的内容,那就不会有这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三种邪见是什么呢?首先就是,有一种出家修行的沙门和在家修行的婆罗门他们主张:人今生所受一切苦乐,纯粹是由于前世所造业因来决定的。第二种修行人则主张:这一切都是大自在天的意旨所决定的。另外有一些沙门和婆罗门则说:这一切都是随着机运无因自然而有。佛陀就告诉们:我遇见了主张或宣说这些见解的沙门和婆罗门的时候,我就问他们是否真的信受他们主张的看法?他们如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告诉释摩男说:假如这一位男众,对于如来成就真实功德能利益众生,这个部分深生信心而能够安住于信心中,终究不会被在佛门中的假出家人、或是外道的修行人、或是欲界天人、或是天魔、或者是色界天的天人,乃至于是人间的人,因为他不信受佛陀是三界至尊,不信受佛陀所成就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被他们所扰乱而破坏他们的信,而另外去寻求归依天神、或者母娘、或者金刚上师,以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在悟后不断努力进修,历经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之修行,永伏思惑,离异生性;又复研读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系诸经,而触证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等八识心王诸心所法,证入百法明门而发起道种智者,就叫作分证即佛,但是仍然不是究竟即佛。大乘别教唯一佛乘之宗通究竟,必须具足以下四法,方能成就圆教之究竟即佛位;而这四法就是指:无量福德、无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一般的民众听到四大皆空这句话,就会认为说是:所谓的出家人,或者说是佛教的修行人,应该要一切事情都不在意,什么都无所谓,也什么都不需要。所以大众会认为,所谓的四大皆空就是,一切都不在乎了,万念俱灰了。把空这个字等同于没有,什么都没有。那既然四大皆空,也就是四大都没有了,所以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在乎了。那么这个四大究竟是哪四个呢?在印度佛教哲学里面 三摩地

2018-07-22

上面所提的第三种以及第四种的外道,大多是烦恼盖缚非常的粗重,离修行因缘也都还很远,是难以度化的人;所以一般说来,修行人应该是不太会去提到上面这第三种以及第四种的外道。但是到了末法时期,有不少第三种以及第四种的外道,看到许多佛门当中的修行人,心性纯朴又尽心供养师长,有大利可图,佛法又甚深难入,没有多少人真懂得佛法;正好可以鱼目混珠、浑水摸鱼,所以就逐 三摩地

2018-07-22

】(《妙法连华经》卷一)又譬如说,菩萨在十信位满足时,就能够发起大菩提愿,愿意以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来修行成佛,因此就勇猛地发起四宏誓愿。其中有一个誓愿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因为一切的法道无穷无尽,但是同样都能直接或是间接地通往佛地的究竟涅槃,只是为了广度根器、种种差别不同的无边众生,也为了去除众生的无尽烦恼,以及一切所知障尘沙惑,而让无边的有情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菩萨所要证的菩提是佛菩提,佛菩提所证的标的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如果断除我执的烦恼,断除了烦恼障,舍寿以后入了无余涅槃,入了涅槃以后十八界统统都没了,都断灭了,没有见闻觉知心,那如何去证得第八识呢?因此,禅法的修行证悟,绝非先去断除我执然后得悟,却反而是不断除我执,反而是不离烦恼。如果对于这些烦恼不迎不拒,断除了烦恼而证解脱,这不是禅;禅是菩萨不断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