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们在家修行,不是为了远离而去远离,不是为离欲而离欲;而是为了不让烦恼干扰我们的修行,我们才要对治。比如,当我们对于世间的名利一味地追求,乃至于我们忘记了本心。在追逐名利的时候,人整个就陷入名利的漩涡里面,这个时候就应该要好好地去对治关于名利的。如果我们的心虽然在红尘里面,可是我们对于名利是淡泊的,我们在做这些世间法的同时,实际上有一个更高的目标,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刚刚说过,修行解脱道最有利的方式就是采用佛陀为我们所规划的方式,也就是出家;如果你不按照这个方式的话,当然困难就会比较高,但不是不可行,只是困难比较高。可是不可讳言的,如果这个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出家了,每一个人都出家了之后,如果这个情况推到极致的话,很显然这个社会上就不再有男女,不再有夫妻眷属,也就没有亲子眷属了。当然,大家都出家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除了随顺众生之外,还应该将自己修行的功德具体的回向给祖先才是正途。也就是说,唯有精进的修行、如法的回向才是自利利他、冥阳两利的最好作法。三、菩萨戒中说,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因此现在很多道场都在放生,但是我想要请问的是:放生的意义何在呢?现在很多人都在放生,而且是集体放生,因此而造成生态的失衡;菩萨戒中又说要行放生业,我们学佛人应该如何来 三摩地

2018-07-22

那为什么众生会去贪着佛法的功德呢?众生会贪着佛法的功德就是想不劳而获、就是想不修行,那你死的时候只要烧一烧东西给你,你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烧一烧东西给你你就能够离开三恶道的痛苦,你就能够离开世间法的痛苦,乃至于这样子你就能够解脱。这个叫作妄想、这个叫作痴心妄想,痴心妄想就是想不劳而获。众生都是这个样子,众生都是想说平常都不用修行,到最后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五)世尊这段开示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以衣服、食物、房舍、床铺或是平常生活所需要的物资,来供养佛门的出家众或是外道的修行人,然后再请他们为在饿鬼道中的祖先或是众生来持咒祝愿,让他们得福的话,因为供养了出家或在家的修行人,再加上持咒祝愿的缘故,所以被祝愿的饿鬼道先人或是众生,就可以因此得到大势力。他们因为有了大势力的缘故,所以布施给 三摩地

2018-07-22

像释迦牟尼佛在阿含部的《尼拘陀梵志经》中就自己说:【我常作是说,或有正士,不谄、不曲,及不虚诳,正修行者,我即为彼说法教示,如应开导。】不谄一定是正直的人,即使是面对真善知识而意欲求法时,也仍然没有谄媚心,只有恭敬奉侍的心。不曲是正直而行的人,一定不会应行而不行,不应行而行。不虚诳则是说话诚实都不遮隐、都不假说,也不会只说一半,或是掐头去尾只说中间 三摩地

2018-07-22

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其次才是财产;这就是不杀与不盗,接着就是不邪淫以及不妄语。因为你能够不会侵犯别的众生的眷属,能够保护众生的眷属、保护众生的名誉,让他没有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他就要依于三解脱门逐步去修行,能够在最后的时候依于空、无相、无愿,能够对一切的世间的种种的内容、种种的境界不再贪着,把这个希望把它灭除掉;当把这个希望之食灭掉之后,就把意思食也断了。除了这之外,还要把识食也要把它断除掉。也就是说,声闻人他对于六识的种种的境界,对六识的能知的境界,要完全把它舍弃,不再想要获得这一世的、不再受用这一世的六根六尘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三种邪见是什么呢?首先就是,有一种出家修行的沙门和在家修行的婆罗门他们主张:人今生所受一切苦乐,纯粹是由于前世所造业因来决定的。第二种修行人则主张:这一切都是大自在天的意旨所决定的。另外有一些沙门和婆罗门则说:这一切都是随着机运无因自然而有。佛陀就告诉们:我遇见了主张或宣说这些见解的沙门和婆罗门的时候,我就问他们是否真的信受他们主张的看法?他们如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是因为不管我 三摩地

2018-07-22

佛告诉阿难,以前所讲经典也有许多因果实例,要劝众生读诵修行,自然能消苦难。 -----《佛说善恶因果经》简译(原标题:人生的命运为何不同?)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我们没有随顺佛陀的教导,去相信有第八识如来藏,我们对这无始的概念没有办法建立,我们也不能相信说有成佛的机会跟可能性,那我们就不可能修行。所以无始的意思,其实要能够了解无始的意涵,必须要先建立对第八识如来藏的无生能够有所信受;能够信受第八识如来藏的无生,他是无始劫以来本来就存在的一个法,这样的话,我们对于无始的概念,才能够依于这个坚固的见解,逐渐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广行十善业道利乐有情者,就让你生到欲界天,享有欲界天之天身,受用欲界天胜妙之天福;修行禅定清净梵行者,就为您制造广大殊胜的色界中性天身;乃至十方三世一切佛所成之佛身,也同样都是这个工画师,所绘制、所创造、所制造。这个工画师就叫作阿赖耶识,祂又有种种不同的名称,譬如说真如、空性、无相、实际、法身、涅盘、不生不灭、如来藏等等,都是在说这个能够出生三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众生不管怎么样修行,所有外道努力修行的结果,最多就是到行阴的境界,都无法看破行阴。看不破行阴的缘故,所有修证四禅八定而到达无所有处定的外道们,就把是意识觉知心所住的无所有处定中很微细的行阴境界,当作是无余涅槃中的境界,因此就无法超越众生浊啊!对于众生五阴流转的根源不曾了知,所以落入众生浊中: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怕觉知心断灭,无所有处中则是观察 三摩地

2018-07-22

(因无明而堕落,因堕落而思考,可以解释为何人间总是有想修行的人)比丘当知。彼时由盗故便有杀生。由杀故便有刀杖。是时。刹利主告人民曰。其有端政高才者。当使统此人民。又告之曰。其有人民窃盗者。使惩其罪。尔时。便有此毗舍种姓。出现于世尔时。多有众生便生此念。今日众生之类各共杀生。皆由业之所致也。今可来往周旋以自生活。尔时。便有首陀罗种姓。出现世间尔时。世 三摩地

2018-07-22

9、阻碍别人修行广得善缘的事情。10、轻视或讥笑人缘不好或威望较差的人。人缘好的十种原因:1、不嫉妒别人。2、看见别人得到好处,心生欢喜。3、看见别人失去利益,起怜悯心。4、看见别人有好的名誉,心里高兴。5、看见别人名誉减损,心里难过,并且想帮助他。6、发大道心,造佛形像,奉施宝盖。7、尽心恭敬奉侍父母和圣贤。8、劝别人做广得善缘的事情。9、劝别人修行广得善缘 三摩地

2018-07-22

换句话说出家人的修行,是要证得解脱;自己证得解脱的目的,乃是在修行证得佛道的过程当中身为菩萨,您出家,身出家也好、心出家也好、身心俱出家也好,您的目的不外是要自他解脱。基于这样的精神,一个出家众能够帮助众生的,不是一生一世依于这个会断、会坏、会烂的这个意识色身而有的一个财色名食睡方面的帮助。出家人要帮助众生的,是要解脱三界生死的轮迴苦恼;出家人不赚 三摩地

2018-07-22

上面这些教法,才是正统佛教的清净修行法门,跟相似佛法所说的修行法截然不同,佛当依圣教而行,才能成就真实的解脱,证得涅槃,远离生死轮回之苦。------《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一)》<第056集《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四)>蔡正元老师(原标题:正统佛教的清净修行法门) 三摩地

2018-07-22

许多学佛者都有诵经的习惯,如果能多了解有关诵经的相关知见,在修行上一定会有直接的帮助。首先我们来了解读诵的意思。读是了解经中的义理;诵是读不懂,而把它作为早晚课诵的内容。所以读诵包括了解经中的义理与课诵。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的法义,因此除了诵之外,也有读的成分在里面,而不只是把诵念出来而已。所以无论读或诵,最重要 三摩地

2018-07-22

你的心行调伏得愈好,那么加入僧团的时候,对于这个僧团的帮助就会很大,并且对于自己的修行,也能够有快速增益的效果。所以我们说在出家之前,并不是成天过着一般世俗人的生活而已;其实当有萌生了出家之意,要追求更远大的道业的时候,当你有这个发心起来的时候,哪怕您那个时候还在家,也应该要逐步先调伏自己的心行,这样子才能够符合出家的真义。------《三乘菩提之菩萨正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