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我们不教导众生依止自身永不生灭而安隐的如来藏,表面上看来好像很慈悲,不断地在救济众生,但是众生在被救济之后,仍然不知道要如何依止究竟寂灭安乐的如来藏波罗蜜,而让众生仍然永远不断地在生死法当中沉沦;众生之所以会沉沦生死,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因为错误地执取如来藏所生的五阴十界为我。而佛道的入道初门呢,则是要见道:要明了五阴十界并不是真实我,再来要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从如来藏角度来看,原本众生与我是平等平等,所以就进一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慢慢地就离开会说人过错的烦恼;同时他也会看到:乐瞻病人、乐施贫人,都是菩萨所应当修集的福德资粮;然而,此时由于亲见万法所依的第识,对因果的道理生起了进一步的信心,所以所修的福德就更加胜妙,因而知道更应该勤行精进。所以之能够生起心不放逸的法相,正是因为前面所说的原因,当然 三摩地

2018-07-23

空三昧是说证知五蕴十二处十界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假有的,所以所见的一切世间的种种相,也是依缘相对待而有,并不是真的有高矮、胖瘦、长宽、方圆、软硬等种种相,所以说是无相。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 三摩地

2018-07-23

上从诸佛一直到菩萨七住位,这是兼有般若及解脱道的智慧者;二乘的四双辈以及辟支佛,这是有解脱道上的智慧者;乃至有时候广说于禅定是有证量的人。但这是广说,因为一般说佛法上的证量,说的是于佛菩提道、解脱道是有所亲证的,因为相信佛菩提道、解脱道乃至于禅定是可以亲证的;又加上说亲近这些于法亲证的善知识,布施的时候也听闻相关的法义,当然也就造就了将来可以亲证 三摩地

2018-07-23

)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界是无常、空;他如实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无常、空;如实的了知我们这个见闻觉知的心——也就是识蕴——是无常、空,是变异法,所以他断了我见,断了我见之后再把这个自我的执著修除掉,然后他成为阿罗汉;成为阿罗汉后,我执断了,三界的贪爱也断了 三摩地

2018-07-23

就是好像前面佛陀所说的,这个五阴十界的功能,虽然是不能改变,可是道理是:造了什么业,灌溉的是什么水,就会影响到这个五阴的果报。是人的果报呢?还是三恶道的果报呢?还是天的果报?果报虽然不同,可是却是由同一个如来藏,来执藏这个所造作的业种;同时由同一个如来藏,再到未来世去,将这个果报呈现出来,而所呈现的这个五阴身,是不同的。如果说,是人间所造的这个业 三摩地

2018-07-23

那因为这个外道,所持的理论是六识论,对他们的知见里面,没有第识的存在,以世间所看到这个现象来看,这个五阴确实是无常;这样的五阴是无常、布施的五阴是无常、受布施的五阴是无常,又有谁在这里面接受布施?虽然说没有受布施的人,但是这个施主他布施这个事情,善果不会灭;因此他认为没有所谓施者以及接受布施者。这个理论讲起来好像是般若里面说:没有施主、受者以及受 三摩地

2018-07-23

而能够出生五阴的第识实相心如来藏,本来就是自在解脱、无我与我所;虽然与所出生的五阴和合运行而成就布施的善业,乃至去未来世再出生新的五阴,来受可爱的异熟果报;但是第识如来藏,却从来不分别与觉知自我的存在。因此从五阴的实相第识来看:没有施主、受施者以及未来世受快乐果报者。这样说的前提,是以般若智慧来观照诸法而说。就像《金刚经》中佛陀所说的:菩萨于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一段我们就先来说,佛陀为我们开示:有智慧的人他在布施,以及他为什么行布施,他具有的解脱智慧是什么?第一个、调伏自心,在调伏自心方面,最重要是什么呢?最重要就是说,我们在菩萨道上修学,不像二乘人,专门去除五阴十界出生的因,然后来去除我见、我执。菩萨他是在自己的五阴十界现行、烦恼现行的过程,对众生行布施、来行菩萨道。可是不能永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乐于布施者,他绝对不是落在六识论里面,乐于布施有智慧者,他一定是如法地去接受善知识的教导,如法地接受贤圣的教导,知道一切众生只有个识;一切法的根本因,就是一切众生皆有的自心如来——如来藏,也就是第识。那么在这种第识祂是金刚心不会毁坏的情况之下,必然有三世,必然有过去世布施的因,才有这一世布施的果;有这一世布施的因,就有未来世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这种不会疼痛,在舍报以后,只有在每一位有情的自心如来藏舍离以后,大约在舍报小时以后,才会没有疼痛,因为那时候已经是尸体。可是在即将舍报的时候,他还是有情,所以在那时候,如果要对身体器官做移植,仍然要把他看待像活着的时候一样来处理;这样子才不会让这位即将舍报,当时的这位布施者,因为在割除身上的器官的时候,因为疼痛,疼痛可是又没办法表达,在即将舍 三摩地

2018-07-23

为了庄严菩提道,庄严菩提道,我们知道菩萨修学佛菩提道,最后的目标就是成佛,成佛的庄严就是福德庄严以及智慧庄严;福德庄严以及智慧庄严呈现出来就是三十二大人相,以及十种随形好;这些都是来自于修学菩萨道过程里面,所修的一切布施,一切内财、外财、法财的布施,所以为了要庄严菩提道,一定要修布施。所以菩萨他在进行一切布施以后,不会去生起后悔他的钱财减少了,或 三摩地

2018-07-23

于是阿利咤便将米饭供养给这位辟支佛,辟支佛吃完后跃身虚空,现十种神通后即回去自己的住处。后来阿利咤再进入山中去砍柴,路上发现一只兔子,他用木杖去拨弄它时,兔子却变成一具死尸,突然的站起来,并且从背后抱住阿利咤的脖子。阿利咤用尽各种方法都无法摆脱这具死尸,乃至脱下衣服或者雇请人帮忙摆脱,都无法达到摆脱的目的,最后到了晚上天黑了,因此只好背著死尸回家 三摩地

2018-07-23

他有一个才七、岁的儿子,所以临终前,他告诉妻子:我的儿子还小,将来长大以后,就给他现在的财物,让他以此广行治生之道,希望能够成为拥有一亿家产的富翁。这样必定居住在那个一亿里的地方,这样来成全我生存之遗愿啊!当他说完了这个遗愿以后,就舍寿死亡了。居士妇将居士的丧事办完以后,就带著儿子去看家中的财宝,展示这些宝物并告诉他说:你的父亲的遗言嘱咐,就是必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我们不教导众生依止自身永不生灭而安隐的如来藏,表面上看来好像很慈悲,不断地在救济众生,但是众生在被救济之后,仍然不知道要如何依止究竟寂灭安乐的如来藏波罗蜜,而让众生仍然永远不断地在生死法当中沉沦;众生之所以会沉沦生死,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因为错误地执取如来藏所生的五阴十界为我。而佛道的入道初门呢,则是要见道:要明了五阴十界并不是真实我,再来要 三摩地

2018-07-23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已经很清楚开示: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界存在,亦即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没有所了知的十界存在,还会有布施这件事吗?当然没有嘛!所以佛才会说: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如果菩萨能够亲证自心如来的真如性,并转依祂而布施,当他布施的时候会发现:没有布施的人,也没有所布施的人,更没有所布施之物 三摩地

2018-07-23

、如法求物施,五家不能侵。由于贫穷夫妻所得的物品是自己的财物,是如法得来的财物来布施,而不是用偷、抢、拐、骗的财物来布施,使得五家—国王、盗贼、水、火、恶子—不能侵夺当世的财宝。第九、施已不悔,不得痴贫报。由于贫穷夫妻相信布施的因果,如果今世遇到殊胜的因缘而没有布施,来世岂不是更加贫穷及愚痴吗?由于乐于将自己少物布施而不后悔,所以死后 三摩地

2018-07-23

而第种是常恶言恶语的人,他一出口就是三字经、五字经的,让人很不舒服。再来就是得已嗔恚,就是得到布施财物以后,还嫌东嫌西的乱生气。诈现好相呢,就是很虚伪,假装有修证的样子。最后一种是大富贵人,即使很有钱了还要贪小便宜,希望别人不断地布施给他,心中从来不知满足。对于这十一种一般人很难接受的对象,菩萨还是能够平等心地去看待,而随缘布施,不去计较分别的话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我们不教导众生依止自身永不生灭而安隐的如来藏,表面上看来好像很慈悲,不断地在救济众生,但是众生在被救济之后,仍然不知道要如何依止究竟寂灭安乐的如来藏波罗蜜,而让众生仍然永远不断地在生死法当中沉沦;众生之所以会沉沦生死,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因为错误地执取如来藏所生的五阴十界为我。而佛道的入道初门呢,则是要见道:要明了五阴十界并不是真实我,再来要 三摩地

2018-07-23

)少于贪欲。(九)无有嗔恚。(十)亦不愚痴。(十一)诸佛世尊之所忆念。(十二)非人守护。(十三)无量诸天加其威德。(十四)眷属亲友无能沮坏。(十五)有所言说人必信受。(十六)不为冤家伺求其便。(十七)得无所畏。(十)多诸快乐。(十九)为诸智人之所称叹。(二十)善能说法众人敬仰。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